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3 PM
Mon, Apr 10, 2023 10:20 PM
5
1
去台東參加集訓
然後因為下午離集合時間還有空檔不知道能幹嘛外加是半夜飆夜車7小時直接台中→台東所以很睏想找地方軟爛
於是就...
就衝去台東秀泰又刷了一次
9刷達成
台東秀泰的熱狗好Q,好吃
間隔天數越來越短了還好嗎我
台東秀泰有這個版本的小立牌
(一樣雜談下收,有捏,歡迎聊天)
鈴芽之旅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3 PM
Wed, Apr 19, 2023 3:51 AM
8刷傳送門
@covernoodle - 8刷達成... 結果去買午餐的時候票掉了只好重買一張,等於8+1刷了吧 (...
10刷
@covernoodle - 為了拿海報來衝了第10刷 IMAX大螢幕豪爽R! 隔了一個星期有比較冷靜了...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4 PM
Mon, Apr 10, 2023 12:54 PM
===
從台中開到台東差不多跟從東京開到鈴芽老家一樣久
嗯嗯我體驗了一波芹澤的苦勞(欸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6 PM
這波根本是嗑藥啊救命
看完→刷原聲帶+影片→聽完又更想再看一次正片考察對印象→再一刷→LOOP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7 PM
Mon, Apr 10, 2023 5:47 PM
雖然4月新番都陸續上架了
但是最近的胃口真的被養太大
那些PPT動畫真的有點看不下去
而且這季看起來好多現代背景的作品,興趣不大
異世界類又一看都是那種沒品質又沒營養的(ry
是有一兩個本來就有在追的作品的續作,但是隔太久暫時沒有急著看的熱情
而且我暫時還不想把瘋鈴芽的感動蓋掉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2:58 PM
Mon, Apr 10, 2023 1:14 PM
鈴芽就算劇情已經刷到麻痺
但是光那些動畫表演和畫面跟配音、音效、音樂都還是很值得一刷再刷,每一項都是高級享受RRR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0 PM
然後有些影評好像滿不喜歡前期旅行遇到千果和媽媽桑的部分
但那一段反而是我最喜歡的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0 PM
輕鬆的小旅行很可愛啊~~~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2 PM
Mon, Apr 10, 2023 6:43 PM
有些人會覺得這部作品太雜,又要輕鬆又要戰鬥,元素很混亂
但是我好喜歡這樣子的,各種元素都有可以一次滿足
而且有種近3、40年的日本動畫&音樂史集大成的感覺
歷史懶人包
作為探討、學習日本文化是個很棒的文本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5 PM
Mon, Apr 10, 2023 5:49 PM
感覺也像是誠哥在梳理和封存自己的人生軌跡的一個總集篇~
又或像是一個年近半百的前輩開始在嘗試和年輕人講古,分享他年輕時的感動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7 PM
Mon, Apr 10, 2023 6:44 PM
然後我好喜歡鈴芽帶小孩子的時候,草太跳出來幫忙,鈴芽馬上用“這是搭載最新AI的機械椅子”來掩飾的說法喔
整個給我“只有現在這個時代才能說出這種話呢~~”的時代推進感
完美的用科學掩飾了不科學
如果再早個2、30年就還沒辦法這樣講吧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11 PM
Mon, Apr 10, 2023 1:11 PM
啊 是說台東這邊也沒拿到特典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12 PM
台東的廳蠻小的,只有8排
但是意外還能有好幾個人來看平日場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0, 2023 3:28 PM
我也喜歡遇到千果和琉美媽媽桑的片段,有舒緩的效果,而且她們之間的情誼很溫暖。一直在關門的話,心臟會有點辛苦。^^||
