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7 PM
Sun, Jun 11, 2023 12:24 PM
15
2
《摯友|The Friend》
by Sigrid Nunez
是的,我想。
你沒辦法解釋死亡。
而愛,值得更好的回報。
摯友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book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7 PM
「每本小說努力想回答的問題是:人生值得活嗎?」
——尼可森・貝克(美國作家)
〈小說的藝術第二一二號〉
《巴黎評論》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文學界當真是暗地裡波濤洶湧,恨意滿點,宛如敵我廝殺、外頭還圍著狙擊手的戰場嗎?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採訪一位名作家時這麼問道。後者表示認同,並說,圈子裡只有嫉妒和敵意。接著他試著解釋,文學界像艘正在下沉的救生艇,而且有太多人想擠上去。只要推開一人,你搭上救生艇的機率就跟著大一分。
倘若閱讀真的能增進同理心——人們不是常這麼說;那麼寫作顯然會帶走一些。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唯一會自殺的動物,同時也是唯一會哭泣的動物。
但我聽說過打獵時,被獵犬追到無路可逃、逼入絕境、疲憊不堪的鹿有時也會流下眼淚。
+
牠們不會自殺,不會流淚,但牠們可能,也確實會崩潰;牠們可能,也確實會心碎。牠們可能,也確實會發瘋。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你認為大家都弄錯了。你認為他們追求的——自我表達、社群、連結——更可已透過其他方式找到,例如合唱之類的活動。你說,寫作太難了!菲利浦・羅斯如此形容寫作。他拿寫作和棒球相較:你有三分之二的時候是失敗的。
//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三成打擊率已經算強打者,但這表示十次打席中有七次打不出安打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有些苦難是:
相同的名詞是:刀、皮帶、繩子、瓶子、拳頭、傷疤、瘀青、血。
相同的動詞是:脅迫、毆打、鞭笞、火燒、勒頸、受餓、尖叫。
寫個童話吧。
對某些人而言,這是幻想復仇的機會。但又一次,他們寫的童話裡充滿暴力和羞辱。老是出現相同的字彙。
所有的創作都有價值,你從前老是這麼說。即使最後沒寫出來,被丟進垃圾桶,身為作家的人一定也會從中學到什麼。
我學到的是:西蒙・韋伊說得對。
想像出來的罪惡是浪漫又多樣化的;真實的罪惡,既陰沈、單調、沉悶又無聊。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Wed, Jun 21, 2023 3:58 AM
考慮要不要重讀是很冒險的,特別是喜愛的書。我們大有可能改變想法,不再那麼愛那本書,無論理由和在。這種事對我來說太常見(而且年紀越大越常如此),後座力是那麼令人沮喪,以致我現在拿起從前喜歡的書都得小心翼翼。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8 PM
這裡容我打個岔,我不懂我們為什麼會稱呼耽溺女色的人為色狼。我們都知道狼的性格忠誠,只有單一配偶,還是犧牲奉獻的父母。
原住民說,狗為人帶來人性,我喜歡這個說法。同樣的(雖然我不記得這是誰說的):看到狗有多愛人類,我才不至於徹底厭世。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9 PM
人對動物的憐憫程度,與牠如何喚起人的自憐有關。我相信我們所有人必須保存一輩子的,是那些重要的早期經驗;是那些在我們近似動物就像近似於人的時刻,當我們被無助脆弱說不出的恐懼壓倒,當我們依本能索求唾手可得的保護而大聲哭喊的時刻。
純真,是我們人類經歷過又拋在身後的特質,再也回不去。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9 PM
這是學生寫的小說中最讓人不解的地方。我讀到過,大學生每天可以花多至十小時在社群媒體上。但是對他們筆下的人物而言——通常也都是大學生,網路幾乎不存在。
虛構小說裡不存在手機這種東西,曾有位編輯在我稿子的頁面空白處這麼責備我,充滿科技的真實生活和毫無科技可言的小說之間的落差還是讓我驚訝。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19 PM
Sun, Jun 11, 2023 12:34 PM
有個故事我很喜歡。
女演員葛麗泰・嘉寶去看考克多導演的《美女與野獸》。影片最後,當咒語打破,野獸變回高貴的王子,演員尚・瑪黑帥氣現身時,有人聽到嘉寶大喊:把我美麗的野獸還來!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0 PM
第八封信寫了里爾克對美女與野獸迷思的著名見解:
也許我們生命中所有的龍都是公主,她們只是等著看我們如何行動,就那麼一次,充滿美和勇氣的行動。
也許讓我們害怕的每一件事,其最深層的精髓,只是一些需要我們的愛且無助的東西。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1 PM
Sun, Jun 11, 2023 12:35 PM
經常有人引用或者改寫這些段落,包括最近一部電影《忠犬追殺令》的標題:
每樣可怕的東西都需要我們的愛。
@haruspring - #Movie 《忠犬追殺令》(White God) 身為 0.8 個 Dog...
