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01 PM
Tue, Oct 3, 2023 11:03 AM
▍優雅反駁的技術(筆記)
我不確定會不會看完這本書,作者是一位比利時的知識型Youtuber,閱讀幾頁後不是很喜歡作者的口吻,跟具有心理背景、以心理學拆解人性的書籍差異甚大。
決定繼續往下閱讀了
優雅反駁的技術:善用溝通標靶,練就批判思考,讓對方服氣又不傷和氣 - 納森.宇天達爾 | Readmoo...
埃忒閱讀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02 PM
Thu, Aug 31, 2023 11:02 AM
第一部 格雷厄姆之靶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03 PM
最外圈:肢體暴力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03 PM
❝在這個階段,
你可以有情緒,但這只是在白費力氣。
從小時候,我們就已從父母、祖父母或老師身上徹底學會了一件事:他們應該透過溝通來解決問題。如果是想要把雙方的芥蒂埋得更深,那就不需要這本書了。❞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10 PM
Mon, Aug 28, 2023 5:12 PM
粗體字是原書有的,看到粗體字很傻眼。第一次諮商時,心理師就跟我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是意見的表達,而且從後續諮商內容來看,有情緒跟試著溝通並沒有衝突,這是可以並存的事。
在《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裡,擁有心理治療背景的作者安卓雅·布蘭特,也提供了覺察情緒、肯定情緒及溝通的方法。
或許是看到這句的關係,讓我對本書作者的能力和論點感到懷疑,也是這句話讓我考慮放棄閱讀這本書(這一句沒有出現在試閱內容裡,如果有,我可能就不會買這本書了)。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15 PM
❝根據知名的線上百科全書記載:「歷史否定主義指的是,出於種族歧視或是政治上的目的,而否認歷史事實,儘管已經存在歷史學家所提出不容質疑的證據。」[3]
[3] 作者註:從維基百科所節錄的定義經常是清晰得出眾,我們要好好利用!別忘了要引用資料來源。(文章條目〈歷史否定主義〉,訪問日期:二○二○年七月一日。)❞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19 PM
我不喜歡「知名線上百科」這樣的詞彙,也認為要引用維基百科直接講出處就好了。
另一方面,維基百科的定義也許跟學術上有差,因此我對作者引用維基百科而不是其他文獻感到,怎麼說呢,想展現知識但又在考據上不夠嚴謹?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22 PM
❝當然,即便我們解釋了他們的論點錯在何處,不免還是會有人堅持自己的信念。無妨:我們只要持續拆穿他們操弄人心的手段,不論多久;只要不實的言論還在流傳,就不放棄。有很多知識分子、哲學家和史學家都是抱持同樣的想法,歷史學家克勞德.利奧祖曾說:「在一場意識的戰鬥中,正面迎戰歷史否定主義者是比較好的做法。」❞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25 PM
我認同正面迎擊的做法,只是就算撇除資訊戰,在一般討論中如果有許多錯誤訊息不斷流傳,要一一正面迎擊很費時也不見得能被看見。
舉個例子,就像噗浪偷偷說時不時就會出現把暴力當作BDSM的發言,我認為正面迎擊是最好的,但要一一正面迎擊,得要有人持續不斷的搜尋關鍵字並回應這些人,破解對BDSM的迷思。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31 PM
Mon, Aug 28, 2023 5:35 PM
❝而我們跟假新聞的戰鬥,在這件事上具有驚人的相似性。二○一八年初,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宣布了一項法案,在選舉期間,能訴諸法律途徑刪除網路上的假新聞、讓發表過假新聞的網站下架,並且停掉相關用戶的帳號。這項法案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送交表決,其執行面以及可能的濫用受到質疑,但條文背後的意圖更令人不安:透過法律途徑刪除假新聞,以保護網民不要接觸到不實訊息,但是這種做法並不是在教育網民要有批判精神,反而像是在試圖填滿一個無底洞:不過是徒勞且無止盡地白做工罷了。當一個人肚子餓時,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35 PM
