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
MaRa's Life Lessons -
[ How to Find What Makes Us Happy? 如何去尋得使我們快樂的事物? ]

我與Shiva討論的話題時常會與系統,信念體系有關(關於如何養育孩子)。因為顯然地,他雖然已是一個青少年,但還是一個小孩,我們會遇到很多人,他也會有很多朋友,所以他會看到很多不同家庭的相處模式與他們的信念體系,然後我們常常必須要跟他一起去討論這些東西,還有聊關於我們身為家長所做出的抉擇是希望他能從中而可以更了解他自己想要什麼且更了解自己,縱使有時這是十分困難的。

(🌹愛之心光中心🌹Mala譯)

How to find what makes us happy? - MaRa's Life Lesso...
Anda
我身為母親後第一個領悟到的事情就是不要去強迫我的小孩進食。 當你當了母親有了小孩之後,醫生就會告訴你,你應該一天要餵小孩幾次,然後幾個小時就要做什麼事情,不然他就會餓肚子… 當時我嚇壞了, 因為無論我怎麼嘗試,我的小孩就是沒有辦法吃到醫生所說的那個標準, 但他出生之後的那一個禮拜,他教導我還有Can San,就是“讓我做我自己,我會活得好好的,你不可能會讓我餓到肚子的,我知道我需要什麼。”我們就這樣在這個課題上練習了好幾次,因為他總是得重新再次地教導我,告訴我,我得放手,我必須退一步,讓他自己與自身連結。
Anda
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會討論到學校裡的體系,他們總是系統性的教導學生不要去與自身的身體連結。 他們必須在特定的時候進食,或是他們在某些時候是不能吃東西的。他們只能在特定的時候喝東西,或是被不允許去上廁所。所以有這麼多的規則還有限制,讓孩子們去忽視他們自己的身體,不去與自身的身體連結,還有不再去理解他們身體上的需求。使他們都已經無法去感知自己現下到底是不是處於飢餓的狀態了,他們被教導去忽視自己的飢餓,忽視自己的口渴,忽視自己需要上廁所的需求,忽視自己的疼痛,好像整個社會都在促使他們去忽視一切。
Anda
而在花了比如至少16年教導完孩子這些,使他們去無視自己的感知後,我們卻認為他們應該要很清楚甚麼對他們自己是有益的?!怎麼可能呢?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教導他們要去忽視這一切的感覺, 因為我們想強迫他們去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強迫讓他們吃我們認為對他們是好的東西,然後教導他們在我們認為合理的時間進食,但同時我們卻合理認為他們應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需求。不,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怎麼可能會知道。在一直被教導不可以去感知的狀況下他們又如何能去深入了解並為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呢?
Anda
所以我認為,一切的解決辦法即為重新開始學習與自身連結,去了解現在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應吃什麼樣子的食物,什麼時候需要進食,然後緊接著了解自己現下的情緒與心情為何意。從前,我們一直被訓練著單純的去跟隨指令,而現在我們應該去了解我們現下對於事物的感覺為何?去了解自己對於大小事物的感覺,去分清一切對自身有益或有害的事物。
所以我認為最難的部分就是在於讓自己重新去學習這些東西,去遺忘之前任何人教導你的,然後學習與自身連結。而我認為我們的身體,是最直接告訴我們自身需求的訊息接收器。為自己所食的食物負責的人們往往十分極端。
Anda
比如說在健身或健走的人們,他們關注的焦點時常會回到物質上的效果而不是整個身心層面,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時常會覺得這個層面是我們可以控管的。我們會認為因為我能選擇如何運用我的身體,我有覺知的知道要如何進食與運動量的強度等等,所以我的身體是受我支配的。這可以是一種重新恢復自我意識的方式或步驟,但我認為很多人們往往會卻步,他們只會選擇運用那些已知的,已習得的知識,而不嘗試擴大自身的可能性,因為他們畏懼。
Anda
