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
噗浪觀影同好會 紀錄片 Netflix
Island of the Sea Wolves | Official Trailer | Netfli...
雖然中英標題都是海狼之島(Island of the Sea Wolves),但其實影片內容並沒有聚焦在溫哥華島的海島狼,而是透過幾種動物來介紹這個島嶼的生態。
原本期待會介紹很多海島狼的知識,但紀錄片裡面用了刻意強調戲劇性的手法來呈現,很難判斷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不過其他動物(海獺、白頭鷹、熊跟土撥鼠)的部分都蠻好看的,而且畫面超美,魚群產卵的縮時攝影鏡頭相當震撼。
下收心得跟整理自其它參考資料的相關知識。
罐罐🖊️📔
因為我蠻想知道這個區域的狼群跟牠們在內陸的遠親有哪些異同之處,所以很不滿意紀錄片裡面故意增加戲劇效果來混淆視聽的方式,一些小地方為了增添趣味還勉強可以接受,好比說刻意把公白頭鷹抓魚失敗、母白頭鷹嘎嘎叫的畫面剪接在一起。
但是在描述動物習性的地方這樣表現就很容易造成誤解吧?例如第一集開頭描述一隻懷孕的母狼被狼群放逐,要自己想辦法活下去。(我:哇噢海島狼群這麼兇猛的嗎!竟然會趕走懷孕母狼嗎!)後來鏡頭拍到她接近領袖母狼的獸穴,原本以為她要攻擊裡面的狼寶寶,結果原來她跟領袖母狼是共用一個獸穴來生寶寶,表示她根本一直都在狼群裡啊?那一開始是在???
罐罐🖊️📔
這一段讓我對之後所有關於狼群習性的描述都抱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像是旁白說同一個狼群裡的母狼共用獸穴生寶寶相當罕見,或是狼群成員只會反芻食物給領袖母狼、其他哺育幼崽的母狼得要自己去找東西吃。至少據我所知這些描述都不符合內陸狼群的情況,當然海島狼群可能會具備不同的習性,但分不出來到底哪些是為了增加戲劇性而編造的、哪些是實際的觀察紀錄,就讓我看得蠻糾結的,而且除了兩隻母狼+領袖公狼+一隻幼崽之外都沒怎麼提到其他的狼群成員……我想看狼的互動啊嗷嗚嗚嗚。
罐罐🖊️📔
於是就開始找海島狼的資料了。看了幾支紀錄片加一本寫給小朋友的科普書(資料來源收在後面)。是說以狼為主題的科普書實在不好找耶,用關鍵字下去查,搜尋結果很容易出現封面有半裸男人的小說。
罐罐🖊️📔
海島狼是灰狼的亞種,牠們的棲地主要分布在英屬哥倫比亞的大熊雨林、溫哥華島跟鄰近海島上,最特別的行為特徵是非常擅長游泳,會抓魚吃。這個區域還可以再細分出兩種狼:住雨林區的狼(海岸狼)和住海島上的狼(海島狼),主要差別在食物,海島狼90%的食物都來自海洋,而海岸狼50%吃鹿、50%吃海產。外觀上,比起內陸的灰狼,牠們的體型更小、毛量較稀疏,毛色更多樣。
罐罐🖊️📔
至於為什麼這個區域會有狼?部分科學家推測,海岸狼可能是在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大約一萬兩千年前跟著鹿群一起從加拿大中心地區遷移到海岸。另一種推測是,因為沿岸地區不像內陸受冰雪覆蓋,海岸狼群在冰河期就一直待在海岸,靠捕捉海洋生物維生。總之無論怎麼算,世世代代的海岸狼群至少已經存在有一萬年之久,加上附近的原住民部落並不像北美內陸或歐洲人那麼排斥狼,沒有大規模的獵狼行動,檢驗結果也發現海岸狼群的基因多樣性遠高於內陸狼群。
罐罐🖊️📔
在當地原住民文化中有著大量跟狼群相關的故事和習俗,跟狼維持著互相尊重的共存關係,有些狼群的獸穴甚至會利用人類房舍的遺址進行加工。狼會重複利用獸穴(例如其他動物挖的洞)來生狼寶寶,不過內陸狼群復育時間短,加上領地範圍很大,所以不見得會有固定使用的獸穴。但許多海岸狼群的獸穴挖在參天古木根部,已經傍著大樹存在上百年之久(目前發現最古老的獸穴有七百年歷史!),並且有觀察到同個狼群的領袖母狼一連數年都選擇在自己出生的獸穴生產。
罐罐🖊️📔
