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求助廣大噗浪之力】
有一個一直困惑很久的問題,
為什麼人會從他人身上得到力量呢?
從電影、漫畫、動畫,角色的遭遇或彼此互動中,為什麼能得到慰藉;被陌生人的言行溫暖,感動、進而覺得活著也不錯嘛——為什麼人會這樣呢?
ಠ_ಠ
抱歉國文造詣不是很好,有點難以完好描述,就是很問號為什麼會被與自己無關的個體牽引,被鼓勵到、救贖到,是因為人的生物本能嗎?
但明明不是自己認識的人呦?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交集,但看了對方的經歷故事,卻能就此產生出正向的情感.....
一直不能理解這是出自什麼原理(抱頭)
squid2354
同理心。
gin5421
?就是共情同理啊
peanut3500
原本想講細一點
但看到其他旅人講同理心
突然覺得簡單明瞭也沒錯XD

通常感到慰藉是因為自己對於那件事物感到空虛、失去、缺少,比如想被愛、想得到智慧、想得到自由,這時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解決了這份空缺,就會覺得不是不無可能,至少我看到了可能性,又或著有種代替心理覺得自己好像同樣獲得了這樣東西。

假如說我的生活中缺乏被愛的感覺,我就會對愛相關的題材或身邊關於愛的議題或話題比較敏感。
king3429
因為都是人 還有同理心就會共情 無關認不認識
說起來不認識的人還可能因為只透過表面呈現的資訊(可能經過美化簡化、目的性的傳達)讓你共情
ಠ_ಠ
squid2354: gin5421:
本身不是心理相關專業,剛剛去搜了一下定義,有了初步的理解。
(不然只覺得同理心是替人著想的意思,本來認知更接近後天學習的社交能力的概念。)
ಠ_ಠ
一直有這樣的疑問,但用自己的理解去下關鍵字都搜不到能解釋到的資訊,故來試試噗浪力量,謝謝大家回覆🥹朝這個方向去搜首先就有很多我不知曉的概念概論可以去看了...!!
ಠ_ಠ
peanut3500: 講細一點大感謝!這樣的脈絡我更能理解(⁠。⁠☬⁠0⁠☬⁠。⁠)

哇....那我是不是真的很缺愛.....哆啦a夢、巧虎或那種子供向作品每集的哭點都能看哭....明明都知道是商業模板了但還是能被戳到,腦子理解淚腺卻不受控....
如果將這樣內心被觸動到的情況定義成感動的話,「總是」會被感動到,這個高頻率就是讓我很困惑的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共情力偏高嗎?還是剛好都是與內心的缺失呼應的題材?

謝謝旅人的解釋指路,接著我會往這個方向探查(⁠灬⁠º⁠‿⁠º⁠灬⁠)⁠♡
ಠ_ಠ
king3429: 對,我就是「對資訊能產生情緒」這之中的連動一直很困惑,所以其實就是人性本身嗎....(思)

想到日式的作品跟廣告、行銷,方方面面各種細節都很好的在傳遞一個明顯的訴求(想讓看到的人滿意進而消費等等),看著那盡力在美化簡化,盡善盡美包裝那個目的背後過程我覺得很棒,感覺得到是下了很多功夫,集聚很多人的用心才有的成品(好離題就一個突然想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