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 斯溫.貝克特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2023科技商管馬拉松 閱讀馬拉松

這本光是註釋就有158頁,所以天下把它放在網站上,沒有含在本書裡。這也太長!

這本書是從全球化的角度談棉花。其實感覺也很合理,因為棉花牽涉到的有北美奴隸農場、歐洲成為棉花產業的中心、紡織業的工業革命、各國間的關稅、運輸、國際貿易等等。甚至還有日本的棉花。

說到日本棉花,其實 台灣經濟四百年 就提到了荷蘭在台灣殖民建立據點,和日本長崎貿易是有關係的啊!

說到美洲殖民地,就讓我又想到我看了殖民地部分但還沒看完的 美國法律史 ,非洲人到美國本來是僕人後來變成了奴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棉花是亞熱帶植物,適合溫度約在攝氏10-16度左右,在緯度32-37度左右。

棉花演化為四大類:
中美洲路地棉(3400BC,阿茲提克帝國已十分成熟)

南美洲海島棉(2400BC,瑪雅文化時十分精美)

非洲草棉(500-300BC才出現紡織品,800AD透過伊斯蘭教勢力加速發展)

亞洲樹棉(最早的棉花紡織紗布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上溯至5000BC,一直到19世紀,南亞都是棉花重鎮)。伊斯蘭也讓南亞的棉花傳到西亞和中東,馬可波羅到波斯(伊朗一帶)看到四處都是棉布,留下亞洲生產棉花的紀錄。

1525-1550AD間傳到日本。17世紀棉花成為日本重要商品。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棉花在中國則在西南邊境,命名取自梵文,在元朝才流行,並取代麻織品。到明朝時,棉布交易佔了1/4的經濟活動。17世紀幾乎全部的人都穿棉布,1750棉花產量約15億磅,僅次於印度,相當於美國南北戰爭前數十年全力衝刺的產量總和。

在此時期,棉花都是小農經濟,和其他作物交互種植,主要供給家用,婦女有空時就紡織。

15世紀後,逐漸有以棉布作為替代貨幣交易或繳稅,也開始有長途交易。

印度棉布在西元前六世紀就賣到埃及,希臘、羅馬、伊斯蘭、中東、歐洲都參與整個交易過程;往東賣到東南亞。職業織工在印度興起。14世紀中國出現織造局,伊斯蘭大型城市都有工坊。

接著出現包商,收購生棉再送去織工紡織、再送去染色,然後上市。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中古世紀歐洲一直都在棉花經濟的外圍,雖然在希臘羅馬時代有小量進口棉布,但主要仍然是穿著亞麻和羊毛製成的衣服。

https://images.plurk.com/xb5gJX55KxLpr6NERPzE0.jpg
許多歐洲人想像棉花是植物和動物的混合,是「菜羊」。

由於伊斯蘭信仰,950AD棉花在西班牙伊斯蘭城市和西西里製造。大部分歐洲語言的棉花都是來自阿拉伯文 qutun。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義大利米蘭威尼斯由於掌握地中海貿易以及長久的羊毛紡織業淵源的關係,14-15世紀開始了棉花產業,但後來被日耳曼取代,但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握交易,並開放給英國特許,由英國開始進入了棉花產業。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覺得這一本還蠻有趣的!

其實我從來沒想過在前工業時代,棉花經濟是什麼時候、在哪裡這件事。

講到棉花,就只會想到《飄》和南方州的奴隸,《湯姆叔叔的小屋》,南北戰爭。還有英國殖民印度生產棉花,甘地不合作運動⋯

總之,都是接著的第二章,戰爭資本主義的殖民地經濟吧!