如果社會大眾有所成長,有能力反駁歷史否定主義者的論點,那麼這些否定主義者很快就會被遺忘。如果社會大眾自小就培養出批判能力,假新聞也就不會再有立足之地。最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是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判斷力,能夠識破人為操作的假新聞。遺憾的是,這不是我們目前選擇的途徑,官方偏好採取打壓的方式,長期來說,這個策略能奏效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且會讓已經奄奄一息的司法系統更加超載。❞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37 PM
我覺得教民眾有批判精神很重要,但同時也認為在假新聞、資訊戰成為日常的一部分時,不對刻意製造的假新聞做出罰則,也像是在教民眾不需要為錯誤的資訊負責——尤其是系統性釋放假資訊的帳號與平台。
因此只仰賴民眾的判斷力,我覺得不見得可行,尤其假資訊很多時候就是有技巧的混淆視聽,我覺得同時教育民眾判斷力與採取措施不見得只能二選一,而是可以並行或加以深入討論的。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45 PM
❝如果有哪個政治人物說了一些蠢話,或是提出一些具有危害的想法,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更正視聽,指出他的說法哪邊有誤、哪邊很荒謬或是具有破壞性;如果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提倡一些糟糕的論點,我們就要用好的論點,讓自己變得比他更有說服力,而這顯然比砸奶昔更加困難,但若是想要在意見對立的族群間搭建起一座橋梁,用具有說服力的論點會是比較有效的做法;與此同時,你也要拋出這個問題:
砸奶昔究竟能帶來什麼成效?
❞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50 PM
Mon, Aug 28, 2023 6:42 PM
我想我不喜歡主打BDSM的Podcast「sub有種sub味」,可能就是因為過往看到他們的行徑與發言類似砸奶昔——他們並非以理服人,而是在情緒中打著正義的口號討伐他們看不爽的對象。
雖然這是一種方法,也能對某些受眾帶來爽感,就像書中說的有人會對砸奶昔的人鼓掌叫好,但我覺得這種攻擊式的方法並非挑出問題尋找解答、改善環境,而是更像一種報復——因為你傷害我了,所以我要公審你、報復你。
我覺得不妥的是,兩位podcast 主持人並非以個人名義進行這些事,而是以節目的名義進行,因此我在想,這樣的行事風格,會不會導致社群的人越來越鼓勵這種行為?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54 PM
Mon, Aug 28, 2023 6:42 PM
❝但當我們在討論像是脫歐、致癌因素、或社會對於移民、同性戀者和女性的態度,搭起橋梁就變得相當重要。經由這些討論所做出的決定,會影響到好幾百萬人的生活,需要審慎對待,而不是一個陣營對著另一個陣營行使肢體暴力。❞
我覺得公視主題之夜Show在建立橋樑上就做得蠻好的,也是目前唯一會看的電視節目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59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5:59 PM
Thu, Aug 31, 2023 10:42 AM
第二圈:語言暴力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02 PM
❝大部分人都認同:討論時,不該出言不遜、侮辱對方,卻又常常屈服於一時的衝動。儘管知道語言暴力無助於溝通,卻難以抑制其發生。玩笑性質的調侃,或可視為一種幽默,但大多不然。
一旦憑藉語言暴力來表達不同意,就已經輸了。
⋯⋯當意見分歧,理應由立場不同的兩造試著分析對手的論點,並理性指出對方意見為何不可取,這才是完善的應對方式。❞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09 PM
Mon, Aug 28, 2023 6:09 PM
我喜歡能夠理性指出對方意見為何不可取的人。看過有些人(雖然很少數)即使貼文下方出現來胡鬧、蓄意找碴的留言,發文者也會認真的回應,讓我感受到一個人的風度與理性。
有些人會說「這些人只是來找碴的,不需要那麼有禮貌」,但是在我看過的例子中,我認為發文者知道對方是來胡鬧的,也不覺得他笨或浪費時間,而是感受到一個人在試圖建構理性交流的環境。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14 PM
❝這種狀況下,應該要有無視那些侮辱的能力,並僅針對論述的部分去做回應。即便對方極具侵略性,也要盡力展現出你比對方成熟的那一面。不要讓尊嚴和驕傲成為你達成目標的絆腳石。待交流結論出爐,再要求對方為那些侮辱的言論負責也不遲,可重新審視整場交流過程,並指出那些侮辱言詞的傷人與無意義之處。❞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15 PM
我沒想過這個方法耶!
