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或阿常
讀嘛讀嘛
寧靜海的旅人
只是一篇簡單的心得和書摘:
我是在一個不安定的狀態下讀完《寧靜海的旅人》。
蘇格蘭的一座小島,每天慢慢地走路,看那些擱淺在岸上的大水母、紅色的小海葵,海鷗翻撿著帽貝吃,還有巨大、隨波漂動的海帶。
恰好是旅人,也恰好在一片海旁,每天看著潮漲潮落,走累了路就回旅館躺在床上,讀幾頁小說。
最開始像是讀習慣的翻譯小說,跟隨一九一二年艾德溫的旅程,在森林中聽見小提琴的音樂,突然間下一章卻到了二零二零年,我相信大時空的跨度必然有其意義,便更加興味昂然地讀下去。
但讀得愈多,小說的劇情反而漸漸成為次要,我並不想追逐必然到來的結局,反而為作者的哲理思想、詩意文句折服。
(下收)
D+或阿常
〈地球最後的巡迴簽書會〉太讓人想起自己,作家奧莉芙在疫情肆虐期間依舊出席各式各樣的活動,她的故事線中,有一段劇情令我印象深刻:
訪談中主持人詢問了奧莉芙第一本小說作品《悠游的星辰與舞金》書名由來,奧莉芙說書名取自AI訓練工作,將AI翻譯的句子修成更加通順的樣貌。有一次AI卻莫名生出了「悠游的星辰與舞金」這樣奇怪而美麗的句子。
D+或阿常
AI翻譯的拗口文句,為何會有一時半刻成為絕美的文字佳句呢?如果不是意外、巧合,只能是命運了吧。讀到由機器所做的美麗句子,作家因此「全身一僵」,作家說「有什麼東西能令你全身僵硬呢?當然是死亡了。」
AI產生的句子造成作家之死。看起來真像一個隱喻。
在小說中有那麼一瞬間,作家自身因AI產生具有美感的文字,升起自我滅絕的感受,或許是作家此一職業在未來即將消亡。可是,倘若沒有作為人類的作家加以解讀,這些由AI生產的文字,又有何意義?誰能判讀出美感?
做為讀者的我讀到此處,卻也「全身一僵」。假設這是一段真實由AI所生產出的句子,若沒有作者將其放置於小說中,我也不會感受到如此多複雜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造成的小小死亡。
這段劇情因此成為我全書最愛,彷彿證明了寫作者存在之必要,也證明了寫作者存在之不必要。
D+或阿常
此外,便是對世界末日的沉靜描述。
「即使是恆星之火也終將湮滅。」

世界末日無聲輕巧地到來,最近的寫作,恰好也在思考世界末日,因此書中提到「在未來的某一天,世界末日或來臨。我說的不是『文明』這東西的末日,而是星球本身的終末。」我在思考的,卻也不是星球的終末,而是人類的終末。透過這些句子,一個空無寂寥的未來世界靜靜顯現於面前。

「──我想說的是,人們總是會對末日心懷憂慮。在我看來,我們人類物種其實懷有一種渴望,希望自己生活在故事的高潮。這是一種自戀。我們很想相信自己獨一無二、舉足輕重,很想相信自己生活在歷史的末尾。我們暗暗希望,在這數千年的虛驚過後,此時此刻,人類終於走到了最低谷,終於來到了世界的終末。」
D+或阿常
再摘取一段:
「不過,這些想法又會導向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奧莉芙說道:「如果世界一直都處於末日呢?」
「因為,我們可以合理地將世界末日,」奧莉芙說,「想像成持續而永不停歇的過程。」

我想到《第六次大滅絕》,有時候我們想像的世界末日喧囂而明顯,實際上是非常安靜的物種滅絕。
D+或阿常
於是讀完全書,我寫了如下推薦語:「閱讀本書使我感覺渺小,彷彿置身群山之中,或者置身整個宇宙。作者從容柔和的筆調帶出令人著迷不已的伏筆與謎,所有細微處都相互扣連,不到最後不會發覺,是以獨特視角描述疫情、描述惻隱之心,極具詩意與人性溫柔的優雅之作。」

不過閱讀過程中許許多多使我「全身一僵」的時刻,是短短的推薦語所無法收容的,誠心推薦大家一讀本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