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璱✧*。汝念即汝得
有一次被情緒空白的客人問到「要怎樣才能避免讓人不開心」之類的問題。

就算是有6號閘門(這是所有情緒生成的地方)、對他人情緒起伏敏銳如我,也只能回「不可能完全避免」。

有些人的不開心,不是源自於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是他內心對於某些字眼和情況,存有對應的恐懼。

所以,只要有人在他面前,展示出他所恐懼的,那他的情緒,就會產生對應的波折。
*。璱✧*。汝念即汝得
我可以舉很多例子,說明這種情況。

曾經有一次,我家在吃晚餐時,坐在電視機前開飯。

我爸有個滿讓人不舒服的習慣,就是看新聞內容,有哪邊能夠讓他闡述高見的,就會用非常具批判性的口氣亂罵一氣。

你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也不太清楚。
但長年觀察的感覺,大概是職場不如意,所以透過貶低他人,來襯托自己比較高尚。以鞏固那跟紙一樣薄弱的自尊。
*。璱✧*。汝念即汝得
而在那晚,有一則新聞內容大概是在講述,某個機車騎士被大型車撞飛,最後不治身亡。大部分的人,看到這種不幸的消息,多半會呈現出憐憫或同情。

但我爸的反應就是:罵。
罵那個機車騎士不懂得防禦駕駛

我那時還年輕,30歲以前嘛,身體還在3爻。
3爻身為烈士,看到有弱小的生命被壓迫,或是不公不義的事情,就會很容易感到憤怒與不平。有時會比自己被傷害還更火大。
*。璱✧*。汝念即汝得
我當下的想法是這樣:

1.防禦駕駛的概念,是給開車的人,而非機車騎士
(不理解或好奇概念的人,請看 這篇

2.沒有監視器或行車紀錄,沒人知道實際情況如何

3.人都死了,還要被這樣批評,也太慘了吧
*。璱✧*。汝念即汝得
所以我就說一句:
也很難說耶,搞不好他就沒這概念。
而且道路安全是需要大家一起遵守的吧?

然後呢?
我爸就無來由地情緒大爆炸
講了很多很難聽的話,但因為沒什麼邏輯,我也記不太清楚前後順序,總之最後就是鬧到叫我不爽滾出去(?)
*。璱✧*。汝念即汝得
就類似這樣,即便到現在我已經引導過無數人的情緒,我也沒辦法跟別人解釋:他當下那個情緒是哪來的。

是可以用大腦分析可能的因素啦,但當事人不自己解釋,我在這邊瞎猜也只是流於臆測。針對臆測做出的推論,很可能偏離現實。因此我現在是不太浪費力氣做這種事。
*。璱✧*。汝念即汝得
我也曾經遇過,某次在推特看到可愛的貓咪漫畫。

大概內容是飼主養了一隻傲嬌貓貓,前面好幾次想要用新買的逗貓棒和貓咪玩,但貓咪都沒有理會飼主。後來飼主乾脆擺爛就不管了,結果貓咪反而跑過來跟他玩。

我覺得可愛,所以就拿給雙生火焰看,和他說:
這貓咪好像你喔,可愛。
*。璱✧*。汝念即汝得
結果他也是整個大暴怒

我也搞不懂他那個情緒哪來的啊,雖然也可以用大腦推論和分析,但如上所述,大腦的判斷不一定貼合事實。

所以,如果當事人不解釋自己怎麼了,加上生活中有沒有這個人都無所謂,現在我也不會花時間揣摩。
*。璱✧*。汝念即汝得
特別是有39號閘門的人。

這個閘門叫做挑釁的閘門,如果用在對的人身上,不經意的三言兩語,很可能啟發對方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進而做出改變。

但如果不是對的人,你就算講出自己看見的事實,對方也會覺得你就是在挑釁他。這種現象,在我的人生裡遇得多了。
*。璱✧*。汝念即汝得
如果你本身有55號閘門,等風波過去以後,或許能自己感受到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但如果只有39,沒有55的話,很可能事發過後N年都還是無法理解。

但課題分離一下:

1.每個人的情緒都是他自己的責任
2.對方學不會疏導情緒,並不是你的問題
3.如果他信得過你,可以請你協助引導
而不是透過辱罵、遷怒,來使人屈服
*。璱✧*。汝念即汝得
情緒上來的當下,也許無法這麼理性地思考。
但情緒過後,多得是時間和餘裕可以溝通吧?

