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ง •̀_•́)ง陌言律だよ
[諮商]
果然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就該早點說
「啊,這樣說很沒禮貌,」
心理師「沒關係。」
「我有點厭倦這種模式,我是說在我說出一些比較心裡話或是會牽動情緒的話時,你說『這樣感覺很孤單吧。』這樣,我當然知道這我很孤單,」
「但怎麼說,我感覺這是在講廢話欸。」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於是空氣安靜了幾秒後心理師說她想對我說他對我這部分的對話打算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他認為我因為過去的經驗導致現在無法對別人分享自己的內在或想法,覺得會被否定、所以不信任,他是想透過緩慢的步調來讓我願意開始對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覺得對方誤解過大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說話)
「呃,我,呃,在這部分我不覺得自己很孤單啊,你是你,別人是別人,我有把握能對你說,我又不能控制別人在聽完我的話後有什麼反應,所以這沒有用啊。
「除非確定對方能理解我在說什麼,或者我有把握我能把事情講到對方能理解為止,不然我不會隨便找人就開始試著傾訴或說出想法,別人有那個義務當我的垃圾桶嗎?關係都沒建立,我憑什麼要求他們把精神關注到我身上?」
「你說你理解是你理解,但那是因為,你是心理師耶。」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你說我覺得找不到對象傾訴很孤單,可能是因為每次諮商都分開了所以我表達的訊息也變得很瑣碎,但是我找不到一個適合的對象傾訴跟我覺得孤不孤單是兩回事,因為我不能確地別人是否有那個心理素質承受我的想法或內容,如果反而給他們造成壓力或不知所措,那為什麼我要做這種事情?」
「說自己不孤單是不可能的,但是本來就沒有人能完全理解我,你也是因為要我開口說了很多事情、我們做了很多互動,你才能達到今天所謂的"理解我的孤單",在我沒對任何人開口說話溝通前,孤單本來就是我一貫的狀態。」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我不可能要全世界都理解我的孤獨,我要求的理解也早就已經過期了,我要的理解不是我把我想說的說出來、然後與你溝通確認你的理解是否有誤,我要的不是這種理解,這種理解不能滿足我,我要的是在非常久遠、非常早年、那種「在我需要安全感時感到安全、在我需要獲得愛的時候被愛、在我需要獲得滿足的時候被尊重。」的理解,」
「但那是有時效的,一旦過了那個時段,在變成大人後,這個需求就會變成無底洞,它永遠也沒辦法被滿足。」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我在說什麼、對方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大致上我能掌握方向,所以我說了什麼而你對我的處境表示『你感覺很孤單』或者『你覺得沒人了解你』,對我來說就只是在複述而已,」
「但我不需要複述,我自己很明白,所以我對這種模式感到厭倦。」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我不會因為真的找不到對象傾訴就難過到影響生活,影響我生活的重點不是這個,與其說對於找不到對象訴說,還不如說萬一害別人困擾這才真的是我的困擾,是我的經驗告訴我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不是因為『對別人訴說後受到傷害,在反覆過後放棄訴說。』這種事情的本質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承受,所以我才受到傷害。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我很理解我要的那種理解是什麼,所以我更清楚現在的孤獨是從何而來,僅僅只是因為我已經長大成人了,我已經過了那個無條件被重點關心與被愛的時間,在成人後你想要獲得這些,勢必就要付出了,」
「然後要一個因為過去而導致人際與關係上有障礙的人做付出?這不就是死循環嗎?我不想付出,所以我沒有獲得任何回報而處於孤獨狀態是正常現象。」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有問題的一直都不是我,是致使我成我的那些人,但是最後、到頭來,來這裡想解決問題的人居然還是我,這是最讓人生氣的。」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我的傾訴+我不能控制別人的反應+我理解別人未必能理解+我想要的理解早已不是大眾普遍所想的那種理解,這是我孤獨的原因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中間我還是提到了理科太太的事情,不過我是想換個氣氛,我好煩
所以就說起了理科太太那段時間還挺娛樂到我的,而我在那時候看到一些人的分享,才發現原來真的有些人不適合諮商於是我也開始在思考自己是否也不適合諮商,或者諮商對我的效果有可能低於一般人(一般人沒啥定義,很籠統,反正就是我以外的人)
「畢竟就上面那種我說完了、你複述的模式,大部分情況下我通常都只是在反覆驗證自己的想法,要說有什麼改變,就是有些想法被驗證了,被我整理出來了,有些沒有,這個效率低到我說出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我不確定自己在諮商的這段期間得到了什麼,我偶爾才想,因為我來諮商基本不會抱有期待,就像我跟別人對話也不會有任何期待,有期待才更容易受傷不是嗎?我一直覺得諮商帶來的改變是很淺移默化的、抽象的、不容易被發現的部分,但說真的我最近也開始因為這種厭倦的模式而不禁懷疑自己在諮商中到底獲得了什麼?我把我的感受說出來,然後你描述我的感受如何,然後這樣反覆驗證,好像在做無用功。」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但是吧,如果你問我希望在諮商中獲得什麼或想要什麼,我也說不上來,我以為這是諮商可以解決的部分。」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諮商結束後離開前心理師向我道謝,我這回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讓她知道該怎麼調整與我對話的方式
走前我又提出了個問題「你們、我是說你們怎麼看待理科太太這件事情的?」
心理師「嗯--如果有人因為這樣能得到幫助,也不是壞事啊。」
「我覺得如果理科太太能讓一些人知道正常人也能去求助諮商或身心科,讓迷思消除一點,那也真的不是壞事。」
越多人去學習自我覺察或矯正這樣也是種減少像我這樣受害者的方式啊,淦!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啊,早知道一感覺不對勁就該提出來了,原來心理師對我的理解偏差這麼大,啊,千金難買早知道(語調死板)
(ง •̀_•́)ง陌言律だよ
而且說到理解,我自己是覺得除了我以外大家都是一樣的,在別人開口前他本身的就是處於一種未知/不被理解的狀態
如果有誰因為簡簡單單的幾個訊息就理解(指有深度的)別人,我只會有
1.好恐怖
2.再裝啊
兩種反應。
心理師多了解我完全取決於我對他說多少,而不是他有多厲害
所以他沒有正確理解我的需求或者他的理解有偏差,我反而還覺得這個流程比較讓人安心,因為試錯代表著有機會推導正確方向,最怕那種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的狀況,這樣就只能純信仰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