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4:49 PM
Sat, Aug 19, 2023 5:21 PM
4
昨天又看開的,解除了一位我單向的追蹤對象。對方是同溫層,有時會發蠻有意思和觀察的噗。幼時似乎家境不錯,後來可能有點狀況。但應該是人格和見識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就建立起來了,還蠻常發出些他覺得是常識、理所當然,但在我看來並不是如他所以為的噗文。
雖然近幾年我有理解我父母在同輩者家長中,算是學歷較高、思想觀念較深遠的那群。但直到下定決心解追蹤時,才真正理解到阿木已經不只一次對我說「那是因為你的對話對象是我,你的常識並不是社會的常識」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成為我解追的倒數幾根稻草。
最後一根稻草,是對方發了個他朋友說「朋友說我很會稱讚人」
而發噗者發在噗上,應該是沒有當面講的回應是:那不就表示你的稱讚沒有珍稀性嗎?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4:53 PM
Sat, Aug 19, 2023 4:55 PM
這句來自素未謀面,且根本不是對於我的評價,卻瞬間壓垮了我;因為我的解讀是:你的稱讚毫無價值。
啊,我從未想過原來稱讚本身這項行為,或者說很會稱讚人這個特質,是會被如此評價的。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4:58 PM
Sun, Aug 20, 2023 9:48 AM
我啊,是個負能量極強的人。
因為沒有什麼優點與能在社會生存立足的本事,加上有個非常優秀的表姊和公立學校出身、跟優作先生一樣走製圖機械的弟弟。稱讚這種行為,從小時候開始就是極少會落在我身上的。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07 PM
Sun, Aug 20, 2023 9:49 AM
這樣的我,在沒有MT執照的情況下,陰錯陽差進了中榮微生物科做檢體接種的職代工作。除了不能發報告以外,我什麼都得做,包括教導並對醫技實習生進行考核評分。
這段時間我也帶了近百位實習生。不敢說每一位我都記得,但我在回覆實習生寫的心得時,從來不用預設或是打個樣本做罐頭回覆。我對每一位學弟妹,都是以我對他們跟在我身邊的兩天、在微生物科的一個月裡的觀察,找出優點予以稱讚,缺點部分也會回以我覺得可以嘗試調整的方向。
台灣的教育體制,不傾向給予孩子們稱讚,就怕他們不懂謙虛,滿溢招損。而過度自謙自損,讓大家都奴性深重,總是覺得自己不好。
我既然有能力,誇讚也是有憑有據不是胡亂褒獎一通。或許在長遠的時光裡,這一點點稱讚微不足道,但若可以由此讓學弟妹們獲得一點自信,那為什麼不做?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11 PM
我記得一位中國醫的學弟,他不管在哪一組實習,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獲得新知時眼神閃閃發光,做事沒有成功時,也沒見過他很沮喪,反而是檢討並從中獲得關於「錯誤」的新知識。
這個特質無比珍貴。
我在給他的回覆裡寫了這個觀察,並且自以為是地寫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你也能保有這份珍貴的特質,保有對身邊事物的熱忱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19 PM
Sat, Aug 19, 2023 5:20 PM
前幾天我和霧峰學姊聊到這次國考,不知道上一梯實習的考過了幾位。他帶的那位學弟好像沒有考到執照,不過那位學弟目標放在後醫;前段學校前幾名的大概都會再試試後醫,所以沒考上好像也不是很要緊。
但我覺得這位中山醫的學弟,雖然聰明,個性又好,但就是不適合當醫生。他走研究可以,但當醫生會被消磨得極慘,會是白白浪費這個人。他是很不像獨生子的獨生子,一點嬌氣都沒有,個性很主動積極好相處,聰明是不在話下的。就是有點天真和天然呆,感覺得出一定是在個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他想當醫生的原因,和很多醫療從業者一樣,都是想照顧或拯救身邊生病的親友。
這樣的人,不適合當醫生,霧峰學姊也這樣贊同。
要像我帶過的次專科走感染的小兒科醫師那樣,問他為什麼走小兒科?
