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Mon, Feb 20, 2023 10:24 AM
326
158
噗主在醫療體系工作
今天又毫不意外遇到家長堅持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發展遲緩
一直說「他只是回答不出來自己的名字而已有很嚴重嗎」
小孩都已經快四歲了拜託快讓小孩接受早療吧
monkey7609
Mon, Feb 20, 2023 10:26 AM
覺得接受或承認有這方面疾病會很丟臉吧?
但是這種事情遲早都會被親戚旁人知道,那早點進行治療不是更好?
plum8818
Mon, Feb 20, 2023 10:26 AM
可能覺得這樣是承認自己沒帶好小孩(?)有些阿公阿嬤會拿這種事情譴責媽媽
pie2659
Mon, Feb 20, 2023 10:27 AM
不想面對吧
lemon1094
Mon, Feb 20, 2023 10:28 AM
他們有什麼理由還苦衷根本不重要好不
重點是小孩的黃金期直接被消磨掉,誰能還他?
lizard6709
Mon, Feb 20, 2023 10:29 AM
還有耳朵問題的
moose8834
Mon, Feb 20, 2023 10:33 AM
發展遲緩有分是先天或後天
如果是後天,那大概就是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教孩子教的很爛
soup3655
Mon, Feb 20, 2023 10:33 AM
真的覺得不嚴重的話怎麼會想要做檢查
deer9512
Mon, Feb 20, 2023 10:50 AM
Mon, Feb 20, 2023 10:50 AM
soup3655: 有些是老師或保母強烈建議的,還會說老師的反應太誇張的,他們來看醫生是想確定老師說的是假的
fig9532
Mon, Feb 20, 2023 10:53 AM
直接告訴他以後小孩要自己面對他的人生 父母是能做多久?
我超氣這種父母的
小孩真的很可憐
還太小什麼都不知道的就要懵懂面對殘酷的現實
soup1365
Mon, Feb 20, 2023 11:21 AM
whale3571
Mon, Feb 20, 2023 11:24 AM
等你當父母,你的小孩發展遲緩,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dragon1137
Mon, Feb 20, 2023 11:28 AM
whale3571: 我媽很快就接受了,任命帶我弟去治療
dragon1137
Mon, Feb 20, 2023 11:29 AM
也是有很為小孩著想的父母,相信醫生的判斷
rum9873
Mon, Feb 20, 2023 11:31 AM
那就用發展遲緩有認證的話以後申請學校可以加分&特留名額,可以上正常考試上不了的學校來釣家長((雖然是事實
dwarf6903
Mon, Feb 20, 2023 11:32 AM
等小孩上小學還回答不出這些感覺很容易在學校被欺負,老師過分一點的可能也會找小孩麻煩……
rum9873
Mon, Feb 20, 2023 11:33 AM
不過要到能加分的就要是有拿到障礙證明的才算啦
tofu4228
Mon, Feb 20, 2023 11:33 AM
..........到時候苦的是家長喔,要養他一輩子,等家長死後就換有良心的兄弟姐妹,或國家納稅人的錢了
wasabi8460
Mon, Feb 20, 2023 11:34 AM
小時候也有嚴重口齒不清的問題,家裡也是早早就送去檢查,甚至被醫生說還小不需要治療,不過家長賭不起,寧可自掏腰包多付費
所以我覺得都是看家長自己心態問題
ant9812
Mon, Feb 20, 2023 11:34 AM
悲傷五階段第一步就是否認,看家長能不能往下一階段前進了
rum9873
Mon, Feb 20, 2023 11:34 AM
兄弟姐妹不揹累贅的話就是看社福機構有沒有發現,沒發現就自立自強或放著等死囉~
whale3974
Mon, Feb 20, 2023 11:35 AM
我妹也是幼稚園老師發現的
troll3391
Mon, Feb 20, 2023 11:35 AM
相較往後遇上的問題,說不出自己的名字的確是不算嚴重啦
ham8835
說
Mon, Feb 20, 2023 11:37 AM
troll3391: 不接受治療真的嚴重了之後以後也只能靠社扶養啦
wizard2009
Mon, Feb 20, 2023 11:39 AM
在幼教&早療領域工作,真心建議家中有類似情況孩子的話,好好把握學齡前的黃金療癒期,有遇過許多積極配合,孩子進步超多甚至更好的案例,也有遇過不少堅持我家小孩沒問題,而錯過的....
brandy357
Mon, Feb 20, 2023 11:41 AM
家長拉不下自尊跟臉,承認自己生了一個生病的小孩吧?
melon2115
Mon, Feb 20, 2023 11:44 AM
套用悲傷五階段的想法不錯欸
先不要假定對方在死要面子,先當作對方是悲傷的否認,而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家長走到接受的那一步
knight8281
Mon, Feb 20, 2023 11:53 AM
要是身邊有一些機車親戚在,父母搞不好更不想面對
tofu4228
Mon, Feb 20, 2023 11:56 AM
我也有遇過不想面對的同事,她女兒(妹妹)長達一年的時間被幼稚園老師說可能有過動症,但她一直否認,最後是女兒咬傷了兒子(哥哥),而且是會留疤的那種深度,她才願意去面對,然後女兒立刻確診,開始早療跟吃藥控制
fig4817
Mon, Feb 20, 2023 11:57 AM
不理解,誠摯地問,家長不說為什麼別人會知道?旁人會知道是因為孩子症狀很嚴重,跟接受治療沒關係吧?
koala5595
Mon, Feb 20, 2023 12:01 PM
fig4817: 早療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錢,一定會影響到家長和小孩的時間安排,不太可能瞞著所有人
whale3974
Mon, Feb 20, 2023 12:02 PM
因為對他們來說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很難吧⋯⋯
ant9812
Mon, Feb 20, 2023 12:02 PM
melon2115: 是的,我覺得與其把否認當作是死要面子,不為孩子好,不如把它當成接受一個壞消息的第一階段,還會需要很多人(專業人士、親友、病友家屬)的支持,才能走到接受的階段。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接受到壞消息的時候都知道怎麼做,學校沒有教、成長歷程可能也不會有經驗。
grape6625
Mon, Feb 20, 2023 12:02 PM
我親戚家有這樣的孩子,家長自己就是國小教師仍然拒絕承認,復健也沒去幾次就放棄了。長到20幾歲是至少能用正常語速對話了,但你很明顯可以感覺到他跟同齡的落差。
dwarf3620
Mon, Feb 20, 2023 12:03 PM
我曾經有遇過家長,在我強力勸說後夫妻倆帶小孩去就診,結果醫生說小孩的確有亞斯,但爸爸其實也是亞斯,但爸爸從來沒有就診過
ant9812
Mon, Feb 20, 2023 12:04 PM
不過說歸說,能走到接受現況並治療的,還是需要推力。如果像上面的噗友說的停止治療或者本身真的太難推動,很可能永遠都在否認這裡了
beer1107
Mon, Feb 20, 2023 12:04 PM
笑死,我自己家的有小朋友開關門玩了半小時,我也每天念要帶去看醫生,也是說我怎麼可以說小朋友病
libra27
Mon, Feb 20, 2023 12:05 PM
(路過
坦白說,很多公公、婆婆首先會怪罪的是媳婦,從基因怪到生活習慣還有教養方式,這是其一。其二,經濟上,就算是雙薪好了,沒有負債都很沉重了,更何況負債的,再來是這種需要長期復健的耐力賽不是每個父母都撐的住(不論經濟、周遭壓力還是時間)
viper2341
Mon, Feb 20, 2023 12:08 PM
不相信孩子需要醫療幫助,害孩子一輩子被毀掉的爛家長
witch1262
Mon, Feb 20, 2023 12:11 PM
在幼教體系工作(但不是幼兒園內老師),真的看到太多家長不願意承認的情況
老師天天看著20個小孩,哪個孩子狀況不好真的很明顯……
很多老師說到最後只能放棄,鑽石黃金治療期就這樣錯過了
eel5575
Mon, Feb 20, 2023 12:12 PM
只要小孩確診什麼天生的病長輩馬上就會開始推給媳婦,說什麼「我們家從來沒有這疾病不可能是我們家(即使孩子爸就有)」不要不信邪
然後每年過年團聚時就要一講再講
otter9252
Mon, Feb 20, 2023 12:18 PM
爛家長
berry9721
Mon, Feb 20, 2023 12:19 PM
前早療社工路過,這種家長真的一抓一大把,想推家長帶孩子就醫也推不太動(尤其基本照顧OK的家庭,孩子有吃飽穿暖的前提下,其實沒有什麼強制力可以要求家長非帶去就醫不可),社工也常常做到很心累無力~~拍拍噗主,很能體會你的感受,同為大體系中的小角色一起加油吧QQ
jaguar1236
Mon, Feb 20, 2023 12:35 PM
Mon, Feb 20, 2023 12:35 PM
遇到過選擇緘默很嚴重的小孩,真的是有眼睛就看得出來他有問題,但每次提醒家長帶去看醫生,家長就會說「沒有啦他只是比較害羞,他在家裡都很會講話⋯⋯」
跟家長解釋幾百次選擇緘默的特性也沒用= =
jaguar1236
Mon, Feb 20, 2023 12:37 PM
那小孩是只要離開家裡就跟啞巴差不多的程度欸?都這樣了家長還要自我安慰說小孩只是害羞⋯⋯呵呵
bacon1745
Mon, Feb 20, 2023 12:45 PM
在安親班打工,有個6、7歲小朋友被診斷為輕度自閉(拿不到手冊的程度)一開始只有上職能治療的課,但有時無法配合學校和安親班上課和寫作業,有時候跟其他小朋友相處有問題。
後主管跟媽媽討論,讓小朋友上職能治療課+用藥,小朋友好很多,能寫作業、訂正作業和上課,為了解決小孩的精力,額外上運動社團課。
duck3190
Mon, Feb 20, 2023 12:46 PM
我也是在做早療相關的醫療人員,
真的看太多了,
一句話「佛渡有緣人」,救能救的,
你會舒坦很多。
bacon1745
Mon, Feb 20, 2023 12:47 PM
但也有不太妙的,有個小朋友走路隊會擅闖馬路及追逐其他學生,主管跟父母討論(父母之一是醫生),仍不願帶小朋友看醫生。
bear2387
Mon, Feb 20, 2023 12:51 PM
這邊看到的是要升學的最後一刻才要拿卡(證明)的家長,即使升學有優勢,也不想要孩子太早被貼標籤,所以接受特殊教育都是很晚的事了
fig9532
Mon, Feb 20, 2023 12:56 PM
越早做越好
小孩真的... 唉 都被大人害
不如不生 都想到這張圖了...