以往覺得對方只要出言侮辱就離開交流,沒想過可以採取先忽略、之後再來指出態度問題的方式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15 PM
❝如果對方在交流過程中,除了謾罵跟污辱外,提不出任何有意義的論述,也沒有其他可支持的觀點,那麼是時候暫停這場交流了。反覆遇到肢體上的暴力又無法逃離,就起身反抗;同樣地,遭受語言暴力又缺乏合理論證時,就直接中斷交流。
要如何決定一場討論是否值得花時間持續進行下去,只要按照克里斯多福.米歇爾[2]的流程圖去判斷,便不難做出決定。
[2] 作者註:熱門YouTube頻道「心理衛生」(Hygiéne Mentale)的作者,這個頻道致力於強調批判精神。❞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16 PM
Mon, Aug 28, 2023 6:17 PM
要是本書可以直接附上克里斯多福.米歇爾的論點就好了,對於他的流程感興趣,之後再來查查看。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19 PM
Mon, Aug 28, 2023 6:26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26 PM
Mon, Aug 28, 2023 6:27 PM
原來有流程圖!
只是不知道為何放在章節註解的後面
看到這張圖才更明確感受到我其實蠻常處於不想改變意見、不想跟人討論的情況耶!
遇到對方不想基於邏輯來討論的時候我也會放棄,但有時候知道對方不想改變我還是會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給對方看的,而是給旁觀者看
埃忒🎨823加油🫶
@aither
Mon, Aug 28, 2023 6:40 PM
好像有些事要從邏輯來討論也會很奇怪,比方說我的性別認同和性傾向是什麼,如果有人試圖改變我對自己的認知,我就會感到很不舒服並且拒絕溝通(或者說我覺得改變別人的認同不是溝通)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4:11 AM
試著想像一個問題,我發現跟誰討論會影響我是否可能改變自己的意見。如果是跟比較熟的、平時會思考各種問題的朋友交流,我有可能改變自己的意見;如果是跟平常發言不OK的人交流,我就不會改變自己的意見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3:38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3:38 PM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第三圈:人身攻擊,或攻擊對方所屬的族群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3:43 PM
看到這個標題時,腦中馬上想到許多歧視、恐懼、厭惡跨性別族群的發言,會說「都是誰誰誰做了什麼,讓我對跨性別又不好的印象」、「我本來沒有歧視跨性別的,因為誰做了什麼讓我真的討厭他們了」
我很不喜歡這些說法,正是因為他們並非對事不對人,而是基於憤恨認為整個族群都是討人厭的
若把「跨性別」換成Gay、女生、單親家長、黑人應該就很明顯露出對特定族群的不滿,然而當面對跨性別時,許多人就認為自己的歧視與排擠是正義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8:29 PM
❝在推特上,有一些使用者的個人簡介會類似:「我不跟異性戀者或男人說話,就這樣,不解釋。」其目的是在譴責某些激進分子的極端主義傾向,並拒絕與之對話。
⋯⋯無論這類推特帳號背後的人意圖為何,以對方的性向為由──異性戀、同性戀或其他──逃避正面回應對方提出的內容,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此外,針對宗教或國籍,也會導致相同的問題。人身特徵都不足以作為排除聽取對方意見的理由。❞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ue, Aug 29, 2023 8:32 PM
Tue, Aug 29, 2023 8:32 PM
我覺得「死異男」這個詞很尷尬的地方,就在於大家理解這個詞大概是指什麼樣的人,但是「死」加上「異男」這樣的形容詞,會不會使得尊重他人的異性戀男性感到不舒服呢?
