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孩子開始進入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具體思考階段)他開始可以想像all the possibilities(可能性)的時候,他其實經驗還不夠,但是他可以想像所有的可能性了,這個結果就是他會把所有可能性裡面對自己最有利、最idealistic(理想主義)、最subjective(主觀的)的可能性無限放大。』
『他想到了all the possibilities,他才會開始有中二病、有自己的想法、對特定的想法特別在乎,因為他覺得他的思考邏輯是完整的,所以他就不那麼聽大人的話,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說有兩個現象,第一個叫做假想觀眾,所謂假想觀眾的意思就是,青少年往往會在特定的時候覺得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被大家都看到--那是一個可能性,他把自己放到一個特定的位置上,覺得所有人都會注意到我:我今天早上上捷運的時候非常不舒服,因為我長了一顆青春痘,我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那顆青春痘--假想觀眾;
『Personal fable,因為fable是寓言的意思,意即覺得自己是很特別、很不朽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上,因為你從thinking of all the possibilities而看到了自己的特殊性(uniqueness),你覺得自己是特別特別不一樣的、是特立獨行的、是特別了不起的,那麼,有人就說青少年在這個時間點上就會覺得 自己如果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是不會得病、不會懷孕的; 自己如果去飆車,絕對不會撞車、絕對不會頭破血流; 自己去危險的區域游泳,絕對不會淹死; 自己去吸毒,絕對不會上癮,那些人都太遜了,怎麼可能會上癮呢? 就是意志力不足,像我這個意志力特別足的人、像我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就是一個金剛不壞之身,得病的不會是我、上癮的不會是我、懷孕的不會是我,所以這就是一種個人不朽。』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有些青少年會覺得說,這個世界上好多事情都不公平、不正義,沒有人關心環保,沒有人關心區域安全,沒有人關心globalization(全球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什麼,他就覺得全世界是只有他自己在關心的,他覺得這些大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用各種抗爭、用各種辦法去拼命說出自己的話,而在說出來的時候他的考量是否完整,其實,也許他沒有看到all the possibilities,這就是所謂的個人不朽。』 『當一個人在覺得自己做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後,他其實並不一定能夠瞭解到別人的concern(顧慮)是不一樣的。』
(青少年自我主義中心/自我中心/中二)
└Imaginary audience(假想觀眾)
└Personal fable(個人不朽)
』
『所以是一點小小的事情,你都把它無限擴大,覺得所有的人都關注到你,你只要有一點點平常跟理想狀況不一樣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這叫做假想觀眾。』
自己如果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是不會得病、不會懷孕的;
自己如果去飆車,絕對不會撞車、絕對不會頭破血流;
自己去危險的區域游泳,絕對不會淹死;
自己去吸毒,絕對不會上癮,那些人都太遜了,怎麼可能會上癮呢?
就是意志力不足,像我這個意志力特別足的人、像我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就是一個金剛不壞之身,得病的不會是我、上癮的不會是我、懷孕的不會是我,所以這就是一種個人不朽。』
『當一個人在覺得自己做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後,他其實並不一定能夠瞭解到別人的concern(顧慮)是不一樣的。』
例如問你是誰
較年幼的會回答範圍大概是在
我是
某位爸爸/媽媽的孩子
我叫什麼名字
我念哪裡
我喜歡什麼之類與自己具體相關的回答
但是再更後面一點的階段時,孩子就會開始發展抽象思考
『我到底是誰?』
就是這些不平衡讓心理學家得以建構理論吧
我也是身中數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