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2 AM
Wed, May 17, 2023 4:13 AM
13
2
雨上花園
感謝各位brother的聲援,神父媽終於度過第一次確診了,第10天陰性,目前已過14天,而有趣的是,神父最後驗也是陰性.
本集節目就來聊聊神父照顧家人確診的經驗,
【收聽位置】
Apple
Spotify
Google
Firstory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3 AM
總之,這個病毒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難以防備,即使家人確診,你仍然有機率可以倖存下來,就算,確診者離你這麼近.
.
在2022年,omicron波的時候,根據剛大感染完的紐西蘭專家的說法,即使你與確診者同住一屋,感染風險僅在15%-50%之間.即使現在新變種突破感染力更強,這個機率可能要上調,不過,與確診者同住,避免感染是可能的,在過去台灣疫情盛行時,看到有些媽媽一個人照顧3、4個確診家人,自己卻沒有感染,這其實並不是偶然的奇蹟,或者是她是天選之人,而是和他的防疫措施有關.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3 AM
以神父的個人經驗來說,在經歷了與老媽混戰(?)的經歷後,幫助我更深刻的瞭解了這個病毒,我推測,只要你把病毒可能進入你體內的路徑,口、鼻、眼睛,阻絕掉,就算曝露在一個病毒濃度高的情境裡,仍然可以避免被感染.
.
所以,口罩就格外重要,口罩基本上就是covid大流行的正確解答了,麻煩的是,家裡有確診者跟在外頭避免被感染,情況又更複雜許多.
.
戴口罩其實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通常我們在外面戴完口罩,在家裡就會馬上脫下,得到了解放,家裡有確診的情況下,變成你在家也要戴,如此一來,會讓防疫的過程更加辛苦,也更加難以實踐.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3 AM
最好要有「可以脫口罩的空間」,當然你可以憑意志力,堅持口罩戴24小時,戴完全程,但實務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神父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房間畫成是安全區,出了這個房間以外,都設定為感染區,出房間後戴口罩,進房間後,消毒、脫口罩喘息.
.
so,當你有了口罩防護網,你的感染風險就大幅降低,我的口罩大概一天換一個,出了房間就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必須脫下口罩的情境呢?
.
吃飯、喝水、洗澡、刷牙,這些是你必須脫下口罩的情境,但換句話說,如果你免除了這些情境,基本上你就安全了.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所以我的概念是,逆向隔離,與其隔離病人,不如隔離自己,一方面給我老媽最大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完全掌控感染風險,別人是不可控的,自己是可控的,我要做的事很簡單,只要設法避免接觸病毒就行了.
.
所以我吃飯、喝水,都在自己的房間進行,恩,就連洗澡刷牙也是,我買了一大桶礦泉水,也買了一箱泡麵,甚至,把浴缸搬到自己的房間裡面,那種賣場裡有賣的移動式浴缸.
.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我還是這麼幹了,拜與Qn胡亂聊天得到的靈感,神父真的就把浴缸放在房間裡,在房間洗澡.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其實戴口罩洗澡是可行的,不過僅限於洗身體,你洗個戰鬥澡出來,站著洗,可以避免口罩濕透,但洗頭就不行了,神父試過,完全不可行,基本上就跟剩一碗病毒水在口罩裡頭一樣,毫無任何意義,所以我洗身體還是在廁所,浴缸的目的主要是洗頭,而浴缸的功能只是接髒水,我會另外拿一個水桶裝溫水,然後用勺子淋頭,浴缸大概兩天後累積了髒水就往廁所倒,而以上這些步驟都可以在戴口罩的情況下執行,我在洗頭的時候是在自己房間,可以脫口罩,洗臉、刷牙也是,反正要吐啥髒水就往裏頭的吐就對了.
.
至於上廁所,戴著口罩上其實等於沒事,因為你眼鼻口護住了,就不用擔心病毒會入侵,甚至我媽剛上完我接著進去也沒差,重點是口罩要戴好,你也不用怕上到一半就,空氣中的病毒就會飛向你-病毒其實沒想像中頑強,它很遲鈍.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出了房間以後,我的方法是這樣的,穿拖鞋,口袋裡塞罐酒精,戴口罩,遇到了要接觸開關、熱水器、門把的情境,我就拿酒精先噴噴,浴室的開關基本上是最常接觸的,所以我的做法是乾脆廁所的燈就不要關,也就省去了接觸的機會(不過我老媽有時候還會下意識的去關這沒辦法),沖馬桶的沖水拉頭,乾脆每次上完廁所就拿著一張衛生紙覆蓋上去拉,馬桶座坐上去時先用酒精噴一噴,泡茶時,熱水器上的給水按鈕也噴一噴,如果嫌麻煩,不想做到這地步,其實最簡單的,你就盡量摸,回到房間時,在總體手部消毒,把你剛剛可能接觸到的病毒都清乾淨.
