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2:14 PM
Mon, Dec 12, 2022 2:24 PM
1
[書]
第五章
猶豫派
猶豫派的朋友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前面兩派只要改變心態/想法+訂定計畫,我們還要實際操作
還有靜靜為什麼不是交女朋友!!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2:17 PM
Wed, Dec 21, 2022 6:55 AM
靜靜!!
不要讓行為科學把你扳直啊啊啊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2:24 PM
別等啦,開約吧—累積經驗才有能力去選擇
猶豫派總會想要先自我提升後再去行動。(ex:我想先完成某事(like出櫃、減肥、念完學位...吧啦啦)之後再找對象)
但自我提升這想法有時會變成藉口,猶豫派會被恐懼影響而無法做出選擇,而只要不行動就不會失敗,但有這種等到百分百準備好再行動心態的人,低估自己錯過許多機會。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2:34 PM
Wed, Dec 21, 2022 6:56 AM
為何等待是錯誤?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能做到100%的準備,談戀愛亦然。
猶豫派總認為,有一天就會感覺準備好了,但這只是妄想。
我也知道啊幹
我近年有mindset自己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但我是逼自己處在某情境就會習慣的人,可是去到那情境的靜摩擦力無敵大。
假設猶豫派真的達到自己理想狀態然後進入關係,也會擔心對方的愛是有條件的/對方喜歡的你是理想的你,擔心如果你不再理想,對方就會離開你。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2:45 PM
Mon, Dec 12, 2022 3:04 PM
如果等到準備好再戀愛,失去的機會比想像多。
經濟學家say做選擇時會產生機會成本—(面臨兩個互斥選項)選A選項放棄B選項產生的代價。
猶豫派的遲遲不行動會產生機會成本。
不行動機會成本:
1.錯失學習機會:談戀愛是反覆改善的歷程,如果沒有和不同人交往,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喜好(人對於自己喜歡的對象或重視的價值往往有錯誤認知,這個第八章會說),缺乏經驗讓找對象更困難。
靜靜在這一頁說她沒有朋友更遑論交女朋友
BGM:
【HD】房東的貓 - 往往 [歌詞字幕][完整高清音質] ♫ The Landlord's Cat - ...
沒什麼關連只是關鍵字腦內自動播放
2.錯失提升約會技能的機會: 約會是需要練習的。跟健身一樣,約會越多次,談戀愛的能力就越強,人都會犯錯,所有不如現在開始犯錯。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04 PM
Mon, Dec 12, 2022 3:06 PM
約會有點像單口喜劇,都屬於聽眾藝術
(延伸:Google聽眾藝術沒跑出什麼東西,想知道英文怎麼寫
閱聽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約會必須反覆練習,要連而練習如何提出有趣的問題,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自我表達,和對方接吻,如果要精進約會技能只能去約會。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09 PM
Mon, Dec 12, 2022 3:19 PM
克服猶豫,開始約會
行為科學顯示人會出現
意圖-行動落差(intention-action gap)
—我們意圖做某事但卻不採取行動。
like起床?
啊靜靜執行以下技巧後交了男朋友 why?靜靜why?
步驟1:設定最後期限。
研究顯示設定適合的最後期限(雖急迫但可行)能產生效果。(心理學的觀察研究,收到兌換蛋糕優惠卷,如果期限是2個月兌換比例只有10%;期限3週兌換比例則有30%)
作者建議設定開始約會的最後期限是三週後,有時間事前準備但也不會久到失去動力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25 PM
Mon, Dec 12, 2022 3:35 PM
步驟2:做功課準備。
設定期限後,開始做約會功課。
like下載穿搭app設計約會穿搭、上即興演出課、學習如何聆聽...吧啦啦啦
下次和朋友吃飯時請注意:你何時想著自己(思考自己表現如何)何時認真聆聽對方說話並真心感到好奇(思考對方想表達什麼?)
如果很久沒約會的人,請拍一些好看的照片(燈光打好+好手機的人像模式),好看的照片會讓你正增強(個體出現某行為後給予獎勵則該行為表現會增加)
如果很障礙,準備過程中可以諮詢治療師,但治療師不是藉口,請一邊諮商一邊約會。
鄉下俗第一次知道有穿搭app
2022 最全面 15 款穿搭 App 推薦!新手變達人的秘密武器 | Pinkoi 設計誌
阿阿我之前有嗑衣服要這麼穿和服福人人,但完全沒有內化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41 PM
Mon, Dec 12, 2022 3:43 PM
步驟3:告訴別人我要去約會。
研究證實公開宣布目標,就愈可能專注去實現目標。
(心理學實驗:將學生分為兩組,將會參加高難度考試,實驗人員請其中一組互相分享目標分數;另組則不透露。結果顯示與他人分享目標的人,對目標更加投入,且達成目標的機率高20%)
So 請告訴3個好友或家人“我要開始約會”,並告知他們你設定的deadline,為了名聲你會更有行動力(額外好處:和別人分享約會目標,別人可能會介紹對象給你)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51 PM
Mon, Dec 12, 2022 3:54 PM
步驟4:認同自己是約會派的新身分。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身分,在不同身分時會產生不同的行為。研究顯示:可以藉由強化一種身份來改變人的行為。(實驗:在美國選舉週調查有登記的選民,問其中一群:對你而言投票有多重要? 對另一群組成相同的選民問:對你而言這次選舉中,擔任選民有多重要?
