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25 AM
Sun, Oct 30, 2022 11:26 AM
124
39
【雜】
其實我一直覺得。
台灣的教育系統除了學科以外,各類的求生系統與災難應變的能力還不太夠。
應該是說,我們的教育系統裡面應付的多半是大規模的天災、武力性的躲避與疏散逃生。
但其實有很多是偏向於日常生活其實很容易發生的人為災難,相關的知識性是很少的。
像這次這種大型的踩踏傷亡事件我就覺得很有必要系統式的對於各級校園做教育指導。
主要是,我記得之前看過某個國家如果有小孩走失,他們就已經習慣性地會把小孩放到在場身高最高的人肩膀上然後一群人一起呼喚家長的名字引起注意。
如果可以做到意識到人口密度過高快要發生意外事件的當下,大家第一時間就能反應過來,透過系統式訓練形成的反應,最前排立刻幫忙&向後大聲呼叫狀況,同時後方的人也有意外發生的認知並馬上反射性配合,真的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28 AM
其實這種大型事故的發生,很多時候是瞬間的。
而很多人其實都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28 AM
Sun, Oct 30, 2022 11:31 AM
最可怕的並不是這種事故的發生,我覺得最可怕的事,這些在事故中的罹難者,可能很多人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沒有搞清楚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29 AM
我相信關於這類的事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完全的盲區。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35 AM
其實類似的問題就很常見,我小時候曾經在台北參加過跨年,當年的狀況是散場時在公園區裡就開始進入了大人流的推擠狀態。
不過當下就大家是很合作的,一直聽到了「不要往前、有人被推到水裡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其實我們已經是在外區了,離水邊其實很遠,但是所有人都在朝著外圍傳達這個訊息是,人群至少是會靜止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35 AM
這類的事件很多時候是後端的人完全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而前端的人無力阻止。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37 AM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第一時間不是後退,而是靜止不要動。努力讓流動靜止下來。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38 AM
因為在大量的人群裡面任意改變動向其實都有很大的風險性。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39 AM
Sun, Oct 30, 2022 11:52 AM
讓後面的人「不要往前推」以外,其實讓他「牢牢站在原地不要動」在我看來會是更好的一個做法。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41 AM
Sun, Oct 30, 2022 11:52 AM
因為叫對方後退,一定中間還會有不明所以的人在往前擠。
人類很奇怪,就是你前面的人動你就會跟著動,如果前方大量的人突然靜止了,你也會跟著靜止下來,因為你絕對是會發現「有什麼不對」。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46 AM
我個人也認為,如果有大型活動的時候,主辦單位應該盡量在各交通點以及活動前利用各類媒體宣導預防以及事件發生時的應變措施。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47 AM
不是說主辦單位搞定動線與導流就能確定沒有事件了。
再好的規劃都沒有辦法保證不會有意外發生。
所以在大型人潮裡面的人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可以應變是很重要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49 AM
譬如說跨年前,各大點的捷運電視牆都應該要加強循環性播放如果發生踩踏事件時開怎麼應變。
至少程度上能給予參與者一個警覺。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53 AM
缺乏認知跟有所認知的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55 AM
我認為人類基本上在碰到事故時真的也都還是會互相幫助的,但問題是缺乏認知的狀況下不要說是幫忙,你連想要反應甚至是自救都很難。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1:59 AM
最後還是一樣的,其實我覺得這種事件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還是要在每個人都要建立好「與人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的這件事上。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00 PM
