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3:46 PM
Sun, Jan 29, 2023 4:27 PM
9
4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 - 莫理斯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作家莫理斯|《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創作理念
今年第一本看的書!相信很多人已評論此書各種迷人之處,我決定用一個熟悉的角度去論述。
以前有在噗上提及過自己對於二次創作中的AU有點卻步,因為我深信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際遇種種均會塑造出不一樣的性格,所以當同人作品選擇以AU寫作,也代表文中人物注定與原著會有些根本上的分別,換言之即是必然會OOC。當然,要是寫得好,縱使有點OOC,但把原著人物置換到新的設定也可以非常吸引,同時為原著加入新元素。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就是這種作品。
福邇非Sherlock,華笙大夫非Dr Watson,他們並非身處倫敦,卻是相近年代的香港,案件均與香港歷史環環相扣,但仍有原著神韻。
讀嘛讀嘛
掰噗~
@baipu
說
Sun, Jan 29, 2023 3:46 PM
人算不如天算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3:50 PM
Sun, Jan 29, 2023 4:02 PM
作者後記:
//一部正式的仿作(pastiche),必須讓讀者產生幾可亂真的感覺才稱得上是成功,不然的話便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戲作(parody)而已。……《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有別於一般同人仿作之處,在於這是一部「魔改」性質的二次創作,把故事、人物和場景徹底改動得符合新設定之餘,卻又必須保留原著的神韻。
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由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人變成光緒年間的中國人福邇和華笙大夫,角色的本質雖然不變,但在言語、思維和心理等方面卻必須作出適當的調整才能符合他們在魔改版裡面的身分。
尤其在言語上,本書像原著故事一樣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便必須把敘述者華生醫生的維多利亞晚期英語改為華笙大夫在晚清年代會用來撰寫故事的半文半白中文,才能滿足上述那種仿作(pastiche)的要求。//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01 PM
在說其他感想以前,台灣的讀者,作者會在2月4日去台北書展喔!
遠流粉絲團 -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作家... on Facebook
//香港作家莫理斯先後在台灣出版《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與《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2:生死決戰》系列作品,備受好評。同時獲得「2022完美犯罪讀這本!」年度最佳海外華文小說等肯定。
適逢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特邀作家來台,同時邀請推理評論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主持、與談,引領聽眾、讀者一探作家莫理斯的寫作契機、創作理念與豐富歷程。此外,更規劃遠流出版攤位的簽名會,以回饋讀者的熱情與支持。
作家莫理斯.台北國際書展見面會
2/4(六) 19:15-20:15 藍沙龍
作家莫理斯.台北國際書展簽書會
2/4(六) 20:30-21:00 遠流出版攤位//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09 PM
Sun, Jan 29, 2023 4:13 PM
我是看實體書的,凍僵了的指頭打完上述那段後記已經罷工,恕未能再引原文了。
@ivy_221016 - 【香港舞台劇】《神探福邇,字摩斯》 嗯,我沒看原著就直接看舞台劇了XD
果然,我覺得這故事以文字方式呈現比較符合個人品味,光是〈血字究秘〉中要用上數種方言的知識,或是光看福邇對華笙以至不同人物都用上不同的語言文字,再加以呈現十九世紀末香港華洋雜處/中西交匯/歷史轉捩點的種種情況,真的好精彩(詞窮
可是好喜歡舞台劇版本的鶴心,華笙不懂欣賞不要緊,讓公子請你去Hong Kong Hotel吃下午茶,他去陪華笙大夫吃福州菜館!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4 PM
Sun, Jan 29, 2023 4:14 PM
專訪》方言謎題、推理香港人起源、致敬名作:薛西斯訪《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莫理斯 | Openbook閱...
