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 )╯調
剛才公司碰到一些情況,感覺產生了情緒,先緩下來跟自己說說話。

表面工夫和實務操作的平衡。
內部查核的難處vs.掩蓋事實的惡性循環。
做事也要考慮溝通及衍生的情緒成本。
懂得強硬拒絕,並同步回報狀況保全自己。
如何與資歷深的同職等前輩相處?
把情緒帶進工作是一種目的性策略,還是雙輸?
做完比做好更重要。

順道記錄這幾天和朋友們深聊的工作感觸。
──在工作上,每個人都有專屬要處理的課題,不那麼容易,但總是要學習跟自己妥協
阿╰( ◜❤◝ )╯調
好久沒在職場上產生強烈情緒了,那當下也有點被自己嚇到。
只能趕緊結束話題,先回座位上思考緩緩。

其實現在想起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就是「實務執行層面」vs.「表面工夫做足省事」之間的平衡。

但被前輩喊去小房間時,多少有點「我明明做對的事情,你現在卻為了敷衍考核官,要我配合你把正確的日期改掉,還說的好像是我的錯」的反抗心理。
──然而,前輩的立場難道是錯的嗎,好像也不盡如此,那是他多年來,跟考核官周旋的經驗

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我沒必要挑戰已不符合實務的規定,應該做的,是有機會提案修正規定本身,而不是私下在那邊生氣氣。
阿╰( ◜❤◝ )╯調
雖然據我對自己的了解,我大概再幾分鐘後就會忘了這種情緒。
但還是想稍微轉移注意力,分享一點這幾天,無論是在飯店和朋友深聊,或是昨天跟朋友在咖啡廳的討論……

內容挺廣泛的,可能是我、朋友,或聽到周遭的人碰到的事情。
阿╰( ◜❤◝ )╯調
首先,是上面提到的事件。
公司業務,通常有對內及對外,對內還有分「實務」和「程序」上的問題。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你實際上怎麼做會比較通順」和「內部考核員定期稽核的項目」,有時候會彼此違背……

但可能會困惑:不對啊,內部稽核不就是為了檢核大家所做的程序正不正確?是否按規定來?所安排的定期檢查嗎,怎麼會跟實務上不同呢
阿╰( ◜❤◝ )╯調
然而,是有的。
比方,有常聽到的「循例我們都這樣做」,以及「規定早就不合時宜,只是沒有人想花心思去改」。

還有,即便你這段期間內,處理的所有文書作業和程序都一絲不苟,一丁點錯誤都抓不到。
我們還是得「讓考核員抓出點什麼」,來方便他們寫報告,以證明「我真的有在檢查喔」。

所以,比起回頭檢討這個制度是否合理?
我倒是比較在意上述這兩種立場,是否有彈性轉圜的平衡空間,也就是創造「雙贏」的局面。
阿╰( ◜❤◝ )╯調
考核員回去,有東西寫,可以交差了事;
被稽核到的改進項目,則不影響大局,簡單寫一小段資料就好。

但我今天生氣的點,卻是一種常態的「得過且過惡性循環」,我觀察到是這樣的……

平常就在偷懶。
→不急的東西會拖個一、兩天才做。
→所以簽收日期,就會和建檔日期不一樣。
→但因為文書報表上,日期不一樣很容易被考核員抓到細問。
→為了省事,乾脆一律把簽收日期和建檔日期都寫一樣。
→這樣會出問題嗎?機率很小啦,等真的發生再說,反倒是你的做法跟別人不一樣,這樣會被查喔
阿╰( ◜❤◝ )╯調
我理性上理解,這個做法最省事,情緒卻「過不去」。
會思考:這樣妥協是對的嗎?
但我確實也會碰到當下來不及做,必須隔天再做的情形,也有看太快寫錯的時候,日期填一樣是對自己、對整個部門最有利的做法。

以此檢討後發現,其實讓我有情緒的並不是做法本身,而是我被質疑「你可以堅持你的,但你就沒有做錯的時候嗎」時,沒辦法反駁的無力感

對,我無法保證不會做錯,對,我總是有無法立刻處理的時候。
我得承認這是一種最好的平衡,然後降低標準。

──我要妥協的不是別人,而是那個原本以為這是「對」的自己。
阿╰( ◜❤◝ )╯調


所以這時候會發現,工作上沒有真正對或錯的問題,只有你站在什麼立場?願意遵循哪一種原則?還有整個公司風氣……

因此,前兩天也跟朋友聊到,我最近兼職時碰到一個詭異的家長
起初我抓不太到我為什麼總是對她的訊息反感,朋友們看了看後,表示「雖然看似很禮貌,但她似乎想『盧』妳給她多一點優惠,盧不到就笑笑酸妳」。
在許多細節上,也察覺對方沒什麼同理心,總用場面話來包裝「她想要索取更多服務」的心態。