鈴芽用AI掩飾椅子會動的事實,真的完美地用科技來掩飾了不科學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07 PM
Sat, Apr 29, 2023 8:17 PM
海藍青空
: 我覺得就像我之前也寫過的
這次的節奏(快→緩→快→緩→快→緩→緩→重→緩→強→緩→重→重→緩)應該不是導演功力差,而是刻意為之的。
因為後面要揭露的是跟現實有強烈連結的重大集體創傷的事件,所以前面必須安排大量緩和的橋段來慢慢引導觀眾適應(或稱減敏訓練),等最後觀眾的心理建設已經相對穩固的時候,再以那6頁的塗黑把核心主題,那最重磅的壓力丟出來。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07 PM
Mon, Apr 10, 2023 6:11 PM
就連除了第一道門以外,前面一直故意沒讓蚯蚓真的掉下來造成災難,讓有的人覺得像是“狼來了效應”會覺得根本沒事、沒刺激感的這個效果,我覺得也是故意安排的,為的就是之後真正呈現災難畫面時(日記+警報音&燃燒的廢墟即是強度最高的兩次表現,次高表現是東京的完整蚯蚓和休息站環阿姨吵架),對觀眾的創傷聯覺反應的刺激可以最小化
因為真正的創傷一直都根植在創傷者心裡,只要一點漣漪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化學反應,誠哥只要稍稍翹開一小角就已經很夠很夠了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17 PM
Mon, Apr 10, 2023 7:21 PM
我感覺誠哥希望達到的是讓觀眾有機會稍微讓隱藏在深處的傷口能夠稍微露出來透透氣,透過結局鈴芽的領悟來一點點的釋放和療傷
而不是要粗暴的直接讓觀眾在影廳裡崩潰發作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21 PM
Mon, Apr 10, 2023 6:22 PM
我覺得觀察導演在:娛樂、商業考量、嚴肅、沉重、溫柔的比例的拿捏是這次這部片的一大看點w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39 PM
【心得】鈴芽之旅:以個人創傷回應群體創傷的震災電影,重寫創傷符號的旅程 - mezhaowanyu的創作...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6:57 PM
Sat, Apr 29, 2023 8:19 PM
我覺得動畫和真人片最大的差別是
因為動畫製作的複雜和困難性和經費、人力相對的限制性,所以在(好的)動畫裡沒有一個表演動作乃至角色臉上的一滴汗會是多餘的,甚至連角色做出一個動作後反彈的作用力的運動呈現,都可以是有意義的,例如一個人跌倒時為什麼是用這種姿勢翻滾?或是在遭遇某種衝擊時角色為什麼會做出某種動作或表情來回應?
每一個動作姿勢的設計乃至動作連貫時的過程展現(專業術語就是原畫張/關鍵張、中割/補間張、預備&跟隨張),再到背景裡的每一個小物件小細節、光影的變化、音效的聲音性質、配樂的編曲方式和樂器聲線選擇等等,都必須是製作者有意識的透過邏輯思考去想像後再繪製、編排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動作、五感資訊都可以視為一個製作者封存訊息的符碼
而從這些符碼的封包中摳糧吃就是看動畫的樂趣(ry
。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7:02 PM
Mon, Apr 10, 2023 7:06 PM
這跟真人演員有時候會有一些戲外人體自然的反應或演員一瞬間的心不在焉而留下的跟劇情毫無關聯的小動作或語氣、表情的漂浮(或是中之人不入戲、本性掉出來的感覺),或是不得不服從現實物理法則、環境條件的限制的妥協不同,這種現象在觀察動物演員的時候是尤其明顯的ww
我有時候覺得,越學習和認識動畫製作,就越覺得這是一個超級理性不浪漫的職業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7:10 PM
Mon, Apr 10, 2023 7:11 PM
就跟畫插圖跟拍照片的差異一樣
畫一張畫的時候,在動手畫下每一個筆劃、塗下每一抹色彩的同時,腦內都是停不下來的自我對話,畫面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留下“為什麼我在這裡選擇這麼畫”的聲音,這是一個持續的自我辯證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也是“設計”的過程。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7:14 PM