現代有很多問題是人口完全高於實際的空間或運輸量能的情況。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00 PM
Sun, Oct 30, 2022 12:01 PM
我之前有說過很地獄梗的,如果在通勤期間電車發生什麼事故,那裡面的人就是威靈頓烤肉。
高人口高發展城市裡面的通勤的大眾運輸其實每天都是在危險邊緣。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02 PM
實際上像那種站務元幫忙把怎麼樣都得趕上這班車的上班組硬擠進充滿人的電車裡面的這種畫面。
在有正確的求生認知裡面根本就不應該發生。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03 PM
人類真的要理解到「擠一擠沒關係」根本就超級有關係。
Afaye菲
@afaye28
Sun, Oct 30, 2022 12:04 PM
我不知道南韓有沒有,不過英國跟台灣會在申請的大型活動前後監控人流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有跑馬燈跟廣播呼籲大家不要前往或是提前離開
Afaye菲
@afaye28
Sun, Oct 30, 2022 12:06 PM
然後噗首那個小孩那個,在台灣很難,有些父母自己跟小孩失散,別人在幫他們的孩子!第一時間是痛罵那個人為什麼要碰他們的小孩🤷♀️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08 PM
Afaye菲
: 我相信基本上大型活動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管制,但是就程度上來說人流爆量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度。
所以才會說事前的教育&宣導是很重要的。
噗首的小孩那個,我的意思是舉例讓大家形成一個很自然的共識,當事件發生的時候會知道如何反應啦。那個小孩的事情本身在這件事情上不是討論的重點。
Afaye菲
@afaye28
Sun, Oct 30, 2022 12:09 PM
屍體絕贊作死中
: 了解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12 PM
我一直是覺得當然如果有主辦方等進行規劃控管&呼籲是會讓場面受控一點,也會避免混亂。
但就很多事就呼籲是一回事,下面的人有沒有理解到內容以及會不會配合又是另一件事。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13 PM
終歸人類是真的很脆弱的。而有很多事是真的,一念之差與有沒有相關的知識量真的就瞬間決定了生死。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15 PM
大概是這樣啦。
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想到什麼要補充的我再來。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21 PM
哎真的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腦海裡面真的是有出現過曾經相聲裡有的橋段。
儘管他們是用很詼諧的方式在講,但其實內容是很真實的。
我記得那段是在講抗戰時逃難搭船的橋段,主角兩人在港口因為人群過多被沖散了,於是被後面的推擠著、腳就離地了然後兩個人就被往不同的方向沖走。
過了大約幾十分鐘,兩人居然又相遇了,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兩團反向的人群旋渦裡面。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22 PM
那一段
「我懸空了」
「我也懸空了」
「別說了我們這一片都懸空了」
是真的很真實的,並不是在誇飾。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23 PM
因為人類沒有那種體驗,所以可能很難想像那樣的畫面,甚至會覺得有點好笑。
但真的,願所有人實際上都不會經歷到這樣的場景。
毒機耳
@time62618
Sun, Oct 30, 2022 12:36 PM
Sun, Oct 30, 2022 12:38 PM
剛剛看到有不少的人說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我想說不是什麼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有些日常總會碰到始料未及的狀況,這根本就
不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就能解決的事
有次高中放學時我等公車,公車到了之後,我學校很多學生擠著要上去,當我意識到時,自己已經被擠壓到呼吸不過來,整個人懸空的被擠到公車上
這樣還會說故意去人多的地方嗎?!
小K汪🔥🎴快被市長變成賢者之石
@PinkQF
Sun, Oct 30, 2022 12:39 PM
噗浪上大家可能不會去那種地方還是跨年場合(宅+社恐屬性?
但是說個cwt台大場內本身就是個差不多的狀態囉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41 PM
毒機耳
:
小K汪🔥🎴快被市長變成賢者之石
:
人多的地方只能說是比較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人擠人造成密度過高的缺氧狀態根本是日常生活裡面都會發生的。
只是人多的狀況下意外的規模會被擴大而已。