ibis1661
Mon, Feb 20, 2023 1:01 PM
cashew3453
Mon, Feb 20, 2023 1:09 PM
whale3571: 我小孩早療中,越早點面對對小孩越好
star9141
Mon, Feb 20, 2023 1:09 PM
佛渡有緣人+1000000000 (同為醫療人員)
jaguar1236
Mon, Feb 20, 2023 1:18 PM
真的是越早療越好+1
帶過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沒開學前就收到他的特教檔案,是鑑定過的亞斯,但很小就開始治療。本來我還有點擔心,結果開學後一接觸,才發現這孩子狀況超級好,聰明+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相較之下其他普通孩子都比他失控得多XD
crane971
Mon, Feb 20, 2023 1:29 PM
以前到幼稚園兒篩時也遇到過,不僅配合度奇差無比還會直接賴在地上不動,都大班了還沒辦法講出完整的句子
幼稚園老師也認為他百分之兩百有發展問題,無奈從中班勸到大班家長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孩子發展遲緩`,
拜託,有病就去看醫生找治療師
crane971
Mon, Feb 20, 2023 1:33 PM
只能說養出這種小孩的家長,本身也很有問題,不只會凶老師(幼稚園老師真是辛苦了),醫院都給評估轉介單說有問題了還是拒絕就醫
只能說這種小孩錯過黃金治療期,未來也只會變成社會負擔而已
whale3974
Mon, Feb 20, 2023 1:36 PM
crane971: 對,家長的問題更大。
rice8000
Mon, Feb 20, 2023 1:36 PM
但偷偷說個經驗:發展遲緩跟自閉症或過動症,家長比較喜歡聽發展遲緩喔。
whale3974
Mon, Feb 20, 2023 1:37 PM
rice8000: 因為後者太過直接很像是直接判死刑。
rice8000
Mon, Feb 20, 2023 1:37 PM
害我每次衛教前都要回想一下這是不是可以說出自閉特質的家長
ox491
Mon, Feb 20, 2023 1:37 PM
突然想起我一個朋友,老公長年在對岸工作,幾乎是喪偶式育兒,小孩被發現有發展遲緩,在周遭人[公婆甚至自己父母]的反對跟議論中,仍然努力堅持帶小朋友去看醫生,但是之前吃飯也跟我訴苦說長輩都覺得是母親沒教好所以沒規矩,還賴到生病上,好像承認孩子發展遲緩等於承認自己基因不良一樣,也有人跟他說以後長大就會自己好了,不需要看醫生,搞得他自己也曾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太小題大作[畢竟她身處環境單純幾乎都只有親戚圈],我只能安慰她:還好她撐下來了,這對小孩子是好的,並建議她除了讓小朋友看醫生之外自己也可以多接觸一些有相同情況的家長或是特教機構,不要讓自己孤軍奮戰
rice8000
Mon, Feb 20, 2023 1:40 PM
Mon, Feb 20, 2023 1:40 PM
whale3974: 家長的感覺是遲緩追一追還能追上
自閉和過動就沒救了
但這種家長常常也是沒在認真追啦
wizard5807
Mon, Feb 20, 2023 1:40 PM
這邊是兒美老師,手上有不少孩子都明顯發展遲緩,但家長不當一回事的,其實孩子真的上得很吃力,補習班進度一定比學校快更多,不能吸收又不開心,我不認為這樣對孩子是好事
除了發展遲緩外也有明顯不同於一般孩子的例子,但家長從幼兒園時期就拒絕找醫生
後來該家長找一般耳鼻喉科醫師……診斷……小孩子沒發燒感冒當然是正常,所以家長一直說小孩沒問題(他會跑去亂打其他同學,還說看別人難過很好玩。叫他的名字但他不高興,他會捂耳朵開始大叫)已經沒有其他孩子想跟他玩了🥲
真的不要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啊
我堂姐的孩子也是一出生就診斷出問題,不會說話,所以趕快帶去語言治療,半年就好非常多了!後來上幼兒園也被診斷出輕度自閉症,目前持續追蹤其實一切都還好
rice8000
Mon, Feb 20, 2023 1:42 PM
Mon, Feb 20, 2023 1:42 PM
說實在不嚴重的話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家庭教育比有沒有早療重要的多了
turtle5717
Mon, Feb 20, 2023 1:42 PM
最親近的人卻是最不願意面對缺陷的人
crane971
Mon, Feb 20, 2023 1:46 PM
是說,我同事遇過篩檢到的孩子不來就醫,到廟裡喝符水的
最後是在廟裡遇到勸他就醫的信眾,才乖乖來做早療
說不定到宮廟還能抓到更多case呢
whale3974
Mon, Feb 20, 2023 1:48 PM
crane971: 這真的!因為要家長透過小孩的狀況來面對自己,太難了。
pisces5068
Mon, Feb 20, 2023 2:07 PM
我小孩也從三歲早療上課到國小前,發展遲緩的部分已完全追上,雖然後續還有亞斯問題就只能慢慢來了
當初在醫院評估遲緩後公婆也很不能接受,覺得是我想太多,我還是堅持帶他去上課,還好自家媽媽很支持都會幫忙說話
sundae374
Mon, Feb 20, 2023 2:07 PM
Mon, Feb 20, 2023 2:10 PM
我也遇過有些孩子一出生有一些小小的先天性疾病,那些只要長期追蹤或者早點治療就會痊癒的,但家長也是不願意面對,就一直拖著,就算醫療人員相關人員的努力勸說或者關懷等等,都依舊拖著,然後小病就變大病,當家長最後孩子帶回醫院時,很多都危及生命或者要做大手術了.....
dwarf267
Mon, Feb 20, 2023 2:14 PM
這裡是幼兒園助教,我跟另個同事也是觀察半學期或一學期,班上至少有五位小朋友是發展遲緩,其中一位小朋友的情況比較嚴重一點,會在班上會咬其他小孩的那種,跟家長溝通完後還好家長滿配合的有帶去評估治療,目前那位小朋友狀況有比較好了
剩下四位都是語言或情緒問題,有跟家長說過小朋友的情況,但也只有兩位家長接受並帶去做早療而已
lion341
Mon, Feb 20, 2023 2:18 PM
教育產業的人+1 我負責的都是年齡比較大的小孩 錯過早療的真的是等到家長真的在乎(要考高中)到時候根本就已經來不及了
crab7881
Mon, Feb 20, 2023 2:33 PM
我自己是覺得說既然是自己的孩子
當自己的孩子發生了遲緩的情況時如果可以儘早接受早療是最好的
我是社工系知道早療對嬰幼兒的這情況有多重要
當然最能夠希望的是兩三歲就可以提早發現就早點進早療
就可以盡可能避免掉未來的不好的發展~
squid8015
Mon, Feb 20, 2023 2:37 PM
可憐哪
soba8466
Mon, Feb 20, 2023 2:47 PM
幼兒園老師,班上曾遇過兩個特教的孩子,雖然兩個孩子的爸媽都有正視這件事,但其中一個孩子卡在爸媽不敢讓長輩知道,所以只有偷偷摸摸接受學校的巡迴輔導而沒有去外面上課;另一個孩子則是長輩很努力帶去外面上課(甚至還跨縣市),過了一學期兩個孩子差很多,有接受早療的孩子真的能看得到進步很多。有時也會覺得孩子很辛苦、家長也很辛苦,畢竟現在很多是雙薪家庭,家長願意帶孩子去早療但卡在上班時間無法接送+長輩不接受,很多次看到家長夾在長輩之間也很為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長輩很多時候都是難以說服的
corn4969
說
Mon, Feb 20, 2023 3:11 PM
覺得家長不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是常見的,不過倒是不排斥承認孩子有「狀況」,只要願意正視並及早處理,對孩子都是好的,所以除非有診斷需求,不然on一個病給孩子也不一定必要。
brandy4407
Mon, Feb 20, 2023 3:50 PM
jaguar1236: 好奇問一下選緘的小孩不處理會怎麼樣?我小時候應該也是選緘
不過我過30歲後才知道那叫選緘.....
caviar7901
Mon, Feb 20, 2023 5:09 PM
Mon, Feb 20, 2023 5:09 PM
我家小孩大概半年前開始早療(2Y時)
當時做聯合評估說是有點自閉光譜+亞斯傾向(情緒臨界值)
那時候只會講不到20個名詞,現在2Y7好像字彙有變多一點,對應指令有聽懂更多,也會給予「好」、「不要」的明確回應。
偶爾有短句「媽媽,麵包」、「爸爸,開燈」,長句還是外星語。
但聽到身邊很多進步神速的例子,程度遠超過這樣的發展。
然後之前的語言老師感覺有點隨便,跟現任的差好多,害我很憂慮小孩之前是不是進步太慢...🥲
caviar7901
Mon, Feb 20, 2023 5:26 PM
不過兒童復健科去久了,看好多插管、半癱、裝支架或無法自行移動的小孩,就覺得兒子個性超機歪(?),但只要健康長大就好了。
wizard2809
Mon, Feb 20, 2023 6:41 PM
我國小的時候有個補習班同學有遲緩或是其他問題,學業上或日常生活都非常辛苦
但他爸媽堅持他沒有任何問題,三不五時就跑來學校或補習班找老師吵架,認為是環境不友善才會讓他們孩子出現這種不對勁的模樣,也經常罵同學說不要想用裝病逃避,後來大人們都絕口不提了
wizard2809
Mon, Feb 20, 2023 6:46 PM
同學的狀況越來越糟,經常情緒不穩爆哭或暴怒
我是身障所以經常被他欺負,用難聽的話羞辱我、搶走我的東西拿去破壞、故意不讓我去廁所或是卡著門不讓我鎖門
老師們都不想再跟他家長互動所以責任都算在我身上,要是我不忍耐讓他發洩
,他的情緒更不穩就會責怪我
我爸媽聽信老師的話,罵我同樣是身體有狀況的人為什麼不能多包容同學一點
直到現在他們還是這樣看我,說我被大家照顧慣了被寵壞,以為世界都繞著我轉,非要按我的意思不可
kudu3010
Mon, Feb 20, 2023 6:56 PM
wizard2809:
你受委屈了
jaguar1236
Mon, Feb 20, 2023 11:14 PM
brandy4407: 不太確定旅人的狀況如何,我拿我教過的那個孩子來舉例。
那孩子選緘的症狀體現不止在語言上,而是
所有
的表達方式通通沒有(比如眼神、肢體動作、文字書寫、繪畫等)
比如孩子小一的時候,某次午休他想去上廁所,就來到我的座位旁站著,不出聲不說話沒有任何肢體動作連眼神都沒有對視,他就只是呆呆的站在我的座位旁。
我根據經驗知道孩子應該是想上廁所,但我當時想試著鼓勵他表達,於是就說「你想上廁所嗎?搖頭或點頭就行。」
但那孩子還是沒有反應,眼神跟我接觸一兩秒就會移開,根本沒辦法判斷他的狀況。
jaguar1236
Mon, Feb 20, 2023 11:17 PM
選緘孩子的問題就在這裡。老師沒辦法從孩子身上得到任何反饋,就沒辦法確定孩子的發展狀況,有時連緊急危險都很難處理
lamb5208
Mon, Feb 20, 2023 11:20 PM
brandy4407: 我從沒做過鑑定但我應該是有選擇緘默。
只能說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類似身體與精神被完全分離的狀況,不管內心再怎麼思考、有多活躍,嘴上就是死也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動作也基本上說是完全無法行動,不管旁人如何勸說都只會讓我更加恐懼、焦慮,完全固化,別說是講話了,連哭都哭不出來,頂多會有微微地顫抖,然後完全無法對上視線(
對上視線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
有趣的是,那只會在特定情況才出現,其實平時還是能生活的,所以要注意到孩子本身有選擇緘默有點困難,反而周遭人都只會覺得那個人在裝或是有病。
但本人是真的很痛苦的。
brandy4407
Tue, Feb 21, 2023 12:44 AM
jaguar1236: 了解QQ ,我小時候應該比這位小朋友狀況好一些,不過也有過不敢表達,而拉在褲子上的回憶,高中以後才開始較敢在學校發出聲音,但不太能完整表達自己,大都是擠出聲音應和別人,出社會後至少可以跟同事溝通工作,只是要跟別人交朋友比較困難,網路朋友比較多,現實朋友比較少,幸好我工作不太有高幅度說話需要,以前聽到別人說怎麼網路人格跟現實生活中態度差這麼多有些羞慚,但是後來知道選緘這名詞,我比較了解我的狀況是什麼
beer4406
Tue, Feb 21, 2023 1:14 AM
曾經帶小孩復健,跟其他家長搭電梯,他家孩子年紀小戴眼鏡(沒記錯是罕病),一個路人阿伯就問說:近視啊?一定是媽媽懷孕的時候沒顧好
跟這種人講話真的浪費人生,一方面也很氣小孩有事都是媽媽的事,小孩聰明都是爸爸基因好
viper9513
Tue, Feb 21, 2023 1:56 AM
whale3571: 有病早點治療不好嗎,那該怎麼想,時間一久自然會好嗎
沒人幫助不會好啦
pirate4256
Tue, Feb 21, 2023 2:08 AM
幼教界看多了,麻痺了
事後追蹤,沒一個不後悔當初為什麼沒讓小孩早療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18 AM
早期不承認
中期又彆扭
晚期強補習
根本幼兒人格破壞三部曲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18 AM
beer4406: 你如果住在台灣,應該不會震怒才對。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22 AM
這種人格被破壞的小孩通常也會有混亂三重奏
小時無法接受諮商
高中無法融入社團
大學無法控制情勒
成人才每天找諮商師認識自己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36 AM
jaguar1236: 這種時候,我只能勸你多觀察多紀錄。這些小孩會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他當下的想法或情緒,甚至遭遇的事情。
遇過很多老師其實內心世界仍不願用特教生的角度去面對特教生。
不要想「矯正」孩子,因為那是特教孩子的「正常」。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38 AM
常常跟老師說,社會上有更多的工作類型,適合這些孩子。他們真的不需要被矯正。
crane971
Tue, Feb 21, 2023 2:38 AM
這邊有點好奇的是,現在的父母接收早療方面的資訊多嗎?比如怎麼觀察孩子的發展,有問題如何尋求醫療協助之類的
是否有接受到一些「孩子需要早療不可恥」的宣導?
