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翔
我現在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焦慮或是憂鬱,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接受了身體就是這樣運作的。
就像撞到膝蓋就會瘀青一樣(欸)
清。翔
換季、生理期前、作息不好、睡不夠、沒有好好吃飯、大腦缺乏新的/多元的刺激、缺乏運動、太少曬太陽、特定情境刺激等等。

我也知道它會以什麼方式表現出來:沮喪、無力感、難以產生快樂與興奮與期待、負面情緒反芻、無法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感到自信與自然、容易將事情往負面解讀等等。

然後我也知道哪些事情能多少改善這樣的狀況:主要就將上述原因反著來彌補,還有做情緒分析、冥想等等。(BTW,多元刺激包含閱讀、社交、出門、料理烘焙之類的)
清。翔
不過針對特定情境產生的焦慮,還是有點棘手。
目前只能以提升整體心理狀態的方式,去提高焦慮造成負面反應的閾值。
清。翔
比起根除,可能更實際的還是學著如何應對。
清。翔
這個月處理完「接受自我」的課題,下個月就來處理新的。大概會是關於他人的,可能有關如何應對彼此的期待。
清。翔
雖然也會想抱怨自己在這方面的笨拙(不是應該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的嗎?),但我就是個缺乏社交刺激的人啦,所以問題很多(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