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人選之人|Wave Maker》
https://images.plurk.com/7hzUtf2iVnIBj7GnzbJZpU.jpg
有覺得很好的地方也有用力過猛之處,總的來說我希望自己能更喜歡這部劇,不過就是順順看完,還是很高興 2023 有這樣的劇,也希望更多人可以理解或大或小的騷擾真的無所不在
早就該迎來這一刻!BBC報導台灣Me Too事件:《人選之人》帶動反性騷浪潮--上報
影集 series Netflix
女性編導 podcast
新新
原文報導
Taiwan sees MeToo wave of allegations after Netflix ...
中文報導
早就該迎來這一刻!BBC報導台灣Me Too事件:《人選之人》帶動反性騷浪潮--上報
by the way 獨裁者的廚師作者序特別提到 Bartosz Ryś ,看了心情真是複雜
新新
賴品妤:

性騷擾絕不只是私領域的事,因為一個人怎麼對待女性或比他弱勢的人,是個很重要的指標。他有沒有發現這個權力不對等的關係,會影響到他處事態度和決策的判斷。只是真實的情況是,許多人會囿於加害者的權勢,或者看重他的才華,而主張「不處理」,就像劇裡高層原本不想認真調解簡哥的性騷擾。

[略] 不處理是沒有看到「沉默的成本」——讓加害者留在本來的職位,你以為是留住一個有能力的人,但隱藏成本是,你也排除了更多有能力的女性加入這個職場。
新新
新新
昨天讓我大翻白眼的言論還有「反觀台灣媒體繼續METOO或是行車紀錄器,幫前探長繼續洗風向」,雖然不應該但腦中閃過的第一念頭是腦容量怎麼這麼小?不關心就不關心,不用強調自己關心的才是真正的大事

@haruspring - #book #ebook #Readmoo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烏托邦...
強調階級問題高於婦女問題,甚至視其為婦女受壓迫的唯一成因,這項馬克思主義看待婦女問題的傳統立場也出現在一九六○年代美國新左派(New Left)學生運動。
當時男學生掌控學運決策權,派遣女學生跑龍套、製作三明治,外加性伴侶的角色。女學生台面上要求公開討論性別壓迫,卻惹來一陣譏笑:婦女解放根本是芝麻小事,豈可與種族、階級、反戰等重大議題相提並論?
新新
林昶佐:

這幾年我慢慢發現,做政治不是要別人認輸,而是在爭取認同。如果你罵到對方傻眼,他就算今天質詢認輸,明天還是會用行政部門卡你。有時候表態只是為了在自己這一群人裡面表現「我都敢講啊」,但事情沒有成,只是爽到。所以最後我說服同事,應該先開協調會,慢慢跟相關部門討論,看哪裡卡關,再把它做出來。
新新
林昶佐:我覺得最貼切、也最可怕的是,從事政治工作的那一方,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比另一半重要,「我在做大事耶!」連我太太也這樣想。這讓兩人關係中,有一方一直在貶低自己的價值。

賴品妤:Doris應該還好,她自己事業有成啊。

林昶佐:但她也覺得,憑什麼這幾年我們兩個都自動認為我做的事情比較重要?倒不是因為什麼工作分配,而是她犧牲了包括她在公眾上的形象。這幾年她都被認為是我的附屬,但這是社會對她的強壓,不是我跟她道歉就可以改變,因為社會就長這樣啊!

社會「結構性的不公平」沒有解決的話,夫妻關係還是會很緊張。

所以我期待劇中那句話:「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希望這種結構性的不平等,能夠改變。
新新
林昶佐:對,洪慈庸當立委時結婚生小孩,就被說沒在做事。我也生小孩啊,但我接收到的都是支持跟祝福,很不公平!

賴品妤:有次支持者對我說:「妳不要選上以後,去結婚生小孩喔。」我回答:「對,這樣非常可惡,像這屆林昶佐、蔣萬安都生小孩,我當選後一定處理這件事,不能再讓他們生下去了!要立法禁止,還要追討他們的薪水!」講完我就走掉(大笑)。
新新
我的孤僻無藥可救 💙💛 on Twitter
「但是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都跟台灣的未來一樣重要。」
新新
不是要說「沒有OO的台獨我要不要」,很遺憾我們或許也沒有這樣的本錢,但我們想要的難道不是個更好,更能接住掉下來的人的國家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