在生養後代、組建狼群方面,通常海岸\海島狼群成員的總數不會超過十五隻,因為食物來源豐富,領地範圍最多大約就劃到60平方公里,在數量跟地盤尺寸上都小於其他地區的狼群(例如黃石公園的狼群地盤平均有300-500平方公里)。
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狼崽的存活率相對比較高。海岸狼跟海島狼都會吃各式各樣的海鮮,如潮間帶的貝類、洄遊的鮭魚、擱淺的鯨魚等等。鮭魚是牠們秋季的主食,因為抓魚更安全且成功率高(每抓三次會成功一次),海岸狼甚至會放棄在附近遊蕩的鹿,一心一意抓魚吃。牠們還有一個奇妙的習慣是只吃魚頭,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罐罐🖊️📔
到了冬季是狼群成員離群的時間,因為食物變少又進入交配季節,有些發育成熟的狼群成員就會離群,看是加入別的狼群,或者是尋找新的領地和配偶(狼有迴避跟血親交配的本能,而通常一個狼群裡的狼都是同一對領袖公母狼生的)。原狼群通常只有領袖公母狼會進行交配,在食物來源充足加上適齡的狼群成員之間不是近親的話,才有可能出現一隻以上的懷孕母狼。
我想這大概才是海狼之島裡面說同一個狼群裡的母狼共用獸穴生寶寶很罕見的原因吧,不是共用獸穴的行為罕見,而是因為很少會同時有兩隻懷孕母狼。
罐罐🖊️📔
目前海岸\海島狼應該還不會瀕臨絕種(應該啦……),會威脅到牠們存續的重要因素例如捕獵和森林砍伐,這些活動的規模都算是有受到控制。我看的其中一支紀錄片提到環保團體Raincoast買下大熊雨林部分範圍的商業狩獵權,這種做法相當猛,因為很難立法禁止休閑狩獵行為,乾脆就把地方的狩獵權買下來XD 而且他們是持續購入,長期跟當地原住民社群合資,目前為止已經買下三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大熊雨林商業狩獵權;另外在2016年,經過長達十六年的協商,多個環保團體和原住民社群終於成功讓加拿大政府立法禁止在85%的大熊雨林區域進行商業砍伐
罐罐🖊️📔
資料來源紀錄片:
Searching for the Coast Wolves(2006),這支紀錄片跟拍研究員Gudrun Pflüger到大熊雨林沿岸尋找狼群的過程,最後有拍到蠻清楚的狼群互動,還有她跟狼近距離接觸的畫面。
Secrets of the Coast Wolf(2012),這支紀錄片詳細介紹科學家是如何開始研究起這個偏僻地區的狼群,並且經過檢測,發現海岸狼群的基因多樣性遠多於其他地區狼群。後半部分實地拍攝狼群,這部分就蠻刺激的,一連幾個晚上,當地狼群都因為好奇跑去圍觀拍攝團隊的帳篷,還咬掉他們麥克風的收音毛套跟電線。
罐罐🖊️📔
資料來源(書):
The Sea Wolves: Living Wild in the Great Bear Rainforest(2010),這本書的作者Ian McAllister自1990年代開始拍攝、研究大熊雨林,他跟妻子在2008年成立了生態保育基金會Pacific Wild,呼籲重視大熊雨林跟周邊地區的生態。十多年來經常寫書介紹住在這個區域的動物,許多本的適讀年齡層都在12歲以下。這本也是寫給小朋友看的,筆調輕鬆,不過資訊量並不馬虎。
罐罐🖊️📔
Following the Last Wild Wolves(2011),這本超好看!大推!同樣是Ian McAllister的作品,這本書的內容更詳盡地介紹他觀察研究海岸狼群的過程和發現,主要聚焦於他二十年間長期觀察的兩個狼群:雨林裡的石滬狼群(Fish Trap Pack)跟島上的浪花狼群(Surf Pack)。基本涵蓋了上述書籍和紀錄片的內容,還提到更多有關大熊雨林的原住民部落跟狼群共存的紀錄、作者的研究員同事們(例如06年紀錄片的主角)的工作內容,以及著書當時大熊雨林及周邊島嶼的開發狀況。
罐罐🖊️📔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