分析投票紀錄和投票率,結果顯示問是否願意擔任選民問題者投票率高於是否願意投票者11%
雖然兩個群體內的人都可能有投票意圖,但受引導後把自己當作選民者更可能實現計畫,他們認為自己不只是去投票而是選民,此身分認同受強化,他們更可能去投票。
所有用這種方式逼自己去約會,覺得自己是約會派而不是去約會的人。
站在鏡子前面對自己說:我在尋找對象,我是約會派。
作者客戶例子是雅各,雅各是個胖子,作者除了操弄身分認同外還帶他去大改造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3:56 PM
Mon, Dec 12, 2022 3:58 PM
還要提升雅各的自尊心(專注最大優點,而不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減肥)
雅各後來成功交往,他沒要減肥而是減掉自我設限的身分認同,改變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喔,大家不可以再說自己會孤老終生了
宣示那邊是不是有點蜂蜜蛋糕理論或吸引力法則?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4:01 PM
Mon, Dec 12, 2022 4:02 PM
馬的好多
看的一下就翻完了,用平板筆記真的好麻煩
步驟5:設定具體可以達成的目標
心想學家證實:設定具體目標不只使人更有可能達成目標,還能產生更大的動機、自信和自我效能。
作者建議一週至少約會一次,星期三很讚,在一週的中間,每週都有期待感,約會很順利可以約週末續攤。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4:10 PM
Mon, Dec 12, 2022 4:14 PM
步驟六:學習用體諒語氣對自己說話。
不要因為約會失敗而批判自己,要學會為自己加油。
(延伸閱讀:自尊心養成那本有比較詳細怎麼操弄內在批判者
@bacteriuman - [廢噗day3.] 自尊心養成 第三章-降伏批判者
)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4:10 PM
Wed, Dec 14, 2022 8:39 AM
別再和前任聯絡:
許多猶豫派一直無法認真約會是因為執著/牽掛前任。
有些人認為和前任保持聯絡是敞開機會之門,想保留改變心意的餘地,但這是錯誤的想法,和前任保持聯絡會阻礙進步+難以放下過去。
心理學研究顯示:
人本能喜歡可反悔的選項但長期而言彈性空間經常使我們更不快樂
(like上一章講的可退貨大衣跟不可退貨花車大衣)
(哈佛大學心理學實驗:學生參加兩天攝影工作坊,工作坊結束前,導師請學生選一張照片參展。其中一組必須當天選且不能改變選項;第二組則是在當天選照片但知道這幾天之內會接到要不要改選擇的電話。只有少數第二組學生會改變選項,但不能改組的滿意度高於可改組。)
NEET
@bacteriuman
Mon, Dec 12, 2022 4:29 PM
Wed, Dec 14, 2022 8:41 AM
我們對可反悔選擇的投入程度較低,但投入程度是快樂的關鍵,加上投入就會讓大腦啟動合理化程序,說服自己做的是好選擇賦予更多正面特質;落選選項賦予更多負面特質。
(攝影坊實驗結果解釋:第一組當下就專注在自己的選擇啟動合理化程序;第二組則會不斷猶豫+評估各種選項產生懷疑,就算第二組堅持使用原本的找片,還是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投入程度是快樂關鍵+合理化,讓分手變得不可逆讓自己釋懷
BGM:
My Little Airport - frankie wants to be alone
就是要從上一首轉成下一首(?)
只因當時太緊張
載入新的回覆
第五章
猶豫派
猶豫派的朋友我們要做的事太多了,前面兩派只要改變心態/想法+訂定計畫,我們還要實際操作還有靜靜為什麼不是交女朋友!!靜靜!!
