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Facebook
Ref

最近開始嘗試在推特上,用英文多寫一些跟台灣有關的短文、順帶推銷《報導者》的報導,結果觸及意外地廣。

比如有篇談台灣的稅制(台灣個人所得稅率偏低、稅收越來越仰賴營所稅),引起很多歐美網友迴響,觸及數居然有三十多萬——很有趣的是,歐洲人和美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

有些歐洲人看了的反應是「為什麼我們歐洲個人所得稅這麼高,公共服務品質卻不見得好到哪裡去」;美國人的反應則是「你看吧,就是應該要跟富人多收點稅」。
Deva
還有一篇是從新開幕的桃園市圖書館總館切入,談台灣的「精省」、直轄市升格,還有過往高普考制度,會為外省族群提供保障名額。

有些對台灣歷史有興趣的網友會耐心看完,但迴響最踴躍的還是菲律賓人,只不過他們的重點放在圖書館,會說「羨慕台灣」、「這才是希望教育人民的政府」。
Deva
還有一篇,則是引用《報導者》最近做的「龍蝦走私」專題、以及GDP科普報導,想告訴外國網友一件事:

雖然台灣在外媒的報導裡,經常被描繪成夾在兩個強權之間的「受害者」,但其實台灣人也在這種地緣政治的角力之中,獲得了不少好處。

比如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台灣的固定資本形成、實質薪資都恢復了增長;而中澳之間的外交齟齬,也意外讓台灣業者大賺了一筆「走私財」。

更重要的是,這些案例都能讓我們看到,國際尺度的地緣政治動態,實際落在台灣「在地尺度」上會造成哪些影響,也看得到台灣人的「能動性」,而不只是外媒常見的、常常流於「打高空」的戰略分析或報導。
掰噗~
不要問, 很恐怖 (p-wave)
Deva
其他迴響熱烈的推文,還有台灣最近的通勤月票TPASS——除了引起美國的公共運輸倡議者的關注之外,還有很多菲律賓人轉推,說迫不及待要來台灣、用月票旅遊。
Deva
話說回來,推特真的是個很不錯的社媒平台,雖然馬斯克入主後爭議不斷、最近又面臨 Threads 的追擊,但推特至今仍是西方智庫、學者、記者最常使用的社媒平台,演算法也比臉書好用。

如果想為台灣增加能見度和論述空間,推特真的是個值得經營的平台。
可以再多睡一下嗎?
有人有他那個講台灣稅率的推的連結嗎?
Deva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