我本身是因為接受醫療專業訓練才知道這些,沒有親自養過小孩。
只知道在偏鄉跟弱勢家庭、外籍配偶,他們是真的可能因為知識不足而沒讓孩子去治療
但如果是因為怕丟臉而耽誤孩子的治療,這很要不得
仔細一想,這種困境跟精神病患很像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40 AM
crane971: 其實父母或祖父母的態度,常常才是主因。他們不是不可恥心態問題,這跟出櫃不同。
他們是根本的不了解孩子與他們不一樣。
他們沒有能力、沒有意識到自己並不會處理這樣的孩子。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43 AM
泛社工或是微妙義工常常會以為他們自卑感,
但實際上是社會價值觀,
祖父母不能炫耀孫子孫女,
爸媽不能帶小孩出去炫耀自己小孩很厲害,
父母祖父母毫無病識感,
也沒有認知到孩子的特殊,
這些才是真正造成噗首的問題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45 AM
當他們被迫告知了孩子特殊,
但他們沒法接受這事實,
也沒有辦法放下對孩子的奇幻期待,
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walnut2162
Tue, Feb 21, 2023 2:45 AM
Tue, Feb 21, 2023 2:48 AM
遇到過的選擇緘默孩子在特教班,平常真的都不講話,幸好後來發現他在LINE上就能侃侃而談,所以在跟家長徹底討論過後准許小朋友帶手機上課,有事情要告訴老師的時候他會自己用手機打LINE訊息,最近甚至進步到可以在上面連載小說....
小朋友其實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很自在。
之前校慶園遊會的時候在走廊遇到他,他本來是喝著飲料開心地蹦蹦跳跳哼著歌,結果轉角遇到我和同事,真的瞬間像按了暫停一樣,然後默默地走掉了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48 AM
walnut2162: 這只是其中一種狀態。
不講話不表達的孩子,其實活在更高的層次。
家長跟老師要自己調整自己到那個高度,不然基本上都是虐死孩子
spider6316
Tue, Feb 21, 2023 2:49 AM
我遇過印象最深的是一對高學歷的父母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有遲緩,每次治療時都在說自己大兒子多棒怎麼樣小兒子什麼時候才能也這樣優秀,小兒子甚至丟給保姆全職顧導致現在跟媽媽不親反而保姆比較像他媽媽,我看了覺得好難過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2:50 AM
你應該替孩子感到慶幸。
至少,還有保母能當翻譯,能懂他。
這個台灣太多孩子連一個保母都沒有,沒有人懂他
crane971
Tue, Feb 21, 2023 3:04 AM
udon6371: 原來是這樣啊
不知道欸因為我們醫院派人出去衛教的對象大多是老年人,好像沒聽同事說會到社區對爸媽祖父母衛教
然後我不接小兒
頂多人手不足的時候幫跑兒篩
,但看同事大多都是在治療室工作很少會走出醫院,依法規我們也不能強迫對方就醫,醫療院所想要打廣告的話條件也很嚴格
所以有時候會覺得是不是宣傳不夠才會有人帶小孩去喝符水(
如果是價值觀問題那就,佛渡有緣人吧
solar1085
Tue, Feb 21, 2023 3:07 AM
整串看下來真覺得我那位本質護理師的朋友超睿智
我記得他們家二寶出生後好像是爸爸在照顧時發現有點問題
所以她馬上留職停薪自己接手照顧
觀察了一年的樣子吧??再加上很快帶去鑑定所以很早就知道是星星兒
當然有聽說一些家族的閒言閒語
但還好娘家還蠻支持的,現在二寶也是健康成長
有時候還會聽說一些母女倆鬥智鬥勇(?)的情節XD"""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3:13 AM
雙方祖父母及父母的價值觀,完全控制了孩子的幼兒時期。
生育,不是人人都能生。
養育,只有少數富裕家庭才有錢跟時間養小孩。也不是人人都有錢養、有時間養育小孩。
教育,懂的如何教小孩是少數人才有的天賦異稟。更不是人人都受過專業訓練懂的如何養育小孩。
絕大多數台灣雙薪夫妻,都是缺乏養育的時間與金錢,更沒有天賦天生就能懂的如何教育孩子。
這才是現實。
pear5190
Tue, Feb 21, 2023 3:14 AM
所以最後怎樣了
melon5826
Tue, Feb 21, 2023 3:17 AM
看到這串才發現原來我小時候有選擇緘默 但我應該算輕微的
然後家裡的人也都說我害羞 然後我也會強迫自己講話 小時候有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到高中慢慢開始改善
然後我算幸運的 周圍大人跟老師都是很好的那種 都會鼓勵我 當然我成績不錯也是幸運的一環
出社會因為有接到要強迫說話的工作 基本成年是沒問題了 但回想小時候有懷疑我是不是有亞斯伯格 但檢驗量表好像也不太是 因為我小時候也不太會看別人臉色
然後看到這串我恍然大悟 應該是選擇性緘默
udon6371
Tue, Feb 21, 2023 3:18 AM
melon5826: 你很幸運
wizard6744
Tue, Feb 21, 2023 3:37 AM
之前帶孩子去大醫院諮詢,醫師正眼都不看孩子也不太聽家長說明,每次給家長的「建議」都是我們早就一直在做的也是很無力……現在孩子雖然隨著年齡漸長有些微進步還是不到正常水準,大半年過去決定轉戰診所,祝我們好運
mantis3450
Tue, Feb 21, 2023 3:47 AM
我不是專業人員,不用背負什麼法律或是其他方面的責任wwww,幫忙勸過男友的高齡爸媽(83+跟68+),讓男友哥哥的小孩去治療,我說「小寶情況比較特殊,他很聰明了,小小年紀認識到太多外面對他來說很新奇的事情,所以會有點害怕,應該『定期去XX園地給X老師上XX課』比較好。」
後半句實際上是『定期去私人兒童復健診所給X治療師做治療』的for老人翻譯,總算過關,做爺爺奶奶的終於肯讓孫子去『上輔導課』了,孩子的爸爸(男友的哥哥)包給我兩千塊紅包wwww
beer4406
Tue, Feb 21, 2023 4:28 AM
udon6371: 應該說習慣了但偶爾遇到還是會覺得
這種人怎麼還在
whale3974
Tue, Feb 21, 2023 4:30 AM
mantis3450: 以類似讓小孩可以更加精進的角度去談確實能打中人心。
beer4406
Tue, Feb 21, 2023 4:33 AM
crane971: 如果在醫院健兒門診有機會,但我自己是在小孩2歲還不開口抓去專科門診做完評估後才知道小孩是自閉兒,然後就到現在沒停過,我自己是不覺得要早療可恥,去復健就知道這樣的小孩多了去,但我娘家媽媽就不太理解為什麼會有自閉症還很怕別人發現,我自己坦蕩蕩🤣(我表哥小孩也是自閉兒,估計家族都有carry到一點基因)
crane971
Tue, Feb 21, 2023 4:39 AM
wizard6744: 內個,我做個一個夢,夢中,不是所有醫師都熟悉評估量表,知道怎麼評估小孩的發展。甚至有醫師,除了那些明顯有身心障礙的孩子比如腦麻唐寶寶,診斷一律開ADHD。有護理師朋朋說他小孩去看某醫師,某醫師叫他小孩躺床抬腳,不到三分鐘就開出診斷送治療室,治療師用量表評估至少半小時,評估結果還跟診斷有出入。不過朋朋本來就是想拿診斷做治療所以最後還是有達到目的,只是聊到這個就,呵呵
但還有很多很認真看小孩的醫師,這不能否認。這種醫師就很尊重其他醫療專業,也會積極會診其他醫療人員
請您別因此放棄早療,這個領域還是有很多專業人士在努力,也很願意幫助你家小孩的
curry8832
Tue, Feb 21, 2023 5:41 AM
udon6371: 對!長大會很慘
沒辦法改善問題,外加經濟狀況不好的話,連諮商師都很難看到
能養活自己已經能偷笑了
ant8500
Tue, Feb 21, 2023 5:47 AM
教育業
其實後面覺得家長不肯去就算了講再多也沒用
甚至還會來學校吵架
常聽的理由之一是覺得家裡有吃藥的小孩覺得很丟臉,但其實那個小孩不但學習遲緩還被寵壞
後來就覺得家長願意養就好
ant8500
Tue, Feb 21, 2023 5:49 AM
很多就是學習遲緩跟不上,所以逃避來學校,然後就越來越跟不上
又因為在家被寵壞所以覺得大家都該順著他
曾經想過要救但真的吃力不討好
whale3974
Tue, Feb 21, 2023 5:50 AM
ant8500: 跟我親戚的小孩一摸一樣🙄️
lion8387
Tue, Feb 21, 2023 6:57 AM
家裡有兄弟姐妹就是學習遲緩,當初被診斷出來時醫生建議要去找治療師,但我爸就是反對的那個。
我爸是傳統的男性,認為一定要生男的來傳宗接代而且他剛好是長男,好不容易生出男生卻被醫師診斷有問題他一定覺得他面子掛不住。
比起小孩的將來他只在意外人看他的眼光
還好媽媽堅持要帶小孩去做治療,現在小孩看起來跟普通的學生沒什麼差只是思考時間比較久一點而已
