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27 PM
23
想想大概從啥時開始減少抱怨?
大概是從減少和人接觸以後。
之前和同樣有在經營帳號的前輩聊到,因為有19.2閘門,除了精神不穩定的時候,可以靠吃東西解決部分焦慮。我會選擇誰,當成自己人的門檻和標準,這個基準就是很2爻。
也就是:一定會有我自己偏激又主觀的基準。
而且很需要透過現實互動、長久觀察,來確認頻率合不合。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0 PM
網路上的社交,常常會有準社會關係的問題。
意即,單方面關注久了,便容易讓人產生『彼此很熟』的錯覺。
但因為有19.2閘門,加上4爻在頭腦,我其實很討厭,才講幾句話,就開始和我稱兄道弟。雖說以前也有幾年的工作經驗,要我應付和虛應故事,也不是做不到。
但對於某些意圖太明顯的自來熟,老實說,我感到很噁心。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1 PM
很長一段時間都為此所苦,後來大概是煩到某個極限,差不多是去年準備把裡帳號刪掉的時候吧?
回顧過去在裏帳號抱怨的內容,幾乎都和上述情況有關。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3 PM
想一想就覺得:
既然是19.2,就代表這個19號閘門用2爻的感覺在運作。2爻要善用內在權威,去過濾哪些召喚需要回應、哪些則不必。否則一直過度熱心,反而會把自己累壞。
想通這點以後,有時候看到一些不知道在講啥的留言,或是覺得和我無關的事情,我就全都跳過。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5 PM
剛開始我當然也會擔心被這些人討厭,畢竟我的6號閘門是6.1↓,可以的話,我根本不想引發任何衝突
但大概是之前和4/6朋友聊到這些煩惱,即便圈子不同(在紙膠圈認識的),他聽過這些以後,就跟我說:你要把焦點擺在自己深受其擾之上,既然不是無故而討厭人,那就好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6 PM
我一個腦洞就大開:
原來我真正討厭的不是做出這種行為的人
而是明知他們刻意忽視我的告誡和底線
但害怕搞壞關係,就不做任何處置的自己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38 PM
Sun, Jan 29, 2023 8:17 PM
想了一下這種恐懼是從哪來的?
大概就是以前太過做自己的時候,常被一些想做自己但不被世界接受的人,冠上很多莫須有的罪名。
之後就變得比較謹慎,懂得觀察「社交上常見的雷點」,以及「就算再討厭一個人,還是要盡可能以禮相待」這些基礎禮儀。
但這份謹慎也同時帶來限制。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40 PM
當時越想越憤怒,那個憤怒大概是覺得:
所以我要被這種東西限制多久?
我的輪迴交叉,不就是要透過強大的生命力,突破一切常識和限制,激勵許多還在沉睡的人們,也跟著勇敢活出自己嗎?
我雖然不會對計畫或任務產生身分認同,但回想自己一直以來鼓勵大家的目標與方向是什麼、我是否有以身作則?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44 PM
就覺得沒什麼好說。
限制就是為了被挑戰和跨越才存在。那就按照我的設計,不違背天生的原則與方向性、薦骨的回應、情緒的覺察力,誠實活著就好了。
因為是想清楚才這麼決定,每當又覺得原則被踐踏和無視的時候,我就會想想:自己是怎麼思考這一切、之前是如何定案的,還要花時間重蹈覆轍嗎?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45 PM
答案都是NO。
然後再反問自己:你要不要對自己生成的結論負責?
答案是YES,而且在自問過後,隱約感受得到G中心的位置(大概就是胸腔),湧現一股篤定的暖流。
很難解釋那是什麼,但隔一陣子回想,覺得大概是高我和靈魂團隊給予的應援。類似「那就去做吧,我們會在這邊永遠支持你的決定」。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49 PM
因為是自己的決定,加上事前也想像過,如果我活得誠實,勢必會讓一些,已經習慣我總是慣著他們的人,產生對應的反彈和情緒。
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根本沒吃過這些人半口飯,他們對我的人生有什麼貢獻呢?搞不好嚴謹算下來,我對他們的人生貢獻還更多。
所以那些情緒就類似,已經長大到一個年紀的孩子,貪圖溫暖與舒適,持續不肯離巢。某天父母拉下臉,試圖勸之以理,希望孩子勵精圖治。
孩子就覺得父母背叛自己。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50 PM
但長遠來說,如果要讓關係中的供需維持平衡,適度地展示底線與原則,反而才是必要的。只有單方退讓的關係絕對是失衡的,特別是根本沒問過一直退讓的一方:我是不是太任性了?需要我反過來為你做點什麼嗎?