我個人覺得如果有其他詞彙能描述或許會好一點,但還想不到怎樣的詞彙適合⋯⋯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0:29 AM
❝政治或意識形態上的利益衝突,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們無所不在。無論主題為何、討論的對象是誰,利益衝突無疑都可能被拿來混淆視聽。❞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0:31 AM
這個蠻有感的,討論特定議題時,有些人會拿利益衝突混淆視聽,可是那些利益衝突跟議題本身不見得有關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0:34 AM
❝有一條黃金定律,值得你把它列印、裱框,每天早上出門面對外在的世界前,高聲朗讀一遍:除非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對方,否則始終都要相信對方的真誠性。❞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0:35 AM
Wed, Aug 30, 2023 10:35 AM
不知道怎樣的程度才算充分的理由?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2:23 PM
❝如果對談者對你進行人身攻擊,落在了「格雷厄姆之靶」的第三圈,該怎麼辦呢?你要幫助他射出第二支箭,這支箭必須離靶心更近,方法是建議他詳盡解說他的想法:「那你是如何看待順勢療法?你認為它有療效嗎?」你也要記得,大部分的人不一定會有時間、精力和追根究柢的欲望。❞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2:23 PM
這樣發問好像能開啟對話⋯⋯?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2:24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12:24 PM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第四圈:形式攻擊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05 PM
❝舉個簡單的例子,參與會議討論者認為對方品味不佳,因為對方透過Powerpoint 簡報提出一系列想法,每張投影片都以紫色背景下的花園小矮人為插圖,字型則是漫畫體。對於一個想找碴的人來說,可能會傾向於攻擊他的簡報樣式,而非他所傳達的訊息,於是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話:「我看著你做的簡報,實在很難認真看待你所說的內容。」❞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05 PM
❝如果有人聲稱有證據證明人類從未踏足月球,但是他的錯別字稍多,應該禮貌地要求他提出證據並加以說明,除非他提出的證據形式讓人無法理解,否則沒有理由進行形式攻擊。以此原由,把這個人排除在他深感興趣的討論主題外,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更好的做法是協助他更正錯誤,讓證據可以被理解,而非在未理解他所提出的內容前,就先貶低其內容價值。❞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07 PM
我很容易犯這個問題——從一個人的品味、錯字、標點符號貶低他所說的內容價值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07 PM
❝跟擁有魅力一樣,在溝通或寫作時把錯誤降到最低、使用合宜的語氣、措辭得當並且有結構性地表達出想法,這些同等重要,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形式攻擊。❞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09 PM
我覺得自己過於嚴肅、不簡單明瞭的表達方式、不親切的語氣可能增加被形式攻擊的機會,但不知道怎樣才能溫和、簡單又精確的傳達意思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14 PM
❝為什麼我像逃避瘟疫一樣避開漫畫體,還建議大家也這麼做?為什麼我每個月要花幾小時重讀拼寫規則,即便它毫無樂趣可言?為什麼我在公開演說時,會在意我的服裝以及髮型?我本可以用學術風格寫作這本書,為什麼要放貓咪插圖?為什麼「格雷厄姆之靶」會用顏色做區隔?這些問題的答案和參與討論一樣:不關心這些形式的風險就是可能被指責。如果我沒有付出努力讓這本書具有吸引力,並施展我的魅力,就有可能讓這些點變成攻擊目標,作為把我從討論中排除的藉口,而這本書也可能不會被閱讀。❞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17 PM
Wed, Aug 30, 2023 4:18 PM
想到還沒看完《一次搞懂標點符號》,我的服裝和髮型也經常過於隨性,好佩服那些可以把自己打理的很好看、使用簡單明瞭又和善的方式表達想法的人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19 PM
❝與此同時,也要容忍他人在這些方面上的缺失,這亦是本書及「格雷厄姆之靶」所要傳遞的訊息,容忍並非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而是因為實質內容才是真正重要的。保護自己免受形式攻擊;然而,這項建議並不意味著你不該去批評論述的形式。事實上,正因為形式攻擊在交流中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所以要毫不遲疑地協助他人在這方面取得改善,以免成為這類型攻擊的受害者,但是,在協助他人時,必須懷抱善意私下進行,絕不能傲慢地公開指責,讓對方失去公信力:如此,非但無法幫對方免於形式攻擊⋯⋯你自己就是加害者!