//現在很多人對福爾摩斯的印象可能都來自改編小說或電影,卻不知道這跟柯南.道爾原著裡神探的形象大有出入。一個常見的情況,是許多改編作品為了增強戲劇性(或甚至喜劇性)效果,會把福爾摩斯和華生刻畫成一對整天頂嘴的歡喜冤家,其實在原著故事裡,他們卻會保持典型英式上流社會人士彬彬有禮的做派,例如彼此都以姓氏相稱,從來不會使用對方前名——現代英國人看來也會覺得過分拘謹,但這反而跟中國傳統「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概念十分相像。
……
相反地,如果有讀者覺得《香江神探》裡的福邇不夠「怪異」的話,可能是因為用了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晚清社會之故。像福邇那樣在外國留過學、精通多種外語的中國人,在現代世界裡比比皆是,但放在光緒年間便絕對會被視為奇人異士。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4 PM
福邇跟西醫院裡的洋醫生學習解剖,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麽稀奇,但對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卻是駭人聽聞的「邪門」行徑。正是因為福邇的背景設定在當時華人社會裡已經夠「怪」,所以我便認為無需像上述那些改編作品般,在他的性格上再加添一些嘩衆取寵的元素。
不過話雖如此,《香江神探》主角的性格亦確實有跟原著明顯不同的地方。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固然充滿正義感,但他破案很大程度是為了挑戰自己的推理能力,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智慧。但我把他化身成一個同時代的中國人福邇,地理和文化的轉移使得角色的某些設定也必須改一改,才會更具可信性。為了配合晚清歷史,我把福邇塑造成一個期望「師夷長技以興華」的愛國志士,而他在香港成為偵探的動機,也變成是為了體驗當地洋為中用的法制。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5 PM
因此,人物的性格也脫離了原作裡以自我為中心,
而變得較像傳統武俠小說或公案小說裡憂國憂民的儒俠形象
。也許以「群體主義」作為主角的中心動機,便正是亞洲小說跟偏重個人主義的歐美小說的一大分別。
……
把故事裡的主觀角色設定為一位剛來到香港的外省人,主要便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跟隨他一起,慢慢認識這個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的環境。所以您說得對,書裡很多關於19世紀香港風土人情的解說,正是由華笙代替讀者發問的。
順便可以一提的,是在故事發生的1880年代,「香港人」這個概念其實仍未形成。那時香港開埠才不過40年,城中絕大部分的居民仍像福邇和華笙那樣是新移民。書裡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角色,便只有虛構的印度幫辦葛渣星(等同原著裡的葛里格森探長)、和真實歷史人物混血富商何東。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6 PM
在《香江神探》裡,我除了嘗試還原香港19世紀的風貌之外,其實也希望探討一下「香港人」這個身分的起源。
回到福邇和華笙兩位主角,我故意把他們設定為一滿一漢、一北一南的出身,在心理和思維方面更是一新一舊,便是想透過兩人的對比而刷出一點火花。特別是福邇,做為一個學貫中西、視野遠遠超越當時一般中國人的知識分子,他在書裡跟華笙的互動往往對後者產生一種啟蒙的作用;我便是希望透過這種情節,讓讀者從現代人的立場感到共鳴之外,亦會引發他們一些以古鑑今的思考。
……
這部書是我做為香港人寫給福爾摩斯的情書,也是做為福爾摩斯迷寫給香港的情書。
……
不過就算是香港本地人直到現在依然十分熟識的東西,也是可以運用一些「去熟識化」(De-familiarization)的寫作技巧,來製造這種「距離產生美」的效果。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7 PM
前面也提過,利用華笙大夫這個晚清外省人的視覺,可以讓現代的讀者用不一樣的眼睛去看香港這個地方。另一個我在書裡嘗試使用的方法,便是把地道的香港元素直接嵌入案情裡面。例如百多年以來,怡和洋行每天正午都會在銅鑼灣海傍鳴炮一響報時,本地稱之為「午炮」。在本書的兩篇故事裡,我便把這個香港人共知的傳統,寫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破案關鍵,希望讓本地讀者對一件熟識的事物產生嶄新的感覺。
……
本書是系列的第一集,除了第一篇故事《血字究祕》做為開首篇是必選之外,其餘5個故事都是這樣由原著選出來進行改編的。當時最大的歷史事件是中法戰爭,書中有兩個故事便直接與之有關。另外,我也盡量把那個時代一些地方性、國家性乃至國際性的事物融入故事裡面,如江湖黑幫、洋行買辦、大清皇室、美國排華等等,在原著的骨架上添加筋肉。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8 PM
Sun, Jan 29, 2023 4:19 PM
書中6個改寫故事,最簡單的是《血字究祕》、《清宮情怨》和《買辦文書》,都是一對一分別對應原著裡《血字的研究》、《波西米亞的醜聞》和《股票經紀的文員》。
《黃面駝子》和《越南譯員》則各自混合了兩篇原著故事,前者是《黃面人》和《駝背人》的合體,而後者則合併了《希臘翻譯員》和《工程師的拇指》。最複雜的是《紅毛嬌街》,除了篇名對應原著的《紅髮會》之外,故事内容也包含了《三個同姓人》、《穿戴面紗的房客》和《紅圈案》幾篇的元素。
「一對一」的幾篇故事算是最忠於原著,但當然並非照抄原來的橋段便了事,每一篇我都希望能在原著的框架以外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突破。《血字究祕》在本文別處有談論,《清宮情怨》改變了當事人的身分和動機,而《買辦文書》則在原案頗為簡單的詭計上再加上全新的「計中計」
……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19 PM
Sun, Jan 29, 2023 4:20 PM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書評,形容這本書為「中國第一部方言推理」,意思不只是指故事裡面有方言出現那麽簡單,而是指案件中的謎題涉及使用方言作梗。書中最顯著的例子,是在第一篇故事《血字究祕》裡,死者身上發現一封用北方江湖黑話寫成的信,福邇看出文中的筆誤源自發信人本身所操方言的發音跟官話和粵語發音有別,從而推理出關於案中人的種種細節。
另外,同一篇故事最後對牆上血字之謎的解答,雖然跟方言和發音沒有關係,但卻涉及中文的造字原理和書寫方法。我運用這些「語言梗」,並非是為了玩文字遊戲,最終目的其實是希望在魔改自西方的經典偵探故事裡,特顯一些絕不比原典遜色的中國式推理元素。//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20 PM
Sun, Jan 29, 2023 4:30 PM
作者自己已經完美地介紹此書/回答我想問的問題,我在看時真的覺得這有點是武俠小說,手上還有第二集,看到一點點劇透好緊張(?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22 PM
Sun, Jan 29, 2023 4:35 PM
都是粵語訪問
將偵探小說搬上舞台十級難? 莫理斯: 唔難就唔好玩 !
