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現在,當我們作為人呈現自己的外表時,可明顯地區分為頭部系統、胸腔系統以及加上四肢的獨自的身軀系統。但我請你們考慮到,這種肢體系統的分法很容易導致別人的反對;因為,當人們要做系統分類時,都想將每個部件排列得漂漂亮亮。所以,當有人說人可分為頭部系統、胸腔系統以及加上四肢的下半身系統,那麼根據人們的看法就要讓每一個系統都具有嚴格的界線。人們區分事物時,都想要劃清分界線,但是,這在實存中卻是不可能的。我們頭腦的部分最根本的東西是頭腦,但整個人都是頭腦,只是,其他部分根本的東西不是頭腦。因為,就如同我們頭腦裡具有獨特的感覺器官一般,我們整個身體裡也建構了諸如觸覺與暖覺等感覺;因此,當我們感知到溫度時,我們整個人都是頭腦。我們只有在頭部最根本的東西才是頭腦,我們的其他部分只是「順便」是頭腦。



_GA_293
= . =
於是,這些部分以這種方式彼此交織在一起,而我們對於肢體的區分就不像迂腐的人所想像得這麼舒坦了。所以,頭腦向全身延伸,它只是在頭腦部分做了特殊的建構。同樣,胸腔的部分也是如此。胸腔在本質上是胸腔,但這也只是從主要功能而言;因為從另一方面而言,整個人也是胸腔。所以,頭腦也有一點胸腔,包括四肢的下半身也有一點胸腔。因此,肢體彼此在融合轉變。而下半身的情況也是如此。某些生理學家也注意到頭腦是下半身,因為非常纖細的腦神經系統並非建構在我們所引以為傲的腦裡或外腦皮層裡,而是建構在外腦皮層之下。是的,具有更高藝術的外腦皮層構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種退化;因為這複雜的構造已經處於退化的過程中,事實上已經成為大腦皮質內的一個營養系統。
= . =
因此,若想要以一種比較的方式來表述這種狀況,人根本就不必特別為自己的大腦皮質而感到驕傲,它只是一種更加複雜的大腦,向更多營養的大腦的退化。我們有大腦皮質的目的是,可以按部就班地給與認知相關的神經供給營養。而我們的大腦之所以比動物的大腦更好,只是因為我們給腦神經提供了更好的營養。只是因為我們給大腦神經比動物更能提供營養,我們才有機會發展自己更高級的認知。但是,大腦和神經系統與真正的認知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只是與身體器官對認知的表達有關。
= . =
現在問題是,為何我們有頭部系統與帶著下半身系統極化的四肢系統這樣的對照?—— 我們先不考慮中間的系統。我們有這樣的對照是因為,頭部系統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會通過宇宙而「呼氣」(ausgeatmet)。人通過宇宙離斥感而獲得自己頭部的建構。若宇宙對於人類內在所承載的東西強烈地厭惡(‘ ekeln’)以致將它排出,就會形成這種影像。人自己的頭腦裡確實承載著宇宙的映象。人類那形成圓形的頭部就是這樣的映象。宇宙藉由離斥感於自己之外創造了自己的映象。那就是我們的頭部。我們能夠運用自己的頭部作為邁向自身自由的器官,這是由於宇宙最先將這頭部從自身排出的緣故。如果我們認為頭部在宇宙裡,也像包括性器官的四肢系統那樣緊密地與之相連的話,就是對頭部的不正確理解。
= . =
我們的四肢系統歸屬於宇宙,而宇宙吸引著它,與它產生融合感,如同宇宙對頭部產生離斥感一樣。我們的離斥感在頭部與宇宙的離斥感相遇,彼此碰撞在一起。當我們的離斥感與宇宙的離斥感相互碰撞時,就產生了我們的感知。另一方面,人所產生的一切內心活動皆源自於我們的四肢系統被宇宙親切而融合地擁抱。
= . =
人的身體結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及人如何在心質方面也是用宇宙來建構自己的,以及在其分離時又再次從宇宙接受什麼東西。因此,以這類的研究為基礎,你們將輕而易舉地看到,意志與表象的建構過程有著多麼大的分別。若你們特別注重表象的建構,若你們單方面地在乎表象的建構,其實你們是讓整個人退回到前生質(Vorgeburtliches)。而且,若你們以理性方式教育這個人的話,就會傷害他,因為,你會將這個人的意志綁在其實已經結束了的出生前質裡。在教育的過程中,你們不可以將太多的抽象概念摻進那些想讓孩子知道的事物之中。你們必須要在其中多加入一些圖像。
= . =
為何如此?你們可以從我們的整個介紹中看出。圖像即觀象,穿過了創像及融合感。概念,抽象的概念即抽象,穿過了記憶及離斥感,來自出生前的生命。所以,如果在孩子身上使用許多抽象概念,就是在鼓勵孩子特別密集地投入於血液中碳酸形成及建構的過程,投入於身體硬化與死亡的過程。如果,你們盡可能地多教給孩子一些觀象,盡可能地藉由圖像來和孩子說話,就是將持續不斷保存氧氣、持續不斷地將成長發展的胚芽植進孩子心中,因為你們將孩子導向未來、導向死後質(Nachtodliches)。我們在進行教育時,在某種程度上是重新開始我們人出生前所被做過的行為。
= . =
今天,我們必須承認:表象是一種圖像活動,源自於我們出生前或被孕前所曾經歷過的事物。我們因為受到靈性力量的影響,而被植入圖像活動,出生後這個活動仍持續在我們內心發揮作用。當我們傳達圖像給孩子們時,我們的教育就重新開始了這些宇宙活動。我們將能夠萌芽的圖像移植進孩子們的內心,因為我們將孩子置入一種身體的活動之中。所以,我們作為育人者,在習得能透過圖像而發揮影響的能力時,必須要保持這種感覺:當你通過圖像而發揮影響時,你所影響的是整個人,由此就產生了整個人的共鳴。

在所有教育過程中,都是一種出生前的超感官活動在繼續發揮作用,將這接納入自己的情感之中,會賦予全部教育所必需的神聖性(Weihe),而沒有這種神聖性就根本無法進行教育。
= . =
—— Rudolf Steiner《作為教育學基礎的人的普遍智識》(Allgemeine Menschenkunde als Grundlage der Pädagogik),芮虎、李澤武、廖玉儀 譯

第二講
1919 年 8 月 22 日於斯圖加特
P. 59 - 63
= . =
-
= . =
語音輸入的告誡:

現在,當我們周圍人呈現自己的外表時,可明顯地區分為同步系統、胸腔系統以及加上四肢的獨自的神學系

我們有大腦皮質的目的是,可以按部就班地給與認知相關的神經攻擊營養

人通過宇宙累世感而獲得自己頭部的建構

我們的沒事幹在頭部與宇宙的名次感相遇

另一方面,人所產生的一切類型活動皆源自於我們的四肢系統對宇宙親切而融合地擁抱
= . =
人如何在心質方面也是用宇宙來建構自己的,以及再起分離時又再次從宇宙接受什麼東西

若你們以理性方式教育這個人的話,就會傷害他,因為,你會將這個人的醫治綁在其實已經結束了的出生前質裡
= . =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