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魚
@erhugreatwall
Sun, Jun 18, 2023 5:26 PM
Sun, Jun 18, 2023 6:40 PM
6
1
我約吃飯有三個原則,我以為是常識,後來發現大多數人不是這樣想的:
1. 不同掛的朋友彼此不熟/不認識,不要約在同一攤
2. 週末一天最多約一攤,趕場累死自己
3. 同一群人就算再熟也不要密集一直約,寧可把時間分散給比較少見面的朋友
LOL 喵同學
@Florathecat
Sun, Jun 18, 2023 6:50 PM
不認識其實沒關係,介紹一下就認識了,有緣可以慢慢熟起來。我在波士頓那位太陽餅學弟,他現在的太太是我大學同學以前的室友,就是這樣認識來的。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Sun, Jun 18, 2023 10:56 PM
不認識沒關係 +1
我好些朋友都是朋友揪一起認識的,但前提是,揪者要知道這些人是類似的,不會因為政治或其他吵起來的。
昨晚朋友才又揪了一個新朋友來給大家認識
muffin
@muffinonline
Sun, Jun 18, 2023 11:06 PM
1我覺得沒關係,
因為認識也都是從不認識開始的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Sun, Jun 18, 2023 11:23 PM
第二點我有點難,活動常常都擠在週末,我又很貪心都想參加。
昨晚就 overbook 了,一個晚餐約比較早,從下午四點開始,就放心答應晚上九點半的 comedy club 約,結果幾個女人長舌,主人找來介紹的新朋友,多年VC 剛轉藥界,完全能聊,讓我很不好意思要先走趕下一場。
Q先生
@SoQueer
Mon, Jun 19, 2023 12:56 AM
3的難度在於,大家對於「密集一直約」的定義不太一樣。我有一群朋友,固定每二個月約一次,這次聚完就會先預訂下次的時間(通常在二個月後)坦白說,我覺得稍微密集一點也OK(因為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因為人數有點多,要找到大家都有空,也蠻不容易的。
小肥魚
@erhugreatwall
Mon, Jun 19, 2023 3:12 AM
對於第一點,我對自己的社交能力有信心,但我對別人的社交能力沒信心。
朋友邀我參加聚會,我碰到陌生人總能聊上兩句,聊不上也無所謂,不會覺得不自在。
但是如果我當主邀人,請來兩三掛朋友。客人之間如果話不投機,或者有人不擅社交,我作為全場中唯一與他有交情的人,整晚他就只會巴著我講話。
到最後,為了避免朋友無聊,我只能時時顧著兩邊朋友,顧得捉襟見肘。還不如只找一個朋友,捉對廝殺愉快得多。
小肥魚
@erhugreatwall
Mon, Jun 19, 2023 3:20 AM
參加過的活動越多,越覺得沒有什麼活動是不能錯過的,也沒有什麼活動是非我不可的。出去聚會當然很好玩,但週末終於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晚上好好睡個覺,也同樣令人滿足。
大蘋果小蜜賤
@brewtown
Mon, Jun 19, 2023 3:23 AM
上次你來紐約時不就違反了第一點原則?
還是感謝你對我們的社交能力有信心
小肥魚
@erhugreatwall
Mon, Jun 19, 2023 3:33 AM
上次那攤是看在大家同鄉同學又是同行,想說有這麼共同點才敢約下去,也是經過很多計算,不是隨便亂約的
小肥魚
@erhugreatwall
Mon, Jun 19, 2023 3:38 AM
Q先生
: 兩個月約一次這個頻率我滿喜歡的,我有些台灣朋友很喜歡同一群人每個週末約聚會,我想說你話題用不完我都用完了
LOL 喵同學
@Florathecat
Mon, Jun 19, 2023 3:49 AM
每個週末聚會也太多了吧? 他們是都沒有別的朋友了嗎?
