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orking on a problem, it’s natural to look to your competitors and similar solutions for inspiration. But 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 steal this inspiration before you need it.”
“Through regular exploration of seemingly disparate design influences, you’ll curate an effective library of patterns, solutions, and ideas that expand far beyond your competitors’ space. Cultivating this visual language provides the fluency needed to remix and recontextualize your influences to produce original work.”
收到很有趣ㄉ問題所以來聊聊,其實我去年剛開始上課也有跟老師討論過非常類似的問題。
我不喜歡吵架,不喜歡我說的話也不要跟我講謝謝謝謝今天no指教
先來一張去年國家藝廊展覽看到的一句話
這個問題其實某方面來說是無解的,在人類的藝術歷史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真正原創的,真正原創的東西只有你的大腦。你現在看到的任何作品,真的要追的話都有辦法追本朔源至某個年代某個時期形成的某種派別。
(所以我們每次做學校的project,除了作品外都需要提交reference sketchbook,永遠都是幾百頁起跳,裡面什麼鬼都有)
我自己的處理方式是:
1. 不要為設計而設計
一個元素在各種部位的運用都有他的功能性,不管是裝飾、引導還是作為將構圖完整的素材,都有它的意義在。當你的設計思路有他的含義,就算最後素材的氣氛上很接近,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可以幫助你在提案的時候可以更讓委託人了解你的概念。
我河道上有追蹤其他設計師朋友,也有許多創作者正在和不同的設計師合作。所以我基本上看到有作品飄來就會看一眼,之後如果做案子遇到比如說:「委託人要星星月亮太陽」我就會去特別想一下跟翻一下同樣有這些元素的作品,猜猜他們的設計方向和為什麼這樣做,接著盡量找出一條他們沒走過的路。雖然說避嫌是這個行為主要的結果,但我的思考其實是我不想要跟人家做一樣ㄉ東西!!!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為作者設計時非常重要的前置環節,對我來說是職業道德(?)所以在設計前的發想階段,這也是我一定會納入research的環節。畢竟萬一做完了被別人說跟xxx書很像,是不是抄襲,對不起作者也對不起自己ㄟ。
但人非聖賢我也沒有千里眼,當然會有漏網之魚。這時候你的第一點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了,請好好留存草稿跟research資料。
找各種人看,懂設計的不懂設計的。要我幫看也可以但我可能就有空才能回然後也請不要完全相信我說的話我也新手(??
如果真的還是很像,可能要檢討一下是否思考方向錯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