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釘子戶是支語那有代替的詞嗎?
monkey4372
是嗎
virgo7274
是嗎感覺新聞也很常看到欸
salt4052
cock5586: 這麼長 那我繼續用釘子戶
rat7804
釘子戶我以為很早就有了原來不是
nori1087
釘子戶不是支語吧?我從小聽到大
nori1087
說不定是台灣流行過去的
goose6418
至少我爸那輩就在講釘子戶了耶
taro5312
要看你說的從小是從哪年。台灣開放跟大陸有交流,也有30多年了
virgo7274
goose6418: 我也是從爸媽那輩聽到的
taro5312
基本上還是要看第一次聽到的時間是甚麼時候。1987解嚴之後,開放到大陸探親,那個時間點開始,台灣跟大陸就有不少交流了,還有很多大陸相關節目,像是大陸尋奇。所以有一些詞彙進來也不奇怪。
如果是本人在解嚴前就已經在台灣聽到不少次的詞彙,就比較不可能是支語
cherry8434
「不支的中文」這種東西真的有辦法定義嗎XDDDD
hen2052
側翼說是支語那就是
dog3863
我都4x了,我小時候就用這個詞了⋯⋯⋯我剛剛看到還懷疑我的記憶一下XD
cherry8434
如果說時間,這裡3x也是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哪一年不太清楚但應該是在2000前後,但我記得第一次看到是在自由時報,大篇幅報導中國的釘子戶,配圖是周遭已經挖出像護城河的坑獨留中間一戶。因為不懂所以有拿去問大人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taro說的那種早就從解嚴後的交流進來的,但是這樣追問下去就真的超級難定義什麼是「不支的中文」,從什麼時候開始、誰說了算,是不是夠久就不算、怎樣算夠久……
hen2052
真的要說的話實際上中文就是支語 中華民國就是支那
hen2052
反正所謂支不支語也只是用來排除異己的手段
所以真正使用上自然是側翼說了算
cherry8434
如果是用時間判定的話越早越不支……但是如果早個幾十年又太早了,台灣人還沒講這麼多中文XDDDDD
taro5312
如果要試著給支語一個定義,應該可以先從「支」下手。支就是支那,而支那就是中國。但是這裡應該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因為絕大多數台灣人應該不會用支那這個貶抑詞來代稱中華民國。
那麼,也許我們可以定義如下,1949年之後在中國大陸發展起來,有別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詞彙。這樣可以排除45/49年之後來台灣的外省人,還有香港發展出來的詞彙。
cherry8434
taro5312: 對獨派來說中華民國更值得貶抑哦 台灣人跟語言文化都是這個中國殺的比較多
不過獨派走到哪都是少數就是了
中華民國台灣派就的確是你說的那樣
taro5312
cherry8434: 我試圖下的定義,是在還能夠保留現在絕大多數台灣人日常使用的來自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語文/華語文的前提下。不然,我們平常用的都是支語了,那這種定義基本上沒有意義。
用著支語反支語?這是在走一個後設的行為藝術嗎?
cherry8434
taro5312: 我的意思的確就是在中華民國國語的角度反支語本來就非常奇怪
先不說這個語言被強制安裝到台灣人身上就是有著為了統一的目的,現在要去拼語言的影響力也絕對輸給中國
本來這個語言台灣人就學不全了,又要一直糾正只會限制更多,而且考證其實蠻困難的
我也不是說「中華民國國語也是支語所以不准用」而是「這個語言就是工具,我們把思想穩住比較實際」
也有人主張學以前的母語啦,但是那畢竟比較難,顧好價值觀是比較直接的路囉
taro5312
cherry8434: 是的。而我只是在試著揣摩跟定義,在那些人口中的所謂「支語」,到底是應該如何界定。
我算是相關科系的,但並不是完全相關,所以我會接觸到類似課題。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這個是跟「和製漢語」有關的東西。如果有人願意花時間做相關考證研究,也是很有趣。
我個人反而不喜歡某些人直接扣上帽子,然後連的定義都不清楚的
hen2052
三文治:
taro5312
「三文治」應該是從香港開始用的,「三文魚」應該也是。我覺得這類詞彙定義為支語,似乎有所不妥。
spider3782
最近支語之亂總覺得有些人做的事跟宗教狂熱者差不多,整天在吵定義跟抓異端
taro5312
社會上甚麼人都有
rabbit3960
taro5312: 怎麼個不妥法?香港實際上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啊
hen2052
https://images.plurk.com/8axzAbjm5OYfpDtsjZKY7.png
taro5312
rabbit3960: 我說的不妥,完全就只是我主觀上的判斷而已。最終最終都還是要回到所謂支語的定義,或是說甚麼是支語。而我前面已經提出了我的想法。
支語一詞中的支即支那,本身即帶有某種情緒的,如果說「中國大陸用語」,那應該就會比較清楚
taro5312
hen2052: 謝謝你的圖片支援。
從途中的確可以看出來在台灣早期已經有在使用三文治一詞。但是因為台灣曾經有過一段跟香港很密切聯繫的時代,像是當時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大熱之類的。所以我不是那麼確定三文治這個詞是不是先在香港發展起來,然後再傳到台灣的。
這些其他都需要一些嚴謹的研究考證。
taro5312
抱歉,沒有噗幣,不能改錯字。
途中,應該是圖中
yam2844
有些人也會用台語講「三文魚」喔!台日大詞典(日治時代的台語詞典)有收錄這個詞
taro5312
yam2844: 非常謝謝這個非常有用的證據。既然台灣日本時代的詞典就有這個詞,那應該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了。
berry7745
100分
hen2052
三文魚跟三文治都是音譯
但有在用三文魚能作為三文治這個詞的佐證嗎
taro5312
hen2052: 我個人是覺得三文魚和三文治這兩個詞都是從香港傳入台灣的,很有可能很早就在台灣使用了,但是也有可能不是那麼流行。
我剛才想到一個不是那麼相關的事情,我小時候很常聽家裡人或家人朋友說「包骨」一詞,指的是玉蜀黍,但是我卻沒有聽過其他人這麼說過。
alpaca1759
其實現在支語警察很煩人...
很多詞語可能是他們太年輕沒聽過或是看過,就說成支語然後自以為正義去批判別人
講難聽的就是書讀得少的文革啊
taro5312
alpaca1759: 原來是寫作包穀,謝謝支援
taro5312
alpaca1759: 我覺得煩人的起因應該是態度跟心態,就是一種我指正你的樣子
alpaca1759
taro5312: 老家在高雄鄉下
最近去逛菜市場,還是會看到有一些賣玉米的攤商寫包谷(穀)
使用族群很少,但是看得懂
berry7745
hen2052: 其實我一直覺得三明治 說他是音譯有點怪