那就是對社交覺察力很不敏銳的意思啊。
免費的永遠最貴。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53 PM
Sun, Jan 29, 2023 8:18 PM
從這種態度也能剖繪出,會做出這種事情的人,他的原生家庭輪廓、成長背景的大概脈絡。我想的話,大概把曾看過的數千數百犯罪案例、心理學、社會學、鑑識紀錄,做個交叉比對,就能大概知道了。
連通靈都不需要,純粹做資訊核對也行。
但就算我知道也沒用,當事人沒有相關意識,我怎樣分析也是徒勞。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完全不予以回應。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55 PM
省下應付這些對自己無益,只是單方面伸手的召喚,因為留給自己的時間變多了,能陪伴真正想互動的『家族成員』。
自然就不會一直抱怨了。
因為時間的運用都是以『我需要』和『我希望如何』為原則。建立這個健康的基礎之後,就覺得拒絕不適當的邀請,也沒想像中那麼罪惡。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58 PM
Sun, Jan 29, 2023 8:20 PM
實際體感就好像,用自己的精神意識,在身體外部建立了厚實的能量層。即便有時還是能感受到某些惡意,但好像自己的防禦機制滿嚴實的關係?
以前可能會超生氣,甚至氣個十天半個月。
現在大概就:
是嗎?
可能負責教會他的這些的老師,不是我吧。
很快就能瞥一眼,當作無事發生。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7:59 PM
曾聽人說過,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我的設計有6-59,天生就具備豐沛的、建立親密關係的能量。
在官方教材中,傾向於將59號閘門定義為「性的閘門」。但我個人的理解,反而是偏向「建立親密的閘門」。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02 PM
Sun, Jan 29, 2023 8:20 PM
很久以前,因為我不明白6-59通道運作的原則,是需要長時間觀察和互動,才能確認是否進入一段關係。我只知道我好像能很快掌握別人的需求,適度給予他所需要的。
因此3爻階段,我會把這個能力用在快速爬升階級。
當取得我所要的,甚至感受到那些過快熟絡的關係,產生很多令我不適的黏膩與侵犯感,我就會直接轉身走人。
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習慣背負「冷漠」、「勢利」、「忽冷忽熱」、「喜怒無常」之類的罵名。甚至也覺得,自己大概真的是那樣。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05 PM
Sun, Jan 29, 2023 8:21 PM
但後來想想:
具備能建立親密的能量,不就代表內在的愛很豐沛嗎?
我只是會看人使用。然而,一度體驗過這種溫暖的人,貪戀那個一瞬的神交,想要索取更多。但當雙方本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選擇不給與,並不代表憎恨。
很可能只是我感覺彼此沒這麼熟。
所以我做出名為拒絕的決定。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06 PM
因為別人不給你想要的,就無視對方曾經給予過的協助,然後產生憎恨。雖然這也是人性的一環,沒什麼好批評。
但希望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去看一下倒映在鏡中的自己。你可以想想看,一段關係如果會讓你流露出那種憤怒與憎恨的表情,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08 PM
Sun, Jan 29, 2023 8:22 PM
以前我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尖酸刻薄,而盡可能要求自己,在看穿別人的問題時,給予祝福和憐憫。
最近我反而會產生一股極度平靜的感覺。
大概是因為情緒長時間鎮定,所以很快就能冷靜檢視一切訊息,做出「這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的結論吧。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11 PM
Sat, May 20, 2023 12:36 AM
有關的話,也請學習如何告訴我:你認為怎樣有關?
而不是永遠都奢求別人會主動體恤。
這只會讓原本就具備的溝通能力不斷倒退而已,或許可以讓人很省力,享受別人提供無償的溫柔。但還是回歸到前面:失衡的關係,崩解也是早晚的事。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Sun, Jan 29, 2023 8:13 PM
若必須有人給逐漸腐爛、失去生命力的互動一刀,
我不介意那個人是我。
反正早就被罵慣了。
而且現在也能覺察到,以前不敢的理由,就是怕被討厭。
但比起被人討厭,我現在更不喜歡的是:
連我都瞧不起那麼窩囊的自己。
載入新的回覆
大概是從減少和人接觸以後。
之前和同樣有在經營帳號的前輩聊到,因為有19.2閘門,除了精神不穩定的時候,可以靠吃東西解決部分焦慮。我會選擇誰,當成自己人的門檻和標準,這個基準就是很2爻。
也就是:一定會有我自己偏激又主觀的基準。
而且很需要透過現實互動、長久觀察,來確認頻率合不合。
意即,單方面關注久了,便容易讓人產生『彼此很熟』的錯覺。
但因為有19.2閘門,加上4爻在頭腦,我其實很討厭,才講幾句話,就開始和我稱兄道弟。雖說以前也有幾年的工作經驗,要我應付和虛應故事,也不是做不到。
但對於某些意圖太明顯的自來熟,老實說,我感到很噁心。
回顧過去在裏帳號抱怨的內容,幾乎都和上述情況有關。
既然是19.2,就代表這個19號閘門用2爻的感覺在運作。2爻要善用內在權威,去過濾哪些召喚需要回應、哪些則不必。否則一直過度熱心,反而會把自己累壞。
想通這點以後,有時候看到一些不知道在講啥的留言,或是覺得和我無關的事情,我就全都跳過。
但大概是之前和4/6朋友聊到這些煩惱,即便圈子不同(在紙膠圈認識的),他聽過這些以後,就跟我說:你要把焦點擺在自己深受其擾之上,既然不是無故而討厭人,那就好了。
原來我真正討厭的不是做出這種行為的人
而是明知他們刻意忽視我的告誡和底線
但害怕搞壞關係,就不做任何處置的自己
大概就是以前太過做自己的時候,常被一些想做自己但不被世界接受的人,冠上很多莫須有的罪名。
之後就變得比較謹慎,懂得觀察「社交上常見的雷點」,以及「就算再討厭一個人,還是要盡可能以禮相待」這些基礎禮儀。
但這份謹慎也同時帶來限制。
所以我要被這種東西限制多久?