20221122 神探福邇,字摩斯 (作者 : 莫理斯)
這些有字幕
作家訪談——莫理斯 (1)
莫理斯作家訪談 - 小說如何搜集資料與定立框架
莫理斯作家訪談 (4)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Jan 29, 2023 4:33 PM
荷里活道貳佰貳拾壹號的大廈貌似沒門牌(你冷靜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Mon, Jan 30, 2023 11:36 AM
Mon, Jan 30, 2023 11:38 AM
謝謝艾妮桑整理了作者的訪談 ///
第二集是大家都知道(期待?)的角色會出場,出走香港,所以本土元素較少,更加的面向歷史走勢。
根據艾妮桑的說法,那公子不就吃到胖。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Tue, Jan 31, 2023 4:25 PM
金糖覆盆莓.花想
: 作者說得太仔細了不能不轉,可不可以每集都分析一次(喂
剛剛翻開已經看到Mary了好激動,我不敢猜教授會變成怎樣的人呢www
公子有抽大煙呀(地獄)
咳,公子戒煙後應該有勤做運動,身體健康!
阿森🏕️mori
@awew
Sat, Feb 4, 2023 4:22 PM
等一下這噗我居然沒打心!(立馬
阿森🏕️mori
@awew
Sat, Feb 4, 2023 4:25 PM
Ivy 快去朝聖!
Trevor Michael Morris 莫理斯 on Twitter
據作者說
現址是古董店
金糖覆盆莓.花想
@bailegoya
Sat, Feb 4, 2023 4:32 PM
之前跟親友去過附近,是有一間用古董佈置的餐廳,看來真的該去朝聖了。wwww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Sun, Feb 5, 2023 9:02 AM
阿森🏕️mori
:
金糖覆盆莓.花想
: 竟然是古董店感覺有點合wwwww
載入新的回覆
以前有在噗上提及過自己對於二次創作中的AU有點卻步,因為我深信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際遇種種均會塑造出不一樣的性格,所以當同人作品選擇以AU寫作,也代表文中人物注定與原著會有些根本上的分別,換言之即是必然會OOC。當然,要是寫得好,縱使有點OOC,但把原著人物置換到新的設定也可以非常吸引,同時為原著加入新元素。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就是這種作品。
福邇非Sherlock,華笙大夫非Dr Watson,他們並非身處倫敦,卻是相近年代的香港,案件均與香港歷史環環相扣,但仍有原著神韻。
讀嘛讀嘛
//一部正式的仿作(pastiche),必須讓讀者產生幾可亂真的感覺才稱得上是成功,不然的話便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戲作(parody)而已。……《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有別於一般同人仿作之處,在於這是一部「魔改」性質的二次創作,把故事、人物和場景徹底改動得符合新設定之餘,卻又必須保留原著的神韻。
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由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人變成光緒年間的中國人福邇和華笙大夫,角色的本質雖然不變,但在言語、思維和心理等方面卻必須作出適當的調整才能符合他們在魔改版裡面的身分。
尤其在言語上,本書像原著故事一樣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便必須把敘述者華生醫生的維多利亞晚期英語改為華笙大夫在晚清年代會用來撰寫故事的半文半白中文,才能滿足上述那種仿作(pastiche)的要求。//
適逢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特邀作家來台,同時邀請推理評論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主持、與談,引領聽眾、讀者一探作家莫理斯的寫作契機、創作理念與豐富歷程。此外,更規劃遠流出版攤位的簽名會,以回饋讀者的熱情與支持。
作家莫理斯.台北國際書展見面會
2/4(六) 19:15-20:15 藍沙龍
作家莫理斯.台北國際書展簽書會
2/4(六) 20:30-21:00 遠流出版攤位//
可是好喜歡舞台劇版本的鶴心,華笙不懂欣賞不要緊,讓公子請你去Hong Kong Hotel吃下午茶,他去陪華笙大夫吃福州菜館!