.
幾個小撇步:
.
1. 隨身攜帶的小酒精其實有妙用,那就是舉凡你開水龍頭、開燈、開門,你就用那個小罐子當工具來完成,反正接觸面積不大,三不五時在洗手時順便洗罐身就可以了.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2. 拖鞋,穿拖鞋的用意在於避免腳與地板直接接觸,回房間的時候就消毒鞋底,然後在房間門口設置一個擺放拖鞋的汙染區,會這樣做是因為之前看過日本有一個研究,確診者住過的病房裡面,地板其實累積最多病毒,因為病人咳嗽都會往地板咳.
.
3. 冰箱門把,另一個你和確診者會頻繁共同接觸的地方,我媽就跟我說他拉門把,你開冰箱門就用其他位置,這樣能避免接觸.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4. 我會要求我老媽出房間要戴口罩,進房間隨意,根據另一個美國cdc研究,在確診者和接觸者都戴口罩的情況下,只有一方戴口罩,到達足以被感染的病毒量所需時間為30分鐘,兩個人戴口罩的情況下,是一小時,就算兩人都沒戴口罩,曝露在15分鐘後你才有可能感染,所以,維持「社交距離」,還是有其效用,就算你與確診者接觸,小聊一下,甚至經過,你都其實不用太過害怕,你講個五分鐘就閃人根本沒有感染疑慮,我們講得誇張點,你不戴口罩跟確診者說話聊天時間14分鐘,你還是安全,一個人戴口罩你可以跟他聊半小時,兩個人都戴口罩你可以聊一小時,事實上,我媽有症狀的時候,而且症狀挺明顯的,但還沒快篩,有兩天的時間,我都不知道她確診,她自己有疑慮有做一些刻意避開我的動作,例如自己去別的地方睡,跟我保持距離,減少跟我說話,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4 AM
生活作息錯開,這兩天我沒戴口罩同處在一起,也沒有中標.
.
最後是幫老媽快篩這件事,我們幾乎天天都會快篩,我在幫她快篩的時候,都會穿特定的外套+安全帽+快篩用褲子,篩完以後就先噴次氯酸水,放在外頭晾乾,隔天繼續使用(快篩時).
.
在與確診者同住期間,其實你主要的工作是觀測,也就是每日量體溫、血氧、不厭其煩地詢問病人症狀如何,是否有趨緩或加重,我們都是用line來執行,你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在評估「送醫的時機」,如果覺得症狀變重了,情況不太妙,例如血氧值掉到94以下,血氧機同時也能量脈搏,高燒不退,或有以下症狀:
.
喘或呼吸困難
持續胸痛或胸悶
意識不清
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收縮壓<90mmHg 心跳>100次/分鐘(無發燒之情形下)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你就可以考慮直接送醫,現在就算確診了也是能直接去醫院,不用直接忍耐在家等死,或拚一個「沒那麼嚴重」的機會,你去之前可以先打電話,告知醫院或診所,這樣就能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
我母親服用的藥物為感冒藥、維生素c、清冠一號,據他所說,清冠一號是最有用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現在有些診所仍有視訊診療,遠端開藥,可以上網查一下,這樣就不用拖著病體去診所.
.
你要去看醫生拿藥的時候,可以明確告知診所或醫院自己確診想拿相關藥物,千萬不要隱瞞,除了醫生他們可以對症下藥(他們已經有一套流程了),也好讓他們在看你診前,擁有準備措施,避免被感染.
.
最後,計算自己的隔離天數,是最麻煩也是必要的事,此處的隔離指的是自主健康管理,也就是到底要過多久,我們才能卸下防備,回復正常生活.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指揮中心目前的指引是,0+n,n是10天,而omicron時,公布的數據是7天沒有傳染力,同樣也有3+4、7+7等,過去的制度.
.
