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看完楊德昌1996年《麻將》。
leahahaha
也算是總算看到、看完的一部。35 mm膠卷。
leahahaha
跟《獨立時代》一樣不喜歡,不喜歡導演對片中角色的無愛與諷刺。金句很多,但我都不喜歡。
活到這把歲數,發覺楊德昌是我實際生活裡不想認識的人;因為太尖酸刻薄,而且《獨立時代》跟《麻將》都只諷刺那些一眼就看得出來做人不誠懇的人有什麼意思?誰都看得出片裡那些人的價值觀很有問題吧(應該都看得出來吧)。

長鏡頭很多,鏡頭移動有趣;這個特點跟《獨立時代》一樣。
輪同學呼叫基地
各種技術上無法去看的一部🥲
leahahaha
這場票賣得特別好 🥸
還是值得一看,可能是楊作品中,外國勢力特別明顯的一部。
輪同學呼叫基地
leahahaha : 外國勢力是指?
leahahaha
但是,楊妻子或是如焦元溥所說楊也參與其中,找親戚當公司人頭,虛領薪資,掏空自己經營公司,到底有什麼意思呢?套本片金句,楊藉著張國柱、唐從聖以及顧寶明之口提到「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麼」,那楊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連帶展覽也不太想去看了⋯⋯

=

@touyeko - 最後一部的楊德昌【麻將】(1996) 值得一看的其實是張震的好身材,鮮肉得很撩人
「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真的要的是什麼,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他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你只要很有信心的告訴他他們要的是什麼,他還會感激你耶。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每個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做錯事的時候還要怪自己。他們寧願媽的到時候罵別人騙他們,也不要來怪自己。」

這句聽完滿沒意思的啊,在電影裡批評別人,然後呢?觀眾會因此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每個人在每天的任務裡去想看看怎麼改變,還比較有實質意義。
leahahaha
輪同學呼叫基地 :
其他片裡像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美國勢力是透過貓王音樂等元素出現,《一一》裡則有日本生意要談,都是劇情元素。
不過《麻將》讓片中3位有台詞有戲份的演員由西方白人擔任,讓他們直接透過台詞講自己不在母國而生活在中華民國的原因,還期待21世紀這裡會是世界中心,還有吳家麗飾演講粵語的貴婦,從這些台詞與人物佔據銀幕時間看來,明確顯示出楊某程度看待外國人在這裡的態度,並不看好,認為他們都是母國混不下去才來這的。
leahahaha
不過呢,楊自己到底忠於中華文化、中華民國、還是外省幫,還是臺灣呢?不得而知(我目前暫時對這議題沒有太感興趣,或許哪天可以再多瞭解。呃該不會還是要看展吧。)
leahahaha
《青梅竹馬》有青少年夜遊總統府附近街景,《麻將》也有類似畫面,而且還是英國人與法國人。

《麻將》裡金燕玲的豪宅,跟《獨立時代》倪淑君的豪宅,是同一棟的樣子。不知道實際是誰家,借給劇組拍攝。
leahahaha
leahahaha
喜歡最後片尾職員表,背景聲是鼎泰豐門口前的店員與顧客溝通聲音。
輪同學呼叫基地
原來如此,謝謝解說
hobbes
回頭去想自己在懵懂中度過的90年代台北,會覺得「獨立時代」和「麻將」裡很精準地留下了那個時代的一些什麼,那個大家已經習慣在速食店唸書,覺得主打意識形態的廣告業很屌、小劇場運動、金石堂暢銷榜、各種新興場所夜店竄起、透過大眾傳媒廣佈的時代流行語,然後各種槍擊綁架案新聞都還是日常的年代。我不喜歡這兩部作品裡明顯缺乏同情的面向,但還是覺得裡頭的自覺很強,有一點像是當時身處這些潮流最尖端的創作者的心靈速寫,而它們以一種近似標本的方式被定格在膠卷裡......

(然後就會繼續好奇楊導如果還在會拍出什麼,一個始終在處理台北城市題材的創作者回頭去處理以清明上河圖為背景的「追風」會是什麼樣子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