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雙琴走到目前的「成功」也好,Brett and Eddy之間良性的關係也好,這對我來說都很重要,因為這是「普通人」「練習」的成果,他們的願景「make classical more relevant to the next generation」也很重要,因為這展示了在大文化行業另辟蹊徑做出點成績的可能性,可能性和希望,這是最為寶貴的東西,尤其在大文化行業真的很難得。
Brett曾在裡面說過,“We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an inherent problem with the industry,” Yang explains. “If an orchestra sells out every day for the whole year, that only covers 30 percent of expenses. The rest comes from government funding and donors. What kind of business is that? No one in the classical musical world was really trying to figure it out.”
剛巧在IG看到了有人談提及雙琴Reddit上最近發生的事,原文逾萬字,便決定節錄部分權當紀錄。
原作者:
結論先來:
//所以在此時此刻,你所感受到的任何情緒,包括生氣、難過、失望、失落,或是為他們辯護的心、依然覺得他們有些可愛的心,全部都是正常的,都是你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機制,沒有絕對的應該和不應該。
至於接下來,還能不能繼續粉雙琴,這也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底線是不同的,每個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慢慢梳理自己的底線和需求,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再認知。//
其餘下收。(繁簡轉換或會修改少量用語)
1)給員工個人分配的工作量超負荷和職能超出崗位職責,導致員工嚴重超時工作(OP與其他爆料者)
2)生活和工作邊界被打破,包括半夜收到工作短信,要幫老板採購私人生活用品等(OP)
3)員工沒有得到與超時工作、超崗位職責工作相匹配的薪酬(類似於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但拿一個人的工資),
4)公司管理機制混亂和缺失,老板和員工、以及不同部門之間信息不互通或溝通效率低下,導致出現多次急活、白忙活;同時當員工對不合理機制、安排和薪酬提出改進意見或訴求的時候,老板以不反饋、不予理睬的方式做冷處理(OP與其他爆料者 )
5)身份較為模糊的朋友或及合作者(比如作曲家、設計師等)也反饋了類似的情況,沒有得到合理的報酬或是足夠的署名(OP與其他爆料者)
6)台前十分尊重古典樂同行和朋友,但幕後其實是完全相反的態度(OP)
7)私生活不專業和混亂,使用後台通行證帶身份不明的不承擔任何現場工作的女孩子進後台,某種程度影響了工作人員的工作(OP);約炮粉絲,甚至出軌他人的對象(其他爆料者,已刪除)
……
基於OP曬過的員工服照片來看,以及貼出的一些聊天記錄,她的身份應該能得到印證。而她描述的情況,不止是她的一面之詞,而是有另一些其他前員工及合作者的話可以從內部來交叉印證的。特別是其中有一位2016-2019年的前員工/合作者,非常詳盡地給出了最開始50美元/月,後來一整年的設計工作500美元的薪酬數字,我覺得如果這是謊言,是很容易被證偽的,並沒有必要在這上面撒謊,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低於平均市場價是普遍的認知。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公開的外部表現可以印證她說的話。比如,近年來(特別是近一年來),雙琴發布的招聘說明;從內容上來看,許多招聘說明包含的職責和職能過於寬泛,甚至可以涵蓋2-3個崗位;從頻次上看,部分崗位的招聘過於頻繁,暗示了人員流動可能比較頻繁,或是一直沒能招到人。
