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 as supposed to be loved unconditionally not based on performance. Narcissistic parents try to project all their unfulfilled dreams on their children. The child is not loved for who he is but for what he accomplishes. Children can’t live without their parents approval. The child then realizes that he must achieve in order to be loved.
He mistakenly believes that without his achievements he would never be loved. The child confuses love with validation and admiration. The audience becomes the parents. All overachieving is about compensation for not being loved as a child. When the child becomes and adult he will try to achieve in order to feel worthy of love.
「小孩的表現不應該被拿來當成被愛的條件。自戀的父母把他們自己無法達成的夢想拿來投射在子女身上。子女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本質而被愛,而是因為他們有沒有達成父母的夢想而被愛。小孩因為衣食依靠來自父母的肯定,所以這小孩意識到他必須靠表現來被父母愛。因此他誤以為除非他有好表現,不然這個世界就不會愛他。
因此這小孩誤把肯定當成了愛。他的世界裡打分數的人是他的父母。他會拼命達成目標來補償小時候沒有被愛的感覺。當這個小孩長大成人時,他會靠成就來讓他覺得自己有被愛的價值。」
The child confuses love with validation and admiration. The audience becomes the parents. All overachieving is about compensation for not being loved as a child. When the child becomes and adult he will try to achieve in order to feel worthy of love.
「自戀的父母把他們自己無法達成的夢想拿來投射在子女身上。」
那麼台灣的「孩子我要你比我強」,不就表示整個國家都是自戀的父母嗎?
自戀
自卑
愛面子
這三個種類的父母所組成的。
如果有明確的定義的話,
那這三種類型的父母他們的表現會不會有什麼差異。
就是自卑所以才會格外愛面子,因為內心有自信就不怕外在看法了對吧。
自卑才只好用自戀來補償。
所以自卑 ==> 自戀 ==> 愛面子
自卑不一定會自戀,但是自戀的人內心是自卑的。
友人:乾笑....也是啦
我只要聽到父母期望孩子比自己強,逼孩子當醫生,當律師的,我總替他們還有他們孩子感到悲哀。父母自己無法達到的夢想,卻一直希望小孩子能完成,如果屏除孩子的意願,父母是否有考慮過孩子的智商是否能勝任?
其實,如果移民出去,父母想法與觀念沒改變,孩子一樣是悲劇下場。以前在國外僑界有個很厲害的哥哥,他鋼琴彈到好的不得了!連他的老師都建議他去歐洲深造,可是他經商的父母卻一直逼他考醫學系,結果連四年落榜,第五年他進了精神病院... 我替他這個下場感到心疼與可惜,偏偏僑界卻有聲音說他不懂父母苦心,說這種話的也都是為人父母,聽了很令人火大!
這個哥哥的同儕,一個重考一年就進醫學院的,後來還去德國繼續讀醫,結果考了三次沒考上醫生執照,一樣不能當醫生,結果回來大學當教授
我們家庭的外科醫生好朋友,反而勸阻他們孩子當醫生,因為他們說當醫生太辛苦了!結果他們四個孩子還是出了三個醫生(兩個外科一個內科),只有一個去當農夫了(農業研究所),整天在田地裡打滾,曬得黝黑!
我小弟弟才是看人類疾病的醫生,內科。他自己選醫科,我爸媽沒逼他。
以前住鄉下,鄰居生病自己買針來請我父親幫她施打,我父親嚇得說他是獸醫,不是看人類疾病的,鄉下無知婦人說:「不都是醫生嗎?有差嗎?」怕醫療糾紛,我父親還是送她去診所,讓診所護士幫那太太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