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希望給高中生試著學會針對一個議題不斷蒐集資料,讓自己可以在腦海中塑造出針對一個議題更多面向的思考角度與能力。這對各為擺脫國內網路、媒體的極度簡化、凡是罵人的邏輯有很大幫助。 我們先定調,一句我當年念中央產經所聽過的笑話: If you put 10 economists in a room, you'll get 11 opinions. 你讓十個經濟學家湊在一起,你可能會得到十一個意見。 你看完一篇跟經濟分析有關的文章,你個人意見不同,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是不需要像PTT的鄉民一樣,看到買房的就罵人家房蟲、看到買不起房的就罵人家試魯蛇。
所以,房東幾乎都要求一位法國保證人,而且保證人的收入通常被要求是房租的 3 倍。這對於外國人來說,實在太困難了。就算要銀行擔保,也要凍結 1 年的房租,還要付銀行的手續費。現在雖然有新創公司看準這個市場,提出「公司擔保」的服務,傳統的法國人還是很少願意買單。」(節錄自: Just a moment... )
Q:台灣現在的社會住宅夠住嗎? A:據內政部2022年第一季統計,台灣已完工與已發包興建的社宅,僅佔住宅存量0.64%。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推動台灣居住正義議題多年,他們認為,先進國家社會住宅比例的低標是5%,台灣還遠遠落後。從中籤率來看,雙北未破7%,較容易抽中的桃園與台中,也只有19%與18%,可見民眾需求遠大於政府供給。」(節錄自: Just a moment... )
跟著罵「房價高到年輕人買不起」很容易,那你怎麼看房價漲跌?資料多看一點,你自然會知道房價是怎麼一回事。你才知道怎麼自處。
給高中生看 –看高房價, 請不要掉入「台式媒體報導凡事都要找人罵」的過度簡化邏輯中 (不是政治粉專,勿戰)
「請先內觀一下自己的腦,為什麼看到錢多很開心,看到字多卻很痛苦。然後同時又覺得知識是財富的重要來源? 這衝突的腦袋,是怎麼在台灣養成的。會不會跟你從小到大浸泡在媒體邏輯混亂的環境有關?」
台灣每隔一陣子都會有人來討論高房價,誰要負責。或是每次只要官員名下有多房,就被罵炒房、囤房。而在討論房子議題前,往往只要有人立場跟你不一樣開口就先罵你。
我們先定調,一句我當年念中央產經所聽過的笑話:
If you put 10 economists in a room, you'll get 11 opinions.
你讓十個經濟學家湊在一起,你可能會得到十一個意見。
你看完一篇跟經濟分析有關的文章,你個人意見不同,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是不需要像PTT的鄉民一樣,看到買房的就罵人家房蟲、看到買不起房的就罵人家試魯蛇。
首先,許多人在討論房子的時候,都可以鐵口直斷漲跌說得頭頭是道。那實際狀況究竟如何呢? 很多人根本沒有曬過交易紀錄,就變成房地產專家。
「我個人認為房地產並非均勻分布的東西,台北跟阿里山的一棟房子的價格漲跌,不應該被相提並論。其背後漲跌成因並不一樣。因此,我建議各位同學在日常做報告研究的時候,務必要學會抽絲剝繭。不要像部分台媒/網紅一樣,一定要找一個官員罵而阻絕自己思考。」
事實上,我看到的外國媒體報導內容,日本少子化對房子價格的影響大概是日本少子化導致離島、鄉村的工作機會減少房價崩盤甚至房子被棄置。因為年輕人為了生計,紛紛湧至大都會謀生,這反而造成大都會地區房租、與房價上漲。
而同一時間許多較偏遠的縣市政府卻出現「空屋銀行」,由地方政府協助出售或處理當地空屋,甚至出現許多零元案例。他指出,少子化時代來臨反造就東京都房價上漲,因爲偏遠的鄉村生活不便,所以出現了「都心迴歸」效應,拉大了都市和鄉下房價的差距,總歸人口仍然是房價上漲的相當重要因素之一,但並非絕對因素。…」
「瘋狂加稅,加到大家不敢買房子,房子就會跌了。」這個是我平常看到一些網路評論會看到的論點。在討論這句話之前,我講一個小故事。
幾年前曾經有國內政治人物,推所謂的囤房稅。當時我很認真看他們的草案,然後發現他們援引的國內台北大學教授的論文裡面的研究資料是商辦,而且我如果沒記錯該教授的論文裡面有提到相關研究住房資料不足。
「房屋公告現值假設兩百萬好了,你稅收增加1%,每個月大概增加不到兩千元的稅。我相信打房效果是有限的。」當時我提醒身邊跟著很激動的學生這件事情。同時我也告訴學生,健全的稅制環境,還有打擊炒作房價,可以讓台灣的資產品質更好,長期來看應該對台灣房市是好的。
同學在思考高房價問題時,一定要多方參考各國的案例。比如說,韓國的瘋狂加稅效果,後續卻演變成(我不用造成,因為箇中邏輯還要多閱讀推敲)房地產價格上漲?!
