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即便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完成後,雖然第一波朝台灣投送的地面部隊中,搭乘直升機與大型運輸機的比例大幅提升,甚至取代海上進攻部隊成為攻擊成功與否的關鍵戰力;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的共軍,還是必須搭乘各式海上登陸載具,透過搶灘的方式登上台灣本島陸地。

在共軍討論武力犯台的相關著述中,就曾估計若要具備「速戰速決」的條件,第一波就需要從海上和空中投送約12至15個旅級作戰部隊,其中約一半是搭乘直升機或大型運輸機由空中快速投送,另一半則還是透過海上投送。

因此,在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後,快速佈雷能力對防止共軍迅速突破登陸場周邊國軍防禦、遲滯已登陸共軍推進速度、防止共軍搶占聯外道路或其他戰術要點,甚至開闢登陸基地等,仍具備一定的效果。
三倍速@冬馬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共軍學者的著述即指出,若採傳統方式,國軍「僅需7至8萬人防守15%的重點海灘即可」,或許就包括陸軍參謀長章元勳中將1月17日所指出的北部寶斗厝海灘、海湖海灘、中部的甲南海灘與南部的喜樹海灘;若共軍依照轉型後的「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模式,國軍就「必須部署30萬人守備80%的區域」,且陣地防禦方向與火力指向都要重新調整,大幅增加國軍防衛作戰的困難度。

但共軍這些擔任進攻矛頭的營戰鬥群,在編組上卻面臨許多限制。包括因為攜行量有限、特別是搭乘直升機與運輸機的單位,使得能伴隨部隊登上台灣陸地的車輛數目有限,且多為輕裝甲運輸載具;而這些少量的運輸載具,就成為首波登島共軍實施高速機動穿插戰術與攜帶重武器的核心力量。
kid@專心養病
北爛,假如一開始就把前沿陣地/海灘地帶部隊全部都要塞化,那當然這些部隊可以不需要到時候「被逼撤退」,而在地雷陣裡面逃跑阿。只用一段零零落落的解釋就跳過強固化陣地的可行性?真是算了。
死神迪歐
2022/2/24霍斯托梅爾機場
Bart
kid@專心養病 : 現實就是前沿不可能要塞化了,當年國軍在海邊的那些碉堡,拆的拆,少數變成觀光用...
kid@專心養病
Bart : 花時間弄一定弄得出來,所以我在塔綠斑一開始就在幻想四個月義務役多行的時候就在講弄堆碉堡讓這些訓練不足的傢伙進去省掉那堆機動的科目,只管開槍就好。直到現在說「阿,時間來不及了,用地雷將就將就......?」
Bart
kid@專心養病 : 經濟上也不太可能。然後其實工事也要有人守,你真要把守備旅固守工事就不是一年役期的事
Bart
kid@專心養病 : 不過不管如何就算有工事也是需要有地雷的
kid@專心養病
Bart : 沒錯, 基本上義務役待在碉堡裡面, 只要不出來, 外面塞滿地雷都可以當沒看到. 真正問題一直都是訓練不足的士兵還搭配各種花裡胡俏的戰術, 還要放地雷讓它們在裡面跑.....
kid@專心養病
至於經濟? 算了吧, 把錢花在這上面, 比稿那個12億的球場有價值多了. 二戰德軍還是只花了一年而已.....雖然仍然不夠, 但也一戰留名. 那些真正完成的堡壘還需要繞到後方包圍才能清除.
死神迪歐
你講的這種固定陣地又不是快速佈雷車的任務,快速佈雷是用在防線被突破或被迂迴的時候,拿來延緩敵人前進速度用的
kid@專心養病
死神迪歐 : 但是在說明上很好懂, 本來就是因為缺乏訓練所以搞了一堆名堂, 最後都適得其反. 連民眾都不信任而已.
Bart
kid@專心養病 : 台灣沒有錢與經濟力搞海岸碉堡的。雷車也不是那樣的用途,國軍真的需要這種布雷車,任何可以保衛家鄉的東西都是需要,難不成學百年前那個姓辜的投降嘛?
Bart
kid@專心養病 : 民眾都不信任這點就像dasha 大講的一樣,其實反地雷有啥好反的呢? 如果擔心危險,開戰後到處在噴的那些飛彈砲彈都可能未爆或炸到你我家屋,只是地雷車戳破了很多以為海空戰打完就算的那些人的幻想
Bart
https://images.plurk.com/77sxdLDNNPTKdbHejRszwW.png war never change
sirBedivere
FO大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