我與我的姪女進行過這個話題許多次。她在剛開始上大學與在為她的大學抉擇時,雖然她已經29歲了,但當時我一直告訴她的就是,為什麼你不要去擇己所愛的去做,而她就會說“額…好啊。算了,不要。” 但,真的,如果你能選擇做自己所愛的話,為何不要就去跟從這愛的道路,去跟隨自身對此事的熱誠,並拋下你認為你應該要做的事?她就會回答“是沒錯…算了,不要。”所以我們就這樣一直進行反覆的練習這個課題,我嘗試著鼓勵她,而她的父母嘗試不鼓勵她擇己所愛。就這樣一直反反覆覆 我一直鼓勵她前進,而她的父母卻一直認為她這樣子不會有什麼成就。但我跟他們說,她才二十歲,錢不應該是她現在應去在乎的事。
Anda
為何我們會不允許年輕人去追隨他們所熱衷的事物,去重新與自己的喜好連結,去真正的感知自己所想要的及做想做的事呢?反之,我們卻一直強迫他們要在二十歲就要知道他們往後人生要怎麼過,來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金錢能夠買房子或是確保他們有夠多的錢在退休的時候用。我認為,他們才二十歲,為何不就讓他們去闖一闖,不會怎麼樣的。但,不,我們往往都不會這麼認為...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我們大人常常會很難學會跟隨自己,去聆聽自己所需要的,去相信自己,因為外界常常會給我們許多的意見,而其常會與我們所感知的相衝突。
Anda
但我認為我們都是可以學習的,有些人甚至本身就已學會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外界的聲音是不會壓制他們去與自身連結的或往不對的方向。因為我能非常堅定的跟從自己的直覺, 所以縱使我為了滿足父母期望而踏上了另一個道路或採用了他們的建議,我也只花了不到六個月就知道這不是我的道路,然後我就拋下了這一切,對自己說,我要跟隨我知道對我有益的,去做並跟隨我所熱衷的事,所以其實要去聆聽自我並沒有這麼困難,雖然外界常常會質疑你,對你說你現在在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我會一直肯定自己。對於外在的聲音,我選擇不去回應並放下。而十年後,你就會是笑著告訴他人你當初所做的決定有多對。
Anda
所以我想回來討論關於師長們在這一塊的重要性,如果你能夠提供一個學習環境來幫助你的學生去了解他們是被愛的,並且有一個很安全的地方能夠讓他們成長,那他們就可以無限的嘗試並挑戰自我。因為我認為如果你有這樣子的一個空間能夠擴展自己,去跟隨自己的直覺並且找到各種問題的解決方式的話,雖然有時候你會是錯的,但大部分的時候你都是能非常準,非常正確的。
Anda
所以其實就是去給予自己那個嘗試的空間。嘿!去試試看嘛!好,我知道,假設如果你家裡有五個孩子,而你是家裡的金錢支柱,那你會覺得真的十分艱苦,這我可以理解,與此同時,你不需要在短短的五分鐘內改變你的整個生活模式,但是可以開始一些些微的調整,緊接著將這些小小的改變串成一個 的大畫面,而那大畫面即象徵著你和你所嚮往成為或跟隨的自己,但若我們不去跨出這一步, 我們就是在忽視自己的感知,而且我們不去尊重自己,不去看見自己的價值。因為如果我們是有夢想的,如果我們不去追隨自己所熱衷的事情,那我們將一直呈現不滿足與不完整的狀態。
Anda
但我想再次聲明,我的意思不是要拋棄現下的生活模式,但我認為應該要嘗試跨出那一步。如果我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個作家 ,那何不每個禮拜就坐下來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寫一些東西,我不需要馬上當一個出版社的作家來實現我想當作家的夢想,我不需要設定我的目標寫出下一本暢銷全球的書, 可是我有這個需求且應當跟隨我的這個人生中的一個熱忱、信仰、願望。
Anda
若我真的跨出那一步去實現它時,我也將更加的能夠了解到我所想要的是什麼,而且我也將能 更加相信自己,因為我可以讓自己感覺到愉悅。而如果我能夠達到這個境界的話,我認為從這一步我的世界觀將改變,我就不會強行創造出改變,我可以就這樣跟隨,去知道當我相信自己的時候,並且跟隨我的熱誠的時候,我就會感覺到很愉悅,而當我感覺到很愉悅的時候,我就會很開心的,我很開心的時候就代表說我是願意去做這件事情的,而我的生命就會自己產生變化, 我也將不再困惑於要如何改變自己的生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