所以,如何設定「已脫離危險期」,就顯得有點海森堡不確定了,每個數字都有它的道理,現在大概是「嚴謹的自我隔離三天後就認定沒事了」為許多人的想法,我覺得設定這個天數加以計算挺重要的,因為你是要同住者避免被感染,那知道確診者到底什麼時候算「真正沒事」就很重要,隨著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的劃分,可以逐步的撤除防疫措施,讓自己輕鬆一些,同時,也避免因為最後時刻過於放鬆,而功虧一簣,畢竟,同住對象基本上是沒有保護力的,不會因為確診者病毒減少了,我自己就不會中了,還是要找出出「風險趨近於零」的那一天,畢竟,我真的很想無憂無慮的脫口罩洗澡.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我通常是用快篩陽的那一天開始計算,通常3-4天後,症狀趨緩可以視為脫離危險期,7天後可視為傳染力降低期,10天後是官方公布的自主健康管理結束的日子,但,真正的安全日,其實是病人快篩陰性的那一天.
.
附帶一提,天數的計算並不包含當天,也就是7天,確診日設定為0,012345678,第8天,才算真正的解隔離日,這樣一套才算是完整的「7天」.
.
雖說7天後沒傳染力,但有些人7天後還是陽性,有些人是8天後陰性,9天後驗出陰性,神父的老媽是第10天,雖說這有「殘陽」和「驗出來是病毒屍體」的說法,甚至有一個月陰陰陽陽都屬正常的官方見解,但是依照神父每日幫病人快篩的經驗,快篩試劑的靈敏度真的挺高的,越接近確診日的時候驗,幾乎幾秒鐘就出現兩條線,隨著隔離天數的增加,第二條線會越來越淡,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到幾乎消失,這個測量經驗就是,在剛滴下去的時候,會有「瞬間浮現」跟「緩緩浮現」的時間差別,雖然最後都是兩條線,但這讓我推論,這是否是病毒量多寡的徵兆呢?
.
我的看法是,當你身上有病毒的時候,怎麼驗都是陽,就算把鼻孔洗一洗,甚至棉花棒捅淺一點也還是會出現,相反,即使前一天陽,到了沒病毒的時候,儘管差幾個小時,陰就是陰.
.
神父驗老媽,陰性後,隔一天再驗,還是陰,這是我的經驗,確認兩次陰性後,加上自己也陰,就確認了已經解除警報了.
.
如果過了10天還是持續驗陽,那我認為就設定14天以後(過去原始株的隔離日),在身體沒有異狀下,就可以斷定安全了.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在老媽確診的時候,其實神父挺焦慮的,畢竟是突然發生,而我們是第一次確診,完全沒啥心理準備,在這個moment,有個可以說幹話的對象,其實挺好的,神父的這個對象就是Qn,本來想問她確診經驗,結果她是全家都中,完全沒幫助,後來我們就開始講幹話,洗澡要怎麼辦之類的,最後講到乾脆去桃園神社洗好了,去你家洗好了,這樣的幹話,其實讓心裡輕鬆不少,也瞬間得到了許多靈感,想出了不少實用(?)的方法.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5 AM
家人確診後,給我的感覺是,我對這個病毒又更加有所掌握了,對於它的恐懼降低,感覺防疫等級又提升了不少,當你跟確診者近距離接觸,又同處一室,然後成功的避開了確診,那去外頭就根本沒什麼好怕了,因為外頭的確診者你不一定會遇到,就算遇到相處的時間根本不多,然後如果空曠的室外,就更沒什麼好擔憂,只要口罩戴好,進家門時噴酒精、換一套衣服,基本上,就解決一切的問題,你心裡就會感到安定了.
.
這病毒沒那麼可怕,但也沒那麼不危險.
.
根據指揮中心近來的消息,武漢肺炎疫情升溫,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波,這跟神父幾個禮拜前的預測相同,前幾週神父提醒xbb(大角星)已經入侵,那時占比不多,但上週xbb的感染人佔比已超過ba.2.75,幾乎是下一個主流株.
.
xbb還多了一個跟其他變種不同的症狀,就是眼睛會發紅變養,產生結膜炎的症狀.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6 AM
我們行政院長陳建仁也確診,而持續仍有人重症,在一些確診者社團中,有人的70歲父親,5/7確診,僅有咳嗽、會喘,僅輕症,然後5/11開始喘和發燒,掛急診,照x光肺部還很正常,
5/13血氧下降,肺部發炎嚴重,直接住進加護病房.
.
他父親病程發展快速,之前還全家人一起慶祝母親節,現在卻躺在病床上,還沒醒來.
.
而有些人儘管之前確診過,二度確診,症狀感覺仍然很嚴重,喉嚨痛到爆,連喝水和吃一小塊蘇打餅乾都很困難,還有許多人的後遺症至今還沒痊癒.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6 AM
so,對於脆弱族群、高齡者長輩,有心血管疾病者,慢性病、吸菸族群,還是要注意.