而拍照更多是一個紀錄,透過鏡頭如是的紀錄下每一個現實中的萬物如何經歷過他們各自的演化歷程,形成了他們當下的狀態和紋理,然後被鏡頭將那個瞬間封存成永恆。
掩麵
@covernoodle
Mon, Apr 10, 2023 10:20 PM
Mon, Apr 10, 2023 10:20 PM
===
是說其實我覺得看新海誠的作品呢
就像聽歌讀歌詞一樣
就是從每一句歌詞裡面挑自己有感覺的句子出來想像的概念
沒有人會抱怨歌詞脈絡寫得不夠清晰明確的吧
詩啊或文學性的調調就是這樣www
誠哥文學系的嘛w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opfaith
Mon, Apr 10, 2023 11:28 PM
鈴芽真的是可以看出每個鏡頭每個背景每個人物臉部表情都是很仔細在設計刻畫來呈現導演想傳達的東西。覺得誠哥真的是很成熟的動畫監督了很感動。
🪔薄荷CHOCO
@vassa
Tue, Apr 11, 2023 2:26 AM
超級同意!!! 我一直都沒有往這邊去想,不過動畫跟看小說聽歌真的都一樣,沒有一句台詞或一個畫面是沒有意義的,不管是為了情緒堆疊或是氛圍營造甚至留白,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倒是讓我想起我第一次看到哈利波特真人電影有多失望XDD 因為跟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超級無趣!!(但這就是真人電影和導演編導的限制
妃.緋座
@hunterfin
Tue, Apr 11, 2023 10:59 AM
誠哥在背景處理很喜歡讓工作人員畫的很逼真在自己用模糊化。(在“你的名字”的時候採訪自己提到)
能夠看很多次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細節,之前很多人不怎麼喜歡的千果還有媽媽桑的故事劇情都是有必要,鈴芽身為倖存者即使在九州長大唸書還是會有無法融入跟被人理解的部分,有些事情要靠著她自己去解決,去跟別人交流說出自己,這樣的鈴芽才算真正成長,雖然心裡的傷跟椅子一樣就是缺少了什麼,但是藉由其他事務去填滿讓自己努力下去。
(太佩服噗主那麼多刷,這次國語配音版我也很喜歡)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7:42 PM
Tue, Apr 11, 2023 7:43 PM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 真的,
尤其平常為了打發時間看了一堆低成本季番後
,能難得看到畫面語言這麼豐富完整的作品真的是感動到讓人上癮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7:49 PM
🪔薄荷CHOCO
: 我覺得真的是可惜我日文還不夠好,沒辦法再更細的去品味台詞和歌詞裡的用字遣詞的深意,不然感覺光是角色間的稱謂方式和語體使用所表達出的關係性,都可以再寫一篇短論文了
哈利波特電影我只有很早以前看到第三集過吧,那時候對電影使用的特效去呈現魔法世界的設定覺得還滿新奇的ww
但讀小說的時候的確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8:06 PM
Tue, Apr 11, 2023 8:25 PM
妃.緋座
: 原來幕後是這樣製作的w
時間沒那麼多,不然其實還能再繼續深潛下去分析製作手法(專業領域),這部分就真的會很想趕快有串流或BD可以慢慢暫停慢慢看細節了
台配的部分我覺得有些台詞潤飾得很不錯,用詞有時候也有適度的流行化,不會那麼死板(不過如果方言的部份可以改用台語配音,或是加入台灣不同族群口音的國語就更到位了,像那個外國人店員的部份就配得很好),大臣的聲音也更像個單純的孩子,沒那麼讓人誤會
然後台配開場的喘氣聲真的正常多了
(雖然很難說日版的那些容易讓人誤會的點是童星配音功力還有進步空間所以不穩定,還是導演刻意覺得ok的)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8:06 PM
Tue, Apr 11, 2023 8:27 PM
我覺得千果和媽媽桑兩段劇情的功能性其實很明顯,並不是單純來拖時間的無聊橋段,除了提供鈴芽在旅途中遭遇人情溫暖的經驗、獲得繼續旅途所需要的支援外,也是給鈴芽這樣繼親又單親家庭成長的經驗外提供更多不同的“家庭”的觀察和想像。(另外現實考量的業配、宣傳地方觀光的功能,以及導演過去答應日本粉絲要把舞台搬到粉絲們的家鄉的約定也考慮進去了XD)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8:06 PM
Tue, Apr 11, 2023 8:30 PM