最後朋友問到,我最終有重新接這個案子嗎。
她對於我答應了感到相當驚訝,並表示:
──因為對我來說,這些訊息帶給我的溝通和情緒成本很大,這也得考慮進去
阿╰( ◜❤◝ )╯調
用更直接的方式解釋,就是說:
在決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前,除了考慮時間、酬勞、工作地點、個人偏好之外。
是否要花心力去承受對方的情緒?好不好溝通?自己會不會為此感到不快?
這些也得納入考量。

所以,以這個案例來說,這位家長展現出歇斯底里的狀態不是第一次了
一旦我有所回應,她就會奪命連環發訊息,我只能延遲回訊,然後強硬傳達自己的立場
阿╰( ◜❤◝ )╯調
A服務可以嗎?可以。B服務可以嗎?不可以。
要講得明明白白,不讓她產生「可能可以」的期待。

以及,有一些其他家長開口請求協助,我都會欣然答應的內容。
面對這個媽媽,我必須拒絕,因為她不懂得節制。

反思,同樣的狀況在公司裡,順手幫忙,維繫同事關係是好事。
但面對缺乏同理心的人,必須拒絕,且保持「回應時同步傳送郵件副本給團隊其他人」,讓所有人知情──保全自己的好習慣
阿╰( ◜❤◝ )╯調
假設這些動作我能做到,也有效果,並且對我情緒影響不大的話,那接下這個案子無妨。

但我同時能理解,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的「情緒能量」,可以接受別人的壓迫
有人需要花多一點時間才能消化,有人總是陷在情緒裡,又找不到原因,而無法脫身,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這也沒有什麼對和不對,指責與否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障礙,有無法處理的軟肋,屬於我的問題不是別人的,這是獨一無二的,大家得自我覺察並處理的課題
阿╰( ◜❤◝ )╯調


接著,也聊到一個很有趣的面向。
就是──要如何與資歷深,但同職等的同事相處

這個情形很微妙,首先,他是前輩沒錯,領的薪水也比你多。
但以職階來看,他不是你的主管,可能會碰到這個案子由我來主持,我得對前輩下指令的案子。
阿╰( ◜❤◝ )╯調
從同事的觀點來看:你的年紀都可以當我小孩了,你拿什麼來命令我?這個我就是不會,你們年輕人會的話多幫幫忙。

公平嗎,當然不公平。
我領這麼少的錢,卻要幫你擔負這樣的工作量,最終案子署名還有你的名字!?

但是,換個角度想。
──對方都如此安全地在公司待幾十年了,難道主管跟其他同事,不會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嗎?
阿╰( ◜❤◝ )╯調
既然知道,但這個人沒有被解聘,依舊安然度日,就代表局面難以改變,並且他有自己價值的地方

那個價值,可能是他擅長表面工夫、拍馬屁,或者進行華而不實的簡報。
那個價值,可能是他知道體制有什麼漏洞,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即便極其自私,卻不乏有我們偷偷觀察,加減學習的地方。

另一方面,在討論這些個案時,我通常也會問:他結婚了嗎?
記得去年,我在前一個部門時,經常抱怨一個效率慢、情商差的同事。
然而隨著進一步相處,我也逐漸看到她無奈的地方……
阿╰( ◜❤◝ )╯調
比方,她雖然資歷深,但過去待的單位都是做例行性業務,不用發想、不用自己寫報告,更沒有什麼跟主管長官即時溝通的機會。
一下子把她扔進這種高壓環境,她無所適從,連問都不知從何問起

以及,這位同事撫育的小寶寶,現在剛滿2歲,在不影響既有薪資的情況下,她確實會花更多心力關注家庭
體力沒有像我們其他人一樣好,也無法那麼積極主動。
阿╰( ◜❤◝ )╯調
以此回顧上面那個情況,同事資歷非常深,擺爛擺得這麼明顯,在工作上看似找不到他的價值。

然而,一問之下,他有一位裝扮入時、保養得宜的太太,悉心呵護兩個子女,給予他們很好的教育環境,經常陪伴假日出遊……
──也許,他不是個好同事,但是個好父親
阿╰( ◜❤◝ )╯調
這樣要說,他錯了嗎?
我想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工作的定位,有人充滿野心,有人只是想簡單餬口
甚至,受不同的學識背景影響,每個人對於「好的工作態度」之定義都不一樣。
我內心的100分,是別人的「太積極」;別人的100分,在我看來是「就這樣」!?

