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5:41 PM
Sat, Nov 26, 2022 7:29 PM
44
14
政治
談這次選舉和接下來的個人看法。D黨支持者療傷中的就先別點進來看了。我個人阿扁第二屆開始投D黨,現在不只無感,特定人和派系出來選一定不投。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5:46 PM
這次選舉:
1. 地方議會和地方首長傳統就是藍大於綠,綠要拿到黨派的勝利通常需要全國性事件推動搖擺選民站隊才會有明顯優勢。
2. 這次被認為輸慘不是只是席次的問題,某些席次其實是來自上次的外溢效應才會存在,這次只是回去而已,問題是總票數明顯跑票,這是搖擺選民對於政府不滿的表現。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5:55 PM
Sat, Nov 26, 2022 6:48 PM
3. 不滿的點其實就是民生,遠因從土地政策(礦業法、農地工廠就地合法)、勞工政策(修壞一堆關鍵真的很厲害)、醫療政策(醫材法);
近因防疫一開始光耀國際到沒有疫苗,高端從來就是政治問題不是科學問題;
再來就是經濟面抑制升息致貨幣降速過快,民生原料進口成本墊高,導致物價上漲,
(很多原料和飼料都是進口,進口就是美金計價,雖然很多人的理論是台幣貶值出口商會賺更多,但是進口原物料上漲就是民生物資會漲價,人民有感的是那邊)
但主計處的數據比米國的誇張,人家是算起來太多我們是算起來變成經濟奇蹟,但人民拿多少錢出來買飯有感。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01 PM
Sat, Nov 26, 2022 6:42 PM
同時利率不拉高,其他國家大多因為利率拉高,得到壓制房價的附加效果,台灣一直不主動作為,對比之下的剝奪感更重。
還有這個我覺得比較非戰之罪,但是勞退基金岌岌可危的同時,丟了一大堆在台股,虧出一個很厲害的數字,雖然我個人認為兩三年後會回到水位,但是那筆錢本來就很危及,不是拿來說服民眾經濟沒那麼糟推升股票權點用的。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08 PM
Sat, Nov 26, 2022 6:43 PM
4. 我覺得最關鍵的點,也是這次芒果乾打不動的點就是,民生尤其是這一年內變動很大,政府沒做好的可能性本來就高,但是側翼打異論的方式和力道太小粉紅,打到的都不是對面,是本來根本有投過民進黨的搖擺選民,選民直接被打到不想投。
而且民進黨內部問題太嚴重,蔡英文該辭黨主席,上升到以黨主席的立場,民選總統的身份要求全黨支持林智堅,與學術單位對立,是驚愕程度的錯步。
定調錯誤、指向錯誤、執行錯誤,就是現在的狀況。側翼帶兵去攻打其他人的言論,回頭在自己陣營沾沾自喜這個很多人都看在眼裏,不是服了只是懶得講而已。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11 PM
Sat, Nov 26, 2022 6:50 PM
之後的總統選舉:
1. 我倒是看不懂綠營支持者在恐慌什麼,好像我都比較樂觀,基本上民進黨接下來搶提名的內鬥不要打得太難看,大方向我不太認為民進黨會輸總統選舉,除非黨內初選之類的就打到血流成河。
看上次的總統選舉就知道了,大部分的搖擺選民支持選出一個非藍營的總統,但是不會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13 PM
Sat, Nov 26, 2022 6:44 PM
2. 最終變數就是該閉嘴的就要好好閉嘴,2023上半年經濟可能還有疑慮,不要把時間和精神放在嘲諷過得辛苦的人民,那不是拉票的方式。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23 PM
Sat, Nov 26, 2022 7:31 PM
台海情勢:
1. 我不認為這次選舉和台海情勢實質上的影響。藍的說挑釁對面會打起來、綠的說不夠表達反抗立場就是想要統一;
但我認為,很重要所以再強調一次,我個人認為,台灣意向影響未來論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我會認為時機點在美方對中國政策轉向全面採取積極對抗政策開始,台灣的意向其實就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中國要打與否,跟台灣毫無關係,習想要跟普丁一樣有病要拼歷史定位,他就會打,就跟封城對經濟重擊還是會封;