但因為太過日常就很容易被忽略。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43 PM
像擠公車這種事,我當年學測考完試寧可自己花1.5小時爬山回家也不搭車就是因為我的心肺功能真的太不好,我真的可以預見我會在公車裡窒息,所以我寧可爬山。
一般呼吸順暢的人可能其實都不會理解到人口密度過高的缺氧是什麼感覺。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47 PM
像這種人疊人的擠壓不要說大型活動。
其實北捷長那個跨三層樓的電扶梯如果有個意外,也隨時可以造成一樣的效果。
小K汪🔥🎴快被市長變成賢者之石
@PinkQF
Sun, Oct 30, 2022 12:47 PM
屍體絕贊作死中
: 其實同為心臟+呼吸能力偏弱的人來說是感覺得出來的
所以我也是很怕人多的公車/捷運/還有場內
甚至疫情前人潮沒少過的夜市也是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49 PM
像大型踩踏事件的可怕是因為,
它是一個大量達成「窒息條件」的環境場。
你解決了A成因還有B成因。
但人類要窒息其實很容易的。
受到衝撞的瞬間壓力而動彈不得甚至傷亡也是很容易的。
小K汪🔥🎴快被市長變成賢者之石
@PinkQF
Sun, Oct 30, 2022 12:49 PM
但是整個保護胸前跟呈現三角坐姿這個
覺得可以納入防災或是大連假前都該藉機宣導
屍體絕贊作死中
@yoomiwei
Sun, Oct 30, 2022 12:54 PM
每平方公尺裡9個人的條件裡面就可以造成窒息條件,其實這很容易達成的。
各類的密閉空間都有可能會在某些狀況下達成這個條件。
載入新的回覆
其實我一直覺得。
台灣的教育系統除了學科以外,各類的求生系統與災難應變的能力還不太夠。
應該是說,我們的教育系統裡面應付的多半是大規模的天災、武力性的躲避與疏散逃生。
但其實有很多是偏向於日常生活其實很容易發生的人為災難,相關的知識性是很少的。
像這次這種大型的踩踏傷亡事件我就覺得很有必要系統式的對於各級校園做教育指導。
主要是,我記得之前看過某個國家如果有小孩走失,他們就已經習慣性地會把小孩放到在場身高最高的人肩膀上然後一群人一起呼喚家長的名字引起注意。
如果可以做到意識到人口密度過高快要發生意外事件的當下,大家第一時間就能反應過來,透過系統式訓練形成的反應,最前排立刻幫忙&向後大聲呼叫狀況,同時後方的人也有意外發生的認知並馬上反射性配合,真的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而很多人其實都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當下就大家是很合作的,一直聽到了「不要往前、有人被推到水裡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其實我們已經是在外區了,離水邊其實很遠,但是所有人都在朝著外圍傳達這個訊息是,人群至少是會靜止的。
人類很奇怪,就是你前面的人動你就會跟著動,如果前方大量的人突然靜止了,你也會跟著靜止下來,因為你絕對是會發現「有什麼不對」。
再好的規劃都沒有辦法保證不會有意外發生。
所以在大型人潮裡面的人們到底有沒有能力可以應變是很重要的。
至少程度上能給予參與者一個警覺。
高人口高發展城市裡面的通勤的大眾運輸其實每天都是在危險邊緣。
在有正確的求生認知裡面根本就不應該發生。
所以才會說事前的教育&宣導是很重要的。
噗首的小孩那個,我的意思是舉例讓大家形成一個很自然的共識,當事件發生的時候會知道如何反應啦。那個小孩的事情本身在這件事情上不是討論的重點。
但就很多事就呼籲是一回事,下面的人有沒有理解到內容以及會不會配合又是另一件事。
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想到什麼要補充的我再來。
儘管他們是用很詼諧的方式在講,但其實內容是很真實的。
我記得那段是在講抗戰時逃難搭船的橋段,主角兩人在港口因為人群過多被沖散了,於是被後面的推擠著、腳就離地了然後兩個人就被往不同的方向沖走。
過了大約幾十分鐘,兩人居然又相遇了,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兩團反向的人群旋渦裡面。
「我懸空了」
「我也懸空了」
「別說了我們這一片都懸空了」
是真的很真實的,並不是在誇飾。
但真的,願所有人實際上都不會經歷到這樣的場景。
我想說不是什麼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有些日常總會碰到始料未及的狀況,這根本就不是不去人多的地方就能解決的事
有次高中放學時我等公車,公車到了之後,我學校很多學生擠著要上去,當我意識到時,自己已經被擠壓到呼吸不過來,整個人懸空的被擠到公車上
這樣還會說故意去人多的地方嗎?!
但是說個cwt台大場內本身就是個差不多的狀態囉
人多的地方只能說是比較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人擠人造成密度過高的缺氧狀態根本是日常生活裡面都會發生的。
只是人多的狀況下意外的規模會被擴大而已。
但因為太過日常就很容易被忽略。
一般呼吸順暢的人可能其實都不會理解到人口密度過高的缺氧是什麼感覺。
其實北捷長那個跨三層樓的電扶梯如果有個意外,也隨時可以造成一樣的效果。
所以我也是很怕人多的公車/捷運/還有場內
甚至疫情前人潮沒少過的夜市也是
它是一個大量達成「窒息條件」的環境場。
你解決了A成因還有B成因。
但人類要窒息其實很容易的。
受到衝撞的瞬間壓力而動彈不得甚至傷亡也是很容易的。
覺得可以納入防災或是大連假前都該藉機宣導
各類的密閉空間都有可能會在某些狀況下達成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