要有足夠的紀律來避免自己落在「格雷厄姆之靶」外圍是巨大的挑戰。要擁有品質較好的溝通,除了自我約束還不夠:還必須以善意協助他人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20 PM
以善意協助他人溝通也是我很缺乏的能力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25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25 PM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第五圈:反駁,但沒有進一步說明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30 PM
❝對許多人來說「反駁」意味著「反對」,如果對方說白,要反駁你就說黑;如果你認為恐龍存在過,反駁者就會說恐龍根本不存在。但是在本書中,我想賦予這個動詞更廣泛的含意:反駁,不需表達完全相反的意見,只是陳述不同的立場。❞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48 PM
喜歡這個含意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48 PM
❝這揭示了交流失控的一個重要原因:
善意和同理心的缺乏
,尤其是欠缺同理身外人的能力。在不歡而散的討論中,表達不同意見的那方,往往無法視對方為同樣有感情、具善意的人。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我們有時會妖魔化對手,從而忘記討論的實質內容,僅存的目的只剩不擇手段擊敗持不同意見的人。❞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50 PM
Wed, Aug 30, 2023 4:50 PM
之前在偷偷說看過一些人講話富有涵養又有同理心,聽他們溫柔的講話覺得很療癒,也很佩服他們在反駁的同時能抱持這樣的態度⋯⋯我覺得自己可以試著練習更有同理心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4:52 PM
我覺得那些人很厲害的地方是即使面對酸民也能抱有同理心,我的話就好難哦,經常覺得別人罵過來我就要罵回去或逃跑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5:20 PM
❝在你把話說出口之前,先捫心自問:「
我敢把同樣的話說給我最好的朋友,還是我的父母聽嗎?
」❞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5:21 PM
這點好難哦⋯⋯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5:24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Wed, Aug 30, 2023 5:24 PM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第六圈:用論證進行反駁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沒有筆記)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0:41 A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0:42 AM
第七圈:反駁一個次要論點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0:53 AM
Thu, Aug 31, 2023 10:55 AM
這一圈跟上一圈的差異是,上一圈只有表達各自的觀點、各自在乎的事物,沒有針對對方所說內容反駁,這一圈則是要傾聽對方所說的內容並反駁
我的理解是,上一圈類似「你的BDSM不是我的BDSM,我們各持己見就好,不要反駁對方的想法」,這一圈則是針對對方的論點引用並進行反駁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5 AM
Thu, Aug 31, 2023 11:07 AM
❝現階段我可能看似有意引戰,也確實說了要反駁對方的論點,但我會堅守基本原則:不做人身攻擊,也不做形式攻擊。有個疑問:難道不能就停留在第六圈,讓每個人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立場、以及支持該立場就好,而不去攻擊對方的內容嗎?至於哪個陣營的論點較具有說服力,就交由相關人士自由選擇其認為有力的論點便可。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要當濫好人,而是希望說服別人。❞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6 AM
Thu, Aug 31, 2023 11:08 AM
我剛好有為什麼不要停在第六圈就好的疑問,就看到作者回答了XD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9 AM
❝我們希望達成目標,即便這會違背某些人的信念──但是不能因為害怕傷害到別人,就停止討論。
要落在「格雷厄姆之靶」上的這一圈,需要兩個步驟:
1 應該引用你的對話者的言論,至於選擇的內容或多或少是隨意的(真的想要正中紅心的話,就不是隨意挑了)。
2 應該指出內容是錯的,並列舉認為它之所以錯的一個或多個理由。❞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9 AM
