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11/25
竹籠茨、金銀細工及藝閣 台南增4工藝技術保存者 | 文化 | 中央社 CNA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臺南增1位傳統工藝保存者及3位保存技術保存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近日召開今年第1次《傳統工藝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會議,通過『竹籠茨(ㄘˊ)』為本市傳統工藝,李養師傅為保存者;另新增登錄『金銀細工』蘇啟松藝師以及『藝閣』吳震星藝師和梁添發藝師3人為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之保存者。總計臺南市登錄之傳統工藝藝師達22名、保存技術保存者9名。

https://images.plurk.com/3vpEs49vS2bmsesohYymSy.jpg https://images.plurk.com/3Zch4QPC8R07k4T3AYir1A.jpg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https://images.plurk.com/4o0VSX9tRtq3JRgjDkM0lK.jpg https://images.plurk.com/41xZLwtQJWkHSRScLCz6OQ.jpg

『竹籠茨』為臺江地區的傳統家屋形式,因早年該地區為鹽鹼旱澇之地,加上曾文溪尚未建造堤防,許多伏流水與河床飄忽,經常氾濫成災,先民戲稱無常改道的曾文溪為『青瞑蛇』;村民為『避溪蛇求安居』,遂發展出『竹籠茨』建築工法,使『扛茨走溪流』成為臺江地區特有的常民文化。

李養1942年出生於安南區新吉庄,生長在專蓋竹籠茨的家族,自小隨父兄學習竹籠茨工法,國小畢業後即加入工班。諳熟竹材特性、納卦與建屋尺寸規範、風水忌避等無形知識,工法講究細緻而縝密,建築結構及造型因機能而產生,達到『用』與『美』之完美結合,反映臺灣先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彰顯出人與大自然共生的智慧。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金銀細工』蘇啟松,國中畢業後進入銀樓學藝,從事神明帽冠製作、修復工作近40年,對於金屬工藝之技法『一搨、二鑲、三刷洗、四柳(纍)絲』熟稔,充分掌握金銀細工相關知識、材料、工具、技術及工序,表現精準、細膩熟練,作品風格獨具風格。『金工』多表現在宗教用品及生活用品,為府城傳統工藝之大項,昔有『打銀街』可見該項工藝之鼎盛;蘇啟松有感現今金工技術逐漸式微,投入傳承教學,在校園及社區講習班授課十餘年,除個人具精湛金工技藝表現外,對傳統工藝保存與教育推廣亦不遺餘力。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藝閣』為傳統藝陣中重要項目,深具臺灣在地特色,集音樂、戲劇、彩繪、雕飾、陶藝等技藝之大成,近年結合各種科技的聲光特效,透過民俗典故、忠孝節義等展演,為寓教於樂之綜合藝術。
吳震星投入藝閣領域40餘年,自小拜師學習彩繪技巧,隨其師林水拱學習電動花燈布景繪製,舉凡木工、電子線路、糊紙工藝等藝閣保存所需技術皆能充分掌握及執行,創立『天一企業社』,帶領家族成員一起投入傳統藝閣製作。

梁添發自小跟隨父親梁銘哲學做糊紙、藝閣、花燈、電動、焊接、電器、設計圖及醮壇搭設等技藝,創立『古都民俗實業社』,集傳統藝閣製作技術於一身,近年更結合電動聲光特效元素,整體表現兼具傳統與創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