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a💫EC百年好合
作業碎念
雖然選了一本很難啃的文本,但其實探討翻譯策略演進的過程還算有趣。
Aya💫EC百年好合
這是原文:
I did not faint, but the effort to realize my position made me very giddy, and I remember that my companion had to give me a strong arm as he conducted me from the roof to a roomy apartment on the upper floor of the house, where he insisted on my drinking a glass or two of good wine and partaking of a light repast.
Aya💫EC百年好合
這是我按照原文翻的:
我並沒有昏過去,但努力地嘗試理解自己的處境仍然使我感到極為暈眩,而我記得我的同伴必須得堅定地扶我一把並把我從屋頂上護送回房屋中上層的房間,在那裡他堅持我得喝上一兩杯好的葡萄酒並吃點簡單的食物。
Aya💫EC百年好合
這是台灣出版社的譯本:
我並沒有昏倒,但在明白自身處境後,我感到非常暈眩,我的同伴也得扶我一把,並護送我下樓去房屋上層的房間,並堅持要我喝一兩杯葡萄酒和吃點東西。
Aya💫EC百年好合
這是晚清的一本期刊上連載時的翻譯:
我那時滿腔傷感,如醉如痴,雖不至於突然昏去,卻已不能自主。幸虧那老人扶了下去,到一間屋裡,喝了兩杯酒,又喫了些點心,心神稍定。
Aya💫EC百年好合
很明顯現代翻譯的策略雖然省略了部分東西,但基本上還是按照原文進行;但是清朝人翻譯的東西已經是魔改了吧wwwwwwwww
Aya💫EC百年好合
寫在報告講稿ㄉ解析:
在白話譯文中非常精確地將原文中主角Julian West對於Leete醫生所用的代名詞「companion」譯為「同伴」,此處的翻譯策略大致承襲了原作中Leete醫生之於主角是什麼樣的存在的想法、表明了此時的他將對方劃分在己方陣營。在後面一句喝葡萄酒和吃點東西這裡,白話譯文版也和原文中使用了「insisted」這個強烈的用詞一樣,強調了這是Lette醫生所堅持的。然而在《繡像小說》的譯文中,卻沒有將這一細節表現,而是自始至終都在強化加深Leete醫生身為老者的形象,一概統稱為「老人」,也忽略了是Leete醫師勸主角墊胃的細節。
Aya💫EC百年好合
大致總結了一下:
對比三者之後,明顯可以發現的是,雖然兩個譯文都有省略部分原文的詞彙,但是《繡像小說》版的譯文和原作所要表現的意思是相去較遠的,不但為了敘事的便利省去了諸多細節,同時也在譯文加入了譯者對此段落中主角可能的感受所有的臆測。然而必須承認的是,現代白話譯文較為精準的轉化、與《繡像小說》中譯者考量讀者接受程度而作出的改動,確實各有其利弊。如白話譯文版中透過細節可以慢慢推敲、將場景構建,而《繡像小說》譯文版則是給了讀者比較容易代入主角情感與思緒的門路,似乎可以窺見在百年間翻譯策略潮流的演進。
Aya💫EC百年好合
就,我自己覺得滿好玩的一個報告。
Aya💫EC百年好合
簡單來說晚清時候的譯者很怕讀者智商不夠看不懂所以自行幫忙解釋了很多東西,但到了現代就不需要這種「譯者額外的幫助」了(?
Aya💫EC百年好合
欸等一下這就是很無聊的碎碎念跟紀錄,幹嘛給我按愛心啦救命XD
Aya💫EC百年好合
噢對附帶一提文本是這本
https://images.plurk.com/72SWBwSn8P9SGdbyJH43OQ.jpg
子盈🥔
不知道這篇小說的晚清譯者是怎麼翻ㄉ
因為明清翻譯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通常是多人合作的方式,大致是懂外文的口述,中文文筆好的筆記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