例如千果家是個典型的四口家庭,有男性角色的存在(這點對鈴芽不管是在原生家或阿姨家都是沒有經歷過的),家裡還有事業(民宿)要照顧、媽媽桑是獨立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做生意的型態還可以接觸社會各種各樣的人,並且也提供了短暫的“進入社會工作”會是什麼體驗的經驗,這些對於一個即將成年、正在面對人生道路選擇的高二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養份和助力(且看現實中多少年輕人如果一直只是順順的讀書考試,到了大學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現象,這樣一段“迷你旅行”其實所能提供的養份可以超越關在學校讀好幾年的書,故這樣的安排其實也是有點“壯遊”的味道),而我覺得這可能也是誠哥作為一個年近50的長輩,在這樣一部電影裡想對年輕人(和他自己的女兒)傳達的觀點。
掩麵
@covernoodle
Tue, Apr 11, 2023 8:17 PM
Tue, Apr 11, 2023 8:33 PM
另外雖然電影一開始鈴芽在學校也有短暫的交代到她在班上算是有個自己的小圈圈,有兩個關係好到能一起吃午餐和互損互虧也會關心她的同學,但之後遇到千果似乎才算是真正遇到能走進她心裡的同齡同性的朋友(還能一起吃飯、像畢業旅行一樣一起睡覺+girl's talk),這部份也是個有趣的看點。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opfaith
Wed, Apr 12, 2023 3:12 AM
我也很喜歡千果跟琉美的部分。好像挺多心得會覺得怎麼都遇到好人,但我覺得這也沒什麼不可能。導演可能就是想呈現出就算是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像這樣願意無條件對一個獨自旅行的女高中生伸出溫暖的援手的人存在吧。而且千果跟鈴芽的girl's talk也很可愛。琉美的單親媽媽生活的努力樣貌也很棒,豐富了整部電影的元素。
掩麵
@covernoodle
Sat, Apr 29, 2023 8:30 PM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 稍早在歐美側的影評下看到有人回覆這兩段故事讓他回想到他以前去某處徒步旅行,半途弄傷腳後遇到好心人背他下山的回憶
就覺得,這段果然是對有過特殊的獨立冒險經驗的人來說會比較有共鳴的地方
很多時候人如果只活在城市和網路/媒體構成的小圈圈裡,就會很容易覺得世界很恐怖,但是當真的帶著信念義無反顧的走出到戶外,去到陌生的世界,宇宙總會讓人體驗到不一樣的東西並成為影響一生的禮物。
掩麵
@covernoodle
Sat, Apr 29, 2023 8:33 PM
Sat, Apr 29, 2023 8:35 PM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 千果作為鈴芽的同齡人角色,同時也和學校的兩個同學形成對比,兩個同學因為看不到蚯蚓所以一直對鈴芽提出的警示感到疑惑
但千果則義無反顧的相信鈴芽在做重要的事,而這份相信建立了鈴芽的信心,也再透過鈴芽之口間接的傳遞給草太
這是一個很纖細但又很重要的段落
而千果也算是見證過天災的人(舊村落的土石流)(甚至可能也是受災戶),所以性質上千果心境的確可能跟鈴芽是會更接近的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opfaith
Sun, Apr 30, 2023 1:32 AM
其實我自己有在爬山,在山上如果有事情,大部分山友都會很熱情善良伸出援手。自己以前有一次剛開始爬山沒多久,經驗體能不足,穿的鞋子也不適合泥濘地面,剛好走到泥濘崎嶇路面,也是兩個好心阿伯山友伸手拉我一把,後來還分我他們背上山的雞肉吃,熱情告訴我路。我後來自己也是幫過不清楚路的觀光客,直接帶她走去通往目的正確的路。所以不難體會那種對陌生人無條件幫助的狀況。
在人來人往的都市裡,不知為何人就考慮很多,而不會立刻主動伸出援手。不過真的在特殊環境或者只是脫離都市在鄉村人比較少的地方,反而讓人類能夠更輕易去幫助他人。
掩麵
@covernoodle
Sun, Apr 30, 2023 3:42 AM
綠球藻/每天來一杯曼特寧
: 沒錯沒錯
我以前大學畢業後有自己騎機車出去環島
那時候就有確實的體會到那種純粹的友善和熱情
之後也是斷斷續續的有獨自到處短期旅行、出差等等的,甚至疫情前也獨自去東京待了10天跑場次和演唱會
所以誠哥這次公路片的設計對我來說很真實和勾起回憶
載入新的回覆
然後因為下午離集合時間還有空檔不知道能幹嘛外加是半夜飆夜車7小時直接台中→台東所以很睏想找地方軟爛
於是就...