又是,工作態度是「動態」的。
興許對方也曾經積極過,但看透了體制和無謂的爭鬥,了解到「還是顧好自己,關注家庭比較有意義」。
──我們能透過前輩的眼睛,看見那些花上數十年才能體悟到的現實。
阿╰( ◜❤◝ )╯調


因此這又帶來最後一個議題:情緒。
我一直認為,把情緒帶入工作中,是很傻的行為。

一是,我生氣的點,別人不覺得生氣,甚至轉頭就忘記。
二是,我生氣了,會影響到團隊士氣,進而拖累整個案子,這不值得。
三是,情緒容易使自己判斷失誤,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以此造成多重誤會
阿╰( ◜❤◝ )╯調
所以,在排除自己有意識「用情緒做為策略工具」的情況下。
(也就是職場上的逆情緒勒索)
@whiteness - 示弱在工作場合可以做為一種引導策略。 但諷刺的是,即便你壓力再大,也絕對不能真...
在情緒上頭,所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很容易失準,形成更嚴重的後果。

當事後發覺「糟糕,我誤會了」,或者「即使我沒有誤會,但如果當下我能換一種溝通方式,就不會造成現在如此尷尬的局面」。
再後悔也來不及……
阿╰( ◜❤◝ )╯調
以及呼應朋友分享給我的全新觀點。
──情緒也是有成本的。

陷入情緒,無法自拔,那段期間沒辦法工作。
這會拖長你的作業時程,無償加班,壓縮休息時間,心更累,各種惡性循環、得不償失

同時,即使我很少受情緒影響,但這不代表別人不會
這也是為什麼,都建議別逞口舌之快,留給別人面子,不要再觸怒對方。
因為對方陷在情緒越久,那對自己也越不利,對整個團隊越不好。
──這是一種雙輸。
阿╰( ◜❤◝ )╯調
而也因為情緒是有成本的,這導致我們經常會跟自己過不去
無論是無法接受現況,和體制妥協?
還是理性知道現況,但需要時間改變過去的觀念?

但不管是哪一種,不管有什麼苦衷,終究在工作上「把事情做完比做好更重要」
阿╰( ◜❤◝ )╯調
正如內部稽核考核員,不會真的待在旁邊看你操作系統有多繁複辛勞,只看文書資料。
大多工作,也很利益取向,以「結果論」為重,在此前,我們個人的情緒,中間遇到什麼困難,有多少人拖我後腿,私下加了多少班,沒有人會真正在乎

畢竟,要維持公司營運,就要有產值。
而彰顯產值的方式,就是要有成果,要爭取到案子,才顯得「我身為一個人力資本,有其價值」。

聽起來很殘酷,也造成許多「非以人為本」制度的文明病。
可是確實,一件約定好的事情做不完,就是開天窗,就是違反誠信,就是損及形象和利益。
阿╰( ◜❤◝ )╯調
因此,了解到做完比做好更重要,必須想盡辦法壓抑情緒,委曲求全,提高團隊合作效率,這也是一種認清事實的妥協

結果就是,光聊這些沉重的話題,就和朋友們聊到凌晨2點多哈哈哈
也許,未來的我會改變想法也說不定。
但此前,還有好多好多要學的東西,只能告訴自己,情緒上來的時候緩一緩,想清楚什麼對自己最好,再繼續往前走。
ㄇㄇ
看到內稽,我想到今年學到的一句很棒的話,也分享給阿調
「沒有被記稽核缺失,或是沒有被開NC,不代表就是完美的,只是這一次稽核員剛好沒有被發現罷了,記了也只是即時發現錯誤,矯正回來正常就好」
所以今年我公司的內部稽核我都讓同事們看到什麼寫什麼,大不了就是後續再寫寫改善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