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yeu
@seeyeu
Thu, Jul 20, 2023 3:07 PM
Thu, Jul 20, 2023 5:21 PM
1
Facebook
500輯
500輯|issue 87
楊德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0721發刊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是楊德昌在印有燈泡Logo的工作室筆記紙寫下的電影思考,也像是本次企劃的起點:我們對楊德昌的電影並不陌生,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們能否找出一種新鮮的視角看待他?
閱讀本期《500輯》,你會發現一種觀看楊德昌的有趣尺度——近看看不懂,遠看才知道——這是楊德昌與其作品最迷人之處。一位用電影來表達的預言家、一位保持獨立思考的創作者,逝世16年後,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開展之際,我們再一次認識楊德昌。
▾▾▾
seeyeu
@seeyeu
Thu, Jul 20, 2023 5:21 PM
▾▾▾
𝘾𝙪𝙡𝙩𝙪𝙧𝙚
01 - 關於楊德昌的五件事/王昀燕
韋納.荷索 ➠ 電影的起點
手塚治虫 ➠ 生命的啟示
音樂 ➠ 故事的起伏
科技 ➠ 相信創意和技術
Edward Yang Red ➠ 對世界的熱情
seeyeu
@seeyeu
Thu, Jul 20, 2023 5:21 PM
𝘼𝙛𝙛𝙖𝙞𝙧𝙨
02 - 用21世紀之眼回看楊德昌/鄭秉泓
𝙋𝙚𝙤𝙥𝙡𝙚
03 - 導演張誌騰:一個孤獨的藝術家,一個避不掉的名字
04 - 導演張吉安:把時代放在日常裡,背對觀眾創作的勇氣迴
05 - 劇場導演林奕華:他走在探索的前方,給後面的我指出了希望
06 - 漫畫家高妍:帶著他的精神碎片,繼續創作輪迴
seeyeu
@seeyeu
Thu, Jul 20, 2023 5:22 PM
𝙋𝙡𝙪𝙨
07 - 重返楊德昌創作現場(1983-2007)
➠ 看見他的處境和創新、他的思考與回應
08 - 致500輯讀者的「一一重構:楊德昌」看展筆記
➠ 王俊傑:耗時三年的檔案數位化及研究,一一呈現
➠ 孫松榮:身歷其境,被楊德昌的創作世界包圍
09 - 《楊導20講》楊德昌手稿全文
「為什麼人要一直看電影?」
『人對下一刻鐘的好奇——這是人在遭受重大挫折時仍能活下的原因⋯⋯』
▾▾▾
seeyeu
@seeyeu
Thu, Jul 20, 2023 5:22 PM
封面設計|鄞燦昱
出身台灣屏東,從事視覺設計,曾任《酉鬼啤酒》Creative Director。本期封面以楊德昌的電腦程式設計學科背景為基礎、編碼圖像(Ascii Art)形式呈現,試圖用這世代的語言去回溯楊德昌創造的符號性。
封面人像授權|©加藤孝 Takashi KATO
本期作者|王昀燕、鄭秉泓、謝璇、林奕華、王俊傑、孫松榮、Stella Tsai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
主編|胡士恩
編輯|林亞璇
美術設計|黃秋萍
企劃協力|Stella Tsai
▾▾▾
載入新的回覆
500輯|issue 87 楊德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0721發刊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事是無趣的」是楊德昌在印有燈泡Logo的工作室筆記紙寫下的電影思考,也像是本次企劃的起點:我們對楊德昌的電影並不陌生,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們能否找出一種新鮮的視角看待他?
閱讀本期《500輯》,你會發現一種觀看楊德昌的有趣尺度——近看看不懂,遠看才知道——這是楊德昌與其作品最迷人之處。一位用電影來表達的預言家、一位保持獨立思考的創作者,逝世16年後,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開展之際,我們再一次認識楊德昌。
▾▾▾
𝘾𝙪𝙡𝙩𝙪𝙧𝙚
01 - 關於楊德昌的五件事/王昀燕
韋納.荷索 ➠ 電影的起點
手塚治虫 ➠ 生命的啟示
音樂 ➠ 故事的起伏
科技 ➠ 相信創意和技術
Edward Yang Red ➠ 對世界的熱情
02 - 用21世紀之眼回看楊德昌/鄭秉泓
𝙋𝙚𝙤𝙥𝙡𝙚
03 - 導演張誌騰:一個孤獨的藝術家,一個避不掉的名字
04 - 導演張吉安:把時代放在日常裡,背對觀眾創作的勇氣迴
05 - 劇場導演林奕華:他走在探索的前方,給後面的我指出了希望
06 - 漫畫家高妍:帶著他的精神碎片,繼續創作輪迴
07 - 重返楊德昌創作現場(1983-2007)
➠ 看見他的處境和創新、他的思考與回應
08 - 致500輯讀者的「一一重構:楊德昌」看展筆記
➠ 王俊傑:耗時三年的檔案數位化及研究,一一呈現
➠ 孫松榮:身歷其境,被楊德昌的創作世界包圍
09 - 《楊導20講》楊德昌手稿全文
「為什麼人要一直看電影?」
『人對下一刻鐘的好奇——這是人在遭受重大挫折時仍能活下的原因⋯⋯』
▾▾▾
出身台灣屏東,從事視覺設計,曾任《酉鬼啤酒》Creative Director。本期封面以楊德昌的電腦程式設計學科背景為基礎、編碼圖像(Ascii Art)形式呈現,試圖用這世代的語言去回溯楊德昌創造的符號性。
封面人像授權|©加藤孝 Takashi KATO
本期作者|王昀燕、鄭秉泓、謝璇、林奕華、王俊傑、孫松榮、Stella Tsai
特別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
主編|胡士恩
編輯|林亞璇
美術設計|黃秋萍
企劃協力|Stella T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