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駐足於我在《真理與科學》(Wharheit und Wissenschaft)和《自由的哲學》(Philosophie der Freiheit)這兩本書的分析中所嘗試界定的領域裡,才能在人心之研究上獲得智識。然後,才可以談論一體的心,而不至於掉入抽象的概念之中。因為,這樣才能站立在堅實的基礎上;才能回到人的起點:人日漸在這個世界上無憂無慮地生活,卻沒有完整的真實(Wirklichkeit)。這點你們可以參考《真理與科學》以及《自由的哲學》這兩本書。人在開始的時候,沒有完整的真實。人持續地發展,而之前尚未成為真實的東西,在他持續發展過程中通過思維與直觀的相互融合對他才成為名符其實的真實。人為了自己才征服真實。
在這方面那吞蝕一切的康德學派(Kantianismus)造成了極為可怕的災難。康德學派究竟做了什麼?這個學派一開始就以教條的方式說:我們必須先去觀察環繞我們周圍的世界,而我們內心所存在的實際上只是這個世界的鏡像。這個學派就是以此為源演繹出所有別的理論。康德其實並不清楚,人類被認知的環境是什麼。因為,真實並不存在於環境之中,也不存在於現象之中,而是在通過我們的征服而獲得真實的過程當中,真實才漸次地顯露出來。因此,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東西才是真實。歸根究柢,那確切的真實是在人再也無法說話的瞬間,即人在經過死亡之門(die Pforte des Todes)剎那之間所直觀到的。
為了教育的需要,你們將要,並且必須要讓人們引起注意,是什麼造成當下科學思想領域的巨大災難。假使我們在這裡沒有預作準備地談論這些事,假使我們沒有預備就談論這些能夠引導你們進行變革的行動,那你們就一定會從現存的教育理論之中,從現存的心理學與邏輯學以及教育實施方法中,拼湊出你們將要在學校工作中運用的方式。假如這樣的話,你們定會將外面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帶進學校工作之中,但是,那些目前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心理學方面從一開始就受到嚴重困擾。在每一種心理學中你們都首先會發現一種所謂的感官論。當人們研究感官行為以何為基礎時,所獲得的是眼睛、耳朵、鼻子等等的感官行為。
_GA_293
第五講
1919 年 8 月 26 日於斯圖加特
P. 132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