「CCEJ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首爾住宅平均每坪售價為 4,30萬韓元(36,590美元或101.7萬元台幣),比起2017年5月文在寅宣誓就職時候的房價(每坪售價約為47.8萬元台幣)飆漲109%。」(節錄自:
「2021年底,美國30年期房貸固定利率僅3%,去年10月已經突破7%,創20年新高。房市快速降溫,買家不敢出手,賣家降價求售,建商則縮減建案規模。
但近期房市卻意外出現回溫,讓人擔心高利率是否沒能締造聯準會期待的效果。
有些人樂觀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觸底。但悲觀的人則指出,房市與通膨趨勢之間的交互作用關係極為強大,而不容忽視:一旦買家回歸供給受限的房地產市場,房價必然會上漲。」(節錄自:
「國際間對於利率之於高房價或房價泡沫之角色,迄今尚無共識:國際文獻多顯示利率對房價之實證效果遠低於理論所預期,且無法解釋美國與其他國家2000年初房價高漲現象;惟若干實證亦呈現低利率時期,銀行授信行為趨於過度承受風險。」(節錄自 央行研究: 利率與房價 縮短網址產生器 - reurl )
我們的媒體不是在引導觀眾思考,帶著大家一起觀察這個世界。年輕人長期被浸泡在低品質的資訊環境裡面,對思考絲毫沒有幫助。除非自己有自覺找資料來看,否則就是腦子越來越不靈光,淪為韭菜。
稅收跟少子化問題,我再強調一次,大家隨便搜尋資料可能會搜尋到跟我上述論點或是報導不一樣的東西。
我想要強調的是 「面對過度簡化複雜問題,隨時要找人開罵的媒體/網路文化,應該要被拿出來反思與檢討」。
法國的房東「請神容易送神難」
「在巴黎找房的人太多,房東不怕找不到租客,只怕找到讓他頭疼的租客,於是,房東非常地苛求。因為法國政府有一個「冬季暫停驅逐租客」的規定──為了要保護租客在寒冷的冬天免於被房東趕出,規定每年 11 月到隔年的 3 月,就算租客交不出房租,房東也不能趕走租客──所以很多房東會怕遇到付不出房租又賴著不走的租客,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此外,房東如果想要解除租約需提出正當的理由,並提前 3 個月通知房客。
台灣的社會住宅比例,大家可以自己看以下政府統計數據,這樣才會知道自己面臨到的是怎麼樣的現況。在房價上跟政府糾結,不如壓著政府把社會住宅佔租屋市場比例大量提高。火力集中監督這個政策的執行。
A:歐洲國家社宅比例明顯領先,如荷蘭(29.1%)、英國(16.6%)、丹麥(19%)、芬蘭(18%)、瑞典(18%);亞洲與美國社宅佔比只有個位數,如韓國(6.3%)、美國(6.2%)、日本(5%)、新加坡(8.7%)。
A:據內政部2022年第一季統計,台灣已完工與已發包興建的社宅,僅佔住宅存量0.64%。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推動台灣居住正義議題多年,他們認為,先進國家社會住宅比例的低標是5%,台灣還遠遠落後。從中籤率來看,雙北未破7%,較容易抽中的桃園與台中,也只有19%與18%,可見民眾需求遠大於政府供給。」(節錄自: Just a moment... )
要讓數據或事實被凸顯出來,自己的思緒才會比較清楚。
寫這麼多,主要是希望同學們要知道閱讀有價值資訊的重要性,我知道文章太大篇肯定分享數、觸擊率跟點閱率都會很低。但是,若自己不認為自己有義務為了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又有甚麼立場要別人為你的人生負責呢?
大家看看下面日經新聞網的報導,台灣人長期暴露在一直找人罵的媒體環境,不只對思考沒有幫助,還會影響生活品質,而且完全政策失焦。
延伸閱讀: 日本城市房價上漲,10年收入才能買房
日本城市房價上漲,10年收入才能買房 日經中文網
房價 社會住宅 升息 房地產 少子化 長照 租屋 包租代管 稅 總統大選 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