coral3477
Tue, Feb 21, 2023 7:56 AM
討論看下來對特教相關行業以及援助特教人士的旅人們感到敬佩。
這就跟小孩生病咳嗽很久不好大家說帶去看醫生,病人家屬說小孩說睡一覺就好了很類似,是非常基礎的人性。
病識感是一種知識,旅人們的經驗、知識跟判斷力都很強,但也有點知識的詛咒,對於沒有這類知識的人需要用很多額外的心力來告知。(上面可以看到很多旅人都是想方設法換方式勸說……)
beer4406
Tue, Feb 21, 2023 9:26 AM
coral3477: 一方面就是覺得陌生很可怕吧?我小孩會走會跑就是比較不愛講話,本來性格就比較內向,怎麼可以這樣就說他有病?(平常可能也不會去看兒童手冊注意發展、或本身雖然是家長但不是主要照顧者
caviar1168
Tue, Feb 21, 2023 9:45 AM
拜託不要再幫家長說話了,現在要獲得特殊生資訊根本一抓一大把,幼教老師到小學教師都能看出孩子有些不太平常的狀況,也會好好的點出情況是怎麼樣 & 跟家長說「去確認一下會比較安心」,但家長只會鬼打牆表示自己的孩子沒事。
更多的還會否認自己親友的關心,堅稱是親友想太多,等到小孩早早過了黃金期、自己也再也忍不下的時候,才說「我家小孩好像真的有問題。」
真是謝謝發現喔,已講好幾年了,接下來受苦的也只是小孩而已。
wizard6744
Tue, Feb 21, 2023 9:48 AM
crane971: 我們是接受一般小兒科醫師的建議,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找諮詢院所與醫師,然而幾次門診的感覺真的就跟您提到的一樣,彷彿閉著眼睛開診斷,不想孩子再繼續被浪費時間,才決定改求助外面診所,我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鼓勵
zebra9260
Tue, Feb 21, 2023 10:02 AM
caviar1168: 上面很多旅人回饋了,有時候不是理解與否的問題,而是情緒跟家裡環境是否支持的問題,我們人畢竟不是機器,不可能凡事都要求家長講道理
ant8500
Tue, Feb 21, 2023 10:10 AM
但家長不接受又能怎樣
一直煩下去反而是老師可能會被上面施壓
真的就是上面的佛度有緣人,願意聽的就是有機會改善,不願意也沒辦法
老師跟醫療人員都是個普通人,沒辦法為他們負責那麼久
caviar1168
Tue, Feb 21, 2023 10:11 AM
zebra9260: 我回應時就看過了,還是無法接受這樣的說詞,但謝謝提供其他的觀點,也很抱歉前一則留言語氣很衝。謝謝zebra旅人沒隨我的語氣起舞。
alpaca6937
Tue, Feb 21, 2023 11:17 AM
社福界路過,某程度我可以體諒家族的壓力是很大的,導致家長不願意面對,這邊服務對象年齡較大,往上去看他們的父母,很多都是離婚的單親老媽媽帶著這個障礙孩子,問爸爸呢?早離婚另娶他人生自己的孩子去了,這個老婆跟小孩就跟他完全無關了,會付錢的甚至還算好了。一開始工作時我還常奇怪怎麼幾乎都是媽媽帶孩子呢,看多了後,就,嗯……。不過做廿幾年了,現在的家長觀念相對進步不少了,能做多少就盡量,幫不上忙的就放掉,對工作者自己的心靈也比較好。
onion7824
分享
Tue, Feb 21, 2023 12:07 PM
沒當過爸媽也討厭小孩的只想問
正常小孩幾歲要能講自己名字啊通常
ಠ_ಠ
Tue, Feb 21, 2023 12:12 PM
2歲左右可以回答爸媽常叫他的稱呼喔
比如本名叫張家華,問他叫什麼名字可以回答小家這樣
fairy8574
Tue, Feb 21, 2023 1:56 PM
這邊是幼稚園老師,通常兩歲的小朋友能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還有暱稱
連老師新取的暱稱也能記得住
fairy8574
Tue, Feb 21, 2023 1:58 PM
剛好是負責兩歲左右的班,通常都會有檢測表跟幼生出生情況,檢測表如果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就會標記起來通知家長,太多題就需要一直跟家長建議帶去醫院檢測&接受早療
fairy8574
Tue, Feb 21, 2023 2:00 PM
現在班上也有媽媽覺得孩子沒問題可是帶去檢測後醫院說有問題的,一直在問說可以只做六次的療程嗎
我:當然不可以
bunny3658
Tue, Feb 21, 2023 3:59 PM
早期不早點接受,苦的會是整個家庭。
beer4406
Tue, Feb 21, 2023 4:25 PM
fairy8574: 6次才3小時...哪有那麼好康的
fig9532
Tue, Feb 21, 2023 5:11 PM
苦的是小孩
有些父母根本沒想過小孩以後自己要怎麼面對人生...
這社會其實沒那麼友善
brandy1006
Wed, Feb 22, 2023 2:03 AM
補充:1歲要開始會講一些疊字、詞彙,如果到1歲半都還不太講話、不開口,就建議要看醫生囉!
brandy1006
Wed, Feb 22, 2023 2:05 AM
男生和女生都一樣喔,長輩常說男生比較慢的觀念錯誤喔,而且男生越要注意,早療的男生數量明顯比女生多出非常多
brandy1006
Wed, Feb 22, 2023 2:20 AM
走路也是一樣的時間,時間到就是該會,有些家長會用:「他只是懶得走、懶得說、大隻雞慢啼、沒教他、沒學過」來開脫。
lizard3004
Wed, Feb 22, 2023 2:30 AM
我家的例子倒是滿意料之外的。
我弟三歲左右也是大概都不講話,只會蹦出一個詞兩個詞,我爸媽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拿了一張衛生紙在我弟面前,請我弟用嘴吹他,結果我弟是用鼻子出氣(?),醫生就說他只是不想動嘴巴而已,也沒有給我弟做治療。
現在他比我聰明、工作比我厲害、薪水也比我高,所以我覺得醫生也滿厲害的,我弟可能的確沒有問題,反正他現在就像個一般人一樣。
kiwi5526
Wed, Feb 22, 2023 2:34 AM
我外甥也是到一歲都不太講話,我姊本身有去了解過這快所以挺早就帶他去看醫生,但看完醫生之後醫生說應該是他比叫重面子怕講錯所以不講話,後來有比較注意這塊去培養他敢開口──
他現在好吵(。
spider8586
Wed, Feb 22, 2023 2:43 AM
Wed, Feb 22, 2023 2:46 AM
wasabi8460: 我覺得您說到關鍵了,真的是家長賭不起。但沒打破心魔之前無法意識到這點。
brandy1006
Wed, Feb 22, 2023 2:47 AM
現在醫療觀念會比較偏向預防囉,醫生通常也會建議時間到了,但還沒有發展出相應能力的孩子治療。
donut4394
Wed, Feb 22, 2023 2:58 AM
男生的確比女生更容易有發展上的狀況+1
工作到現在,有狀況的比例,男比女大概2:1甚至3:1
spider8586
Wed, Feb 22, 2023 3:05 AM
Wed, Feb 22, 2023 3:05 AM
有時家長不願意接受這種情況,跟家庭環境本身也很多亞斯過動兒也有關。這是遺傳,遺傳率是1/3,等於家庭親友14人的話,至少4-5人是亞斯過動。而且亞斯跟過動因為人格特質,很容易聯姻(?)
我就有聽過家長說:「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啊,他爸爸家也是這樣,為何要去看醫生。」好噢,在一堆adhd裡面混,就變成正常人了是吧?
caviar7901
Wed, Feb 22, 2023 5:41 AM
Wed, Feb 22, 2023 6:01 AM
我覺得在勸說的時候,還可以用另一個方式。
告訴那些家長或長輩,自閉、亞斯那些不是疾病,這是「症狀」。
孩子的人格特質光譜,剛好落在比較不被社會大眾能接受/理解的區域,現在早療是提早幫助社會化的過程可以順利進行,未來求學或人際關係上比較不會受到異樣的眼光或排擠。
我後來換這個講法,長輩就都蠻能接受了。
caviar7901
Wed, Feb 22, 2023 5:50 AM
Wed, Feb 22, 2023 5:50 AM
不然我家長輩雖然接受我們帶小孩子去早療這件事情,但時不時會嘮叨,說小孩其實沒問題、小孩沒有生病、誰誰誰的小孩也是這樣,我都是用類似上面的回答。
不然很多長輩,聽到「早療」有「治療」的意思,就會連想到「疾病」。
然後就會一直糾結在「否定小孩生病,不需要治療。」這邊。
可以轉用「輔導」、「上課」、「找老師有系統性地玩遊戲」之類的詞彙取代「早療」的意思,家長/長輩會比較能接受。
caviar7901
Wed, Feb 22, 2023 5:58 AM
就是要抓住那些家長/長輩想要「否定疾病」的點,換個說法告訴他們「早療」就像是上才藝班,回家也要複習,只是教的科目是「職能、語言、物理、心理...」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6:33 AM
好奇問一下
所以有亞斯和有過動的孩子是不是以後單身不生比較好...