英文的三明治發音....... 後面根本沒有明治

發音用中文寫應該比較接近
三得為去 才對吧
berry7745
同理三文魚也很怪
yam2844
berry7745: 三文治我不清楚來源,但是三文魚台語發音 sam-bûn-hî,粵語發音 saam1 man4 jyu4,「三文」就是 salmon 的音譯

你可能誤以為漢字只屬於 Mandarin(aka 華語/普通話/中華民國「國語」),才會不解
hen2052
就像John翻約翰一樣
berry7745
好ㄅ 我也查不到
查到資料都只寫那是某個貴族愛賭博的名稱XD
yam2844
三文治查到知乎有人解答,但不知正確性,都是推測
sandwich 为什么音译成「三明治」? - 知乎
https://images.plurk.com/4EGHASGdXCHPLW2KvTDeXH.png
https://images.plurk.com/5LsQoQEK3rYt3pSzpNenG6.png
berry7745
原來如此! sammich
謝謝
taro5312
yam2844: 原來三文治由來於此,謝謝分享
taro5312
其實有很多音譯都不是用官話(Mandarin),比方瑞士法文寫作Suisse,如果用台語(閩南語)唸,聽起來就非常地像。還有福爾摩斯,肯定不是官話母語者音譯的,應該是閩南語(或閩語)之類的沒有ㄈ音的語言。
yam2844
taro5312: 想到瑞典也是台語就是 Sūi-tián 就 Sweden 音譯。還有屈臣氏是港譯 Watsons,屈[wat1]臣[san4]氏[si2]

這些都是用官話讀漢字時難以理解的

其實漢字在東亞,就跟拉丁字母在歐美一樣,相同符號由多語言共享。除了發音不同,有時候同一字意思也不同

官話的「走」是步行,在台語則是奔跑的意思
hen2052
讓我想到天竺鼠在各國的名字
hen2052
啊不對是火雞
taro5312
天竺鼠,英文叫Guinea pig (幾內亞豬),法文叫cochon d'Inde (印度豬)
guava7640
其實閩南語跟粵語都是較早的語言,這類語言大概保留了一些古發音,有些文字發音很相近
那些古詞發音在日本韓國和越南也是讀音稍歪而已。

不過大家印象中的中文,也就是華語/普通話就比較新,就稍為不同
guava7640
yam2844: 官話的「走」是步行,在台語則是奔跑的意思

在港語「走」也有奔跑的意思
berry7745
guava7640: !!
日文裡的 走 也是奔跑欸 好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