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34 AM
Tue, Jul 11, 2023 5:34 AM
14
3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Sempre Susan: a memoir of Susan Sontag》
by Sigrid Nunez
雖然因為錯字很多到處抱怨,但整體來說挺好看的(短了點就是)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book
ebook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34 AM
Wed, Jul 12, 2023 12:55 AM
作者西格麗德‧努涅斯筆下的蘇珊擁有許多古怪又難相處的特質,但讀完卻不覺得討厭──至少我不覺得,我感覺努涅斯非常珍視自己和蘇珊桑格塔之間的關係與回憶,讓這個對我來說如雷貫耳的名字多了點人味。
蘇珊、兒子大衛和作者之間的關係也寫得好好看,完全符合當初吸引我去看的原因啊(除了《摯友》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超好看之外,我就是一個只聽過桑格塔名字的人)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36 AM
@amy31453 - 兒子的女友: 「那些年,待在罹癌癒後的桑塔格身旁,努涅斯見證了當時眾多知識分子和...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37 AM
Tue, Jul 11, 2023 5:40 AM
葉佳怡
:(本書譯者)
《永遠的蘇珊》的法國版書封上只有兩個色塊:上半是溫婉的鵝黃,下半是鮮亮的桃紅色。鵝黃色上印的是努涅斯的名字,桃紅色上印的是書名「永遠的蘇珊」,我覺得似乎剛好顯示出了這兩個人的狀態:努涅斯不是一個挑戰各種世俗規範的人,桑塔格卻在她的時代仰賴驚世駭俗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然而她們兩人在這本書中拚出了一個完整的面貌,一個可以彼此挑釁卻又能一起痛苦的面貌。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39 AM
Tue, Jul 11, 2023 6:29 AM
上面提到的書封長這樣: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0 AM
Tue, Jul 11, 2023 7:01 AM
書摘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1 AM
我記得她在提起癌症時,對著電話另一頭的人說那是一種「專橫的疾病」。和漢娜.鄂蘭的死讓她覺得自己「變成了孤兒」。她提到有人說特里林難怪會癌症,畢竟他應該已經多年沒幹過他老婆了,她對此說法感到憤慨。(「還是學院裡的人說的話!」)她很不想承認,但最終還是勇敢地坦承:當她得知自己罹癌,首先出現的想法之一是,「我的性生活不夠頻繁嗎?」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1 AM
Tue, Jul 11, 2023 5:41 AM
大衛提起她時很少說「我母親」,我也覺得說「你母親」聽來很怪。她就是永遠的「蘇珊」。
有一次,我剛開始在《紐約書評》工作沒多久,羅伯特.席爾維特說,「幫我打電話給蘇珊」。我伸手去拿旋轉名片架,說:「哪個蘇珊?」芭芭拉.雅皮斯坦當時也在場,她一聽就笑了。「哪個蘇珊?」她重複了一次,搖搖頭,我知道她在嘲笑我。)
名字啊。蘇珊向我坦承,獲得這樣一個無聊又平凡的名字始終讓她開心不起來。(「妳看起來不像是叫蘇珊的人,」她會模仿那些對自己這麼說的人。)只要有人叫她蘇,她就會全身帶刺地嚴詞糾正對方。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3 AM
她是一名女性主義者,但常批判她的女性主義姊妹及其相關論述過於天真、多愁善感,而且反智。對於女性在藝術作品中太少出場,而且被禁絕於經典大師殿堂之外的說法,她可說抱持敵意,而且會姿態強硬地提醒這麼說的人,
經典大師殿堂(或者說藝術、天分、才華及文學等領域)都不是需要給予平等雇用機會的雇主
。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3 AM
Tue, Jul 11, 2023 5:45 AM
儘管我確定她常在發現我沒讀過什麼或不懂些什麼時感到氣餒,但她從未讓我覺得自己丟臉。其他的不說,她很清楚來自一個不怎麼讀書又缺乏求知精神及指引能力的家庭是什麼感覺。
無論一個人的出身多麼低微,她都不相信單憑此點能讓人缺乏任何可敬的特質,因此她不是個階級上的勢利鬼。
另一方面,她從不會假裝一個人的成功不用仰賴——而且程度不小——所謂的人脈,她也不會假裝不懂帕斯卡爾說「出身好人家就能少三十年努力」是什麼意思。
無論一個人來自哪裡,對她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對方有多聰明——不用說,因為她就是個菁英主義者。如果你夠有品味,對於知識也抱持好奇心,那甚至不用很聰明也沒關係。當然如果你漂亮又美好,那甚至也完全不需要是個聰明人。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5 AM