沒有基因就沒事了這樣?
lizard3004
Wed, Feb 22, 2023 6:41 AM
fig9532: 世界上也是有很多很厲害的人天生有疾病的
donut4394
Wed, Feb 22, 2023 6:41 AM
fig9532: 某方面來講,是
像我自己因為有過動跟亞斯的氣質(沒有診斷),也有被實習單位的老師說過如果要生要考慮清楚
frog2467
Wed, Feb 22, 2023 7:00 AM
fig9532:
那應該先消滅乳糖不耐症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7:01 AM
我會這樣問是因為有家族有孩子這樣
一個有被說有 在邊緣 算輕 要早療三個月但媽媽不要
一個沒有去看醫生不確定 只有親戚覺得小時候有像過動
而在那2個孩子出生之前
我只曾聽過堂姊的孩子有過動有去復健(孩子現在已經成人了)
以及表姊(姑姑的女兒)的兒子有自閉症
其他的長輩等親戚堂兄弟姐妹們包括我自己和兄弟都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因為印象中有亞斯和有過動是很特別的 一看就會感覺不太一樣
所以會擔心小朋友
畢竟以後他們要自己面對對特別的人是不友善多於友善的社會...
雖然不婚不生但看到小朋友這樣還是會覺得難過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7:02 AM
frog2467: 有專給這個喝的牛奶喔XD在國外我有喝過
spider8586
Wed, Feb 22, 2023 7:02 AM
Wed, Feb 22, 2023 7:22 AM
fig9532: 看你有沒有資源阿,兩家父母能否幫忙帶,如果老公老婆也是亞斯,有沒有想過要帶一大一小?甚至長輩是老亞,年老失智的時候超級難處理(親友經驗)。另外是,根據資料顯示,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人際關係或是適應社會的話,大約有六成以上的過動亞斯在成年後有精神疾患,而我聽到的早發性失智感覺也不少。的確是要衡量自己有無資源能力照顧老小
donut4394
Wed, Feb 22, 2023 7:03 AM
不過我是覺得小孩子的發展本來就很難講啊,不是有這個基因就會有症狀,也不是沒有家族史小孩就會是正常,一切都蠻看運氣的,所以有心理準備要生要養都可以啊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7:16 AM
spider8586: 有資源 孩子們小時候我們這邊的人都帶過發現不對幫就醫的 但媽媽自己不要早療 覺得沒有沒有 就自己帶回去了
就算和她換說法也是一樣
我其實很怕
因為我這邊家族出現一個失智症長輩了
但是算輕微 就也因此才知道這個家族有失智症(爺爺奶奶甚至更上面的大概都沒發就走了所以不知道)現在看8586噗友這樣說
如果真是遺傳 又加上可能還有失智基因
至少知道了選擇不生
也比以前的人不知道而生還好吧...
想想受苦的還是小孩耶
別人沒辦法替孩子受苦只能從旁協助但是還是要孩子自己一生承擔...
ಠ_ಠ
Wed, Feb 22, 2023 7:20 AM
fig9532: 失智症其實不用太過緊張,也要參考一下發病時的年齡
如果已經非常高齡才出現一些失智症狀其實算是正常老化喔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7:24 AM
ಠ_ಠ: 不是說失智症發病要倒推前十年會有症狀嗎?
ಠ_ಠ
Wed, Feb 22, 2023 7:26 AM
fig9532: 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耶,只是在確診失智之前的確會有一小段過渡期,稱作極輕度認知障礙,意思就是認知能力和一般人相比稍微有些退化,但是也不至於到失智的程度。
caviar7901
Wed, Feb 22, 2023 8:54 AM
Wed, Feb 22, 2023 9:12 AM
另外說個自身朋友圈的事情。
我們有3對從大學就認識的宅友夫妻,3對生的小孩都被叫去做評估或早療。
我兒子這邊已經進行半年左右的早療。
朋友A的兒子最近要開始上職能課,朋友B的女兒最近要去評估。
3對全中被叫去評估+上課的機率也太高...
私下聊天就有在講,不知道是阿宅基因(x)容易這樣還是老師教小孩不順利就動不動叫人去評估。
畢竟也聽過很多人是帶小孩評估完,醫生說沒事,反而變成家長跟老師處不好的狀況。
cherry5519
Wed, Feb 22, 2023 9:06 AM
我媽和再婚對象生的孩子就是這樣,之後和我說早知道那時聽我的話就好了
我只能對她說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dwarf3620
Wed, Feb 22, 2023 9:14 AM
caviar7901: 不能夠說是老師帶不順利就動不動帶小孩去評估啦,小孩是家教不好跟小孩評估有狀況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如果不帶去給醫生評估那老師那邊很難發揮作用啊。
caviar7901
Wed, Feb 22, 2023 9:36 AM
dwarf3620:
只是身邊機率100%都要上課或是被叫去評估,覺得高到很誇張,才會這樣形容老師動不動就叫人去評估。可能身處的角度跟老師不同,有些沒講好的地方。
真的像你說的,有的家長就說是老師嫌棄自己的小孩,或認為老師暗指自己沒把小孩教好,或覺得是老師能力不好不會教。
就是家長帶去評估,結果是正常的,後續反而開始跟老師處不好了。
giant5567
Wed, Feb 22, 2023 11:44 AM
我以前在外國的幼教體系工作也遇到過,也跟噗主一樣是4歲多的學生,因有動手打同學和師長等懷疑是否有多動的情況希望家長能帶小孩去接受醫生診斷。
園內有跟教育部門合作的特殊教育服務只要去醫生診斷評估,學生不但會有專業的護士陪著一起上課還,藥物或其他治療都幾乎100%補貼。
結果家長死活不承認小孩有問題還認為為什麼班級裏才15個學生又有兩個老師為什麼不可以讓另外一個老師一對一照顧自己的小孩。(當地教育部法規定早教每個老師只能同時處理8個小孩,違反規定視作虐兒並吊銷執照)
最後小孩上了一個月就退園了。後來跟其他學區的老師說起這件事才知道原來小孩還有一個哥哥確診很嚴重的多動症,家長雖然有帶著治療但是聽他們說對家長對也對哥哥不管不顧的樣子。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11:56 AM
giant5567: 小孩好可憐ㅠㅠ哥哥一個還不夠還有弟妹... 唉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12:03 PM
國外的狀況我不清楚
就我知道的
我家族那個孩子是現在外國老師們覺得沒有亞斯 一直說很正常(但臺灣權威醫生說有要早療)
至於孩子在國外的醫生則是曾經在小孩一歲多時覺得太晚說話詢問要不要語言治療但媽媽拒絕了(之後不知道有沒有主動問醫生關於臺灣覺得有亞斯的事...
然而我後來才知道語言治療原來不是只有教說話而已)
fig9532
Wed, Feb 22, 2023 12:05 PM
所以這樣看下來
真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神隊友或豬隊友吧
beer4406
Wed, Feb 22, 2023 12:31 PM
fig9532: 物理職能語言三個真的都包山包海
beer4406
Wed, Feb 22, 2023 12:40 PM
caviar7901: 其實很正常,現在學校每學期都會做一個簡單的發展評量,如果在年齡層有多項沒達標,老師就會建議去做聯合評估
我認識的治療師入班觀察,一班30個小朋友可能有至少15個需要早療,推估是疫情影響、育兒模式、刺激不夠,有的可能情緒控管、有的可能是肢體也有的是語言(我兒子的學校5個班級建檔的特殊生就25個,沒建檔的其實還有很多......
但我覺得願意接受面對帶小孩去復健的家長都很棒,因為前後其實很花時間跟精力(題外話我自己跑早療經驗覺得醫生給幅度的很寬,反而治療師的標準比較嚴格)
spider572
Wed, Feb 22, 2023 1:29 PM
會不會只是隨著時代技術演變導致檢查的樣態越來越細,現在不是泛亞斯或是發展遲緩,以後也有機會發現那只是一個現在還無法定義的病徵?這樣『正常』的反而會不會才是不正常的?
crane971
Wed, Feb 22, 2023 5:41 PM
spider572: 其實評估量表都是有信效度的,是根據常模來判斷是否正常,也就是說,是拿單一個孩子跟全體孩童比較……當然很多量表都是國外的,難免會因為民情不同需要做些調整。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現在兒篩、早療比較普及+小孩生得少個個都是寶+醫療院所跟學校老師合作更密切+通報機制更完善……等因素,讓「不正常」的孩子看似變多,但其實,以前會比較少可能只是因為大眾普遍不重視。
然後,我覺得,小孩有問題其實很明顯哦(撇除那種超聰明把自己裝作很正常的)有的甚至還沒評下去就看得出來……
saturn1222
說
Wed, Feb 22, 2023 5:45 PM
四歲??四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很糟糕了吧
spider8586
Wed, Feb 22, 2023 6:29 PM
crane971: 對,其實亞斯跟過動兒,不用看動作,光是看長相跟眼神大概就有個底了。
ape8429
Wed, Feb 22, 2023 10:04 PM
雖然不是同症狀但還是想分享一下,我是家裡弟弟以前有肌肉無力,看醫生之前是弟弟的班導說可能是多動症(但這位班導用語非常糟糕很傷人),我去弟弟班上接人的時候被告知的,後來是我自己去盧我媽我弟弟才被送去看醫生確認的,真的會好非常多
長大發現其實每個學習階段中,很多同學都有一些病徵,但都沒有去治療,現在大了想到就很難過,其實帶去看醫生真的不難啊……
magpie2976
Fri, Feb 24, 2023 11:08 PM
看醫生不難 難的是持之以恆 如果3年4年 一週3天每天花1.5小時在診間外面坐著 通勤來回不算 風雨無阻 如果是雙薪家庭 或是多子家庭 其實真得很需要周遭親友的幫忙與支持
caviar7901
Sat, Feb 25, 2023 3:14 AM
Sat, Feb 25, 2023 1:42 PM
而且早療不一定可以排在下班後或六日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平日白天的時段。
健保的掛號1次100元=6堂課(3hr)
私人的治療所1堂課1hr約2000元左右,每週3次=每週6000=每月24000左右。
私人的費用一般雙薪家庭可能都難負擔了,而且還可能要挪上班時間帶小孩上課,不然就是找閒閒沒事的長輩帶小孩去,但就容易卡在長輩覺得小孩沒問題不肯幫忙,哇那真的是......
像我是在家裡開的公司上班,還能彈性上下班帶小孩上課,其他聽過的就是每週固定請事假帶小孩上課,但是請假頻率很高,也要老闆答應請假,不然就是直接要為了小孩要上課而辭職。
beer4406
Sat, Feb 25, 2023 3:42 AM
台灣其實也有醫生在研究製作跟設計屬於台灣自閉症兒童的量表,目前邁入第三年還在蒐集資料中
fig9532
Sat, Feb 25, 2023 4:04 AM
beer4406: 目前臺灣和國外的自閉症兒童量表有什麼不一樣嗎?
beer4406
Sat, Feb 25, 2023 5:45 AM
我參加的那個計畫是要研究跟設計3歲以下的自閉兒篩選量表(忘記正式名稱),目前台灣主流用的都是國外的量表,但其實家庭跟教育模式國外跟台灣差滿多的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17 PM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看這個噗,但,我想說,我的孩子,一對雙胞胎也開始要早療了,聯合評估要等好幾個月,所以不確定是不是心理方面也有問題........總之,一個是構音有問題(有幾個音發不出來,日常說話像輕微大舌頭,語言評估正常),另一個是中度的粗動作發展障礙,走是沒問題,就跑跳怪怪的,語言評估沒問題,但百分比分數偏低,語言治療師建議要多加強,但似乎沒打算讓他上課,應該是想說排不進去吧。兩個手指動作都不夠好(評估也是過的),所以通通要上職能課......
monkey7609
Mon, Apr 10, 2023 3:20 PM
tofu4228: 辛苦旅人了,至少旅人願意付出心力盡可能減緩孩子未來的不便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20 PM
我想問的是,那在等待的過程中,除了一直找復健科外,還能做什麼?尤其是一些等待課程通知時間快一年的項目該怎麼加強?一直鼓勵小孩說話嗎?我個人真的不是愛說話的人,一打二,兩個小孩都在說話時真的很累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25 PM
monkey7609: 謝謝回應,真的沒想到會有人回,本來都想說要當樹洞了....