他說:因為我討厭大人。
至少要像這樣才好。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32 PM
我也記得上一梯仁德的學妹,個子高人漂亮。不是頂尖聰明的,但學習態度非常積極。仁德的規定是,系排前幾名一定得選中榮實習,所以來的都不會太差。
我曾經以為仁德不好帶,但實際帶過幾梯下來,比某些中山醫中國醫優秀的學弟妹大有人在,而且仁德是五專部。
這位仁德的學妹,輪到厭氧組時,剛好是理事長做負責該組。理事長做職代有多扯就改天再說,總之學妹這段時間根本學不到任何知識。
等到理事長約期滿,厭氧黴菌換成四號學姐輪值。學妹經過厭氧組時,就會說:好羨慕現在輪到厭氧的人喔,是四號學姐帶耶,好好喔~~
他在上台報paper時,有被提問和糾錯,這都難免。負責導生他的言先生也說,這都是正常的,實習生不可能都不被噹,學妹已經表現得不錯,讓他很有面子。但畢竟他在學校都是前段,哪裡見過像中榮這樣的場面和被當面指正呢。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38 PM
我在回覆裡寫,他把得失看得太重,其實他表現得已經很優秀,甚至比一些前段學校的學生還要好。有些時候這些指教都只是個場面,不需要因此耿耿於懷或覺得丟臉。保持著現在的積極態度,反省適度就可以了。
諸如此類。
其實我也不知道學弟妹會不會去看,畢竟心得交出來後,也不太會去再開已經完成的關卡來看吧。
但那就是個記錄。我離開職代缺時,把他們給我的回覆用土法煉鋼截圖,一張張截下存起來。除了薪水和經驗,這些也是我貴重的資產。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48 PM
Sat, Aug 19, 2023 5:49 PM
這份觀察習慣,在中後期成為其他學姊們帶實習生的參考之一;學姊們會打探自己要帶的實習生程度、個性如何,他們再從中調整自己的工作分配和應對方式。
我前兩天向四號學姐說,曾經有實習生說他最喜歡四號學姐這樣的人,做事能力強又不會和人八卦來八卦去的,教學生又認真,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四號學姐最近被打壓得很慘,聽我這樣說,嘴上說著你才帶兩天,哪來那麼多實習生跟你講八卦。但嘴角還是忍不住有開心上揚的。
我說你們別以為實習生都是小白癡。科裡氣氛最差的時候,開科會時都趕他們去看顯微鏡,但他們都知道是誰在搞有的沒的、誰一來就氣氛差。
不知不覺間,我把觀察實習生的習慣帶到了應援場。
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從言談舉止和在社交平台上的活動裡,觀察累積與建構出大家的一部分模樣。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5:54 PM
Sat, Aug 19, 2023 6:12 PM
也因為如此,我很難在不舉出某些具體點的狀況下去稱讚別人的作品;即使我的確很喜歡,但我的表達能力和語彙不夠,無法用相對應的文字去傳達出我喜歡的點。
這種時候,我能做到的多半就只有按愛心而已。
但我偶爾也會發生剛好天外飛來電波,所以稱讚得很具體到當事者可能覺得有點過度的情況。就,在此對曾經有過這種感受,因而感到不舒服的大家致歉。
雖然直接說出「好喜歡」、「好好看」、「怎麼這麼好」之類的話語,不是我慣習使用的表達方式,但這不代表我不屑,或認為這樣的稱讚毫無價值。
相反的,我是有點羨慕能直接這樣說出來的人。因為當我釐清自己的思緒、知道要怎麼表達最適當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時間點;我總是在許多且各種事情上,錯過當下就該表達的時間點。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6:06 PM
回到噗首一開始提到的,我解追的噗民。
我覺得自己看到他的噗文,從他應該是無意,但在我看來是刻意為之出有意無意的表現態度中,接收到會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從小就建立起來,現在表現出來的都是自然流露」感,已經遠大於我從中獲得知識的快樂時,我開始考慮要解追;即使他是同溫層也一樣。
人有時真的要放過自己。
就像阿斷教主說的,剩六個月的壽命,我管他什麼狗屁英文還是飲食控制,白飯我天天吃、體悟到我最喜歡的就是白飯。
雖然各種層面上都有遠超過六個月的時間啦,但就是覺得,追過那段時間也可以了,該是放過自己的時候。
解十一 | van A
@midnnightnoting
Sat, Aug 19, 2023 6:09 PM
Sat, Aug 19, 2023 6:26 PM
過去也同樣解追過幾位噗浪的KOL,要舉例的話,就會有點人身攻擊了。
只能說,珍愛自己,遠離大師。
大家各自的情緒,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之下,永遠都是要放在第一位關照的。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近幾年我有理解我父母在同輩者家長中,算是學歷較高、思想觀念較深遠的那群。但直到下定決心解追蹤時,才真正理解到阿木已經不只一次對我說「那是因為你的對話對象是我,你的常識並不是社會的常識」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成為我解追的倒數幾根稻草。
最後一根稻草,是對方發了個他朋友說「朋友說我很會稱讚人」
而發噗者發在噗上,應該是沒有當面講的回應是:那不就表示你的稱讚沒有珍稀性嗎?