Q先生
@SoQueer
Mon, Jun 19, 2023 4:10 AM
但是因為是同鄉同學又同行就約下去,也不是沒風險,我自己就吃過虧(但也可能是我人緣比較差啦)
大蘋果小蜜賤
@brewtown
Mon, Jun 19, 2023 4:32 AM
小肥魚
: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Mon, Jun 19, 2023 4:38 AM
我的瑜珈朋友就幾乎是每週 😬
週五是一個資深瑜珈老師的 signature 課,多年來她固定開一堂 fantasy friday , 其實我們也沒約,因為不是每個人每週都會來,有一些固定班底,不時也會有她的一些老學生特地從別處趕來上課。下課後會一起吃飯聊天胡扯八卦 ,目前話題好像還真聊不完,可能因為有共同興趣吧。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Mon, Jun 19, 2023 6:44 AM
記得這不是第一次看小魚這樣講了
----
但是如果我當主邀人,請來兩三掛朋友。客人之間如果話不投機,或者有人不擅社交,我作為全場中唯一與他有交情的人,整晚他就只會巴著我講話。
----
讓我想很久,我很喜歡把不同掛的朋友揪一起,為什麼我每這煩惱呢。是因為我不太找那種會巴著我的人當朋友嗎?還是我很會甩人?
在別人的場子,我當然碰過巴著我的,我很會甩或是說介紹,抓到一個重點,例如這個人的喜好或是剛去的什麼地方,就會在場裡幫他找其他人去聊。還是因為我是女生?在社交場合很容易遇到黏上來的痴男,幫人轉台多練幾次就很容易.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Mon, Jun 19, 2023 6:54 AM
如果是我自己的場,我都會先安排好陪客,讓誰跟誰去聊,而不是讓客人自己看著辦。
像我朋友上次在家辦的跨年趴,兩百個客人,他除了請服務生跟樂隊,還安排好幾個陪客,一些夠活躍辦趴有經驗的,幫忙招呼不同區不同掛的客人,走動看有沒有人落單,主人沒辦法招呼到所有客人啊,所以陪客很重要。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Mon, Jun 19, 2023 6:58 AM
小型的活動,我事先都會把不同掛的先介紹,而且通常會有原因把不同掛的拉一起,而不是只是隨便找分母出來分攤餐廳花費。
當然也不是都會成功,有些人就是不來電,但也有拉太成功,結果他們自己常常另外約沒找我,但朋友就是緣分啊,他們有緣也為他們高興。
Q先生
@SoQueer
Mon, Jun 19, 2023 3:40 PM
愛湊熱鬧的 array
: 200個客人?我認識的人全球加起來也沒這麼多。如果客人這麼多,我沒去應該也不會有人發現吧。而且我對於這種大堆頭的party, 興趣非常低(性格偏差)
小肥魚
@erhugreatwall
Mon, Jun 19, 2023 5:13 PM
我覺得這輩子我不可能辦一個需要服務生和樂隊的趴踢,至於小型的聚會,幫客人著想,幫他們找陪客、幫他們破冰介紹,當然是很有心。但是對我來說,我只想好好吃頓飯,搞得這麼累,不知道求的是什麼?