.
台灣第一波omicron疫情從3月中開始7月才趨緩,神父建議,這三個月各位brother可以戴上口罩,這不只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脆弱族群.
.
這病毒並不難防,但也並非那麼不危險,從自我防疫的角度來說,你在風險高時多做一點點,就可以避免最壞的情況.
.
防疫還是有用的,如果你家人不幸確診,也千萬不要放棄自我防疫,畢竟,一個人確診,比兩個人都確診還可能重症,要好得多了,brother.
名為變態的神父
@g6m3kimo
Wed, May 17, 2023 4:17 AM
本集節目 感謝
哇台灣郎
江耘秀
少抽點煙
張育平
吉爾
Lysha_Oliveira
告解者
Tsai
peeplurk
tomoyo的贊助播出
【贊助神父的鹽 收聽好聲音】
什麼是一包菸贊助計畫?
第▓▓3▓7▓実験体は脱出した
@ScarletWorld
Wed, May 17, 2023 5:41 AM
總之恭喜神父一家一同度過難關!
OTAddams
@OTAddams
說
Wed, May 17, 2023 9:45 AM
恭喜神父媽平安康復,神父防疫技能樹點滿!
載入新的回覆
感謝各位brother的聲援,神父媽終於度過第一次確診了,第10天陰性,目前已過14天,而有趣的是,神父最後驗也是陰性.
本集節目就來聊聊神父照顧家人確診的經驗,
【收聽位置】
Apple
Spotify
Google
Firstory
.
在2022年,omicron波的時候,根據剛大感染完的紐西蘭專家的說法,即使你與確診者同住一屋,感染風險僅在15%-50%之間.即使現在新變種突破感染力更強,這個機率可能要上調,不過,與確診者同住,避免感染是可能的,在過去台灣疫情盛行時,看到有些媽媽一個人照顧3、4個確診家人,自己卻沒有感染,這其實並不是偶然的奇蹟,或者是她是天選之人,而是和他的防疫措施有關.
.
所以,口罩就格外重要,口罩基本上就是covid大流行的正確解答了,麻煩的是,家裡有確診者跟在外頭避免被感染,情況又更複雜許多.
.
戴口罩其實是很不舒服的一件事,通常我們在外面戴完口罩,在家裡就會馬上脫下,得到了解放,家裡有確診的情況下,變成你在家也要戴,如此一來,會讓防疫的過程更加辛苦,也更加難以實踐.
.
so,當你有了口罩防護網,你的感染風險就大幅降低,我的口罩大概一天換一個,出了房間就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必須脫下口罩的情境呢?
.
吃飯、喝水、洗澡、刷牙,這些是你必須脫下口罩的情境,但換句話說,如果你免除了這些情境,基本上你就安全了.
.
所以我吃飯、喝水,都在自己的房間進行,恩,就連洗澡刷牙也是,我買了一大桶礦泉水,也買了一箱泡麵,甚至,把浴缸搬到自己的房間裡面,那種賣場裡有賣的移動式浴缸.
.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我還是這麼幹了,拜與Qn胡亂聊天得到的靈感,神父真的就把浴缸放在房間裡,在房間洗澡.
.
至於上廁所,戴著口罩上其實等於沒事,因為你眼鼻口護住了,就不用擔心病毒會入侵,甚至我媽剛上完我接著進去也沒差,重點是口罩要戴好,你也不用怕上到一半就,空氣中的病毒就會飛向你-病毒其實沒想像中頑強,它很遲鈍.
.
幾個小撇步:
.
1. 隨身攜帶的小酒精其實有妙用,那就是舉凡你開水龍頭、開燈、開門,你就用那個小罐子當工具來完成,反正接觸面積不大,三不五時在洗手時順便洗罐身就可以了.
.
3. 冰箱門把,另一個你和確診者會頻繁共同接觸的地方,我媽就跟我說他拉門把,你開冰箱門就用其他位置,這樣能避免接觸.
.
最後是幫老媽快篩這件事,我們幾乎天天都會快篩,我在幫她快篩的時候,都會穿特定的外套+安全帽+快篩用褲子,篩完以後就先噴次氯酸水,放在外頭晾乾,隔天繼續使用(快篩時).
.