目前是用小孩不愛動,所以帶去復健讓老人家放心,畢竟,復健這個詞他們比較懂.....
我自己則比較焦慮是,這兩個孩子明顯是程度較輕微的那一種(中度粗動作那個先跳過),自然會被安排在比較後面的順序,只是,在等待通知這段期間內好像什麼都做不了的感覺真的很差
ಠ_ಠ
Mon, Apr 10, 2023 3:26 PM
tofu4228: 如果經濟有餘裕可以自費上課
我覺得除了鼓勵孩子說話之外,早療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家長的參與,孩子有沒有家長的支持真的會差很多的
在等待上課的期間也可以先加入一些FB或Line的相關社群看其他家長的心路歷程,或是加入一同討論唷!這樣您的壓力也可以分擔一些~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27 PM
因為,被通知早療好像是被說你怎麼沒把小孩照顧好一樣,感覺真的很差......QAQ
caviar7901
Mon, Apr 10, 2023 3:29 PM
Tue, Apr 11, 2023 6:54 AM
tofu4228:
分享個我自己的方式。
我是去年6月底找大醫院安排評估,7月正式評估順便等報告,11月才拿到報告。
但我同時也有去離家近的其他小醫院的復健科做評估,8月就開始在離家近的醫院上課了,雖然不一定有正式可申請補助的報告,但至少可以盡快先開始上課。
如果你沒有很堅持一定要那家醫院,不妨先找找看其他復健科診所?至少不要乾等一家醫院,多看看其他家有沒有機會先排課。
像我小孩跑復健的那間醫院,因為連續兩個老師離職,現在課程變得超少,所以我就跑去google附近有早療的診所,又趕快找了兩間,4/18要去評估+排課。
每次去新的醫院診所評估+排課,都要耗時一兩個月或更久,能早點開始沒有壞處。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37 PM
caviar7901: 因為一次兩個,所以經濟壓力真的有點....目前問過的健保語言治療大多要等快一年,最樂觀是說半年,只能安慰自己說至少小孩是會說話的,語言評估也都是過關,只是有些小異常,要等空位去做補習。(苦笑)
聯評的通知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來呢,目前也只能繼續等了.....Orz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3:41 PM
ಠ_ಠ: 謝謝噗主的建議,我會去找找看
目前兩個小孩吃飽睡飽,每天都會問什麼時候要去找護士姐姐玩,之前做評估他們跟物理治療師玩得太開心,現在一直還想回去玩
caviar7901
Mon, Apr 10, 2023 3:52 PM
tofu4228:
我家小孩是語言/物理/職能都有上課
也有問過自費的語言40分鐘1200NT
之前覺得太貴,還有嘗試帶小孩去上幼兒體操或是圖書館的聽故事活動、音樂課之類的。
雖然不是專業的治療師,但多少也可以讓小孩體驗看看?
因為我小孩能聽懂的指令有限,超失控的...
我家的還只會單詞+單詞的短句或不明的伊伊呀呀,感覺您小孩至少還可以溝通聊天
spider8586
Mon, Apr 10, 2023 3:56 PM
Mon, Apr 10, 2023 3:56 PM
tofu4228: 要不要去臉書社群或是找LINE加入家長社群,至少可以相互扶持或是分享資源
fig9532
Mon, Apr 10, 2023 4:11 PM
tofu4228: 臉書有一個社團叫做 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
裡面有些東西或許能有幫助~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4:13 PM
caviar7901: 我這的語言最貴開到快兩千去,花不起(哭
對,他們可以聊天,說話也大多聽得懂,但老師直言他們跟其他人落差快一年,還指定要找比較嚴格的醫院做評估,所以只能乖乖聽令,慢慢等塞車塞到爆的聯評,最快也要等三個月以上,我的天....
至於指令,我磨了半年以上,威脅利誘加暴力(打屁股)才讓他們學會上下課前後要做什麼,吃飯穿鞋穿衣收玩具等等全部一個一個磨,磨到她們現在還是會時不時搞怪一下,鬧個不穿鞋什麼的,但老師還是有跟我說她們不聽指令,以選擇性忽略老師的指令為樂,我好擔心她們被退學Orz
(至於戒尿布,我還在努力,老師已哭,就....唉Orz)
只能說,彼此加油,辛苦了,希望我們能多休息,減少爆血管的機會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4:14 PM
fig9532: 她們應該不是,但,沒有評估過我也不知道,謝謝你跟我說這件事,我會去加入這社團看看
ibis1661
Mon, Apr 10, 2023 4:19 PM
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是
臉書粉絲專頁
卓惠珠女士經營
tofu4228
Mon, Apr 10, 2023 4:28 PM
ibis1661: 好的,謝謝你
spider8586
Mon, Apr 10, 2023 4:32 PM
Mon, Apr 10, 2023 4:32 PM
tofu4228: 還有一個相關社團是如何照護特殊小孩健康的
caviar7901
Mon, Apr 10, 2023 4:55 PM
Tue, Apr 11, 2023 1:21 AM
我懂欸,那種覺得自己沒教好的愧疚感。
我小孩在幼幼班也是很讓老師頭痛,我的心情也常常大起大落,也很擔心被退學。
現在只覺得小孩健康就好,畢竟產檢的時候都沒有問題呀!
只是他們出生後,表現出來的個性或特質,需要大量的社會化跟調整,才能減少社會上異樣的眼光或社交問題。
現在面對老師的告狀,我已經可以左耳進右耳出了。
一起加油
fig9532
Mon, Apr 10, 2023 4:58 PM
我給上面所有辛苦的醫療噗友和爸媽們一個抱抱
看噗下來 你們真的很辛苦也很偉大ㅠㅠ
希望大家都能越來越好!
wizard6744
Mon, Apr 10, 2023 11:38 PM
我這裡的語言治療就五十分鐘兩千哎,但是老師時間排滿滿……
beer4406
Tue, Apr 11, 2023 12:45 AM
tofu4228: 不知道為什麼之前沒有跳出訊息,但個人建議是從現在開始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語速調慢一點然後用孩子的第一人稱幫他說他想說的話(平行描述),這樣也可以提升他的詞彙量
另外一個建議是調整跟孩子說話的方式,減少威脅利誘加暴力(偏負能量的對話盡量減少,儘可能往正向教養的方式走,我覺得家長自身情緒也會比較好),做事情之前都提前告知,沒有達成就不會有XXX,試試看會不會好一點,因為我自己調整成正向教養的方式雖然沒有100%照用,但小孩給我的回饋確實也正向很多
brandy357
Tue, Apr 11, 2023 2:36 AM
所以是跟小孩說正能量話,父母自己的身心靈要先顧好
父母自己都負能量開滿,自己先炸,小朋友也會跟著炸,或者是直接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應該是這影吧
cashew3453
Tue, Apr 11, 2023 6:29 AM
tofu4228: 拍拍,先找復健科診所上課比較好
我有問過負責早療補助的收件人員,我們這種申請的人多不多
他說我們肯出來帶小孩治療並來申請補助就很棒了!
想想也對,需要復健治療的小孩黑數超多捏....
tofu4228
Wed, Apr 12, 2023 2:39 AM
spider8586: 好的,謝謝你!我會過去看看!
tofu4228
Wed, Apr 12, 2023 2:41 AM
caviar7901: 謝謝你!我們彼此加油吧!
目前跟先生討論的結果就是依照各部分檢查出來的小型診斷去跑診所找治療師,然後聯合評估就等大醫院通知.....畢竟心理這部分好像只有聯合評估會出現......
我也常常跟老師一起懷疑人生,因為小孩們的反應真的很奇特--昨天會,今天不會,再下一天又會了,或是一直教不會,然後某一天又突然觀察到她其實會Orz"
tofu4228
Wed, Apr 12, 2023 2:42 AM
wizard6744: 對於排語言治療,我已經很認命了,就排隊啊,反正每一家都是等時間長,沒有等時間短的,哪天運氣好就排到了Orz"
tofu4228
Wed, Apr 12, 2023 2:47 AM
beer4406: 謝謝你的建議,目前有在施行!小孩會說的話也越來越多,每小時都要阻止兩隻吵架或是互相告狀(真的好吵Orz")
如果可以用勸的,誰想用打的?真的萬般無奈><"
tofu4228
Wed, Apr 12, 2023 2:49 AM
cashew3453: 謝謝回復,目前復健科排隊中,已經接到職能的通知了,剩下的,只能等了
載入新的回覆
今天又毫不意外遇到家長堅持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發展遲緩
一直說「他只是回答不出來自己的名字而已有很嚴重嗎」
小孩都已經快四歲了拜託快讓小孩接受早療吧
重點是小孩的黃金期直接被消磨掉,誰能還他?
如果是後天,那大概就是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教孩子教的很爛
我超氣這種父母的
小孩真的很可憐
還太小什麼都不知道的就要懵懂面對殘酷的現實
不過要到能加分的就要是有拿到障礙證明的才算啦所以我覺得都是看家長自己心態問題
先不要假定對方在死要面子,先當作對方是悲傷的否認,而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家長走到接受的那一步
坦白說,很多公公、婆婆首先會怪罪的是媳婦,從基因怪到生活習慣還有教養方式,這是其一。其二,經濟上,就算是雙薪好了,沒有負債都很沉重了,更何況負債的,再來是這種需要長期復健的耐力賽不是每個父母都撐的住(不論經濟、周遭壓力還是時間)
老師天天看著20個小孩,哪個孩子狀況不好真的很明顯……
很多老師說到最後只能放棄,鑽石黃金治療期就這樣錯過了
然後每年過年團聚時就要一講再講
跟家長解釋幾百次選擇緘默的特性也沒用= =
後主管跟媽媽討論,讓小朋友上職能治療課+用藥,小朋友好很多,能寫作業、訂正作業和上課,為了解決小孩的精力,額外上運動社團課。
真的看太多了,
一句話「佛渡有緣人」,救能救的,
你會舒坦很多。
小孩真的... 唉 都被大人害
不如不生 都想到這張圖了...
