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na
glenna
Facebook
也推吳曉樂這篇
(→ܫ←)
究竟為什麼不賣電子書....
glenna
(→ܫ←) : 我也是不懂,電子書利潤真的有很小嗎?這塊需要業界解惑
glenna
有說電子書市場太小,但我覺得那是出版社不經營的關係吧,很多電子書都比紙本書晚出,然後格式有時候也沒有比照紙本書(直書橫書),更不用說行銷也少(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電子版出了)
Jasper
先出電子書,想收藏紙本的人多再印,會不會更好?
glenna
我都忘了甚至有的書不出電子書
Timshan
台灣電子書很多排版不用心啊…
Timshan
我自己是就算不買紙本也會買電子書的顧客,我只覺得,出版業這樣搞,只是直接把自己送入墳墓罷了
glenna
Timshan : 沒錯,日韓都是往電子書發展了
陳雨漣
外文書有版權問題,電子書本身有製作流程問題,都需要慢慢去轉換。其實紙電同步已經算是趨勢,但編輯大部分還是紙書編輯,出電書平台拆潤的利潤真的很薄
出版社要數位轉型需要夠厚的資本投入
LuDa
電子書的利潤真的很薄,身為前電子書專員,出版社沒有太重視這塊也是真的
陳雨漣
其實現在真的很少完全不願意或拒絕經營電書的出版社,通常出版社員工自己也都是紙電並用的人,但賺到的夠不夠養活人真的是問題。
glenna
跟電子書平台的分潤不能談嗎?
陳雨漣
平台方也需要收益啊,電書通常定價是紙書七成,掛在每個平台至少都會抽去售價三成以上(博客來抽最多)。大家不會在同一個平台買書,所以每個平台要各別去談,各別給檔,遵照各別的規矩,各別上架,然後季結或半年結,通常一本都要買到近百本才能算打平,但能賣上幾百本的電書目前其實也只有少數。
但總體比例上是有在逐年增加的,只是那個增加速度夠不夠去支持前面產出的運作與人事成本而已。
eLoISa
好熟悉的既視感... 像是音樂產業要轉型數位化那時期的現象
eLoISa
電子販售平台(不管音樂或書)原則上是給消費者最大優惠導向,所以版稅利潤拆分什麼都是偏低的、養不活人的程度,如果賣產品本身不賺錢的話就變成要去開發週邊的商業行為了
glenna
音樂產業後來就變成以演出售票為主了?
陳雨漣
所以大家現在都在做線上課程了XD
glenna
陳雨漣 : 對耶XD
eLoISa
glenna : 產品變成演唱會了呀 XD
glenna
https://images.plurk.com/7vtDYFtKFTTzGHg2Wq2HiT.png
glenna
不過作家作線上課程,拚得過youtuber嗎?(思
Lillian
我就問個~南門自製書內容「還不錯」是什麼意思?基準點是哪一個台灣童書自製書出版社/作者?
㊣朵X2
我問了當媽媽的同學,她說南門書店出的童書,一套十冊(ex 看漫畫學歷史)才一千多元,我在兒童書店看到的繪本(是很有故事性,有名的作者繪者作品),一本就兩三百塊,買起來沒有南門書局那整套CP值高。但我看她小孩對一整套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啊
glenna
glenna
glenna
盧郁佳專欄︱圖書折扣戰:廉價購物團陷阱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電商低價賣書虧的錢,先用百貨收益來補貼。等在出版社的營業額內擴大佔比,養成出版社依賴電商後,再用下架逼出版社補貼打折損失。折扣越打越低,誰買了書,誰就難逃「瀏覽最低折扣促銷書單,發現買貴了,扼腕」的相對剝奪感。長期培養顧客對打折極端飢渴,不見兔子不撒鷹,久了見到兔子都忘記要幹嘛了。上圖書館借不是更划算嗎,借不到大不了不看就是。全聯超市即期品打折後,近日貼出告示,表示「打折不定期、不定時,不一定打折,也請不要拿商品向店員要求打折」。顯示短短幾個月,已培養出新品種的顧客,相信要買的商品沒打折就吃了大虧。書店和出版社卻已經這麼教育顧客十年以上了,一旦不打折就結下血海深仇。
glenna
有次,朋友路過鬧區巷內,見到一間紅酒批發的辦公室,很高興地進門問價錢。周圍都是簡樸的紅酒陳列架與成疊貨箱,辦公桌後的小姐詫異站起來,聽懂後設法解釋,只供貨給餐廳、飯店,不跟一般消費者往來。朋友習慣自己帶酒上餐廳聚餐,說不要緊,我也可以一次進十箱,賣給誰對你沒有差別嘛,不如你就開個價。小姐盡力表達,餐廳是客戶,公司不能跟自己客戶搶生意。朋友悻悻然,不歡而散。