……
相反地,如果有讀者覺得《香江神探》裡的福邇不夠「怪異」的話,可能是因為用了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晚清社會之故。像福邇那樣在外國留過學、精通多種外語的中國人,在現代世界裡比比皆是,但放在光緒年間便絕對會被視為奇人異士。
不過話雖如此,《香江神探》主角的性格亦確實有跟原著明顯不同的地方。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固然充滿正義感,但他破案很大程度是為了挑戰自己的推理能力,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智慧。但我把他化身成一個同時代的中國人福邇,地理和文化的轉移使得角色的某些設定也必須改一改,才會更具可信性。為了配合晚清歷史,我把福邇塑造成一個期望「師夷長技以興華」的愛國志士,而他在香港成為偵探的動機,也變成是為了體驗當地洋為中用的法制。
……
把故事裡的主觀角色設定為一位剛來到香港的外省人,主要便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跟隨他一起,慢慢認識這個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的環境。所以您說得對,書裡很多關於19世紀香港風土人情的解說,正是由華笙代替讀者發問的。
順便可以一提的,是在故事發生的1880年代,「香港人」這個概念其實仍未形成。那時香港開埠才不過40年,城中絕大部分的居民仍像福邇和華笙那樣是新移民。書裡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角色,便只有虛構的印度幫辦葛渣星(等同原著裡的葛里格森探長)、和真實歷史人物混血富商何東。
回到福邇和華笙兩位主角,我故意把他們設定為一滿一漢、一北一南的出身,在心理和思維方面更是一新一舊,便是想透過兩人的對比而刷出一點火花。特別是福邇,做為一個學貫中西、視野遠遠超越當時一般中國人的知識分子,他在書裡跟華笙的互動往往對後者產生一種啟蒙的作用;我便是希望透過這種情節,讓讀者從現代人的立場感到共鳴之外,亦會引發他們一些以古鑑今的思考。
……
這部書是我做為香港人寫給福爾摩斯的情書,也是做為福爾摩斯迷寫給香港的情書。
……
不過就算是香港本地人直到現在依然十分熟識的東西,也是可以運用一些「去熟識化」(De-familiarization)的寫作技巧,來製造這種「距離產生美」的效果。
……
本書是系列的第一集,除了第一篇故事《血字究祕》做為開首篇是必選之外,其餘5個故事都是這樣由原著選出來進行改編的。當時最大的歷史事件是中法戰爭,書中有兩個故事便直接與之有關。另外,我也盡量把那個時代一些地方性、國家性乃至國際性的事物融入故事裡面,如江湖黑幫、洋行買辦、大清皇室、美國排華等等,在原著的骨架上添加筋肉。
《黃面駝子》和《越南譯員》則各自混合了兩篇原著故事,前者是《黃面人》和《駝背人》的合體,而後者則合併了《希臘翻譯員》和《工程師的拇指》。最複雜的是《紅毛嬌街》,除了篇名對應原著的《紅髮會》之外,故事内容也包含了《三個同姓人》、《穿戴面紗的房客》和《紅圈案》幾篇的元素。
「一對一」的幾篇故事算是最忠於原著,但當然並非照抄原來的橋段便了事,每一篇我都希望能在原著的框架以外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突破。《血字究祕》在本文別處有談論,《清宮情怨》改變了當事人的身分和動機,而《買辦文書》則在原案頗為簡單的詭計上再加上全新的「計中計」
……
另外,同一篇故事最後對牆上血字之謎的解答,雖然跟方言和發音沒有關係,但卻涉及中文的造字原理和書寫方法。我運用這些「語言梗」,並非是為了玩文字遊戲,最終目的其實是希望在魔改自西方的經典偵探故事裡,特顯一些絕不比原典遜色的中國式推理元素。//
第二集是大家都知道(期待?)的角色會出場,出走香港,所以本土元素較少,更加的面向歷史走勢。
根據艾妮桑的說法,那公子不就吃到胖。剛剛翻開已經看到Mary了好激動,我不敢猜教授會變成怎樣的人呢www
公子有抽大煙呀(地獄)咳,公子戒煙後應該有勤做運動,身體健康!Trevor Michael Morris 莫理斯 on Twitter
據作者說現址是古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