帶過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沒開學前就收到他的特教檔案,是鑑定過的亞斯,但很小就開始治療。本來我還有點擔心,結果開學後一接觸,才發現這孩子狀況超級好,聰明+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相較之下其他普通孩子都比他失控得多XD
幼稚園老師也認為他百分之兩百有發展問題,無奈從中班勸到大班家長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孩子發展遲緩`,
拜託,有病就去看醫生找治療師
只能說這種小孩錯過黃金治療期,未來也只會變成社會負擔而已
自閉和過動就沒救了
但這種家長常常也是沒在認真追啦除了發展遲緩外也有明顯不同於一般孩子的例子,但家長從幼兒園時期就拒絕找醫生
後來該家長找一般耳鼻喉科醫師……診斷……小孩子沒發燒感冒當然是正常,所以家長一直說小孩沒問題(他會跑去亂打其他同學,還說看別人難過很好玩。叫他的名字但他不高興,他會捂耳朵開始大叫)已經沒有其他孩子想跟他玩了🥲
真的不要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啊
我堂姐的孩子也是一出生就診斷出問題,不會說話,所以趕快帶去語言治療,半年就好非常多了!後來上幼兒園也被診斷出輕度自閉症,目前持續追蹤其實一切都還好
最後是在廟裡遇到勸他就醫的信眾,才乖乖來做早療
說不定到宮廟還能抓到更多case呢當初在醫院評估遲緩後公婆也很不能接受,覺得是我想太多,我還是堅持帶他去上課,還好自家媽媽很支持都會幫忙說話
剩下四位都是語言或情緒問題,有跟家長說過小朋友的情況,但也只有兩位家長接受並帶去做早療而已
當自己的孩子發生了遲緩的情況時如果可以儘早接受早療是最好的
我是社工系知道早療對嬰幼兒的這情況有多重要
當然最能夠希望的是兩三歲就可以提早發現就早點進早療
就可以盡可能避免掉未來的不好的發展~
不過我過30歲後才知道那叫選緘.....
當時做聯合評估說是有點自閉光譜+亞斯傾向(情緒臨界值)
那時候只會講不到20個名詞,現在2Y7好像字彙有變多一點,對應指令有聽懂更多,也會給予「好」、「不要」的明確回應。
偶爾有短句「媽媽,麵包」、「爸爸,開燈」,長句還是外星語。
但聽到身邊很多進步神速的例子,程度遠超過這樣的發展。
然後之前的語言老師感覺有點隨便,跟現任的差好多,害我很憂慮小孩之前是不是進步太慢...🥲
但他爸媽堅持他沒有任何問題,三不五時就跑來學校或補習班找老師吵架,認為是環境不友善才會讓他們孩子出現這種不對勁的模樣,也經常罵同學說不要想用裝病逃避,後來大人們都絕口不提了
我是身障所以經常被他欺負,用難聽的話羞辱我、搶走我的東西拿去破壞、故意不讓我去廁所或是卡著門不讓我鎖門
老師們都不想再跟他家長互動所以責任都算在我身上,要是我不忍耐讓他發洩
,他的情緒更不穩就會責怪我
我爸媽聽信老師的話,罵我同樣是身體有狀況的人為什麼不能多包容同學一點
直到現在他們還是這樣看我,說我被大家照顧慣了被寵壞,以為世界都繞著我轉,非要按我的意思不可
那孩子選緘的症狀體現不止在語言上,而是所有的表達方式通通沒有(比如眼神、肢體動作、文字書寫、繪畫等)
比如孩子小一的時候,某次午休他想去上廁所,就來到我的座位旁站著,不出聲不說話沒有任何肢體動作連眼神都沒有對視,他就只是呆呆的站在我的座位旁。
我根據經驗知道孩子應該是想上廁所,但我當時想試著鼓勵他表達,於是就說「你想上廁所嗎?搖頭或點頭就行。」
但那孩子還是沒有反應,眼神跟我接觸一兩秒就會移開,根本沒辦法判斷他的狀況。
只能說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類似身體與精神被完全分離的狀況,不管內心再怎麼思考、有多活躍,嘴上就是死也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動作也基本上說是完全無法行動,不管旁人如何勸說都只會讓我更加恐懼、焦慮,完全固化,別說是講話了,連哭都哭不出來,頂多會有微微地顫抖,然後完全無法對上視線(對上視線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恐怖)。
有趣的是,那只會在特定情況才出現,其實平時還是能生活的,所以要注意到孩子本身有選擇緘默有點困難,反而周遭人都只會覺得那個人在裝或是有病。
但本人是真的很痛苦的。
跟這種人講話真的浪費人生,一方面也很氣小孩有事都是媽媽的事,小孩聰明都是爸爸基因好
事後追蹤,沒一個不後悔當初為什麼沒讓小孩早療
中期又彆扭
晚期強補習
根本幼兒人格破壞三部曲
小時無法接受諮商
高中無法融入社團
大學無法控制情勒
成人才每天找諮商師認識自己
遇過很多老師其實內心世界仍不願用特教生的角度去面對特教生。
不要想「矯正」孩子,因為那是特教孩子的「正常」。
是否有接受到一些「孩子需要早療不可恥」的宣導?
我本身是因為接受醫療專業訓練才知道這些,沒有親自養過小孩。
只知道在偏鄉跟弱勢家庭、外籍配偶,他們是真的可能因為知識不足而沒讓孩子去治療
但如果是因為怕丟臉而耽誤孩子的治療,這很要不得
仔細一想,這種困境跟精神病患很像
他們是根本的不了解孩子與他們不一樣。
他們沒有能力、沒有意識到自己並不會處理這樣的孩子。
但實際上是社會價值觀,
祖父母不能炫耀孫子孫女,
爸媽不能帶小孩出去炫耀自己小孩很厲害,
父母祖父母毫無病識感,
也沒有認知到孩子的特殊,
這些才是真正造成噗首的問題
但他們沒法接受這事實,
也沒有辦法放下對孩子的奇幻期待,
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小朋友其實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很自在。
之前校慶園遊會的時候在走廊遇到他,他本來是喝著飲料開心地蹦蹦跳跳哼著歌,結果轉角遇到我和同事,真的瞬間像按了暫停一樣,然後默默地走掉了
不講話不表達的孩子,其實活在更高的層次。
家長跟老師要自己調整自己到那個高度,不然基本上都是虐死孩子
至少,還有保母能當翻譯,能懂他。
這個台灣太多孩子連一個保母都沒有,沒有人懂他
不知道欸因為我們醫院派人出去衛教的對象大多是老年人,好像沒聽同事說會到社區對爸媽祖父母衛教
然後我不接小兒
頂多人手不足的時候幫跑兒篩,但看同事大多都是在治療室工作很少會走出醫院,依法規我們也不能強迫對方就醫,醫療院所想要打廣告的話條件也很嚴格所以有時候會覺得是不是宣傳不夠才會有人帶小孩去喝符水(
如果是價值觀問題那就,佛渡有緣人吧
我記得他們家二寶出生後好像是爸爸在照顧時發現有點問題
所以她馬上留職停薪自己接手照顧
觀察了一年的樣子吧??再加上很快帶去鑑定所以很早就知道是星星兒
當然有聽說一些家族的閒言閒語
但還好娘家還蠻支持的,現在二寶也是健康成長
有時候還會聽說一些母女倆鬥智鬥勇(?)的情節XD"""
生育,不是人人都能生。
養育,只有少數富裕家庭才有錢跟時間養小孩。也不是人人都有錢養、有時間養育小孩。
教育,懂的如何教小孩是少數人才有的天賦異稟。更不是人人都受過專業訓練懂的如何養育小孩。
絕大多數台灣雙薪夫妻,都是缺乏養育的時間與金錢,更沒有天賦天生就能懂的如何教育孩子。
這才是現實。
然後家裡的人也都說我害羞 然後我也會強迫自己講話 小時候有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到高中慢慢開始改善
然後我算幸運的 周圍大人跟老師都是很好的那種 都會鼓勵我 當然我成績不錯也是幸運的一環
出社會因為有接到要強迫說話的工作 基本成年是沒問題了 但回想小時候有懷疑我是不是有亞斯伯格 但檢驗量表好像也不太是 因為我小時候也不太會看別人臉色
然後看到這串我恍然大悟 應該是選擇性緘默
後半句實際上是『定期去私人兒童復健診所給X治療師做治療』的for老人翻譯,總算過關,做爺爺奶奶的終於肯讓孫子去『上輔導課』了,孩子的爸爸(男友的哥哥)包給我兩千塊紅包wwww
這種人怎麼還在但還有很多很認真看小孩的醫師,這不能否認。這種醫師就很尊重其他醫療專業,也會積極會診其他醫療人員
請您別因此放棄早療,這個領域還是有很多專業人士在努力,也很願意幫助你家小孩的
沒辦法改善問題,外加經濟狀況不好的話,連諮商師都很難看到
能養活自己已經能偷笑了
其實後面覺得家長不肯去就算了講再多也沒用
常聽的理由之一是覺得家裡有吃藥的小孩覺得很丟臉,但其實那個小孩不但學習遲緩還被寵壞
後來就覺得家長願意養就好
又因為在家被寵壞所以覺得大家都該順著他
曾經想過要救但真的吃力不討好
我爸是傳統的男性,認為一定要生男的來傳宗接代而且他剛好是長男,好不容易生出男生卻被醫師診斷有問題他一定覺得他面子掛不住。
比起小孩的將來他只在意外人看他的眼光
還好媽媽堅持要帶小孩去做治療,現在小孩看起來跟普通的學生沒什麼差只是思考時間比較久一點而已
這就跟小孩生病咳嗽很久不好大家說帶去看醫生,病人家屬說小孩說睡一覺就好了很類似,是非常基礎的人性。
病識感是一種知識,旅人們的經驗、知識跟判斷力都很強,但也有點知識的詛咒,對於沒有這類知識的人需要用很多額外的心力來告知。(上面可以看到很多旅人都是想方設法換方式勸說……)
更多的還會否認自己親友的關心,堅稱是親友想太多,等到小孩早早過了黃金期、自己也再也忍不下的時候,才說「我家小孩好像真的有問題。」
真是謝謝發現喔,已講好幾年了,接下來受苦的也只是小孩而已。
真的就是上面的佛度有緣人,願意聽的就是有機會改善,不願意也沒辦法
老師跟醫療人員都是個普通人,沒辦法為他們負責那麼久
正常小孩幾歲要能講自己名字啊通常
比如本名叫張家華,問他叫什麼名字可以回答小家這樣
連老師新取的暱稱也能記得住
我:當然不可以
有些父母根本沒想過小孩以後自己要怎麼面對人生...