我確實會害怕傷害到別人,雖然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不太害怕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9 AM
❝要落在靶上的第七圈相當耗時,為了鞏固立場,無論是誰,都需要做研究。要有效駁斥對方的單一論點,需要耗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正因如此,讓很多人選擇便宜行事,或直接出言辱罵、進行形式或人身攻擊,而不是在內容本身多所著墨。可惜的是,如此的行為無法讓我們說服別人,更糟的是,還可能讓我們與真理背道而馳。❞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09 AM
仔細想一想,我好像很少做到第七圈,大多在第六圈的範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已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14 AM
❝即便我們花了時間把事情做好,也必須記住,我們對對方某個錯誤主張所做的陳述也可能是無效的。用錯誤的論證告訴某人他在某件事情上錯了,這種事很容易發生;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低於辱罵和人身攻擊,卻也不少見,而且這種錯誤論證理所當然會使對方覺得憤怒。❞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14 AM
Thu, Aug 31, 2023 11:14 AM
我就做過好幾次這樣的事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16 AM
❝一名好的批判思考者應協助別人也做得更好,而非只著重在個人的進步。具體上而言,這是一場協助對方成長的賽事,在立場上更穩固、提出的論述有更高質量、支持的論點更難反駁。即便你不喜歡對方的立場也要給予協助。❞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17 AM
哇,從來沒想過的觀點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0 AM
❝以有效的方式強化對方的觀點跟成功地推翻它們一樣難。出於此因,鮮少有人會這麼做,即便是我。❞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0 AM
誠實的作者(?)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0 AM
❝最後一件事:如果你正在做一段論述,遇到一個試圖駁斥你的意見之人,不要忘了敞開心胸歡迎他,即便他一開始的反駁就無效。不要把他視為在做人身攻擊,要讚美在安全區域遊走的那些人。❞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1 AM
Thu, Aug 31, 2023 11:22 AM
有朋友能做到這樣的程度,覺得他很強,不只顯現包容力,也讓整串討論變得更值得觀看,並且帶給我啟發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3 A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4 AM
靶心:找出並駁斥核心論點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6 AM
❝事實上,我們很少有必要駁斥對方的字字句句:只要摧毀撐起中心思想的那根或那幾根支柱即可。❞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26 AM
我經常想字字句句反駁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30 AM
❝要落在靶心有兩個步驟。
首先
,簡潔扼要地總結對方的主要論點,從中引用幾段相關的字句。
其次
,指出其主要論點的重大缺陷,並將其一一列出。
第一跟第二步驟同樣微妙。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找到對方的核心論點,實則沒找對。如果我們很高明地摧毀了一個論點,卻非對方的主要訴求,便很有可能會被視為笨蛋或扭曲事實的人,尤其後者是一項嚴重的錯誤,我們留待本書第二部分再討論。
為了確保你瞄準了對的重點,你可以將你的結論說給對方聽,你的對話者通常會很高興看到你對他陳述的內容展現興趣。一旦他確認你對他想傳達的訊息以及論述有正確的理解,你就可以開始第二步驟的工作。❞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1:33 AM
從來沒想過這個方法!
原來這一章第一頁的貓咪表達的是這個意思,看到的時候,覺得右邊的小貓不會給人強硬的感覺,反而是溫柔體貼的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07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07 PM
附錄:「格雷厄姆之靶」的起源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09 PM
原來它是從這個我看過的金字塔改變的!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09 PM
❝換句話說,如果在討論過程當中,有人落在安全區之外,就需要喊暫停,並重新研議討論的規則,因為退到外面幾圈的風險太大了。❞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11 PM