不要讓行為科學把你扳直啊啊啊猶豫派總會想要先自我提升後再去行動。(ex:我想先完成某事(like出櫃、減肥、念完學位...吧啦啦)之後再找對象)
但自我提升這想法有時會變成藉口,猶豫派會被恐懼影響而無法做出選擇,而只要不行動就不會失敗,但有這種等到百分百準備好再行動心態的人,低估自己錯過許多機會。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能做到100%的準備,談戀愛亦然。
猶豫派總認為,有一天就會感覺準備好了,但這只是妄想。
我也知道啊幹 我近年有mindset自己我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但我是逼自己處在某情境就會習慣的人,可是去到那情境的靜摩擦力無敵大。假設猶豫派真的達到自己理想狀態然後進入關係,也會擔心對方的愛是有條件的/對方喜歡的你是理想的你,擔心如果你不再理想,對方就會離開你。
經濟學家say做選擇時會產生機會成本—(面臨兩個互斥選項)選A選項放棄B選項產生的代價。
猶豫派的遲遲不行動會產生機會成本。
不行動機會成本:
1.錯失學習機會:談戀愛是反覆改善的歷程,如果沒有和不同人交往,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喜好(人對於自己喜歡的對象或重視的價值往往有錯誤認知,這個第八章會說),缺乏經驗讓找對象更困難。
靜靜在這一頁說她沒有朋友更遑論交女朋友BGM:
沒什麼關連只是關鍵字腦內自動播放2.錯失提升約會技能的機會: 約會是需要練習的。跟健身一樣,約會越多次,談戀愛的能力就越強,人都會犯錯,所有不如現在開始犯錯。
(延伸:Google聽眾藝術沒跑出什麼東西,想知道英文怎麼寫
約會必須反覆練習,要連而練習如何提出有趣的問題,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自我表達,和對方接吻,如果要精進約會技能只能去約會。
行為科學顯示人會出現意圖-行動落差(intention-action gap)—我們意圖做某事但卻不採取行動。
like起床?啊靜靜執行以下技巧後交了男朋友 why?靜靜why?步驟1:設定最後期限。
研究顯示設定適合的最後期限(雖急迫但可行)能產生效果。(心理學的觀察研究,收到兌換蛋糕優惠卷,如果期限是2個月兌換比例只有10%;期限3週兌換比例則有30%)
作者建議設定開始約會的最後期限是三週後,有時間事前準備但也不會久到失去動力
設定期限後,開始做約會功課。
like下載穿搭app設計約會穿搭、上即興演出課、學習如何聆聽...吧啦啦啦
下次和朋友吃飯時請注意:你何時想著自己(思考自己表現如何)何時認真聆聽對方說話並真心感到好奇(思考對方想表達什麼?)
如果很久沒約會的人,請拍一些好看的照片(燈光打好+好手機的人像模式),好看的照片會讓你正增強(個體出現某行為後給予獎勵則該行為表現會增加)
如果很障礙,準備過程中可以諮詢治療師,但治療師不是藉口,請一邊諮商一邊約會。
鄉下俗第一次知道有穿搭app阿阿我之前有嗑衣服要這麼穿和服福人人,但完全沒有內化
研究證實公開宣布目標,就愈可能專注去實現目標。
(心理學實驗:將學生分為兩組,將會參加高難度考試,實驗人員請其中一組互相分享目標分數;另組則不透露。結果顯示與他人分享目標的人,對目標更加投入,且達成目標的機率高20%)
So 請告訴3個好友或家人“我要開始約會”,並告知他們你設定的deadline,為了名聲你會更有行動力(額外好處:和別人分享約會目標,別人可能會介紹對象給你)
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身分,在不同身分時會產生不同的行為。研究顯示:可以藉由強化一種身份來改變人的行為。(實驗:在美國選舉週調查有登記的選民,問其中一群:對你而言投票有多重要? 對另一群組成相同的選民問:對你而言這次選舉中,擔任選民有多重要?
分析投票紀錄和投票率,結果顯示問是否願意擔任選民問題者投票率高於是否願意投票者11%
雖然兩個群體內的人都可能有投票意圖,但受引導後把自己當作選民者更可能實現計畫,他們認為自己不只是去投票而是選民,此身分認同受強化,他們更可能去投票。
所有用這種方式逼自己去約會,覺得自己是約會派而不是去約會的人。
站在鏡子前面對自己說:我在尋找對象,我是約會派。
作者客戶例子是雅各,雅各是個胖子,作者除了操弄身分認同外還帶他去大改造
雅各後來成功交往,他沒要減肥而是減掉自我設限的身分認同,改變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喔,大家不可以再說自己會孤老終生了宣示那邊是不是有點蜂蜜蛋糕理論或吸引力法則?步驟5:設定具體可以達成的目標
心想學家證實:設定具體目標不只使人更有可能達成目標,還能產生更大的動機、自信和自我效能。
作者建議一週至少約會一次,星期三很讚,在一週的中間,每週都有期待感,約會很順利可以約週末續攤。
不要因為約會失敗而批判自己,要學會為自己加油。
(延伸閱讀:自尊心養成那本有比較詳細怎麼操弄內在批判者
許多猶豫派一直無法認真約會是因為執著/牽掛前任。
有些人認為和前任保持聯絡是敞開機會之門,想保留改變心意的餘地,但這是錯誤的想法,和前任保持聯絡會阻礙進步+難以放下過去。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本能喜歡可反悔的選項但長期而言彈性空間經常使我們更不快樂(like上一章講的可退貨大衣跟不可退貨花車大衣)
(哈佛大學心理學實驗:學生參加兩天攝影工作坊,工作坊結束前,導師請學生選一張照片參展。其中一組必須當天選且不能改變選項;第二組則是在當天選照片但知道這幾天之內會接到要不要改選擇的電話。只有少數第二組學生會改變選項,但不能改組的滿意度高於可改組。)
(攝影坊實驗結果解釋:第一組當下就專注在自己的選擇啟動合理化程序;第二組則會不斷猶豫+評估各種選項產生懷疑,就算第二組堅持使用原本的找片,還是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投入程度是快樂關鍵+合理化,讓分手變得不可逆讓自己釋懷
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