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raliao
中醫學中所說的中暑與西醫定義略有不同,可以區分為陽暑與陰暑:

.陽暑:大量流汗後,體內津液大量流失,未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營衛失調,此時應該以生津止渴、清熱消暑為主,常用西洋參、玉竹、麥門冬、淡竹葉等藥物。

. 陰暑:因熱導致微血管擴張與毛細孔大開以散熱,卻因遇寒使毛細孔閉合,濕熱積於體表難以散出,而出現頭痛頸背肌肉、緊繃、身體沉重乏力等症狀;或因大量冷飲損傷脾陽,導致濕邪不化,而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排便黏糊等症狀。此時應以解表消暑、化濕和胃為主,可用葛根、升麻、白朮、陳皮等藥物。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