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看到成語討論突然想到
老一輩很多中文不是很好
年輕一輩又在支語環境長大有時候很難分辨
那流暢又不支的中文是不是只有中間某個年齡段
大家覺得是幾歲
celery1442
我覺得看人,不在乎的終究不在乎
snail7993
所以為什麼老一輩的中文不是很好,然後現在越來越好?不就是原本的母語被換成中文嗎?
所謂支語環境,跨最大那一步就是跨到中文環境啦,中國資訊變得毫無門檻,當然在乎的人會注意,但大部分人就是直接吸收
jay2100
60-45?
camel1336
至少有在閱讀(非輕小說、耽美那類的)書籍,不過度接觸中國文化的人,程度不會差到哪。有的年輕人(25歲以下),連成語都不太會用...
owl9281
以前受教育程度低吧,那種家裡有大學生就很了不起的年代有文盲挺正常的?
candy6744
30-45左右
大學生開始比較頻繁出現的年代
mochi5455
snail7993: +1
十多年前有些老人家不會中文但日文很流利
中文就是支語啊,台灣要被支語污染也是早就被染透了
mochi5455
現在經歷過支語(中文)入侵之前的老人很多都不在了
還有人覺得中文很棒,支語很壞都在污染中文
明明中文也是支那來的
saturn6462
台語客語原型也是支那來的,日文也是日帝侵略者,真的要本土正宗大家都不要吵南島語系唯一解
snail7993
mochi5455: saturn6462: 不是支那來的問題,我指出的問題是這個語言一開始就是透過政治嫁接在台灣人身上,改變台灣人語言

那麼,台灣人學不完整才產生的這種「特色」,隨著一代學得比一代好逐漸消失是正常現象

一代比一代標準,但現在強勢的標準從中華民國變中華人民共和國了,自然就被拉過去了
saturn6462
英語系國家:
西班牙語國家:
吵這些還不如充實自家文化輸出,台灣本身就很多台語穿插在中文中何不嘗是一種本地化,就如同日文穿插在台語中
就只因為是中文就把他妖魔化,反而扼殺語言用作平時溝通的用途
snail7993
我是覺得台灣中文產生特色的時間還不夠長就慢慢被牽回去了,可能因為遇到網路時代的關係

台語穿插進中文的詞也會因為兩地中文持續接觸而被吸收(如「吐槽」),而如果台語依這個趨勢滅亡,就再也無法持續穿插出特別的新用法了。以前會穿插那麼多就是因為前兩代的台語還很好

也不是完全排除中文,只是以台灣目前狀況,少點中文多點其他語言整個生態會更健康
snail7993
多點其他語言也算是充實自家文化的方法之一吧
mochi5455
中文在台灣流行完全是當時的政府用來洗腦,是基於政治目的進行的

但現在支語警察也是基於政治目的對中國那邊自然流通到台灣的用語作審查

我是覺得台灣中文產生特色的時間還不夠長就慢慢被牽回去了‹比起台灣中文產生特色的時間不夠長,比較同意土星的說法,是文化輸出不夠強
像是日語韓語也會因為流行文化輸出強,而吸引外國人主動學習
mochi5455
支語警察推廣對中文詞彙的來源作調查很好
但是以為這樣能保護台灣就免了,畢竟真正受影響的人根本不會被支語警察接觸到
他們都直接用什麼抖音小紅書了,中國文化輸出強是現實
snail7993
mochi5455: 同意對中文在台灣流行是因為政治,但你要說文化輸出,就是先踩在中華民國中文這個位置去跟中國拼。世界上多的是比台灣人口少的國家沒在管輸出,就是因為在同一個語言的基礎上才會有誰輸出誰的問題。不同語言的話這種輸出跟影響還是會有,但是門檻會直接高一層不會是直接取代