@woffymilk - [White God] 「每樣可怕的東西都需要你的愛。」 #spoiler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3 PM
Sun, Jun 11, 2023 12:35 PM
又一次,我翻到他那個廣為所知的定義:
愛是兩份孤獨,互相保護,互相包容和互相致敬。
我們算什麼呢,阿波羅和我,如果不是孤獨、包容和互相致敬。
能定調真好。不管有沒有奇蹟,無論發生什麼,任何事都不能拆散我們。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4 PM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4 PM
摯友 - 西格麗德.努涅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5 PM
Sun, Jun 11, 2023 12:25 PM
@haruspring -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
2021看書及買書 – 停止思考的話,會______喔。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是去年的驚喜《摯友》作者的新作,描寫人如何面對命運的姿態是文學永恆的課題,《摯友》寫的是朋友自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寫的是朋友癌末,
我只能說Sigrid Nunez太擅長把花朵種在懸崖上了。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29 PM
Sun, Jun 11, 2023 12:30 PM
其實真想講這是一本狗派之書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2:30 PM
好好看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36 PM
Sun, Jun 11, 2023 1:36 PM
不知道露為什麼不敢,但我體感能夠去打開摯友其實是因為近日看到朋友閱讀
《其後》
,讓我重看了自己的筆記:
「書寫不能治療,那是本身快要好才能書寫,那是痊癒之前的一個大口呼吸。」
「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讀的時候沒有意識到相似性,讀完之後覺得有部分可以互文
新新
@haruspring
Sun, Jun 11, 2023 1:36 PM
Sun, Jun 11, 2023 1:40 PM
然後都很好看,讀完很像喝了一碗暖湯
載入新的回覆
by Sigrid Nunez
是的,我想。
你沒辦法解釋死亡。
而愛,值得更好的回報。
——尼可森・貝克(美國作家)
〈小說的藝術第二一二號〉
《巴黎評論》
倘若閱讀真的能增進同理心——人們不是常這麼說;那麼寫作顯然會帶走一些。
但我聽說過打獵時,被獵犬追到無路可逃、逼入絕境、疲憊不堪的鹿有時也會流下眼淚。
+
牠們不會自殺,不會流淚,但牠們可能,也確實會崩潰;牠們可能,也確實會心碎。牠們可能,也確實會發瘋。
//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三成打擊率已經算強打者,但這表示十次打席中有七次打不出安打
相同的名詞是:刀、皮帶、繩子、瓶子、拳頭、傷疤、瘀青、血。
相同的動詞是:脅迫、毆打、鞭笞、火燒、勒頸、受餓、尖叫。
寫個童話吧。
對某些人而言,這是幻想復仇的機會。但又一次,他們寫的童話裡充滿暴力和羞辱。老是出現相同的字彙。
所有的創作都有價值,你從前老是這麼說。即使最後沒寫出來,被丟進垃圾桶,身為作家的人一定也會從中學到什麼。
我學到的是:西蒙・韋伊說得對。想像出來的罪惡是浪漫又多樣化的;真實的罪惡,既陰沈、單調、沉悶又無聊。
原住民說,狗為人帶來人性,我喜歡這個說法。同樣的(雖然我不記得這是誰說的):看到狗有多愛人類,我才不至於徹底厭世。
純真,是我們人類經歷過又拋在身後的特質,再也回不去。
虛構小說裡不存在手機這種東西,曾有位編輯在我稿子的頁面空白處這麼責備我,充滿科技的真實生活和毫無科技可言的小說之間的落差還是讓我驚訝。
女演員葛麗泰・嘉寶去看考克多導演的《美女與野獸》。影片最後,當咒語打破,野獸變回高貴的王子,演員尚・瑪黑帥氣現身時,有人聽到嘉寶大喊:把我美麗的野獸還來!
也許我們生命中所有的龍都是公主,她們只是等著看我們如何行動,就那麼一次,充滿美和勇氣的行動。
也許讓我們害怕的每一件事,其最深層的精髓,只是一些需要我們的愛且無助的東西。
每樣可怕的東西都需要我們的愛。
愛是兩份孤獨,互相保護,互相包容和互相致敬。
我們算什麼呢,阿波羅和我,如果不是孤獨、包容和互相致敬。
能定調真好。不管有沒有奇蹟,無論發生什麼,任何事都不能拆散我們。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是去年的驚喜《摯友》作者的新作,描寫人如何面對命運的姿態是文學永恆的課題,《摯友》寫的是朋友自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寫的是朋友癌末,我只能說Sigrid Nunez太擅長把花朵種在懸崖上了。
「書寫不能治療,那是本身快要好才能書寫,那是痊癒之前的一個大口呼吸。」
「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讀的時候沒有意識到相似性,讀完之後覺得有部分可以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