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rk
@thedark
覺得
Fri, Jan 6, 2023 1:37 AM
Fri, Jan 6, 2023 1:42 AM
15
5
最近觀察發現那種滿心喜悅地回收照顧老病殘渣男的聖母,精神根本處在亢奮的狀態,
她簡直開心到彈起來好嗎。
諮商師是正確的,聖母是在用無限包容的方式施行控制。
SM關係
控制慾
" 看似無欲無求的「聖母」其實有著極強的控制欲:聖母抱有一種自我陶醉的滿足感,他們享受付出和奉獻的本身"
聖母式戀愛:無止盡包容對方?其實是想確認自己值得被愛|女人迷 Womany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4 AM
看似無欲無求的「聖母」其實有著極強的控制欲
拯救慾望強烈的個體,其實往往也有著強烈的控制欲。他們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腳本。人生腳本指的是,你對自己人生中發生的故事的書寫和規劃。而那些控制欲過強的人的規劃可能是偏執的、脫離了實際的。比如,「我的愛情都應該有好的結局,我愛的人在最後應該要同樣愛我,只要我對他們足夠好,只要我用盡全力去愛他們」。
聖母們可能比他人更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腳本中有意外和缺陷,他們不會承認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對象,或是這就是一段會失敗的關係。所以,當這樣的「意外」出現時,他們會想要強行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
但,控制慾不強的人在同樣的情況下,更有可能選擇接受和放棄——及時止損。即便這個過程同樣痛苦,因為前提是面對現實,並接受這是一個「損」。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4 AM
只得到過「有條件的愛」的聖母們,在伴侶身上投射了幼時自己的影子。他們這樣對待對方,潛意識裡是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無條件的愛和包容,或者希望曾經的自己可以得到這些(他們希望有人曾經可以包容自身糟糕的一切,但卻往往走得更遠——他們選擇的人可能遠比過去的自己要糟糕地多)。他們始終想要對方獲得「拯救」,就彷佛這樣當年的自己也可以獲得救贖一般。
然而,「聖母」的拯救往往會失敗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5 AM
這種失敗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聖母得不到好的關係;第二,他們想要改變的人也並不會改變。
之所以說聖母得不到好的關係,是因為首先,他們選擇的伴侶通常都是無法和他們建立好的關係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聖母最常選擇的伴侶類型可以簡單概括為「浪子型」和「巨嬰型」。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5 AM
聖母得不到好的關係的原因還在於,他們沒有底線的、任對方預期欲求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教會了對方怎樣對待自己——可以用這些沒有底線的方式。因為在健康的關係中,雙方也會試探對方能接受的自己的行為方式,而聖母的愛其實正是讓對方誤以為一些錯誤的行為方式是被允許的。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6 AM
為什麼說聖母想改變的人不會改變呢?即使聖母真的給到了對方很多的愛和付出,對方大都依然不為所動,絲毫沒有改變,這是因為聖母了忽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主自願的,只有那些準備好了接受改變和幫助的人,才能去作出改變。他們只會接受自己選擇的人的付出,而不是所有人的付出。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6 AM
這就好比,對於很多十幾歲的孩子,無論你多麼想傳達給他們「學習很重要」這件事,如何滔滔不絕的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他們也常常左耳進右耳出。他們並不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需要改變,自然也就不會接受你的「幫助」。或者,他們可能願意聽取同伴的意見,卻不會聽取父母老師的意見。最終能否改變,只取決於改變者自身的內心。
聖母們忽略了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對於一個人行為改變重要性,所以往往只能感動自己(Deci & Ryan, 2000)。
The Dark
@thedark
Fri, Jan 6, 2023 1:48 AM
,聖母的內心大都有一個關於自己人設的「定式」——「我要無條件地愛他,不論他怎麼對待我」。但這個「定式」卻不是為伴侶,而是一個他們自己的人生腳本。他們的角色設定是固定的,只是需要一個恰當的對象來陪自己演出,完成這齣自我感動的戲。
所以,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這個對象是誰其實無所謂,只要他們滿足「需要被拯救」這個條件就好。於是我也想問問大家,在對方真的變好之後,聖母還會愛他們嗎?
載入新的回覆
她簡直開心到彈起來好嗎。諮商師是正確的,聖母是在用無限包容的方式施行控制。 SM關係 控制慾 " 看似無欲無求的「聖母」其實有著極強的控制欲:聖母抱有一種自我陶醉的滿足感,他們享受付出和奉獻的本身"拯救慾望強烈的個體,其實往往也有著強烈的控制欲。他們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腳本。人生腳本指的是,你對自己人生中發生的故事的書寫和規劃。而那些控制欲過強的人的規劃可能是偏執的、脫離了實際的。比如,「我的愛情都應該有好的結局,我愛的人在最後應該要同樣愛我,只要我對他們足夠好,只要我用盡全力去愛他們」。
聖母們可能比他人更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腳本中有意外和缺陷,他們不會承認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對象,或是這就是一段會失敗的關係。所以,當這樣的「意外」出現時,他們會想要強行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
但,控制慾不強的人在同樣的情況下,更有可能選擇接受和放棄——及時止損。即便這個過程同樣痛苦,因為前提是面對現實,並接受這是一個「損」。
然而,「聖母」的拯救往往會失敗
之所以說聖母得不到好的關係,是因為首先,他們選擇的伴侶通常都是無法和他們建立好的關係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聖母最常選擇的伴侶類型可以簡單概括為「浪子型」和「巨嬰型」。
那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主自願的,只有那些準備好了接受改變和幫助的人,才能去作出改變。他們只會接受自己選擇的人的付出,而不是所有人的付出。
聖母們忽略了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對於一個人行為改變重要性,所以往往只能感動自己(Deci & Ryan, 2000)。
所以,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這個對象是誰其實無所謂,只要他們滿足「需要被拯救」這個條件就好。於是我也想問問大家,在對方真的變好之後,聖母還會愛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