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
【轉/政治不喜勿入】
快訊/「土豆是馬鈴薯」康軒道歉了!生物課本要修訂送查│TVBS新聞網
因為把「土豆有花生(臺灣通用)與馬鈴薯(中國通用)」所以被炮轟說要搞意識型態,兩岸用詞不可以混用
•渝•
先不論漫畫最後一格的爭議點,目前正在吵土豆不應該當作教材的問題
但是這個課本的章節本來就是生物命名,同樣的東西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叫法本就會有差異,同樣是土豆,中國是指馬鈴薯,臺灣指花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啊?
「糖醋土豆絲」我也認為比較偏向一道料理的名字,就像我們不會硬是把唐揚雞叫成炸雞、披薩叫做義式烤餅一樣,外來語就是外來語
糖醋土豆絲既然是外來菜餚,那就讓他保持外來就好,只要好好教導為何有俗名、同物異名、學名的來由,我覺得這個話題根本不值得一提
我們用一樣的語言,並不代表我們就是同一個民族/國家,凸顯地域性的差異,才會讓小朋友知道以後生物命名中需要有學名的重要性
•渝•
下面的留言,不意外的都是說洋芋跟馬鈴薯、惡意引導孩子們接受土豆=馬鈴薯的中國式叫法
還在那邊說要不要乾脆把番茄叫偷馬偷算了
但是就算我們是不同國家,但我們用相同語言啊
讓孩子們知道世界上有人這麼稱呼馬鈴薯是這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嗎?好好分清為何有語言上的差異,因為是不同的地區/國家/民族/習慣,這才是最要緊的吧?
問題不是舉的例子不好,而是漫畫內容有問題好ㄇ
•渝•
搞到統戰滲透?不是啊
教兩個用詞是兩個不同國家的講法跟統戰是背道而馳的餒
パロト★帕洛特🐕
我也覺得用歸用,但是要分得出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就好

使用外來語反而能表達得更清楚時,也不是不能用啊
文化不同的情況下就是會產生無法完全轉譯的詞語
•渝•
Facebook
教學引導也有特別標記此兩者為中/臺上的差異,之後所有的馬鈴薯都是馬鈴薯
問題最大的,是漫畫中第一位學生的用字譴詞來自中國用法。
•渝•
異物同名就是文化/民族/地區的差異,土豆正好就是區分中國與台灣用詞差異的最佳教材
只要搭配教學引導,小朋友也能輕鬆知道土豆上是台花中馬
而土豆在中文裡同時代表花生與土豆是事實。因為我們正在使用相同的語言
我們要著眼的是差異源自那裡、為何產生差異來去指導,而非看到支那語就抵制排斥。小朋友要先知道那些是中國用詞,才知道他們的用詞語法與我們正體中文有何不同
•渝•
我如果要促統,當然以同物異名「土豆與洋芋都是指馬鈴薯」這樣的寫法來讓小朋友以為這個用法是通俗的,這樣才是真正的滲透。
異物同名顯然比上面描述的同物異名更加有強調用詞差異性的能力。
•渝•
パロト★帕洛特🐕 : 語言文化本身是來自教育,「我明白別的地區有這個用法」就好,跟孩子們好好說明,我覺得孩子們也就會知道了,除非老師刻意不按照教學引導受教,那我也認為是教師自己帶入政治立場的個人行為,跟教材本身無關
更新:菜椒真的是有意為之
•渝•
不過我還是得要說,我並不認為康軒毫無問題。因為糖醋土豆絲是外來語,所以臺灣人也能這麼稱呼這道,而料理名稱中的土豆,實指臺灣稱的馬鈴薯,所以從來不是馬鈴薯v.s.花生而是糖醋土豆絲v.s.花生
最後那格漫畫的對話,很明顯有問題,但這個問題看似被討論,實則是引戰到了別的地方了
•渝•
我覺得更好的例子,可能會是苦藍盤同時指苦

檻藍科的Myoporum bontioides以及馬鞭草科的Clerodendrum inerme
•渝•
因為文化與地區不一樣,所以同個字詞才會有不同稱呼
我們用著一樣的語言是事實,但有著不同的文化也是事實
所以我們不一樣
所以一邊一國
•渝•
這才是這本課本需要用土豆來解釋的原因:不同文化、地區習俗下帶來的異物同名
•渝•
支語警察見支就要求撤除,但不是應該好好教育孩子們分辨哪些是外來語嗎?一味的遮掩、掃光、隔離真的才是教育嗎
•渝•
課本那句“土豆很大顆啊!你說的土豆跟我說的土豆一樣嗎”這句話確實有種「這種混合用法充斥你我生活間」的錯誤認知,這才是需要修改的部分吧?
