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3跟3/1864是同時進行的,1863韓秀英就是SP從3/1864抓過去的。而當1863劉衆赫回歸後SP試著去找他,找不到才回頭看3/1864覺得很像。 且我做了些筆記,劉衆赫的星痕回歸可能被他有的故事影響。第一次3變成1864時是金獨子用1863給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且金獨子關掉後立刻變回3。而在之後成為1864前,金獨子因為沒辦法讀1863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而讓劉衆赫ego死亡,是他請SP幫忙才回復的。在那之後1864是可能靠SP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而非1863的。
半夜看到小說結局劇透一直好在意,有沒有人可以進來幫我解答
在結局的牆後也是獨子?
衆赫=隱秘的謀略家
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1863次他選擇再一次回歸,是因為他想到牆後嗎
韓秀英=tls123(後來變成韓秀英的潛意識)=《滅活法》作者
所以韓秀英才說他夢到故事寫了出來沒有剽竊《滅活法》?
這樣我看別人說「最古老的夢想被隱秘的謀略家等外神帶走」被帶走的又是什麼
K大是巴哈那篇嗎?我還有看到另一篇,但那篇看了更頭痛
所有主線任務與<星流放送>系統僅是「最古老的夢」做的一場夢,且若其停止作夢,整個世界將不復存在。
停止作夢的意思是什麼?
是他干涉太多次,然後縮水被帶走嗎
「讓故事得以停止不再循環下去」是圖上「走向未知的未來」那邊嗎
其實ORV有不斷重複著說著不同世界線就是不一樣的存在
申流承與氾濫之災,金南雲、李智慧、李賢誠、烏列爾與999回來的外神,
甚至是3/1864的金獨子公司與1863的韓秀英公司的團員差別
且有明明同時去牆後,鬼怪王跟瘤老頭王消失前拼命想引起注意的那位古夢(?)
這樣推測其實是有另一組2到41回世界線曾存在過,但那似乎是連SP都不清楚的世界/41kkomas沒有記憶
1864世界線,看故事的弱小的神明—最古老的夢隨密謀離開車廂,
但被人閱讀(觀測)的故事(世界)才會繼續存在,因此為了使各個世界的故事在失去最古老的夢後仍能繼續被閱讀,包括讓1864的大家能過上幸福結局,必須有新的古夢來接位,於是金獨子偷偷這麼幹了。
然而新的古夢獨子因為想看看不必受苦快樂生活的眾赫,去看並幫助了第0回的世界線,以星座的身份長期幫助0回眾赫後,應眾赫要求給予他回歸能力,並在未來1864次回歸中持續付出足以使回歸成為可能的龐大代價,使得自身削減變小→變回1864車廂中的小古夢。
個人看法
1.改1863就是現在的1864,sp 說過他追蹤改1863時發現了他失去記憶遇到金獨子,成為現在的世界線
2.全知讀者這個故事就是建立在時間悖論上才能成立,原本在牆內的古夢就是金獨子在接手後,因為一直幫助主角 所以逐漸失去記憶形成的
3.整個作品確實有強調不同世界線就是不一樣的存在,但我覺得這只作用在牆內,牆外的金獨子是不受影響的
4. 1864劉跟韓秀英決定群體回歸時,曾掉落在世界線縫隙中(? 在那時他們聽到了金獨子敲打第四面牆要他把李秀京吐出來,因此在這裡的劉 韓決定在牆上寫字幫助金獨子,這裡又對應到了2百多章時的那個場面,金獨子因為看到他們寫的字,才知道要關掉技能,從而成功拯救了他媽媽,因此我覺得整個故事還是用迴圈來形容更合理,也更容易讓人理解
比喻成為鬼怪王後說過每做個選擇世界線就會出現新的分支。
而這是為何我不喜歡迴圈為主流的原因,明明故事裡還有奇異博士路線為何一定要遵循星際效應的呢?
且我做了些筆記,劉衆赫的星痕回歸可能被他有的故事影響。第一次3變成1864時是金獨子用1863給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且金獨子關掉後立刻變回3。而在之後成為1864前,金獨子因為沒辦法讀1863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而讓劉衆赫ego死亡,是他請SP幫忙才回復的。在那之後1864是可能靠SP的[Story, 'Hell of Eternity']而非1863的。
2,3.金獨子跟古夢不一樣。古夢是國中生,但這位是確確實實的經歷過高中17歲被霸凌、離開親戚家住旅館自己打工生活的金獨子。記憶會流失但生活過的世界不會跟著回歸,就算他真回去國中生,為何是在人來人往世界而非獨自一人在車廂?
4.這裡我最近也在想,為何群體回歸有金獨子的視角、第四道牆有3/1864的視角。但注意到韓秀英有修訂能力,所以無法清楚由韓秀英所寫的《全讀視》修改過的到底與真相接不接近。
而singNsong的用字遣詞讓我想相信這故事是能解的,因為他從沒有拿出「時間旅行」這四個字描述任何東西!!!時間旅行是個情感上很讚,但解謎派想撞牆撞死的手法,因為變體多到甚麼東西都能通。
那些是伏筆還是吃書又是另一回事,也許我所祈求的解答只是海市蜃樓,這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有潛力的故事實際上是作者為了追求所想要氣氛的副產品。他們願意所放的心力實在是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