另外,影片更新頻率下降,影片更新穩定度下降,官方公告過於臨時、緊急、出現反覆,一直到商品跳票(vs Davie的時候那個八分音符手辦)等種種情況,都從側面提示了,雙琴公司的內部管理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混亂和一定的問題。我之前說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甚至是意料之中,就是基於這樣的一些跡象。而從一些公開的求職網站上也能看到有人填寫他們的薪酬水平是低於市場平均的,這也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但反過來說,OP的描述是否有誇大的可能性?也是可能有的
……
這又要再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了,①是否符合雙方自願簽訂的勞動/勞務合約條款;②簽訂的合約條款包括但不限於薪酬,以及是否符合適用的法律法規。
關於①我們目前沒有也不太可能在將來看到雙方的合約,因此這點無從評價。再來看②我們並不知道合約簽訂的時候約定遵從哪一國家及地區的法律法規,我們同樣不太可能在將來看到,但我們可以暫且看作應該依據新加坡勞動法,我只查到2023年1月1日起,新加坡的最低月薪是1,750新加坡幣(也可能有錯),之前是否有規定,法律上是否可以追溯,我不是新加坡執業律師,我不知道他們在這上面是否違反新加坡勞動法。
OP自己的說法是已經向新加坡MOM 新加坡人力部,提出申訴了,那在薪酬或其他人力管理行為上是否有違法問題,自有MOM或新加坡法院判斷。
……
Jordon的部分是說至少在16-19年,Jordon給他們寫曲以及做一些其他事,是沒有任何報酬的,而琴不能說沒有給Jordon署名和曝光(畢竟我是由此知道的Jordon這一點也是事實),但是否足以匹配他的付出?這一點存疑。之前很多人也已經關注到了,雙方在ins上互相取關,疑似鬧掰,大家也有過很多猜測,某種程度上這或許就是原因(之一)?
是否合法?關於創作作品的歸屬權,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很有爭議,通常來說當一位創作者與一家公司簽訂有勞動或勞務合約的時候,作品的收益權是歸公司所有(根據不同公司政策,員工可能有一定獎勵),署名權在理論上是歸屬創作者的自然權益,但實際操作中也視合約約定和一些約定俗成的行規而定。但同樣的,我們並不清楚,Jordon和雙琴是否有合約,有何種類型的合約,合約條款是如何約定的,應該遵循哪一國的著作權法等等。我們也暫且無從判斷。
是否合理/合乎道德?我個人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但不合理也不太合乎道德,這部分我也會一並在Q3裡展開。
……
……
OP是一個完美受害者嗎?她不是,她自己可能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那我們需要一個完美受害者嗎?我覺得不需要,特別是在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下,老板/資方一般來說都還是掌握了比員工/勞方更多的資源,簡單來說老板是掌握了你的「生殺大權」。
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對資方友好勝於對勞方友好的國家,更何況雙琴不是普通的老板,而是有著400萬粉絲的博主,有很多粉絲都非常願意支持他們的老板(諷刺的是OP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員),粉絲也是一種資源。OP提到,包括她本人在內,有很多前員工在之前不是沒有想過到社媒平台上爆料,只是非常害怕受到粉絲的謾罵和霸淩。
那為什麽人們會想要一個完美受害者?想要一個「做對了一切」的受害者。因為這其實是我們作為人類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人們會傾向於相信只要我們沒有「做錯什麽」就不會受傷害。
「沒做錯什麽」也會成為受害者,違背了我們默認「好人有好報」的樸素價值觀。這背後也暗含著一種焦慮,意思是如果「沒做錯」的人會受到傷害,那麽「我」也可能受到傷害。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這種焦慮中,所以肯定是「別人做錯了什麽」。
而雙琴當然也有反駁和舉證的自由,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我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
……
Q3-2:雙琴是不是錯在不應該雇傭粉絲?雙琴是爛老板嗎?我作為粉絲是不是不應該去給我粉的對象(不止是雙琴)工作呢?