就衝去台東秀泰又刷了一次
9刷達成
台東秀泰的熱狗好Q,好吃
間隔天數越來越短了還好嗎我
台東秀泰有這個版本的小立牌
(一樣雜談下收,有捏,歡迎聊天) 鈴芽之旅
10刷
從台中開到台東差不多跟從東京開到鈴芽老家一樣久
嗯嗯我體驗了一波芹澤的苦勞(欸
這波根本是嗑藥啊救命看完→刷原聲帶+影片→聽完又更想再看一次正片考察對印象→再一刷→LOOP
但是最近的胃口真的被養太大
那些PPT動畫真的有點看不下去
而且這季看起來好多現代背景的作品,興趣不大
異世界類又一看都是那種沒品質又沒營養的(ry
是有一兩個本來就有在追的作品的續作,但是隔太久暫時沒有急著看的熱情
而且我暫時還不想把瘋鈴芽的感動蓋掉但是光那些動畫表演和畫面跟配音、音效、音樂都還是很值得一刷再刷,每一項都是高級享受RRR
但那一段反而是我最喜歡的
但是我好喜歡這樣子的,各種元素都有可以一次滿足
而且有種近3、40年的日本動畫&音樂史集大成的感覺
歷史懶人包作為探討、學習日本文化是個很棒的文本
又或像是一個年近半百的前輩開始在嘗試和年輕人講古,分享他年輕時的感動
整個給我“只有現在這個時代才能說出這種話呢~~”的時代推進感
完美的用科學掩飾了不科學
如果再早個2、30年就還沒辦法這樣講吧
但是意外還能有好幾個人來看平日場
鈴芽用AI掩飾椅子會動的事實,真的完美地用科技來掩飾了不科學
這次的節奏(快→緩→快→緩→快→緩→緩→重→緩→強→緩→重→重→緩)應該不是導演功力差,而是刻意為之的。
因為後面要揭露的是跟現實有強烈連結的重大集體創傷的事件,所以前面必須安排大量緩和的橋段來慢慢引導觀眾適應(或稱減敏訓練),等最後觀眾的心理建設已經相對穩固的時候,再以那6頁的塗黑把核心主題,那最重磅的壓力丟出來。
因為真正的創傷一直都根植在創傷者心裡,只要一點漣漪都可以起到很大的化學反應,誠哥只要稍稍翹開一小角就已經很夠很夠了
而不是要粗暴的直接讓觀眾在影廳裡崩潰發作
因為動畫製作的複雜和困難性和經費、人力相對的限制性,所以在(好的)動畫裡沒有一個表演動作乃至角色臉上的一滴汗會是多餘的,甚至連角色做出一個動作後反彈的作用力的運動呈現,都可以是有意義的,例如一個人跌倒時為什麼是用這種姿勢翻滾?或是在遭遇某種衝擊時角色為什麼會做出某種動作或表情來回應?