愛湊熱鬧的 array
@arrays
Mon, Jun 19, 2023 5:35 PM
哈哈,我從小我爸媽都是在家先把我們小孩餵飽,才帶出去趴,像喜酒之類的,免得上桌沒禮貌。所以我很習慣在社交場合不太吃,因為重點是社交而不是吃 (雖然我還是幾次發噗抱怨老美趴食物太糟)
如果是為了吃,那就不一樣,西餐根本不需要揪人,兩個人吃飯簡單多了,定位也容易,來不及訂位時,通常也可以坐酒吧。
吃中餐才需要揪人,但也不需要多,四個人就很方便,兩對,也好聊天。大桌頂多 10-12 人,我對飯友就很挑剔了,不喜歡找那種飲食限制一堆的,也不太喜歡那種寵小孩的,點菜全要配合小孩的喜好。就像小魚說的,我只想好好吃飯,吃東西太麻煩的別出來。
但我覺得中西文化不同,美國吃飯跟社交是分開的,但老中的社交活動,都要吃。參加過美國婚禮的,大部分都遇到沒什麼好吃還很貴吧,但酒很多,老中婚禮就算在美國,也都是很好吃很多菜。
載入新的回覆
1. 不同掛的朋友彼此不熟/不認識,不要約在同一攤
2. 週末一天最多約一攤,趕場累死自己
3. 同一群人就算再熟也不要密集一直約,寧可把時間分散給比較少見面的朋友
我好些朋友都是朋友揪一起認識的,但前提是,揪者要知道這些人是類似的,不會因為政治或其他吵起來的。
昨晚朋友才又揪了一個新朋友來給大家認識
昨晚就 overbook 了,一個晚餐約比較早,從下午四點開始,就放心答應晚上九點半的 comedy club 約,結果幾個女人長舌,主人找來介紹的新朋友,多年VC 剛轉藥界,完全能聊,讓我很不好意思要先走趕下一場。
朋友邀我參加聚會,我碰到陌生人總能聊上兩句,聊不上也無所謂,不會覺得不自在。
但是如果我當主邀人,請來兩三掛朋友。客人之間如果話不投機,或者有人不擅社交,我作為全場中唯一與他有交情的人,整晚他就只會巴著我講話。
到最後,為了避免朋友無聊,我只能時時顧著兩邊朋友,顧得捉襟見肘。還不如只找一個朋友,捉對廝殺愉快得多。
上次你來紐約時不就違反了第一點原則?還是感謝你對我們的社交能力有信心週五是一個資深瑜珈老師的 signature 課,多年來她固定開一堂 fantasy friday , 其實我們也沒約,因為不是每個人每週都會來,有一些固定班底,不時也會有她的一些老學生特地從別處趕來上課。下課後會一起吃飯聊天胡扯八卦 ,目前話題好像還真聊不完,可能因為有共同興趣吧。
----
但是如果我當主邀人,請來兩三掛朋友。客人之間如果話不投機,或者有人不擅社交,我作為全場中唯一與他有交情的人,整晚他就只會巴著我講話。
----
讓我想很久,我很喜歡把不同掛的朋友揪一起,為什麼我每這煩惱呢。是因為我不太找那種會巴著我的人當朋友嗎?還是我很會甩人?
在別人的場子,我當然碰過巴著我的,我很會甩或是說介紹,抓到一個重點,例如這個人的喜好或是剛去的什麼地方,就會在場裡幫他找其他人去聊。還是因為我是女生?在社交場合很容易遇到黏上來的痴男,幫人轉台多練幾次就很容易.
像我朋友上次在家辦的跨年趴,兩百個客人,他除了請服務生跟樂隊,還安排好幾個陪客,一些夠活躍辦趴有經驗的,幫忙招呼不同區不同掛的客人,走動看有沒有人落單,主人沒辦法招呼到所有客人啊,所以陪客很重要。
當然也不是都會成功,有些人就是不來電,但也有拉太成功,結果他們自己常常另外約沒找我,但朋友就是緣分啊,他們有緣也為他們高興。
如果是為了吃,那就不一樣,西餐根本不需要揪人,兩個人吃飯簡單多了,定位也容易,來不及訂位時,通常也可以坐酒吧。
吃中餐才需要揪人,但也不需要多,四個人就很方便,兩對,也好聊天。大桌頂多 10-12 人,我對飯友就很挑剔了,不喜歡找那種飲食限制一堆的,也不太喜歡那種寵小孩的,點菜全要配合小孩的喜好。就像小魚說的,我只想好好吃飯,吃東西太麻煩的別出來。
但我覺得中西文化不同,美國吃飯跟社交是分開的,但老中的社交活動,都要吃。參加過美國婚禮的,大部分都遇到沒什麼好吃還很貴吧,但酒很多,老中婚禮就算在美國,也都是很好吃很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