……
是的很遺憾,無論是從新加坡的公司、還是中小公司/創業公司、或是大文化行業(新媒體/創意/藝術/演出行業)來說,低薪、超長的工作時長、一人承擔多個職能、沒有邊界的老板、臨時緊急的工作,確實都是常有的事,雙琴公司還「三毒合一」了。
作為一個曾經在演出行業工作過的人,可以說OP經歷過的,我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在程度上有差別罷了。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首先中小公司/創業公司,容易出現制度規章的不健全,容易出現靠老板一言堂而不是制度來維護公司的運營,相對來說財務上抗風險能力也會弱一些。
……
且創意這件事本身也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有時候確實不知道何時發生,這些都造成了與其他行業相比,更加不確定和沒有邊界的工作時間與時長。但是一個現象很常見或是屬於常態,並不代表就全都是「合理的」,甚至「合法的」。
事實上,在這個行業內還是有人在努力爭取更合理的待遇,也有人想辦法在有限的資源里給出更合理的待遇,這個行業裡也還是有好人家的。無論你是否認同雙琴確實有「剝削」,請不要用整體大環境的「剝削」來為雙琴辯護。
……
……
粉絲是不是更容易「為愛發電」更容易「包容」呢?我覺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一個人想從工作中或事業上得到什麽呢?無非就是三大類滿足了,為名(個人聲譽和社會地位),為利(獲取的物質報酬),為情(情感價值,包括成就感、認同感、關注等)。粉絲變員工,有可能可以在「情」的需求上獲得較多滿足,因此降低了對前兩者的需求,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我覺得並無不可,而且這三者是可以隨時間的變化而動態變化的,如果「情」上不再能獲得足夠的滿足,就會希望在前兩者上得到更多,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雙琴是爛老板嗎?我覺得基本上可以說是的。對此我意外嗎?上文我提到過了,從以往的蛛絲馬跡,以及大行業的常態來說,我都不覺得特別意外。
……
我可以幫雙琴找一萬個理由,但我也可以一一反駁這些理由。
這些管理上的原理、模式、制度,都是可以學習並加以實踐的,壞習慣也是可以改的,老板們不要再偷懶了啊,學習啊!如果實在學不會可以聘請相關專業人士協助管理。
然而事實上我看到的是「不專業」和對專業的無知自大,OP說Brett曾經說過「HR是一個捏造出來的職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職位,尤其是已經有了那麽多現成模板……」,這就完全是對HR很大一部分作用其實是保護公司和老板這點十分無知。
……
如果OP說的屬實,她有途徑看到雙琴公司的財務狀況,那雙琴的公司絕對沒有到因為財務狀況非常吃緊而沒辦法給員工加點薪給點福利的地步。橘和我也曾經根據半年時間內TSA的訂單號差異,進行過一個粗略推算,僅TSA的收入,2021年就有約百萬美金,即便扣除掉成本(當然現在看來這成本真的不高)也會是一筆不菲的凈收入。
……
……
我一直認為,雙琴的兩大內核是「普通人」和「練習」。「普通人」是什麽?普通人就是對生活有追求,有目標或有夢想,但是在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和社會結構性的不公與壓迫時,在面對自己人性的缺陷時,並沒有什麽異於常人的特別技巧和資源去應對,比如說任何一種超常的天賦,比如說出生在一個有錢/有權的家庭,比如特別堅毅和堅定的專注和決心(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種天賦)。
但是沒關係,我們還可以「練習」啊,我們沒有「與生俱來」,但通過一次次的練習、長期的練習,就算是「普通人」,無論是實現夢想還是實現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鏈接,都是可以進步的,都可以比原來更好,可以達到某種高度,甚至可以達成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感謝香港站VIP見面會某位琴人的提問⋯⋯「練習」這個概念也可以用在人與人之間的良性關係上)
雖然我同樣也覺得,他們的這種「成功」是一種孤例,是難以複製的,所以並沒有從根本上給行業帶來什麽改變。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一下早先舒爾對他們的一個採訪,
無視其他人的努力,說出這樣的話,覺得自己似乎是唯一在想解決辦法,並實際上找到了解決辦法的人,這得是多大的傲慢?
