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韌🥞
@peggy5233
Wed, Dec 14, 2022 9:43 AM
4
Facebook
A編工事中 on Facebook
理科太太的事件,目前看到比較跳脫諮商專業爭議切入點的評論,是從產製面、消費市場,以及大眾的選擇等等來談。
靜韌🥞
@peggy5233
Wed, Dec 14, 2022 9:44 AM
自己也曾在線上平台買過課程,
結果是體會到自己的惰性
,最後還是比較常在網路上找需要的教學。但不否認有人帶路會走得更快,或者節省一些時間。
靜韌🥞
@peggy5233
Wed, Dec 14, 2022 9:44 AM
平台×開課者
噗首的臨床心理師提到,某平台寫信給他,「
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把你的文章標上價位,有幾個人會掏錢?』
」
是的,平台不是慈善事業,就連網路上的教學文章都會請你幫忙點一下旁邊的廣告,或donate他一杯咖啡的錢。而且平台也不需要是慈善事業,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賺錢。
能講但沒市場,那就只能謝謝再聯絡。能講又能賺錢,甚至也有錢可以做課程,就成為架上有著精美包裝的產品。
當然不能否定這些包裝精美的產品也有其價值(至於有沒有違反法律與專業是另一個討論的議題)。
而我自己的想法:內容當然是可以有價的,但有市場(價格)往往比起有深度(價值)更容易受到注意。
OK,反對者可能會使出「眼紅」來形容後者。我不否認眼紅,人之常情,但更憂慮的其實應該是包裝對整個社會價值選擇的影響。
靜韌🥞
@peggy5233
Wed, Dec 14, 2022 9:45 AM
Wed, Dec 14, 2022 9:45 AM
平台×消費者
噗首出版社編輯指出,「
在這個流量決定一切、通路至上的時代,消費者被流量投放了資訊,有沒有辦法看到其他的選擇或可能?
」
不是只針對理科太太的課程,在這個什麼都能販賣的時代,只要包裝對了就有人買單。但是買單的這些人是買什麼?
套一個我很久以前跟小學生舉的例子,你買養樂多的時候都會看產地成分,你看媒體的時候為什麼不?
靜韌🥞
@peggy5233
Wed, Dec 14, 2022 9:45 AM
我現在想問得更進一步
——你為什麼想買養樂多?
是因為你需要,還是誰告訴你你需要?
你其實不餓,但是隔壁同學在喝,還有人打卡所以你必須要;你很餓,雖然茶葉蛋更適合你,但是養樂多宣稱可以帶來更多快樂,還不用剝殼⋯⋯等等等。
消費者在平台購買課程的時候,或甚至更廣闊來看,在網路上看文章、影片,相信那些你所看的東西提供給你的價值,又是哪一種呢?
其實這個提醒滿重要的,我們看似有選擇,但我們真的有選擇嗎?流量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不可能叫大家把手機關了打開書本回到過去的環境,所以這個思考也變成了當代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載入新的回覆
理科太太的事件,目前看到比較跳脫諮商專業爭議切入點的評論,是從產製面、消費市場,以及大眾的選擇等等來談。
結果是體會到自己的惰性,最後還是比較常在網路上找需要的教學。但不否認有人帶路會走得更快,或者節省一些時間。噗首的臨床心理師提到,某平台寫信給他,「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把你的文章標上價位,有幾個人會掏錢?』」
是的,平台不是慈善事業,就連網路上的教學文章都會請你幫忙點一下旁邊的廣告,或donate他一杯咖啡的錢。而且平台也不需要是慈善事業,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賺錢。
能講但沒市場,那就只能謝謝再聯絡。能講又能賺錢,甚至也有錢可以做課程,就成為架上有著精美包裝的產品。
當然不能否定這些包裝精美的產品也有其價值(至於有沒有違反法律與專業是另一個討論的議題)。
而我自己的想法:內容當然是可以有價的,但有市場(價格)往往比起有深度(價值)更容易受到注意。
OK,反對者可能會使出「眼紅」來形容後者。我不否認眼紅,人之常情,但更憂慮的其實應該是包裝對整個社會價值選擇的影響。
噗首出版社編輯指出,「在這個流量決定一切、通路至上的時代,消費者被流量投放了資訊,有沒有辦法看到其他的選擇或可能?」
不是只針對理科太太的課程,在這個什麼都能販賣的時代,只要包裝對了就有人買單。但是買單的這些人是買什麼?
套一個我很久以前跟小學生舉的例子,你買養樂多的時候都會看產地成分,你看媒體的時候為什麼不?
——你為什麼想買養樂多?
是因為你需要,還是誰告訴你你需要?
你其實不餓,但是隔壁同學在喝,還有人打卡所以你必須要;你很餓,雖然茶葉蛋更適合你,但是養樂多宣稱可以帶來更多快樂,還不用剝殼⋯⋯等等等。
消費者在平台購買課程的時候,或甚至更廣闊來看,在網路上看文章、影片,相信那些你所看的東西提供給你的價值,又是哪一種呢?
其實這個提醒滿重要的,我們看似有選擇,但我們真的有選擇嗎?流量的時代已經回不去,不可能叫大家把手機關了打開書本回到過去的環境,所以這個思考也變成了當代人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