台灣要獨立與否,也不是台灣說了算,要看美國願不願意,美國要維持島鏈,但他不會想打,尤其是烏俄目前的狀況,資源還要持續投入,美國國內經濟也在調整,能源價格飄來飄去的,沒有想要多開一個戰場,現在對於台灣戰略大致上就是穩、強武、練兵。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34 PM
Sat, Nov 26, 2022 7:32 PM
那有什麼可以做的:
1. 沒那麼寬裕的人,在可能會來到的經濟震動中好好的規劃經濟和過活,最終一個國家的強健是社會體系的豐富和正面性。
2. 再積極一點看一下除了側翼之外的新聞來源,從好好地看新聞本身而非他們互相傳遞,立場幾乎一致的社論。應該約束側翼的是政黨,但人民可以選擇資訊來源的接收,真正看新聞後才看社論,而非從社論看新聞。
3. 再積極一點,台灣的國際定位不在台灣手上,但經由烏俄戰爭的進程、使用的武器、武器的提供者、各國的互動、地形和台灣的差異,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HARUKAAAΨ
@orcas
Sat, Nov 26, 2022 6:40 PM
最終就是,反民主不是只有戰爭、言論審查不是只有經由法律,愚民策略就是極端主義控制言論的其中一種方式。自己持續施行民主才是維護民主的真正方式,共勉之。
載入新的回覆
談這次選舉和接下來的個人看法。D黨支持者療傷中的就先別點進來看了。我個人阿扁第二屆開始投D黨,現在不只無感,特定人和派系出來選一定不投。
1. 地方議會和地方首長傳統就是藍大於綠,綠要拿到黨派的勝利通常需要全國性事件推動搖擺選民站隊才會有明顯優勢。
2. 這次被認為輸慘不是只是席次的問題,某些席次其實是來自上次的外溢效應才會存在,這次只是回去而已,問題是總票數明顯跑票,這是搖擺選民對於政府不滿的表現。
近因防疫一開始光耀國際到沒有疫苗,高端從來就是政治問題不是科學問題;
再來就是經濟面抑制升息致貨幣降速過快,民生原料進口成本墊高,導致物價上漲,
(很多原料和飼料都是進口,進口就是美金計價,雖然很多人的理論是台幣貶值出口商會賺更多,但是進口原物料上漲就是民生物資會漲價,人民有感的是那邊)
但主計處的數據比米國的誇張,人家是算起來太多我們是算起來變成經濟奇蹟,但人民拿多少錢出來買飯有感。
還有這個我覺得比較非戰之罪,但是勞退基金岌岌可危的同時,丟了一大堆在台股,虧出一個很厲害的數字,雖然我個人認為兩三年後會回到水位,但是那筆錢本來就很危及,不是拿來說服民眾經濟沒那麼糟推升股票權點用的。
而且民進黨內部問題太嚴重,蔡英文該辭黨主席,上升到以黨主席的立場,民選總統的身份要求全黨支持林智堅,與學術單位對立,是驚愕程度的錯步。
定調錯誤、指向錯誤、執行錯誤,就是現在的狀況。側翼帶兵去攻打其他人的言論,回頭在自己陣營沾沾自喜這個很多人都看在眼裏,不是服了只是懶得講而已。
1. 我倒是看不懂綠營支持者在恐慌什麼,好像我都比較樂觀,基本上民進黨接下來搶提名的內鬥不要打得太難看,大方向我不太認為民進黨會輸總統選舉,除非黨內初選之類的就打到血流成河。
看上次的總統選舉就知道了,大部分的搖擺選民支持選出一個非藍營的總統,但是不會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
1. 我不認為這次選舉和台海情勢實質上的影響。藍的說挑釁對面會打起來、綠的說不夠表達反抗立場就是想要統一;
但我認為,很重要所以再強調一次,我個人認為,台灣意向影響未來論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我會認為時機點在美方對中國政策轉向全面採取積極對抗政策開始,台灣的意向其實就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中國要打與否,跟台灣毫無關係,習想要跟普丁一樣有病要拼歷史定位,他就會打,就跟封城對經濟重擊還是會封;
台灣要獨立與否,也不是台灣說了算,要看美國願不願意,美國要維持島鏈,但他不會想打,尤其是烏俄目前的狀況,資源還要持續投入,美國國內經濟也在調整,能源價格飄來飄去的,沒有想要多開一個戰場,現在對於台灣戰略大致上就是穩、強武、練兵。
1. 沒那麼寬裕的人,在可能會來到的經濟震動中好好的規劃經濟和過活,最終一個國家的強健是社會體系的豐富和正面性。
2. 再積極一點看一下除了側翼之外的新聞來源,從好好地看新聞本身而非他們互相傳遞,立場幾乎一致的社論。應該約束側翼的是政黨,但人民可以選擇資訊來源的接收,真正看新聞後才看社論,而非從社論看新聞。
3. 再積極一點,台灣的國際定位不在台灣手上,但經由烏俄戰爭的進程、使用的武器、武器的提供者、各國的互動、地形和台灣的差異,其實可以看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