她確實相當正經地看待自己,並認定所有對此作法有意見的人都該死,在她看來,問題總是在於大家不夠正經地看待她。
她的不安全感究竟跟性別有多少關係,我們無從得知。但想到這個驕傲、聰明又有野心的女人成長於女性解放的年代之前,以及她在日常生活中得面對多少的偏見,任何人都能想像她一路以來受過不少屈辱。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6 AM
有一次她問我覺得自己之後是否能成為好母親,我說了實話——我不知道——她大感驚駭。「妳怎麼可以這樣說自己?」就彷彿我剛剛坦承了自己是個壞人。她表示就此議題而言,她從未懷疑過自己。
有一次,在幾年沒跟她見面後,我跟她說我在考慮生孩子,她的反應讓我很感動:「聽著,這個決定沒錯,妳永遠不可能後悔。」我一方面極為感動,但也因為這句話背後的涵義感到相當焦慮。(我始終沒生那個我宣稱要生的孩子,而且我承認,當我讀到吳爾芙面對人生將盡之時,認定自己無論是否寫書或有無名聲,總之人生會因為沒有孩子被視為一場失敗時,確實覺得深受背叛。)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6 AM
我記得有個朋友笑著說:「所有人都想像過各種最不道德的情節,但其實你們那裡的狀況很典型:占有欲強的控制狂母親,還有充滿罪惡感的兒子。」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47 AM
Wed, Jul 12, 2023 12:56 AM
一次又一次,她感到失望,甚至覺得遭受背叛。這些幻滅感受甚至讓她後悔實際見到這些人,因為她再也無法崇拜他們或他們的作品了,至少是無法再用同樣純潔的心態這麼做了。
//最後這個可能不太重要,但我總對於見到作者本人戒慎恐懼因為怕之後就再也不想讀對方寫的東西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51 AM
新新
@haruspring
Tue, Jul 11, 2023 5:57 AM
Wed, Jul 12, 2023 12:56 AM
看完後跑去翻了批兔友的心得,其中提到 Nunez 誠實寫出蘇珊的可稱之為厭女的想法,比方「文學可不是需要給予公平待遇的雇主」 「她很氣惱地發現,就算是非常聰明的女人,相處起來通常也沒有聰明的男人來得有趣」
搭配現在正在讀(也是人文社科馬拉松)的女性主義經典選讀蠻剛好的
新新
@haruspring
Wed, Mar 20, 2024 3:23 AM
@raphael0204 - 這本是我的禮物,但一看出版時間是今年六月然而那陣子並沒有任何我會收到禮物的...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因為錯字很多到處抱怨,但整體來說挺好看的(短了點就是)
蘇珊、兒子大衛和作者之間的關係也寫得好好看,完全符合當初吸引我去看的原因啊(除了《摯友》和《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超好看之外,我就是一個只聽過桑格塔名字的人)
《永遠的蘇珊》的法國版書封上只有兩個色塊:上半是溫婉的鵝黃,下半是鮮亮的桃紅色。鵝黃色上印的是努涅斯的名字,桃紅色上印的是書名「永遠的蘇珊」,我覺得似乎剛好顯示出了這兩個人的狀態:努涅斯不是一個挑戰各種世俗規範的人,桑塔格卻在她的時代仰賴驚世駭俗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然而她們兩人在這本書中拚出了一個完整的面貌,一個可以彼此挑釁卻又能一起痛苦的面貌。
有一次,我剛開始在《紐約書評》工作沒多久,羅伯特.席爾維特說,「幫我打電話給蘇珊」。我伸手去拿旋轉名片架,說:「哪個蘇珊?」芭芭拉.雅皮斯坦當時也在場,她一聽就笑了。「哪個蘇珊?」她重複了一次,搖搖頭,我知道她在嘲笑我。)
名字啊。蘇珊向我坦承,獲得這樣一個無聊又平凡的名字始終讓她開心不起來。(「妳看起來不像是叫蘇珊的人,」她會模仿那些對自己這麼說的人。)只要有人叫她蘇,她就會全身帶刺地嚴詞糾正對方。
無論一個人的出身多麼低微,她都不相信單憑此點能讓人缺乏任何可敬的特質,因此她不是個階級上的勢利鬼。
另一方面,她從不會假裝一個人的成功不用仰賴——而且程度不小——所謂的人脈,她也不會假裝不懂帕斯卡爾說「出身好人家就能少三十年努力」是什麼意思。
無論一個人來自哪裡,對她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對方有多聰明——不用說,因為她就是個菁英主義者。如果你夠有品味,對於知識也抱持好奇心,那甚至不用很聰明也沒關係。當然如果你漂亮又美好,那甚至也完全不需要是個聰明人。
她的不安全感究竟跟性別有多少關係,我們無從得知。但想到這個驕傲、聰明又有野心的女人成長於女性解放的年代之前,以及她在日常生活中得面對多少的偏見,任何人都能想像她一路以來受過不少屈辱。
有一次,在幾年沒跟她見面後,我跟她說我在考慮生孩子,她的反應讓我很感動:「聽著,這個決定沒錯,妳永遠不可能後悔。」我一方面極為感動,但也因為這句話背後的涵義感到相當焦慮。(我始終沒生那個我宣稱要生的孩子,而且我承認,當我讀到吳爾芙面對人生將盡之時,認定自己無論是否寫書或有無名聲,總之人生會因為沒有孩子被視為一場失敗時,確實覺得深受背叛。)
//最後這個可能不太重要,但我總對於見到作者本人戒慎恐懼因為怕之後就再也不想讀對方寫的東西
搭配現在正在讀(也是人文社科馬拉松)的女性主義經典選讀蠻剛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