這社會其實沒那麼友善
我弟三歲左右也是大概都不講話,只會蹦出一個詞兩個詞,我爸媽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拿了一張衛生紙在我弟面前,請我弟用嘴吹他,結果我弟是用鼻子出氣(?),醫生就說他只是不想動嘴巴而已,也沒有給我弟做治療。
現在他比我聰明、工作比我厲害、薪水也比我高,所以我覺得醫生也滿厲害的,我弟可能的確沒有問題,反正他現在就像個一般人一樣。
他現在好吵(。
工作到現在,有狀況的比例,男比女大概2:1甚至3:1
我就有聽過家長說:「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啊,他爸爸家也是這樣,為何要去看醫生。」好噢,在一堆adhd裡面混,就變成正常人了是吧?
告訴那些家長或長輩,自閉、亞斯那些不是疾病,這是「症狀」。
孩子的人格特質光譜,剛好落在比較不被社會大眾能接受/理解的區域,現在早療是提早幫助社會化的過程可以順利進行,未來求學或人際關係上比較不會受到異樣的眼光或排擠。
我後來換這個講法,長輩就都蠻能接受了。
不然很多長輩,聽到「早療」有「治療」的意思,就會連想到「疾病」。
然後就會一直糾結在「否定小孩生病,不需要治療。」這邊。
可以轉用「輔導」、「上課」、「找老師有系統性地玩遊戲」之類的詞彙取代「早療」的意思,家長/長輩會比較能接受。
所以有亞斯和有過動的孩子是不是以後單身不生比較好...
沒有基因就沒事了這樣?
像我自己因為有過動跟亞斯的氣質(沒有診斷),也有被實習單位的老師說過如果要生要考慮清楚
那應該先消滅乳糖不耐症一個有被說有 在邊緣 算輕 要早療三個月但媽媽不要
一個沒有去看醫生不確定 只有親戚覺得小時候有像過動
而在那2個孩子出生之前
我只曾聽過堂姊的孩子有過動有去復健(孩子現在已經成人了)
以及表姊(姑姑的女兒)的兒子有自閉症
其他的長輩等親戚堂兄弟姐妹們包括我自己和兄弟都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因為印象中有亞斯和有過動是很特別的 一看就會感覺不太一樣
所以會擔心小朋友
畢竟以後他們要自己面對對特別的人是不友善多於友善的社會...
雖然不婚不生但看到小朋友這樣還是會覺得難過
就算和她換說法也是一樣
我其實很怕
因為我這邊家族出現一個失智症長輩了
但是算輕微 就也因此才知道這個家族有失智症(爺爺奶奶甚至更上面的大概都沒發就走了所以不知道)現在看8586噗友這樣說
如果真是遺傳 又加上可能還有失智基因
至少知道了選擇不生
也比以前的人不知道而生還好吧...
想想受苦的還是小孩耶
別人沒辦法替孩子受苦只能從旁協助但是還是要孩子自己一生承擔...
如果已經非常高齡才出現一些失智症狀其實算是正常老化喔
我們有3對從大學就認識的宅友夫妻,3對生的小孩都被叫去做評估或早療。
我兒子這邊已經進行半年左右的早療。
朋友A的兒子最近要開始上職能課,朋友B的女兒最近要去評估。
3對全中被叫去評估+上課的機率也太高...
私下聊天就有在講,不知道是阿宅基因(x)容易這樣還是老師教小孩不順利就動不動叫人去評估。
畢竟也聽過很多人是帶小孩評估完,醫生說沒事,反而變成家長跟老師處不好的狀況。
我只能對她說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只是身邊機率100%都要上課或是被叫去評估,覺得高到很誇張,才會這樣形容老師動不動就叫人去評估。可能身處的角度跟老師不同,有些沒講好的地方。
真的像你說的,有的家長就說是老師嫌棄自己的小孩,或認為老師暗指自己沒把小孩教好,或覺得是老師能力不好不會教。
就是家長帶去評估,結果是正常的,後續反而開始跟老師處不好了。
園內有跟教育部門合作的特殊教育服務只要去醫生診斷評估,學生不但會有專業的護士陪著一起上課還,藥物或其他治療都幾乎100%補貼。
結果家長死活不承認小孩有問題還認為為什麼班級裏才15個學生又有兩個老師為什麼不可以讓另外一個老師一對一照顧自己的小孩。(當地教育部法規定早教每個老師只能同時處理8個小孩,違反規定視作虐兒並吊銷執照)
最後小孩上了一個月就退園了。後來跟其他學區的老師說起這件事才知道原來小孩還有一個哥哥確診很嚴重的多動症,家長雖然有帶著治療但是聽他們說對家長對也對哥哥不管不顧的樣子。
就我知道的
我家族那個孩子是現在外國老師們覺得沒有亞斯 一直說很正常(但臺灣權威醫生說有要早療)
至於孩子在國外的醫生則是曾經在小孩一歲多時覺得太晚說話詢問要不要語言治療但媽媽拒絕了(之後不知道有沒有主動問醫生關於臺灣覺得有亞斯的事...
真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神隊友或豬隊友吧
我認識的治療師入班觀察,一班30個小朋友可能有至少15個需要早療,推估是疫情影響、育兒模式、刺激不夠,有的可能情緒控管、有的可能是肢體也有的是語言(我兒子的學校5個班級建檔的特殊生就25個,沒建檔的其實還有很多......
但我覺得願意接受面對帶小孩去復健的家長都很棒,因為前後其實很花時間跟精力(題外話我自己跑早療經驗覺得醫生給幅度的很寬,反而治療師的標準比較嚴格)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現在兒篩、早療比較普及+小孩生得少個個都是寶+醫療院所跟學校老師合作更密切+通報機制更完善……等因素,讓「不正常」的孩子看似變多,但其實,以前會比較少可能只是因為大眾普遍不重視。
然後,我覺得,小孩有問題其實很明顯哦(撇除那種超聰明把自己裝作很正常的)有的甚至還沒評下去就看得出來……
長大發現其實每個學習階段中,很多同學都有一些病徵,但都沒有去治療,現在大了想到就很難過,其實帶去看醫生真的不難啊……
健保的掛號1次100元=6堂課(3hr)
私人的治療所1堂課1hr約2000元左右,每週3次=每週6000=每月24000左右。
私人的費用一般雙薪家庭可能都難負擔了,而且還可能要挪上班時間帶小孩上課,不然就是找閒閒沒事的長輩帶小孩去,但就容易卡在長輩覺得小孩沒問題不肯幫忙,哇那真的是......
像我是在家裡開的公司上班,還能彈性上下班帶小孩上課,其他聽過的就是每週固定請事假帶小孩上課,但是請假頻率很高,也要老闆答應請假,不然就是直接要為了小孩要上課而辭職。
目前是用小孩不愛動,所以帶去復健讓老人家放心,畢竟,復健這個詞他們比較懂.....
我自己則比較焦慮是,這兩個孩子明顯是程度較輕微的那一種(中度粗動作那個先跳過),自然會被安排在比較後面的順序,只是,在等待通知這段期間內好像什麼都做不了的感覺真的很差
我覺得除了鼓勵孩子說話之外,早療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家長的參與,孩子有沒有家長的支持真的會差很多的
在等待上課的期間也可以先加入一些FB或Line的相關社群看其他家長的心路歷程,或是加入一同討論唷!這樣您的壓力也可以分擔一些~
分享個我自己的方式。
我是去年6月底找大醫院安排評估,7月正式評估順便等報告,11月才拿到報告。
但我同時也有去離家近的其他小醫院的復健科做評估,8月就開始在離家近的醫院上課了,雖然不一定有正式可申請補助的報告,但至少可以盡快先開始上課。
如果你沒有很堅持一定要那家醫院,不妨先找找看其他復健科診所?至少不要乾等一家醫院,多看看其他家有沒有機會先排課。
像我小孩跑復健的那間醫院,因為連續兩個老師離職,現在課程變得超少,所以我就跑去google附近有早療的診所,又趕快找了兩間,4/18要去評估+排課。
每次去新的醫院診所評估+排課,都要耗時一兩個月或更久,能早點開始沒有壞處。
聯評的通知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來呢,目前也只能繼續等了.....Orz
目前兩個小孩吃飽睡飽,每天都會問什麼時候要去找護士姐姐玩,之前做評估他們跟物理治療師玩得太開心,現在一直還想回去玩
我家小孩是語言/物理/職能都有上課
也有問過自費的語言40分鐘1200NT
之前覺得太貴,還有嘗試帶小孩去上幼兒體操或是圖書館的聽故事活動、音樂課之類的。
雖然不是專業的治療師,但多少也可以讓小孩體驗看看?
因為我小孩能聽懂的指令有限,超失控的...
我家的還只會單詞+單詞的短句或不明的伊伊呀呀,感覺您小孩至少還可以溝通聊天
裡面有些東西或許能有幫助~
對,他們可以聊天,說話也大多聽得懂,但老師直言他們跟其他人落差快一年,還指定要找比較嚴格的醫院做評估,所以只能乖乖聽令,慢慢等塞車塞到爆的聯評,最快也要等三個月以上,我的天....
至於指令,我磨了半年以上,威脅利誘加暴力(打屁股)才讓他們學會上下課前後要做什麼,吃飯穿鞋穿衣收玩具等等全部一個一個磨,磨到她們現在還是會時不時搞怪一下,鬧個不穿鞋什麼的,但老師還是有跟我說她們不聽指令,以選擇性忽略老師的指令為樂,我好擔心她們被退學Orz
(至於戒尿布,我還在努力,老師已哭,就....唉Orz)
只能說,彼此加油,辛苦了,希望我們能多休息,減少爆血管的機會
卓惠珠女士經營
我小孩在幼幼班也是很讓老師頭痛,我的心情也常常大起大落,也很擔心被退學。
現在只覺得小孩健康就好,畢竟產檢的時候都沒有問題呀!
只是他們出生後,表現出來的個性或特質,需要大量的社會化跟調整,才能減少社會上異樣的眼光或社交問題。
現在面對老師的告狀,我已經可以左耳進右耳出了。
一起加油
希望大家都能越來越好!
另外一個建議是調整跟孩子說話的方式,減少威脅利誘加暴力(偏負能量的對話盡量減少,儘可能往正向教養的方式走,我覺得家長自身情緒也會比較好),做事情之前都提前告知,沒有達成就不會有XXX,試試看會不會好一點,因為我自己調整成正向教養的方式雖然沒有100%照用,但小孩給我的回饋確實也正向很多
父母自己都負能量開滿,自己先炸,小朋友也會跟著炸,或者是直接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應該是這影吧
我有問過負責早療補助的收件人員,我們這種申請的人多不多
他說我們肯出來帶小孩治療並來申請補助就很棒了!
想想也對,需要復健治療的小孩黑數超多捏....
目前跟先生討論的結果就是依照各部分檢查出來的小型診斷去跑診所找治療師,然後聯合評估就等大醫院通知.....畢竟心理這部分好像只有聯合評估會出現......
我也常常跟老師一起懷疑人生,因為小孩們的反應真的很奇特--昨天會,今天不會,再下一天又會了,或是一直教不會,然後某一天又突然觀察到她其實會Orz"
如果可以用勸的,誰想用打的?真的萬般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