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千千
發展遲緩孩子領到重大傷病卡問題
轉這篇是想分享一下關於聯合評估和早療。

1.新手家長在少子化的現在除了帶小孩到兒科定期健檢或是趁施打疫苗時詢問醫護人員外,到各縣市衛生局/處的網頁,或是有聯合評估中心的醫院網頁,都可以下載發展檢核表,為自己的孩子做初篩。

2.居家托育人員(保姆)即便有證照,在台灣的認證只需要完成7學分、126小時訓練完成檢定即可,所以不見得熟悉兒童發展與早期療育的概念。有疑慮就是可以再另外詢問其他相關專業人員。

3.地方縣市政府的衛生局/處網頁一般來說都會有聯合評估中心的醫院資料。如果網頁資料太難找,就近找附近的較大規模的醫院網頁,有聯合評估中心的網頁通常會有電話可以聯絡專責的社工師詢問如何掛號與門診時間。
●△ ●←阿千千
要掛什麼科別通常是看醫院怎麼安排,主責的大都會在復健科或兒童心智科,是掛號哪科則以該醫院為準。
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的聯評中心,通常都會有專門的時段給初診的家長掛號排聯合評估。
●△ ●←阿千千
一般來說聯合評估報告書上面會有孩子OK,可能需要教養或是其他家庭功能的支援。或者疑似發展遲緩、發展遲緩還是其他疑似發展的障礙類別的說明。
比較需要協助的,就會有說明符合申請身心障礙手冊或是重大傷病卡的資訊。
●△ ●←阿千千
碰到後者,聯合評估中心的早療專責社工師,理論上會協助家長如何去申請手冊(以新竹市為例,家長需要到自己所屬的區公所拿申請書),或是要到什麼科別去申請重大傷病卡。
●△ ●←阿千千
噗首的醫院不知道是哪家,但橫向聯繫的狀況有點(消音);總之,碰到這種情況就會變成跑大地遊戲,真是Orz
●△ ●←阿千千
總之,早期療育這件事情呢~家長需要先心理建設的是,與其在意標不標籤,要知道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就是學齡前這段時間,能愈早協助的幫助愈大。
不去處理,也不會因為長大就自動好,但可能會伴隨成長有更多要面臨的問題。所以雖然很難接受,可只要開始行動,就有更好發展的可能。

請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機會。

台灣在早期療育這塊的資源也愈趨於成熟,健保給予的協助也不少,有資源,就盡量珍惜使用。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最好的機會與成長的空間。
Louis
新竹市小一上學期結束時,若特教老師評估有狀況,也會約談家長建議去聯合評估,國小後的評估要去身心科而非復健科。老師很有可能也不太完全了解安置流程,有問題可諮詢學校輔導室。
by 排復健科超過3小時,30秒內被退掛,想吃飯卻超過中餐時間沒店家可吃,覺得被全世界拋棄的媽媽QQ
●△ ●←阿千千
Louis : 因為小學一年級就不是跑聯合評估流程,聯合評估是讓學齡前的嬰幼兒跑的。國小那邊通常學校的特教老師至少會有一名有心評師的資格(通常啦~但也可能有人是會碰到學校的都代理老師...不一定有資格)

輔導室理論上會有相關資格的老師,但新竹市目前代課比例偏高,雖然教育部的法規規定普通班不得超過8%,可是新竹市超過了20%(去年的數字...)
搞不清楚的就更多了。

國小一升二的特教安置,在學校有心評師教師的情況下,是不一定要跑醫療院所的,如果有需要,鑑輔會那邊有可採認名單的醫療院所。這個呢~理論上學校那邊也會有公文收到名單。

為什麼我都用理論上呢?啊現場就是有一堆收到文也不知道自己收了什麼文,還要被人追殺拿出來才知道自己收了什麼文的承辦(燈暗)

所以,這位媽媽辛苦了(拍拍)
●△ ●←阿千千
https://images.plurk.com/5493W6r1UCheHUt97AygsZ.jpg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介紹 -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順帶一提,隨意搜尋一下各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大都有說明是0-6歲的學齡前嬰幼兒可以跑聯合評估。
那個小學老師要家長跑聯合評估的...嗯,大概是業界的菜鳥。不是菜鳥還這樣又是我同事的話,現在應該飛起來了(?)
Louis
新竹兒童發展資源服務網--下載專區 新竹兒童發展資源找這邊!
Louis
之前老師表示必須醫療院所拿到診斷證明,才能安排學校鑑定安置。但評估都擠在一上結束時處理,基本上一下都來不及拿到需要的文件,二上(十月)才能申請,總之那時還是一團混亂🤣

已經過去好一陣子了,現在能笑看回憶😌 那時導師是有年資的老師,輔導室不太確定,總之都是血淚呀
●△ ●←阿千千
Louis : 對,不過伊甸協辦的主要是給學齡前幼兒。如果是上小學了的,可以到特教資源中心這邊尋求協助~
新竹市特教資源中心

跑大地遊戲真的是很不容易,只能拍拍妳QDQ
Louis
居然!還有這個網頁!感謝我要收下了,會送給有需要的媽媽們
●△ ●←阿千千
Louis : okok的~這上面都有寫便民服務了,就是要給有需要的人用的啦~
●△ ●←阿千千
[心得] 產檢腦室擴大後續發展分享
轉這篇是要分享,兒童物理治療師幫自己孩子物理治療的心路歷程。

引用原PO的話:「也想給版上的媽媽打氣,即便我自己是專業人員,但是身為母親,擔心是無差別的!
經歷過孩子生病或異常才能體會這種內心的煎熬,不捨家人都會,但媽媽要跨越不捨來幫孩子度過。
謝謝孩子選擇我成為他的媽媽,讓我更堅強來面對,孩子讓我學習更多!

祝福每一個寶寶都能平安健康長大,好好長大。
●△ ●←阿千千
和朋友聊到,就補充一下關於家長自評的量表填寫時要注意的事項,寫量表這件事情就是記得─不是算行為可不可控,而是:
1.這個行為有沒有出現過?
2.這個行為出現的頻率為何?

至於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不可控?這些是聯評時才會去從各種因素考量這些行為的狀況,並且去追溯、了解相關成因,與後續是否需要療育或是可能療育的方向。
●△ ●←阿千千
時隔兩年,來推一下這噗...
如果知道有親戚朋友家的小孩有被建議轉介聯合評估或是有早療需求的話,請協助推廣珍惜孩子這段能使用健保資源上治療課程的機會。
上小學之後就沒有這麼豐富的資源了啊~~那時候再介入的效果也不如學齡前好啊~~~

(因為這樣那樣的關係,覺得還是很想推廣一下早期療育的重要性QQ...)
●△ ●←阿千千
PS:因為是兩年前的噗,噗內的文字內容歡迎手動轉出去~
(按轉噗應該還是住在兩年前的時光...但最近實在是無力重寫整理開新噗...心累QQ)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