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fire
臺灣人民沒有憂患意識嗎?剛好相反,或許在公共建設上大家的重視度普普,但相對於個人私領域的盤算可是比誰都精。

這兩點的體現在臺灣的整體交通建設與都市更新、城市規劃上。

為什麼臺灣人對於都更始終興趣缺缺、甚至寧願讓一大堆鐵皮屋破壞城市天際線,因為這些私人財產從預計反攻大陸的年代一路走來,加上年年都有的地震、颱風等天災,臺灣人其實始終是用一種相當務實的態度在計算毀損後重建的CP值:今年蓋好的新房子可能明年就要面對各種天災的侵襲,解放軍隨時火箭導彈就要射過來,那不如就先這樣就好。大家都在盤算哪一天全面摧毀之後再來一次重建才有賺到的感覺。
skyfire
以上所說的臺灣人群體是始終佔據大多數的金字塔下層五分之四人口的普遍念頭。但隨著上層五分之一人口逐漸的拓展,也開始湧現「都市更新」「交通重劃」「管路重鋪」之類的看法出現,但看在下面更精打細算的人民眼中實在不是一種很實際的行為。(但站在可以讓自己用到更新、更好服務設施的立場也不會嚴重反對)
skyfire
所以,在二戰中受到盟軍空襲過的幾個臺灣城市隨即在戰後五年內遇見了KMT拆除大隊把好的都拆光了換上充滿中華美學的工兵空心磚模塊化組合屋,為了有一天要反攻大陸所以一切將就即可畢竟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料等了五十年、這群人也被晃點了50年,社會經濟條件逐漸許可之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開始有些小規模的建設,但在1999年遇上100年一遇的九一震災,嚴重喚醒了臺灣人對於全面性災損的那個算:「先看看再說」。這一看就又過了20年。
skyfire
接下來,可能要面對的是台北盆地山腳斷層的百年大震、或是解放軍的東風11、以及極端氣候下的超強烈颱風 即使在蔡想想的保護下已經撐過七年,砸自己的大錢重新都更無論如何是不實際的、街道狹窄就狹窄不要沒事搞拓寬、沒拓寬當然就不要想增設人行道、搞甚麼人車分道。

一切回到原點:先這樣就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