(嗯,其實還有想到現在床單組喜歡100%埃及棉 600 count ,感覺看到後來會告訴讀者埃及棉是非公平交易壓榨農民之類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回頭繼續看這本書。

戰爭資本主義主要是指向東印度公司這樣以武力擴張殖民地,取得勞工以及原物料。

最終在十九世紀的英國,一開始是水力機器、後來有了蒸汽機,但終歸是整體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的種種,讓英國成為棉紗、棉布紡織中心。

1804-1806,相較於 1784-1786,英國出口量有56%是棉布。

1800-1801,孟加拉出口到英國的棉布還有140萬英鎊,八年後只有約33萬英鎊。根據當時的報告,許多人失業、死於饑饉。18世紀最後幾年,英國搶走印度棉布的市場,開始出口棉布外銷。

出口貿易包含強大的海軍、海外殖民地的保護市場、海運保險、貿易提單、課稅,以及支付薪資動員等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8世紀英國棉布紡織的興起,造成商人到處尋找足夠的原料,傳統的棉花供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及南亞)產量太低。於是加勒比海和南美洲由於氣候適合、可以暴力取得土地以及輸入許多西非奴隸,變成種植棉花的產區,供歐洲紡織業使用。

如果不是棉紡織業,而是毛紡織業,需要更多地方養綿羊,規模遠遠不夠。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791年革命爆發,成立海地,廢除奴隸制度。革命前一年聖多明各島出口量佔英國棉花進口量24%,四年後只有4.5%。1793年英法開戰,法屬西印度群島到英屬加勒比海港口的交易全面停止。

棉花生產轉移到了新成立的美國。

美國獨立運動期間,無法從英國進口棉布,原先栽種的菸草和稻米業突然失去市場,種植者開始栽種棉花。

種菸草和種棉花技術雷同,1791年海地革命,整個法國棉花種植的地主們也來到古巴和美國。

革命帶來了種植技術,以及進入棉花種植市場的財務誘因。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棉花栽種幾年就需要休耕,於是農場主不斷對外墾殖開拓。

能夠種棉花的地方很多,但美國主宰棉花市場主要是因為(從原住民奪得的)近乎無限的遼闊土地、(進口更多奴隸的)勞動力、資金,農場主的政治力量強大。

西印度群島和巴西有甘蔗競爭棉花種植的土地、勞動力和權力,鄂圖曼帝國和印度有本地統治者以及既有產業,而美國沒有。

南方州不斷對外擴張,並支持聯邦政府向外國買土地、以及強迫原住民放棄土地。1803向法國買了路易斯安那,1819從西班牙買下佛羅里達,1845併入德州,這次都包含了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的土地。
1850年時,60%的棉花栽種在原先不是美國的土地,促成了軍事/棉花複合體。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農場主拓展疆界幾乎都沒有政府管理,但有金融界撐腰。

英國的霸菱銀行出資協助美國向法國政府購買路易斯安那土地、談判和銷售債券。

法蘭西斯·霸菱提供協助之前透過英國首相愛丁頓的到英國政府批准。「艾丁頓先生⋯只會贊同,⋯他顯然認為路易斯安那交到美國手裡,是替我們的製造業多找一個機會可以勝過法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另外和原住民部族的戰爭和條約,取得了更多的土地,並控制了密西西比河,蒸汽船使得紐奧良變成最重要棉花出口港。1830年鐵路聯通新內陸和河流、海港。

南方州較北方的馬里蘭和維吉尼亞菸草利潤不若以往,大量奴隸從北部遷往南部;1783-1808國際奴隸貿易廢止之間,奴隸販子進口了17萬名奴隸到美國。綜合起來,美國國內的奴隸貿易把將近一百萬奴隸遷徙到 Deep South,大部分在棉花田工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許多農場主利用農場與奴隸質押取得歐洲資金,大部分來自倫敦。