我的輪迴交叉,不就是要透過強大的生命力,突破一切常識和限制,激勵許多還在沉睡的人們,也跟著勇敢活出自己嗎?
我雖然不會對計畫或任務產生身分認同,但回想自己一直以來鼓勵大家的目標與方向是什麼、我是否有以身作則?
限制就是為了被挑戰和跨越才存在。那就按照我的設計,不違背天生的原則與方向性、薦骨的回應、情緒的覺察力,誠實活著就好了。
因為是想清楚才這麼決定,每當又覺得原則被踐踏和無視的時候,我就會想想:自己是怎麼思考這一切、之前是如何定案的,還要花時間重蹈覆轍嗎?
然後再反問自己:你要不要對自己生成的結論負責?
答案是YES,而且在自問過後,隱約感受得到G中心的位置(大概就是胸腔),湧現一股篤定的暖流。
很難解釋那是什麼,但隔一陣子回想,覺得大概是高我和靈魂團隊給予的應援。類似「那就去做吧,我們會在這邊永遠支持你的決定」。
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根本沒吃過這些人半口飯,他們對我的人生有什麼貢獻呢?搞不好嚴謹算下來,我對他們的人生貢獻還更多。
所以那些情緒就類似,已經長大到一個年紀的孩子,貪圖溫暖與舒適,持續不肯離巢。某天父母拉下臉,試圖勸之以理,希望孩子勵精圖治。
孩子就覺得父母背叛自己。
那就是對社交覺察力很不敏銳的意思啊。
免費的永遠最貴。
連通靈都不需要,純粹做資訊核對也行。
但就算我知道也沒用,當事人沒有相關意識,我怎樣分析也是徒勞。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完全不予以回應。
自然就不會一直抱怨了。
因為時間的運用都是以『我需要』和『我希望如何』為原則。建立這個健康的基礎之後,就覺得拒絕不適當的邀請,也沒想像中那麼罪惡。
以前可能會超生氣,甚至氣個十天半個月。
現在大概就:
是嗎?
可能負責教會他的這些的老師,不是我吧。
很快就能瞥一眼,當作無事發生。
我的設計有6-59,天生就具備豐沛的、建立親密關係的能量。
在官方教材中,傾向於將59號閘門定義為「性的閘門」。但我個人的理解,反而是偏向「建立親密的閘門」。
因此3爻階段,我會把這個能力用在快速爬升階級。
當取得我所要的,甚至感受到那些過快熟絡的關係,產生很多令我不適的黏膩與侵犯感,我就會直接轉身走人。
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都習慣背負「冷漠」、「勢利」、「忽冷忽熱」、「喜怒無常」之類的罵名。甚至也覺得,自己大概真的是那樣。
具備能建立親密的能量,不就代表內在的愛很豐沛嗎?
我只是會看人使用。然而,一度體驗過這種溫暖的人,貪戀那個一瞬的神交,想要索取更多。但當雙方本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選擇不給與,並不代表憎恨。
很可能只是我感覺彼此沒這麼熟。
所以我做出名為拒絕的決定。
但希望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去看一下倒映在鏡中的自己。你可以想想看,一段關係如果會讓你流露出那種憤怒與憎恨的表情,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
最近我反而會產生一股極度平靜的感覺。
大概是因為情緒長時間鎮定,所以很快就能冷靜檢視一切訊息,做出「這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的結論吧。
而不是永遠都奢求別人會主動體恤。
這只會讓原本就具備的溝通能力不斷倒退而已,或許可以讓人很省力,享受別人提供無償的溫柔。但還是回歸到前面:失衡的關係,崩解也是早晚的事。
我不介意那個人是我。
反正早就被罵慣了。
而且現在也能覺察到,以前不敢的理由,就是怕被討厭。
但比起被人討厭,我現在更不喜歡的是:
連我都瞧不起那麼窩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