發現許多關於溝通的書或文章會討論到制定規則,例如吵架要遵照什麼規則、討論要遵照什麼規則,其中我看到且有印象的,是大家需要輪流發言、認真傾聽、不可以隨意打斷別人講話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11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12:12 PM
第二部 常見的溝通雜訊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2:14 PM
第一章:稻草人謬誤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2:15 PM
❝稻草人詭辯可以透過下列幾種方式達成。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就是
聚焦在對方論述中的部分論點
,並進行駁斥,再將其渲染成是在駁斥對方的整體論述。這個方法可以用「格雷厄姆之靶」做比喻:打中靶心外圍,卻試圖讓人以為正中紅心;亦即試圖讓人相信對話者的核心論點已被完全駁斥,而非只是對方的枝微末節。
另外一種方式,是
擴大解釋對手的核心論點
,盡可能賦予它廣泛和誇大的含意,自己從而重新提出對立論點;接著攻擊這個被誇大的論點,或是等待其他不認同這個誇大論點的人代為出手。
第三種方式就是菲力克斯所採用的,
捏造一個不實的說法
,加以駁斥,並宣稱這就是對方的立場。或是為對方捏造一種在行為或信念上容易招致攻擊的人格,並宣稱對方正是這種該被批判的人格的典型代表。❞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2:17 PM
我有時候會往第二種方向思考,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可能就像靶心章節所說的,先跟對方確認核心論點是什麼,說給對方聽,確認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2:55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2:55 PM
Thu, Aug 31, 2023 5:38 PM
第二章~第七章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3:01 PM
(沒有筆記)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3:01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5:39 PM
結論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5:39 PM
❝在這些例子中,我們也分析了詭辯:人多的那邊就是對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天然的最好。對於具批判思考的讀者而言:詭辯的存在比這本書中所呈現的更為普遍。除去這些,剩下的就是真正有意義的意見交流了,即那些深入鑽研議題、能讓我們有機會接近真相的。❞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5:40 PM
Thu, Aug 31, 2023 5:44 PM
有時候比起深入鑽研議題,我還是停留在比輸贏的層次;有時候我想深入鑽研議題,有人提出反駁,我會覺得「這個也有道理」就附和別人的話,但沒注意到那個反駁其實跟自己的論點無關、是可以分開討論的不同議題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5:44 PM
埃忒🎨823加油🫶
@aither
Thu, Aug 31, 2023 5:45 PM
讀完了!
這本書是最近看的關於知識的書中相對輕薄短小的,以往看書都要耗費12~18小時,這本書只花了6小時就看完XD
載入新的回覆
▍優雅反駁的技術(筆記)
我不確定會不會看完這本書,作者是一位比利時的知識型Youtuber,閱讀幾頁後不是很喜歡作者的口吻,跟具有心理背景、以心理學拆解人性的書籍差異甚大。決定繼續往下閱讀了
埃忒閱讀
在《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裡,擁有心理治療背景的作者安卓雅·布蘭特,也提供了覺察情緒、肯定情緒及溝通的方法。
或許是看到這句的關係,讓我對本書作者的能力和論點感到懷疑,也是這句話讓我考慮放棄閱讀這本書(這一句沒有出現在試閱內容裡,如果有,我可能就不會買這本書了)。
[3] 作者註:從維基百科所節錄的定義經常是清晰得出眾,我們要好好利用!別忘了要引用資料來源。(文章條目〈歷史否定主義〉,訪問日期:二○二○年七月一日。)❞
另一方面,維基百科的定義也許跟學術上有差,因此我對作者引用維基百科而不是其他文獻感到,怎麼說呢,想展現知識但又在考據上不夠嚴謹?
舉個例子,就像噗浪偷偷說時不時就會出現把暴力當作BDSM的發言,我認為正面迎擊是最好的,但要一一正面迎擊,得要有人持續不斷的搜尋關鍵字並回應這些人,破解對BDSM的迷思。
因此只仰賴民眾的判斷力,我覺得不見得可行,尤其假資訊很多時候就是有技巧的混淆視聽,我覺得同時教育民眾判斷力與採取措施不見得只能二選一,而是可以並行或加以深入討論的。
雖然這是一種方法,也能對某些受眾帶來爽感,就像書中說的有人會對砸奶昔的人鼓掌叫好,但我覺得這種攻擊式的方法並非挑出問題尋找解答、改善環境,而是更像一種報復——因為你傷害我了,所以我要公審你、報復你。
我覺得不妥的是,兩位podcast 主持人並非以個人名義進行這些事,而是以節目的名義進行,因此我在想,這樣的行事風格,會不會導致社群的人越來越鼓勵這種行為?
