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bmet
Tue, Aug 8, 2023 12:08 PM
4
[電影]meant to be
牛頭犬的資料庫
牛頭犬
@bmet
Tue, Aug 8, 2023 12:09 PM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
牛頭犬
@bmet
Tue, Aug 8, 2023 12:15 PM
又是自己一個人包場看午夜場,從昨晚到現在還搞不懂,為什麼簡單到幾乎不太算是有故事、女主角長相根本就是楊麗音的這樣一部電影,會讓我哭到上氣不接下氣。
牛頭犬
@bmet
Tue, Aug 8, 2023 12:35 PM
其中一個解釋我想應該是電影讓我聯想到孟若的小說。
benni
@benni33
Sat, Aug 12, 2023 6:19 AM
好看!!!
🤠晚娘🎀
@chungirl
Sat, Aug 12, 2023 2:00 PM
這部好吸引人
牛頭犬
@bmet
Sun, Aug 27, 2023 1:59 PM
《之前的我們》關於童年玩伴多年後重逢而掀起的內心波濤,自然讓我聯想到了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名作[相愛或是相守]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中的短篇「蕁麻」Nettles,小說裡有三個時序,一者敘述鄉間女孩與鑽井工兒子的童稚情感,一細描多年後離了婚的女子與那長大的男孩間意外地短暫重逢,還有一者則是簡單幾筆紀錄女子在事過境遷許久後重訪舊地。孟若反覆而精巧地運用土地與水的意象,賦予這對男女之間的情感,某種視覺上的印象,像是在鄉間相識時的水坑、淺河、泥巴窪處的嬉戲,殺馬時血水滲入土中留下的顏色,還有兩人分開時女孩心如土石流的比喻,當然兩人重逢時關鍵那場讓他們找回親暱感的驟雨,高爾夫球場的空間環境也是對應的要素。最後歸結到孟若經典細緻的點睛之筆:
牛頭犬
@bmet
Sun, Aug 27, 2023 2:03 PM
「派不上用場的愛、知所進退的愛(有些人會說這份愛不是真的,因為這愛沒有冒著受傷,或成為笑柄,或悲哀地磨損殆盡的風險)。像地底下的水,無須冒險卻依舊生機勃勃。帶著這新的、靜止不動的重量,如同封緘。」
book686
@book686
Sun, Aug 27, 2023 2:04 PM
🤠晚娘🎀
@chungirl
Sun, Aug 27, 2023 10:18 PM
牛頭犬
: 「有些人會說這份愛不是真的,因為這愛沒有冒著受傷,或成為笑柄,或悲哀地磨損殆盡的風險」
牛頭犬
@bmet
Mon, Aug 28, 2023 1:10 AM
人心似土地,感情如流水,或許有著一顆缺陷的心,才能承載更多的感情。而鬆軟易感的心容易與停滯不動的情交融,成為分不開的泥,卻也可能被過度暴烈的沖刷,而崩潰成為土石流,或許,只有質地最堅硬的心,才能吸納涵蘊那暗自流動、潛至最深處而難以探勘的愛。
牛頭犬
@bmet
Tue, Aug 29, 2023 11:49 AM
有趣的是,第三個時態雖然只在小說的最開頭與結尾提到幾句,但事實上卻更清楚地強調了故事的主體,其實是一種追憶,帶有一種事後之明,以及被反覆梳理過的情緒。也就是說這裡面,女主角所敘述提及的一切,並沒有一種隨機性,不是無意,也不是偶然,她企圖說的是,她內心中有一段已經被定錨了的感情,是生命裡確定無疾而終的短暫交會,既非轟轟烈烈,也無生死契闊,淡到可能沒人發現,甚至也沒辦法定義,卻永遠潛伏在最深處,並回過頭來定義了她自身的存在。
牛頭犬
@bmet
Tue, Aug 29, 2023 2:29 PM
電影《之前的我們》也有三個時序,一者是男孩女孩的童年情誼,因女孩全家移民而分開;一者是12年後網路上的重逢,因女子無法承受這樣遠距離的曖昧而告終;一者是再12年後在紐約的再次見面,確認了這段相互依戀的情感,只能是暗伏於地層下的流水,無法開鑿也不該被開鑿。無論是在紐約公寓床上女子與丈夫間關於偶然與必然的談話,或是在酒館裡女子對飛越千里前來找他的男子說:「那個小女孩是真實存在的,她現在不坐在你面前,但這並不表示她不是真的,而是在二十年前,我就已經將她留給了你。」我們可以發現,女子是這故事中最清醒的角色,甚至可以說,這整部電影(雖然沒有明確的指涉)就是從她的觀點來敘事。
牛頭犬
@bmet
Tue, Aug 29, 2023 2:44 PM
於是我們也可以推論,在電影文本之外,其實有著第四個時序,正是從那樣的距離,觀眾透過女子已經整理篩選並且思索理解過的筆觸,去觀看那長達二十多年餘韻不絕卻始終無法更進一步的愛戀。所以我們也必然無法抗拒地,被男子那近乎愚蠢的痴迷行徑,以及他那純真、靦腆又熱烈的眼神所擄獲,因為那或許只可能存在於(身為作家的)女子的腦海中,是種美化、是種期盼,也是種撫慰。
牛頭犬
@bmet
Tue, Aug 29, 2023 2:59 PM
而從那樣的距離來描述世界,就不再有隨機與偶然,一切的存在與聯繫,背後都有著因緣,什麼樣因結下了什麼樣的果,都是必然。移民是必然、寫作是必然、錯過是必然、無疾而終的愛是必然,不是過程中做了什麼錯誤選擇而落得遺憾,不是畏懼改變而退縮所以只能失去,而是早已註定,是生生世世的業,是不斷輪迴的情。而正因為面對龐大的宿命,脆弱的自己無法抵抗,所以勉強可以得到些許安慰,讓受創的心,不會那麼痛,也不會那麼空。
牛頭犬
@bmet
Tue, Aug 29, 2023 3:26 PM
艾莉絲孟若在「蕁麻」的最後,讓敘事的女主角後見之明地講述,當時在他們身上留下了又紅又刺又癢又痛(如同愛)的植物,並不是蕁麻(直接否定了小說的標題),而是某種不起眼也不知名的帶刺植物。而《之前的我們》最後,走去候車處等Uber的長拍,導演席琳宋神奇地抓住了一種讓人坐立難安的情緒,那簡直是尷尬不安至極的進退兩難,一方面有著熱烈的期盼(像浪漫愛情劇般不顧一切地私奔),一方面有著危疑的恐懼(成真了或許是災難),一方面有著無望的疼痛,一方面卻也有著結束的解脫,僵硬地轉身相對,好像什麼都可能發生,卻也什麼都沒發生。這樣的情境,並不是之前的我們做出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也不是歷世累劫所留下的因緣宿命,只不過,是當下無以名狀的哀傷與虛無罷了(就像是搞不清楚是什麼植物讓人過敏)。
載入新的回覆
牛頭犬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