1815-1860年間,棉花佔美國出口總值一半以上。

1850年,估計英國有350萬人受雇於棉織產業,都需要靠美國棉花種植者以及他們是否能掌握美國政治。

製造業者擔心三大問題:
1. 美國會把生產的棉花供應到美國當地工廠,減少對歐洲市場供應(當時紡織業已是美國最重要的製造業)
2.英國製造業者擔心歐洲大陸業者會和他們競爭美國棉花供給
3.對於奴隸制度是否持續越來越不確定,依賴「此一沾滿鮮血的作物」,構成對「美國蓄奴犯罪自殺性的依賴」。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暫時看到這裡休息一下。

不過原來19世紀美國棉花田和蓄奴制度,其實和全球化、英國的工業化、紡織業都是高度連結在一起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英國業者其實有努力尋找美國棉花的替代產地,印度和埃及。

英國東印度公司主要把印度棉花出口到中國換取茶葉。曼徹斯特製造業者力促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以及後來的殖民政府鼓勵印度棉花種植和出口,包含改善基礎設施(運輸、開墾、引進機器),實驗農場,不過由於農民抗拒以及本地業者盤根錯節的競爭和抵制,交通運輸基礎建設太差,運輸緩慢又非常昂貴。

埃及在1820時,執政者開始打造棉花產業,農民被迫承擔徭役,在國有地種植棉花。美國強力威脅來自民間,埃及則來自國家。埃及棉也成為歐洲製造業的重要原料來源,但還是不如美國棉花有競爭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紡織業機械化及工業化傳播:
1. 原先有紡織的歷史和淵源(羊毛、麻等)的地區會先開始
2.遭受英國紡織品的傾銷,而有動機發展國內的紡織業
3. 國家介入與保護主義(關稅、戰爭造成的貿易封鎖)

歐洲和美國為主。(我還蠻意外墨西哥竟然看起來也挺強大的走上工業化路線!)

亞洲在外圍並沒有強烈動機。

英國面對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專注在高階紗線和棉布,以及日益依賴全球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市場,避開較強大可以保護其本身新興產業的國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巴西、埃及雖然棉花產業雖然一度在強迫勞力/奴隸的戰爭資本主義下發展得不錯,由於勞動力非常低,以至於最終無法過度到機械化的工業資本主義。

美國蓄奴州的工業化程度也非常慢,最終北部的工業州和南部的農業州在1961-1965 爆發南北戰爭。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暫且先停在第六章先休息一下吧。

每一章都覺得血淚斑斑啊。看得好累。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完了!
南北戰爭影響好大呀!現在重看《飄》想必會有不同的感覺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由於南北戰爭(1961-1965)的關係,美國棉花供應幾乎停擺,歐洲各國都很焦慮、致力於美國棉的替代方案。

歐洲各國不想被美國棉花主導,也憂慮奴隸制無法長久,十九世紀以來一直試著建立其他地區的供應鏈。

埃及希望趁機取代、搭上工業化列車;英國致力於印度殖民地、德國致力於西非殖民地。另外還有巴西、墨西哥。

不過南北戰爭期間使得歐洲各國一方面觀望但偏向南部邦聯,一方面則付諸行動。戰後棉花種植遍及全球。

不過後續產業結構改變,更多的棉花供應商南北戰爭後的棉花種植主失去了戰前的優勢地位。

歐洲國家強力在非洲和印度推廣,使得十九世紀末的棉花產業進入工業資本主義主導。

尤其在印度,徹底摧毀了原本自己自足、糧食和棉花混種並交由當地紡織業者和當地商人收購的小農經濟;印度由出口國變成英國棉布的最大入口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二十世紀,日本出場了,以中國、朝鮮殖民地棉花入手。
後來紡織業產業又重回亞洲,美國時至今日只有少數靠補貼栽種的棉花。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本書還蠻好看的,尤其對於美國建國後在十九世紀是如何崛起的,我覺得非常有啟發啊。

而且對於棉花產業,以及背後政治經濟角力,讓我對從殖民地時期、建國、美國擴張的原因、以及南北戰爭的背景,全球化的交錯關係,都多了很多更深度的認識。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