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最近早療評鑑出現超多疫情期間出生的孩子
從出生就是一直生活在家裡面
甚至這輩子只看過爸媽,也沒看過其他親戚,家裡也沒有手足
結果動作遲緩,語言也遲緩,到醫院評估看到陌生人,大崩潰躺在地上又尖叫又踢又哭又鬧
真的是......不要為了防疫反而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機會啊
shabu7659
mango7531
天啊?!
ಠ_ಠ
最近幼兒園裡面有自閉特質和過動的孩子比例也變高超多,有個合作的幼教老師跟我說,他們今年班上25個學生,她通報了17位疑似發展遲緩......
omelet7337
哇⋯⋯
tofu4510
有聽說過可能會這樣,但沒想到比例如此高
tofu3143
可怕
troll6629
讓我想到以前的一些實驗
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出現在現實
shabu7659
從來沒想過疫情還有這種影響
wizard715
真的有人會把小孩子關在家裡為了防疫?
puppy4241
真的慘,這屆小一明顯程度有落差。是聽不懂人話讀不懂題意,不知道10以內算數可以用手算那種。國字構音也有很大的問題。
fly305
wizard715: 防疫沒必要出門的話就不會出門吧⋯⋯
ಠ_ಠ
剛剛才結束一個評鑑,2歲了還是沒有口語不會走,從頭到尾黏在爸爸身上分不開,給他看什麼都沒有興趣只是一直看平板,後來一定得看小朋友的狀況,爸媽同意後把小孩稍微抓過來,結果哭到快瘋掉......趴在地上尖叫停不下來
bread1175
原來會這麼嚴重嗎???
noodle4836
bread1175
疫情大概2-3年左右,這些小小孩都是孤獨成長這些年?
puff7725
半年前在國小實習,老師跟研習都強調遠距教學底下小孩成績顯著下降
但我實在很疑惑,為什麼家長不會教小孩
onion8881
真的 我前陣子做到好幾個上小學懷疑發展遲緩/情緒障礙,也都有上幼稚園
但深入問根本就都線上課,小朋友沒有真的跟其他小朋友相處過,也只是放小孩一個在電腦前也不知道有沒有在聽
onion8881
puff7725: 因為絕大多家長覺得那是學校在做的,疫情前就是了
然後來上復健課也覺得那是治療師在做的,回去就放掉了
shabu7659
bread1175: 小一大概6歲,已經是人生的一半了,不一定只有期間出生的
onion8881
很多人覺得幼稚園就是去玩所以不上也沒什麼,爸媽以前也沒幼稚園還不是一樣長大
但跟同齡孩子互動遊戲就是那個階段的學習方式,以前爸媽那代沒去幼稚園,但也有很多鄰居/手足的陪伴互動,跟現在的家庭結構一比,現在的家庭結構要有同樣效果很難啦(
sheep3418
puff7725: 可能家長也需要上班,無法空出心力教導吧
puff7725
sheep3418: 這正是我目前拿來說服自己怎麼家長都不顧小孩的話
fly305
puff7725: 可能家長的影響力效果補不上同齡人?姪女也是一直有被說學說話走路很慢,現在疫情和緩時常帶她去公園和小朋友玩感覺上學走路、詞彙的速度變快了
shabu7659
小孩互動可以擴大學習的內容範圍吧,我表弟本來都很有禮貌的上了小學就學了破麻這個單字回來
mango7531
shabu7659: 救命哦wwwwwwww
libra1503
puff7725
我也是在學校學會流暢的使用三字經
mango7531
這真的能說
都是其他人帶壞我小孩
mango7531
eel8790: ......不一樣。
troll6629
eel8790: 差很多好嗎
puff7725
eel8790: 「有能力交流但因為情緒選擇不交流」跟「沒能力交流只能大哭大鬧」差多了好嗎
sheep3418
eel8790: 小朋友這樣是缺乏外界刺激,如果跟人有互動後還是怕生那才是社恐
mint6339
eel8790: 差多了,小孩那個可是有靠背多的心理學發展理論可以說
goose7739
可是那個年紀的小孩
大腦發育是靠四肢在地上爬,藉由四肢刺激腦部發育
跟有沒有社交沒有太大關係
純粹是父母懶得照看,又或是在家上班無法隨時關注
直接放在娃娃床裡養到大
才會因為沒有太多探索造成腦部遲緩吧?

完全是父母疏於規劃跟照顧的下場
moose4925
幼教從業者
明顯感受到疫情前出生的孩子跟疫情後出生的孩子發展程度及情緒控管能力落差非常大
omelet7337
而且現在讓小孩自己看平板手機的家長太多了
yam1576
現在就是平板,手機才是真父母... (taser_okok) (taser_okok) (taser_okok) (taser_okok) (taser_okok)
coffee1012
戴口罩遮住大半張臉,發音模糊不清、無法看到口型、難以判讀細微表情,語言遲緩不意外啊。
celery4344
我的治療師也說通報案量這幾年是翻倍再翻倍
以前疫情前一個學期通報特殊生大概15上下
去年30上下,今年直接衝到80了……
但有5分之一是正常的小孩只是可能電子產品玩多,偶爾注意力不集中
celery4344
但他也說因為通報門檻低,有一些是比較浮動虛報

我自己陪小孩去融合,有的大班生能力跟情緒控制也不太像大班

是說根據台灣自己的研究,ADHD學生大概10%,如果一班30個人裡面一定會有1-3個是特殊生
onion8881
確實以早療來說通報門檻會比較低,但這是因為考量發展遲緩如果有早期介入的話很多還是能追上正常發展里程碑,所以門檻會放的比成人跟老人容易
celery4344
我自己也是傾向至少學校通報請治療師入班看看有沒有問題這樣比較好,但是我感覺每個老師手上個案量要爆表了
camel3696
身為低年級的小學老師,已經在害怕未來幾年的小一生了。尤其是目前班上還有很多易怒的情障生
mango7531
camel3696: (拍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