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蘇西已讀
如果什麼都做不了,「聽」也是一個禮物,「因為她們很少說出來。」
——《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
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 - 李玟萱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買書前先看過試閱內容,發現珍珠家園是教會團體,就有點擔心自己會不會看到不耐煩。看的時候確實也邊想著:天啊真的每一篇都有連結到天父,無一例外欸⋯⋯雖然不意外,但如果是幾年前的我,大概會對這本書的宗教廣宣元素非常不耐煩。(我的不耐煩來自於:我覺得一神信仰可以提供的支持,明明不是一神信仰才能做到,卻被說成唯一真理、唯一途徑、唯一的可能性。)

其實現在也還是會不耐煩,可是比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旁觀,而不是直接覺得好煩就離開了。

現在的想法比較接近於:我認為信仰是一個很寬大多元且包容的世界,我也知道我能這樣想、能這樣相信,是我的緣分,而這未必是別人所需要、所接受的,如果有哪個宗教或團體能夠給予需要的人支持,那確實是好事。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書中除了茶室工作者的故事,「PART 4/上帝的員工」收錄珍珠家園工作人員的文章,這部份滿好看的,放下我個人對一神教的成見,其實就是助人工作者的工作紀實。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最前面還有一篇柯得隆〈萬華的茶桌仔與茶店仔〉,有點像是提綱挈領,報導者網站有書摘。
【書摘】《茶室女人心》:萬華茶桌仔、茶店仔的故事,與疫後阿公店的風情變化 - 報導者 The Repor...

讀到這段時很希望有照片或紀錄片可以看: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後來,政府為了消除社會奢靡之風,乃於一九六二年律定凡有女侍應生(服務生)之場所皆定名為「酒家」並課以重稅。因此,先前所謂「特種酒家」與「公共食堂」活躍時期位於現在「華西公園」位址的「醉八仙酒樓」歇業了,青山宮隔鄰的「明星大酒家」也轉型為旅社,而其它以酒館包裝之風月場所也紛紛化身以咖啡廳掛名,以服務偏好獨樂樂之單幫客為主的小規模經營模式。
一九六○、七○年代,萬華方興未艾的咖啡廳情色產業在咖啡、茶、酒之包裝下,高懸著炫麗跳燈招牌,內設高背沙發雅座,在昏暗燈光下,提供來客與女侍肢體接觸的快感。彼時位於黃氏宗祠近鄰環河南街上的「意大利」、貴陽街底的「新美都」、華西街上的「佳樂」與十三巷口(今西園路一段七十二巷)的「仙樂」都是小學生上下課路上與住家附近的色情咖啡廳,而這些咖啡廳也就是大人口中的「茶店仔」。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妳的悲傷,上帝都有記錄,我在這裡陪妳──《茶室女人心》的出版歷程
為了讓我們的書可以接觸到教會以外的讀者,一開始我們就不是要寫見證集。因此玟萱和編輯希望可以淡化基督教內容,只呈現這些婦女的生命史。珍珠家園創辦人林迪真宣教士心裡卻很糾結。她希望玟萱不要抹去婦女在這信仰裡得到的安慰與自我價值的肯定。
阿真流淚哽咽地說:「她們說出來的話,絕對跟別人不一樣,那是她們發自內心、跟上帝很真實的關係。」
玟萱向阿真保證:「我一定會如實呈現婦女的努力與改變。」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結果,無論她怎麼調整重心,都不可能避開上帝。她領悟到:「因為她們(婦女)生命的新枝,就是跟這群宣教士、本地工作人員,與上帝,緊緊相連。」
當初玟萱問我:「你為什麼不自己寫呢?」除了要服事沒時間寫,我跟婦女太熟了,這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我的筆記裡面有好多故事,但是這些都是從我的角度記錄。由第三者來訪問,反而可以更中立,問一些我沒有辦法問的問題,也更直接反映婦女的想法和心境。
蘇西⛰️望你順遂, 臺灣
「若再有人問價格,她會說自己是無價的。」——專訪《茶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
《茶室女人心》不是為了揭開茶室產業的神秘面紗,而是要呈現茶室工作者們的內心掙扎,描繪生命歷經苦難卻仍有期盼的婦女群像。「寫這本書,其實像一次寫作的自省,」李玟萱漸漸刪掉書中的赤裸細節,「當我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