更不用說台灣如果要在這個中文上建立自己的文化並輸出(我覺得沒必要但如果想要的話也可以),如同噗首說的現象,中文一代比一代好,孫輩比祖輩多學的東西是哪裡來的呢?要嘛是挖掘傳統東亞漢文典籍,要嘛是現代中國。用語警察應該是排斥後者的,但是前者中國人一樣可以取用啊,武俠仙俠世界觀不就是東亞大陸中古世界的二創 XD 在一樣的語言載體取用一樣的元素去發展,又沒隔絕交流,產出很像的東西然後在競爭時被吞掉,完全可以預期
snail7993
以前台灣搶得先機時是可以用中文文化輸出中國的,但長遠看來就是拼不過中國崛起後打造的強大娛樂文化帝國。而我主張多在意其他語言,就是因為用那些語言你去挖掘台灣在地的脈絡並且使用、在這基礎上發展天經地義,不會像用語警察進退失據。就算中文已經在台灣生根不可能移除,讓台灣語言變多元就是在重建以前那個中文可以混很多台語而變得很有特色的環境啊。不然像我說的已經混進去的那些也將因為中文世界持續交流而被中國吸收,台灣特色也會變得稀薄
lynx7197
snail7993: 講得好像當初閩南語客語就不是政治嫁接來的一樣
snail7993
lynx7197: 對平埔族是這樣沒錯,這些人的祖先確放棄族語改講台語。但我的重點就是中文的性質(嫁接時間還很短,在地元素都是跟原居民的語言借用然後現在快沒得借了因為那些語言凋零中、中國的人多錢多輸出多)讓警察怎麼挑、怎麼拼文化輸出都沒用,還是要顧好有傳承跟在地互動的語言,比較容易有主體性,而不用擔心要跟中國拼中文主導權

那如果是要考慮哪種才是「自己的語言而非嫁接」這種問題,當然支持平埔族放棄台語改學族語
lynx7197
可是中國也有閩南語
snail7993
lynx7197: 中國閩南語文化輸出的能力還很爛,還有中國一定是往全面普化邁進,不用懷疑。他們用普通話塑造的民族主義超級仇視「方言」的
lark9307
有時候覺得看某些統計
就覺得年輕人可能以後也沒救了
像這個
ಠ_ಠ - 釘子戶是支語嗎?
還有人在裡面很明白承認下下輩的人一出生就接觸抖音跟Bilibili 所以上面的用語自動不是支語
lark9307
至於這
「中國用語入侵」是個問題嗎?問題的癥結和根本的解決之道何在?
留言提到的


可怕的不是中國用語,而是扁平化、單一化的中共語法。
當「馬上」、「立刻」、「瞬間」、「剎那」、「須臾」通通變成「立馬」,

「推測」、「猜測」、「猜想」、「推斷」、「揣測」通通變成「估計」,

講「質量」不知道是mass還是quility,
看到不是吃的menu也翻成「菜單」,
這才是文學上的災難。


這種災難才是令人反感支語的真正原因(至少我是),不是用詞就不會遇到繁體變成簡體字時候被亂砍的狀況。用詞也會,就是敘述用詞變冗統單一,模糊化
lark9307
至於年齡來分,其實很難。
跟個人主觀意識要不要接受有關,甚至跟個人政治或文學理想有關。
lark9307
同樣當年同年記進中國某論壇字幕組的台灣人,
有人選擇視簡書繁,通通搞回繁體字幕改成台灣用詞。生活堅持看懂簡體,但只寫繁字

有人選擇靠向字幕製作中國用詞,生活書寫隨便亂湊日文簡體繁體混用,中國字幕組給的稿都照單全收,不做校正成繁體圈才用的說法。

這些事情發生在 15~20年之前就有了。
更別說現在傳播更發達,沒有什麼特別堅持的很容易就被影響。
snail7993
所以增加台灣人語言多元性,對避免單一化絕對有幫助,一直退守、刪去「支語」只會自我限制

剛好最近讀到台語散文的台語文評論,給大家參考台灣的語言除了中文之外,也可以是這樣

Facebook

再加上其他本土語言,再考慮各語的的交織影響,複雜度就更高了。而有了這種多元語言環境,就算你還是寫中文,也會更「在地化」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