不過當時我安慰自己,好吧,沒關係,雙琴的路徑本來就難以複製(事實上大文化行業很多成功都是難以複製的),但你們確實成功了,而且你們是帶了一部分人一起成功(當時想的是包括但不限於Jordon在內的一批創作人還有員工們),能做到掃一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就拿Jordon來舉例……我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合約(我甚至懷疑他們之間有沒有合約),但是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足以支撐我合理懷疑。
早先Jordon和他們疑似鬧掰的時候……認為是對於Fantasia的版權權益的問題,進而我會懷疑他們之間是否因為沒有「親兄弟明算賬」遺留了很多問題……現在出現的前員工說法,可以作為一種交叉印證,合理懷疑一直以來,Jordon沒有得到相匹配的回報,或是體現在報酬,或是體現在著作權歸屬,或是體現在作品的使用/改編權上,或是體現在足夠的曝光度上(曝光度不是完全沒有,但還不夠),或是在其他東西上?
同時,上述一切控訴一旦坐實,會成為一個非常負面的反向案例:那個說要改變古典樂界的雙琴,結果是通過剝削壓迫別人才成功的。想在大文化行業、在古典樂界獲得成功,根本沒有什麽另辟蹊徑,雙琴只是鏡花水月是一個虛假的希望。
一旦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認知,還會有更多的下一代人想要進入古典樂界嗎?或者如果很多人覺得古典樂界就是這樣的啊?還會有更多的下一代人把夢想根植在古典樂界嗎?雙琴,這是你們想看到的結果嗎?
……
在這次的事件中,我更多地站在員工的立場上發聲……更能體會打工人的不易,更能共情打工人的無力。但我也曾做過「管理者」,我也能體會自己管理別人的不容易。隨著立場改變,考慮的事情和角度也會有變化。
雙琴也是「普通人」,當他們成為老板的時候,他們或許更多地只看到公司如何利益最大化。另外人也是會變的,當人變被眾星捧月,看待很多東西就會變形……雙琴多少有被慣壞,多少有些飄了。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哪怕雙琴是這樣的爛老板,並不代表他們就一定也是徹頭徹尾的爛人和惡人。這個世界是複雜的,人也是複雜的,並不能以黑白兩色來描繪,簡單二元論是危險的。我仍然願意相信,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一些美好,不是虛假的。
……
他們那位16-19年間的老員工說,最近又重新再次與他們合作(人真的好,我捫心自問是我應該做不到),他們這次有好好付錢(雖然還是低於市場價),但她認為有進步,她真誠地相信人是可以變好的。
我也願意相信,「普通人」通過「練習」是可以變好的,所以我留下來也是想看看他們是否會作出一些改變。
……
這些,因為雙琴而起,卻不是為了他們,而是屬於我們自己。
由此,他們是普通人,而你已不普通。//
//雖然自己沒有受過什麽古典樂訓練,但被雙琴帶進古典樂的世界以後,覺得這工作也挺有趣的,並且她認為即便現在工資不高,但之後可能會有升職和漲薪(這是個非常合理且普通的期望)。
她也不是一開始就被分配了3個職位的工作量,這件事是漸漸升級的,比如有人離職直接把那人的工作也讓她接手,甚至是涉及了HR和財務的工作(而沒有專人來做),但是5年來幾乎沒有加薪。她也曾經就薪酬、公司管理等問題向雙琴提出過質疑和要求,幾乎沒有得到回應。同時,原本團隊里有一個她覺得很好的經理(應該是在雙琴和普通員工之間的中層人員)在近期(猜測是6個月之內)離職了,這件事也促使她離職。//
本人是因為他們入坑的古典樂,算起來應該有四年以上,現在時不時會花幾千元聽演奏會的那種。
但同樣身為創作行業的一員(設計師),他們的所作所為可說是讓我再度意識到人表象與內心的反差,十分心寒。
我不算是什麼特別愛的粉絲,好一陣子沒關注他們的近況,這些消息感覺也沒炎上燒開,甚至昨天才知道他們二人組背後爭議這麼大
總之還是挺感謝他們帶我入坑的,但是時候永別,不會再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