我覺得公視主題之夜Show在建立橋樑上就做得蠻好的,也是目前唯一會看的電視節目
一旦憑藉語言暴力來表達不同意,就已經輸了。
⋯⋯當意見分歧,理應由立場不同的兩造試著分析對手的論點,並理性指出對方意見為何不可取,這才是完善的應對方式。❞
有些人會說「這些人只是來找碴的,不需要那麼有禮貌」,但是在我看過的例子中,我認為發文者知道對方是來胡鬧的,也不覺得他笨或浪費時間,而是感受到一個人在試圖建構理性交流的環境。
以往覺得對方只要出言侮辱就離開交流,沒想過可以採取先忽略、之後再來指出態度問題的方式
要如何決定一場討論是否值得花時間持續進行下去,只要按照克里斯多福.米歇爾[2]的流程圖去判斷,便不難做出決定。
[2] 作者註:熱門YouTube頻道「心理衛生」(Hygiéne Mentale)的作者,這個頻道致力於強調批判精神。❞
只是不知道為何放在章節註解的後面
看到這張圖才更明確感受到我其實蠻常處於不想改變意見、不想跟人討論的情況耶!
遇到對方不想基於邏輯來討論的時候我也會放棄,但有時候知道對方不想改變我還是會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給對方看的,而是給旁觀者看
我很不喜歡這些說法,正是因為他們並非對事不對人,而是基於憤恨認為整個族群都是討人厭的
若把「跨性別」換成Gay、女生、單親家長、黑人應該就很明顯露出對特定族群的不滿,然而當面對跨性別時,許多人就認為自己的歧視與排擠是正義
⋯⋯無論這類推特帳號背後的人意圖為何,以對方的性向為由──異性戀、同性戀或其他──逃避正面回應對方提出的內容,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此外,針對宗教或國籍,也會導致相同的問題。人身特徵都不足以作為排除聽取對方意見的理由。❞
我個人覺得如果有其他詞彙能描述或許會好一點,但還想不到怎樣的詞彙適合⋯⋯
要有足夠的紀律來避免自己落在「格雷厄姆之靶」外圍是巨大的挑戰。要擁有品質較好的溝通,除了自我約束還不夠:還必須以善意協助他人採取適當的溝通方法。❞
我的理解是,上一圈類似「你的BDSM不是我的BDSM,我們各持己見就好,不要反駁對方的想法」,這一圈則是針對對方的論點引用並進行反駁
要落在「格雷厄姆之靶」上的這一圈,需要兩個步驟:
1 應該引用你的對話者的言論,至於選擇的內容或多或少是隨意的(真的想要正中紅心的話,就不是隨意挑了)。
2 應該指出內容是錯的,並列舉認為它之所以錯的一個或多個理由。❞
第一跟第二步驟同樣微妙。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找到對方的核心論點,實則沒找對。如果我們很高明地摧毀了一個論點,卻非對方的主要訴求,便很有可能會被視為笨蛋或扭曲事實的人,尤其後者是一項嚴重的錯誤,我們留待本書第二部分再討論。
為了確保你瞄準了對的重點,你可以將你的結論說給對方聽,你的對話者通常會很高興看到你對他陳述的內容展現興趣。一旦他確認你對他想傳達的訊息以及論述有正確的理解,你就可以開始第二步驟的工作。❞
原來這一章第一頁的貓咪表達的是這個意思,看到的時候,覺得右邊的小貓不會給人強硬的感覺,反而是溫柔體貼的
原來它是從這個我看過的金字塔改變的!
另外一種方式,是擴大解釋對手的核心論點,盡可能賦予它廣泛和誇大的含意,自己從而重新提出對立論點;接著攻擊這個被誇大的論點,或是等待其他不認同這個誇大論點的人代為出手。
第三種方式就是菲力克斯所採用的,捏造一個不實的說法,加以駁斥,並宣稱這就是對方的立場。或是為對方捏造一種在行為或信念上容易招致攻擊的人格,並宣稱對方正是這種該被批判的人格的典型代表。❞
這本書是最近看的關於知識的書中相對輕薄短小的,以往看書都要耗費12~18小時,這本書只花了6小時就看完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