在與確診者同住期間,其實你主要的工作是觀測,也就是每日量體溫、血氧、不厭其煩地詢問病人症狀如何,是否有趨緩或加重,我們都是用line來執行,你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在評估「送醫的時機」,如果覺得症狀變重了,情況不太妙,例如血氧值掉到94以下,血氧機同時也能量脈搏,高燒不退,或有以下症狀:
.
喘或呼吸困難
持續胸痛或胸悶
意識不清
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收縮壓<90mmHg 心跳>100次/分鐘(無發燒之情形下)
.
我母親服用的藥物為感冒藥、維生素c、清冠一號,據他所說,清冠一號是最有用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現在有些診所仍有視訊診療,遠端開藥,可以上網查一下,這樣就不用拖著病體去診所.
.
你要去看醫生拿藥的時候,可以明確告知診所或醫院自己確診想拿相關藥物,千萬不要隱瞞,除了醫生他們可以對症下藥(他們已經有一套流程了),也好讓他們在看你診前,擁有準備措施,避免被感染.
.
最後,計算自己的隔離天數,是最麻煩也是必要的事,此處的隔離指的是自主健康管理,也就是到底要過多久,我們才能卸下防備,回復正常生活.
.
所以,如何設定「已脫離危險期」,就顯得有點海森堡不確定了,每個數字都有它的道理,現在大概是「嚴謹的自我隔離三天後就認定沒事了」為許多人的想法,我覺得設定這個天數加以計算挺重要的,因為你是要同住者避免被感染,那知道確診者到底什麼時候算「真正沒事」就很重要,隨著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的劃分,可以逐步的撤除防疫措施,讓自己輕鬆一些,同時,也避免因為最後時刻過於放鬆,而功虧一簣,畢竟,同住對象基本上是沒有保護力的,不會因為確診者病毒減少了,我自己就不會中了,還是要找出出「風險趨近於零」的那一天,畢竟,我真的很想無憂無慮的脫口罩洗澡.
.
附帶一提,天數的計算並不包含當天,也就是7天,確診日設定為0,012345678,第8天,才算真正的解隔離日,這樣一套才算是完整的「7天」.
.
雖說7天後沒傳染力,但有些人7天後還是陽性,有些人是8天後陰性,9天後驗出陰性,神父的老媽是第10天,雖說這有「殘陽」和「驗出來是病毒屍體」的說法,甚至有一個月陰陰陽陽都屬正常的官方見解,但是依照神父每日幫病人快篩的經驗,快篩試劑的靈敏度真的挺高的,越接近確診日的時候驗,幾乎幾秒鐘就出現兩條線,隨著隔離天數的增加,第二條線會越來越淡,
.
我的看法是,當你身上有病毒的時候,怎麼驗都是陽,就算把鼻孔洗一洗,甚至棉花棒捅淺一點也還是會出現,相反,即使前一天陽,到了沒病毒的時候,儘管差幾個小時,陰就是陰.
.
神父驗老媽,陰性後,隔一天再驗,還是陰,這是我的經驗,確認兩次陰性後,加上自己也陰,就確認了已經解除警報了.
.
如果過了10天還是持續驗陽,那我認為就設定14天以後(過去原始株的隔離日),在身體沒有異狀下,就可以斷定安全了.
.
這病毒沒那麼可怕,但也沒那麼不危險.
.
根據指揮中心近來的消息,武漢肺炎疫情升溫,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波,這跟神父幾個禮拜前的預測相同,前幾週神父提醒xbb(大角星)已經入侵,那時占比不多,但上週xbb的感染人佔比已超過ba.2.75,幾乎是下一個主流株.
.
xbb還多了一個跟其他變種不同的症狀,就是眼睛會發紅變養,產生結膜炎的症狀.
5/13血氧下降,肺部發炎嚴重,直接住進加護病房.
.
他父親病程發展快速,之前還全家人一起慶祝母親節,現在卻躺在病床上,還沒醒來.
.
而有些人儘管之前確診過,二度確診,症狀感覺仍然很嚴重,喉嚨痛到爆,連喝水和吃一小塊蘇打餅乾都很困難,還有許多人的後遺症至今還沒痊癒.
.
台灣第一波omicron疫情從3月中開始7月才趨緩,神父建議,這三個月各位brother可以戴上口罩,這不只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脆弱族群.
.
這病毒並不難防,但也並非那麼不危險,從自我防疫的角度來說,你在風險高時多做一點點,就可以避免最壞的情況.
.
防疫還是有用的,如果你家人不幸確診,也千萬不要放棄自我防疫,畢竟,一個人確診,比兩個人都確診還可能重症,要好得多了,brother.
【贊助神父的鹽 收聽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