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Mon, Apr 17, 2023 11:13 AM
Mon, Apr 17, 2023 11:35 AM
7
2
教育&政治murmur
[新聞] 「馬鈴薯常被稱為土豆」? 國中生物課本挨轟:中國用語 - 看板Gossiping
看到推文內有人解釋康軒只是以土豆可同時用在花生與馬鈴薯身上造成指稱混淆,來強調學名的重要,或者是說漫畫內容顯然是指用土豆來稱呼馬鈴薯對方聽不懂的狀況等來合理化該內容的做法。
但是,
台灣通俗用法中,並沒有把土豆當馬鈴薯的習慣
。
如果要講俗名混淆,包心菜、甘藍菜、高麗菜也可以用,更生活化的,拿鐵一詞可以指咖啡也可以指牛奶,也是常見的混淆詞,或是菠蘿vs鳳梨、腳踏車vs自行車、隨身碟vsUSB等等。
生活中會混用的詞那麼多,偏偏要挑一個中國用語安在台灣,再來說生活中會發生混淆很不方便?
本來就不會這樣用的東西,是要混淆什麼?
生搬硬套一個不會發生在台灣的情境,這才是被質疑的點
。用出發點、劇情內容等來辯解,只是強辯而已。
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Mon, Apr 17, 2023 11:31 AM
後續:
課本稱馬鈴薯為土豆惹議 康軒致歉:將修訂送審 | 生活 | 中央社 CNA
順便複習一下康軒的過往新聞:
康軒女員工看霸凌字條痛哭!老董下令「抓內鬼」關鍵對話曝光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
康軒霸凌員工事件:全教總要求李萬吉公開道歉,否則將全面抵制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康軒8年前違反性平法 判賠懷孕員工40萬元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以往是在勞權新聞看到康軒,現在在教育新聞也能看到康軒啦。開疆闢土呢(?)
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Mon, Apr 17, 2023 11:35 AM
對了,也不要急著搬線上國語辭典來背書,現在講的是舉例是否符合台灣生活情境的問題,不是國語辭典有無收錄、或是國語辭典的權威性的問題。
要細究當然也行,但是轉移焦點就不必了。
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Mon, Apr 17, 2023 2:55 PM
Facebook
康軒發的說明。
第一,真的不用拿國語辭典當墊背,只是在轉移焦點。
第二,也不用拿教師手冊或是全文其他地方都稱馬鈴薯來開脫,因為目前焦點是他的教科書本體用詞,抓教師手冊出來坦是要轉嫁責任給教育現場的老師?
開選書會的時候你們業務敢不敢把這篇公告在會議上複讀一遍啊?
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Mon, Apr 17, 2023 3:04 PM
Mon, Apr 17, 2023 8:15 PM
底下有人發表類似「讓學生了解兩岸用語差異」的說法來支持康軒不必道歉的,拜託,多點思考:
學生學習台灣的用詞後,看到不一樣的用詞自然就知道有差異
。
現在之所以有一堆人不知道差異,就是因為中國用語透過中國軟體提升曝光度,導致許多人
台灣的東西學半套,中國的東西看半天
,才會因此混淆。懂?
要講外來語混淆,日語不行?英文不行?一定要「海峽兩岸」,不可以用「太平洋兩岸」?
康軒非得要使用一個對台灣有敵意的國家的用詞當作範例?
這本來就很政治,怎麼可以用教育不牽扯政治來開脫呢。
勇者N度踏上旅程
@kuro_ink
Tue, Apr 18, 2023 4:20 AM
搶人民幣!康軒「政治正確」高喊:中國台灣…網轟自我矮化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看到別人翻出來所以我也翻出來複習一下。
康軒的教材週邊是做得不錯,本身難度中等、編排活潑,(翰林偏難,南一編排較悶),教具充足,算是業務很好推的類型。
不過,也因為如此,教材瑕疵就更值得警惕。就跟抖音、小紅書等中國軟體一樣,因為夠普通、夠直白,雅不一定會賞,但俗很好吸收,因此傳播範圍廣、速度快,也更容易被採用。
危險藏於此。
載入新的回覆
但是,台灣通俗用法中,並沒有把土豆當馬鈴薯的習慣。
如果要講俗名混淆,包心菜、甘藍菜、高麗菜也可以用,更生活化的,拿鐵一詞可以指咖啡也可以指牛奶,也是常見的混淆詞,或是菠蘿vs鳳梨、腳踏車vs自行車、隨身碟vsUSB等等。
生活中會混用的詞那麼多,偏偏要挑一個中國用語安在台灣,再來說生活中會發生混淆很不方便?
本來就不會這樣用的東西,是要混淆什麼?
生搬硬套一個不會發生在台灣的情境,這才是被質疑的點。用出發點、劇情內容等來辯解,只是強辯而已。
順便複習一下康軒的過往新聞:
以往是在勞權新聞看到康軒,現在在教育新聞也能看到康軒啦。開疆闢土呢(?)
要細究當然也行,但是轉移焦點就不必了。
康軒發的說明。
第一,真的不用拿國語辭典當墊背,只是在轉移焦點。
第二,也不用拿教師手冊或是全文其他地方都稱馬鈴薯來開脫,因為目前焦點是他的教科書本體用詞,抓教師手冊出來坦是要轉嫁責任給教育現場的老師?
開選書會的時候你們業務敢不敢把這篇公告在會議上複讀一遍啊?
現在之所以有一堆人不知道差異,就是因為中國用語透過中國軟體提升曝光度,導致許多人台灣的東西學半套,中國的東西看半天,才會因此混淆。懂?
要講外來語混淆,日語不行?英文不行?一定要「海峽兩岸」,不可以用「太平洋兩岸」?
康軒非得要使用一個對台灣有敵意的國家的用詞當作範例?
這本來就很政治,怎麼可以用教育不牽扯政治來開脫呢。
康軒的教材週邊是做得不錯,本身難度中等、編排活潑,(翰林偏難,南一編排較悶),教具充足,算是業務很好推的類型。
不過,也因為如此,教材瑕疵就更值得警惕。就跟抖音、小紅書等中國軟體一樣,因為夠普通、夠直白,雅不一定會賞,但俗很好吸收,因此傳播範圍廣、速度快,也更容易被採用。
危險藏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