啊,我從未想過原來稱讚本身這項行為,或者說很會稱讚人這個特質,是會被如此評價的。
因為沒有什麼優點與能在社會生存立足的本事,加上有個非常優秀的表姊和公立學校出身、跟優作先生一樣走製圖機械的弟弟。稱讚這種行為,從小時候開始就是極少會落在我身上的。
這段時間我也帶了近百位實習生。不敢說每一位我都記得,但我在回覆實習生寫的心得時,從來不用預設或是打個樣本做罐頭回覆。我對每一位學弟妹,都是以我對他們跟在我身邊的兩天、在微生物科的一個月裡的觀察,找出優點予以稱讚,缺點部分也會回以我覺得可以嘗試調整的方向。
台灣的教育體制,不傾向給予孩子們稱讚,就怕他們不懂謙虛,滿溢招損。而過度自謙自損,讓大家都奴性深重,總是覺得自己不好。
我既然有能力,誇讚也是有憑有據不是胡亂褒獎一通。或許在長遠的時光裡,這一點點稱讚微不足道,但若可以由此讓學弟妹們獲得一點自信,那為什麼不做?
這個特質無比珍貴。
我在給他的回覆裡寫了這個觀察,並且自以為是地寫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你也能保有這份珍貴的特質,保有對身邊事物的熱忱
但我覺得這位中山醫的學弟,雖然聰明,個性又好,但就是不適合當醫生。他走研究可以,但當醫生會被消磨得極慘,會是白白浪費這個人。他是很不像獨生子的獨生子,一點嬌氣都沒有,個性很主動積極好相處,聰明是不在話下的。就是有點天真和天然呆,感覺得出一定是在個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他想當醫生的原因,和很多醫療從業者一樣,都是想照顧或拯救身邊生病的親友。
這樣的人,不適合當醫生,霧峰學姊也這樣贊同。
要像我帶過的次專科走感染的小兒科醫師那樣,問他為什麼走小兒科?
他說:因為我討厭大人。
至少要像這樣才好。
我曾經以為仁德不好帶,但實際帶過幾梯下來,比某些中山醫中國醫優秀的學弟妹大有人在,而且仁德是五專部。
這位仁德的學妹,輪到厭氧組時,剛好是理事長做負責該組。理事長做職代有多扯就改天再說,總之學妹這段時間根本學不到任何知識。
等到理事長約期滿,厭氧黴菌換成四號學姐輪值。學妹經過厭氧組時,就會說:好羨慕現在輪到厭氧的人喔,是四號學姐帶耶,好好喔~~
他在上台報paper時,有被提問和糾錯,這都難免。負責導生他的言先生也說,這都是正常的,實習生不可能都不被噹,學妹已經表現得不錯,讓他很有面子。但畢竟他在學校都是前段,哪裡見過像中榮這樣的場面和被當面指正呢。
諸如此類。
其實我也不知道學弟妹會不會去看,畢竟心得交出來後,也不太會去再開已經完成的關卡來看吧。
但那就是個記錄。我離開職代缺時,把他們給我的回覆用土法煉鋼截圖,一張張截下存起來。除了薪水和經驗,這些也是我貴重的資產。
我前兩天向四號學姐說,曾經有實習生說他最喜歡四號學姐這樣的人,做事能力強又不會和人八卦來八卦去的,教學生又認真,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四號學姐最近被打壓得很慘,聽我這樣說,嘴上說著你才帶兩天,哪來那麼多實習生跟你講八卦。但嘴角還是忍不住有開心上揚的。
我說你們別以為實習生都是小白癡。科裡氣氛最差的時候,開科會時都趕他們去看顯微鏡,但他們都知道是誰在搞有的沒的、誰一來就氣氛差。
不知不覺間,我把觀察實習生的習慣帶到了應援場。
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從言談舉止和在社交平台上的活動裡,觀察累積與建構出大家的一部分模樣。
這種時候,我能做到的多半就只有按愛心而已。
但我偶爾也會發生剛好天外飛來電波,所以稱讚得很具體到當事者可能覺得有點過度的情況。就,在此對曾經有過這種感受,因而感到不舒服的大家致歉。
雖然直接說出「好喜歡」、「好好看」、「怎麼這麼好」之類的話語,不是我慣習使用的表達方式,但這不代表我不屑,或認為這樣的稱讚毫無價值。
相反的,我是有點羨慕能直接這樣說出來的人。因為當我釐清自己的思緒、知道要怎麼表達最適當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時間點;我總是在許多且各種事情上,錯過當下就該表達的時間點。
我覺得自己看到他的噗文,從他應該是無意,但在我看來是刻意為之出有意無意的表現態度中,接收到會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從小就建立起來,現在表現出來的都是自然流露」感,已經遠大於我從中獲得知識的快樂時,我開始考慮要解追;即使他是同溫層也一樣。
人有時真的要放過自己。
就像阿斷教主說的,剩六個月的壽命,我管他什麼狗屁英文還是飲食控制,白飯我天天吃、體悟到我最喜歡的就是白飯。
雖然各種層面上都有遠超過六個月的時間啦,但就是覺得,追過那段時間也可以了,該是放過自己的時候。
只能說,珍愛自己,遠離大師。
大家各自的情緒,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之下,永遠都是要放在第一位關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