但是焦點完全被充斥在「課本不該出現支那語」
上,而非對於漫畫內容進行審視
•渝•
對我來說,最該被檢討的地方是漫畫最後一格的對話,我們知道糖醋土豆絲的土豆是馬鈴薯,但不會說是土豆很大顆。
透過詞語延伸的詞語帶來的問題,才更應該是被炎上的主要原因
•渝•
總結:1.康軒的確在小漫畫中讓第一個男孩的用字不妥,這是他們該負責、更改的部分。
2.但是延伸出來的問題卻變成臺灣沒有這種用法,所以不該以此為題材
3.不該該讓小朋友接觸中式用語
4.土豆的地區差異性依然會是個很好提出同名異物的好例子,正好可以區分兩岸在用字譴詞上的文化差異
Little Po
不過康軒這次被爆的點其實不只這一個,只是被當成最有代表性的,另外還有被挖出同一本課本中把青椒、甜椒跟中國稱呼青椒為菜椒混用,而且還把青椒跟甜椒混淆成同一物種,不過會鬧到這麼大的另一個原因是康軒的一個員工在提出這些問題的人的FB上一直留言說在台灣馬鈴薯也被稱為土豆,而且稱呼馬鈴薯為土豆很常見,還CUE了翰林出版社說他們也有在課本裡說土豆就是馬鈴薯,結果翰林的員工還自己把課本內容貼出來澄清結果翰林的課本小漫畫針對各國俗名的歧異呈現方式比康軒好太多
只是這次的狀況搞得這麼大整個看下來其實是員工搞出的公關災難...他當初其實只需留言說會再跟編輯討論是不是有更好的呈現方式,像翰林的小漫畫表現的方式已經很不錯但還是說會再討論是否有更好的呈現也歡迎各個老師跟他們表達意見
•渝•
Little Po :
真心覺得真的防不勝防...
青椒與甜椒在生物學上確實是同種,但是臺灣真的沒人稱呼菜椒,這個真的是很糟糕,我只看到土豆的部分(
不過主要是覺得下面多數的各種留言的觀點已經模糊了這次的爆點以及教育兩岸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康軒有意將支那語日常化確實該遭撻伐,但是怎麼大家都是圍繞在土豆而沒有討論到菜椒的部分?
這個問題比土豆還要嚴重而且沒有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是存心想要統了
•渝•
Little Po : 道歉聲明的第一個PDF...更是在往死裡踩
搬出農委會跟國語辭典,以為就可以蒙混過關
原本土豆的爭議還能有解釋空間,菜椒一出口直接爆死(
Little Po
其實在FB那邊也有不少人在提菜椒的部分要求解釋,但是都被那個員工無視,他一直圍繞在土豆馬鈴薯上,所以後續砲火才被集中在這部分...突然想到他還舉了個很爛的例子,他說他去川菜餐廳菜單上就有辣炒土豆絲,所以土豆是馬鈴薯在台灣也是很常見的用法...看到的時候整個翻白眼,一直在想康軒有沒有人要趕快來阻止他繼續火上加油
•渝•
Little Po : 這樣真的不行了w
所以教育真的很重要w這個員工的再解釋因果關係上的理解能力比國小生還不如
辣炒土豆絲就是辣炒土豆絲,那是因為他是外來語,根本不能當「所以台灣馬鈴薯=土豆也是常見用法」的說詞
•渝•
Little Po : 其實我一直很擔心我這篇會不會被當作在維護康軒(((
只是看到下面留言已經把火燒到更遠的地方,甚至出現很多思考邏輯破碎的發言,真心覺得雖然統促課本真的該燒,但是不該以完全隔離支語的形式去做教育
•渝•
中國用詞存在是事實,該做的是分清哪裡是哪裡,然後論述彼此的不同
🌈逐狼者🕊禊狼
我媽是北部人 我爸是南部人我自己是網路人X ,其實兩種用法都有聽過 (或許是想求個正名化吧 ,雖然我是一點也不介意, 雙方能溝通就好+1【搞錯對方說的東西的醍醐味】
Little Po
應該不至於到維護康軒啦,畢竟你要表達的內容感覺跟維護康軒課本內能不能出現中國用語也有點不同,雖然康軒之前就已經有課本中出現視頻之類用語的前例而且還不是像這次是用來說明地方或國家不同造成詞與不同的差異,但這次會燒成這樣真的是公關災難搞大的...雖然這能不能算公關災難還有待商確,畢竟是員工個人跑去留言才燒成這樣的
•渝•
Little Po : 真-公關災難(
•渝•
🌈逐狼者🕊禊狼 : 只能說談到兩岸就會邊敏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