每一個動作姿勢的設計乃至動作連貫時的過程展現(專業術語就是原畫張/關鍵張、中割/補間張、預備&跟隨張),再到背景裡的每一個小物件小細節、光影的變化、音效的聲音性質、配樂的編曲方式和樂器聲線選擇等等,都必須是製作者有意識的透過邏輯思考去想像後再繪製、編排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動作、五感資訊都可以視為一個製作者封存訊息的符碼
而從這些符碼的封包中摳糧吃就是看動畫的樂趣(ry。我有時候覺得,越學習和認識動畫製作,就越覺得這是一個超級理性不浪漫的職業
畫一張畫的時候,在動手畫下每一個筆劃、塗下每一抹色彩的同時,腦內都是停不下來的自我對話,畫面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留下“為什麼我在這裡選擇這麼畫”的聲音,這是一個持續的自我辯證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也是“設計”的過程。
是說其實我覺得看新海誠的作品呢
就像聽歌讀歌詞一樣
就是從每一句歌詞裡面挑自己有感覺的句子出來想像的概念
沒有人會抱怨歌詞脈絡寫得不夠清晰明確的吧
詩啊或文學性的調調就是這樣www
誠哥文學系的嘛w
能夠看很多次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細節,之前很多人不怎麼喜歡的千果還有媽媽桑的故事劇情都是有必要,鈴芽身為倖存者即使在九州長大唸書還是會有無法融入跟被人理解的部分,有些事情要靠著她自己去解決,去跟別人交流說出自己,這樣的鈴芽才算真正成長,雖然心裡的傷跟椅子一樣就是缺少了什麼,但是藉由其他事務去填滿讓自己努力下去。
(太佩服噗主那麼多刷,這次國語配音版我也很喜歡)
尤其平常為了打發時間看了一堆低成本季番後,能難得看到畫面語言這麼豐富完整的作品真的是感動到讓人上癮哈利波特電影我只有很早以前看到第三集過吧,那時候對電影使用的特效去呈現魔法世界的設定覺得還滿新奇的ww
但讀小說的時候的確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時間沒那麼多,不然其實還能再繼續深潛下去分析製作手法(專業領域),這部分就真的會很想趕快有串流或BD可以慢慢暫停慢慢看細節了
台配的部分我覺得有些台詞潤飾得很不錯,用詞有時候也有適度的流行化,不會那麼死板(不過如果方言的部份可以改用台語配音,或是加入台灣不同族群口音的國語就更到位了,像那個外國人店員的部份就配得很好),大臣的聲音也更像個單純的孩子,沒那麼讓人誤會
然後台配開場的喘氣聲真的正常多了(雖然很難說日版的那些容易讓人誤會的點是童星配音功力還有進步空間所以不穩定,還是導演刻意覺得ok的)
就覺得,這段果然是對有過特殊的獨立冒險經驗的人來說會比較有共鳴的地方
很多時候人如果只活在城市和網路/媒體構成的小圈圈裡,就會很容易覺得世界很恐怖,但是當真的帶著信念義無反顧的走出到戶外,去到陌生的世界,宇宙總會讓人體驗到不一樣的東西並成為影響一生的禮物。
但千果則義無反顧的相信鈴芽在做重要的事,而這份相信建立了鈴芽的信心,也再透過鈴芽之口間接的傳遞給草太
這是一個很纖細但又很重要的段落
而千果也算是見證過天災的人(舊村落的土石流)(甚至可能也是受災戶),所以性質上千果心境的確可能跟鈴芽是會更接近的
在人來人往的都市裡,不知為何人就考慮很多,而不會立刻主動伸出援手。不過真的在特殊環境或者只是脫離都市在鄉村人比較少的地方,反而讓人類能夠更輕易去幫助他人。
我以前大學畢業後有自己騎機車出去環島
那時候就有確實的體會到那種純粹的友善和熱情
之後也是斷斷續續的有獨自到處短期旅行、出差等等的,甚至疫情前也獨自去東京待了10天跑場次和演唱會
所以誠哥這次公路片的設計對我來說很真實和勾起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