我大開眼界,向來只知道出版社歡迎團購低價批書、在國際書展擺攤直銷五本賣六百元;沒看過出版社告訴讀者說,書店是我們的夥伴,我們不能跟書店搶生意。搶生意為何理所當然,兩邊平日共生互賴,但談折扣積怨極深,所以出版社談判受挫,與其看人臉色不如乾脆自己開書店。這是自掃門前雪,民主是平等,出版的民主必須爭平等,才會有命運共同體誕生,朝同一個目標攜手前進。
glenna
書價談判,只求折扣血海中維持市場秩序。出版社既是受害者,也是既得利益者。這場衝突只在問,既然出版社從壓迫自己的體制中得到那麼多利益,那麼壓迫要到什麼地步,出版社才肯放手。環境保護,是在生存壓力下,還會設下停利點,再餓也要為明天留一口糧做種子。
glenna
glenna
glenna
批踢踢實業坊 - book
串流平台那段真的完全不符合現況,反而是有了串流現在的影視作品才更加多元精緻....推下面這個推文回覆
https://images.plurk.com/5f0mf9EnDPjFrAyVKdfoWb.png
Timshan
書籍內容完全就是出版業的責任,但他們避而不談,這才是出版業最大的危機
glenna
Re: [分享] 關於「圖書折扣秩序制」及衍生議題

書板突然討論變多,滿好看的
glenna
然後我是以幫出版社做電子書維生,真的過去就是沒出版社願意出錢做電子書。紙書印刷成本出版社要出,但是電子書沒多少錢的成本就是不願意出,都要電子書平台去製作,給獨家、讓利等等。這樣電子書就是品質很差、速度很慢、而且限特定平台。

我後來和文化部開會才知道這兩年很多出版社申請紓困補助來製作有聲書電子書,但是我這邊卻因為「疫情影響、共體時艱」,收到的案件反而變少了。結果就是政府拿稅金來協助出版社數位轉型,但出版社就拿來補營收,什麼都沒有改變。
Jasper
名目是補助有聲書、電子書,拿去補營收,過得了關嗎?
glenna
2012年到2015年,網路上發生什麼事了,那些本來會買書的人這時候都跑去哪裡了。甚至整個社會當時在集體悲傷或憤怒什麼呢。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的話,那時候有一群人忙著(在網路上)反某個媒體,後來是忙著監督制衡某個黨。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網路上的深度內容逐漸增加:這段時間放在網路上的開放式課程內容越來越豐富、2013年起巷子口社會學等學者面向一般大眾的共筆部落格陸續成立、2015年9月有個做各種深度報導的非營利媒體成立。然後,就像我最一開始說的,時間的極限是閱讀與書被購買的極限,當這些(不一定比書還淺碟的)內容和書一起瓜分所有人的時間,且這些內容又遠比書更方便取用,市場上對書的需求就自然下降了。

所以會不會,讀者根本沒有流失,只是他們發現更重要的事情了。

>這個觀點滿新穎的,回想一下我那時候好像的確滿常看網路長文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