如果等情緒平復以後,對方還是沒有任何行動,也只能說明他沒有對應的勇氣,準備修復關係、找出問題。固然他可以繼續準備或生氣,但你不需要跟著沉浸在他的情緒和問題裡。
*。璱✧*。汝念即汝得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如果聽完以後,我可以感覺到對方生氣的原因是怎樣,我就會給建議。

但如果很明顯,是發怒那方本身的心結和任性,我就會跟情緒空白的客人說:

沒欸,我覺得不管誰做這件事,只要沒講出對方想聽的那種標準答案,他都會爆炸吧。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接受不同的觀點,或是不摸他頭、不肯定他的反應。
*。璱✧*。汝念即汝得
有時看透這點會滿哭笑不得的。
偶爾會想到以前在彩券行當店員的時候。

有一位榮民北北,因為講話鄉音很重,大部分彩券行店員聽不懂他說什麼,所以連買張彩券都有困難。剛好我們這間店員都水星在罩(前輩是雙子座、我是處女座),即便聽不懂,也會樂於比手畫腳溝通。

於是北北就常來跟我們買彩券。
*。璱✧*。汝念即汝得
有一次北北搞錯兌獎規則,以為自己中獎。
拿著彩券興高采烈要來兌換,但掃機器條碼就是不給過。

前輩和我仔細看了彩券,發現北北搞錯規則,所以我們滿認真解釋給他聽的。那時北北散發一種很強烈的情緒波長,完全拒絕溝通,就是不斷鬧脾氣。

我感受到的情緒大概是,混雜了「他講話總是被人誤會」、「沒有人要聽他講什麼」、「怎麼連少數願意理他的人,現在也開始騙他和不相信他」許多負面的主觀感覺。
*。璱✧*。汝念即汝得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我們有讓他先講過自己怎麼看(就算他鄉音重到很難聽懂),等聽完以後,也跟他解釋不下五次彩券規則。

但他長年與人溝通失敗的恐懼,就是讓他感到自己不被待見、全世界都要害他和騙他。我們能怎麼辦呢?

最後也只能維持禮貌和他說:
阿北,我們真的沒騙你,不然你拿去別家掃看看,機器判斷沒過就是沒中。人會說謊,但機器不會的。
*。璱✧*。汝念即汝得
之後,到我離職以前,就再也沒看過這位阿北了。
你問我會不會生他的氣?

其實也不會,立場顛倒,我搞不好第一時間也是7 PUPU。比起生氣可能更多是無奈,因為並沒有拒絕對話,但就是被當成不可信賴的人。

然後造成問題的關鍵,還不是我們這邊起頭的。
*。璱✧*。汝念即汝得
但比較冷漠地想:
如果對方有把我們當成可以信賴的人,在我們解釋第一次的時候,就會願意坐下來好好說了。再不然,後續的第二三四五六次,也應該比較冷靜了吧?

所以他就不是要來講道理的啊 -.-

很可能他也有發現:差一個0就刮到大獎。
情緒上無法接受,怎麼差一個數字就中了,而且還鬧到整間店都在看他。所以就惱羞+想抱怨吧?
*。璱✧*。汝念即汝得
有時候把這些情緒化的言行拆解,
看到真相就會覺得:

所以他就是在生自己的氣,其實跟我無關。

然後就可以收拾收拾,從對方的壞脾氣和任性中,抽身走人了。

雖然感謝對方,把我視為能理解他的人,但他的情緒,還是要請他學會自行消化與吸收。因為人活著,不可能隨時都遇到有空和有餘裕,能協助代謝情緒垃圾的對象。
*。璱✧*。汝念即汝得
對一個人有感情 和 必須負責他全部的情緒
從頭到尾就是兩件事(好冷漠ㄉ結語)
小拜 ✤ SAKA
覺得最難的是,分辨自己被激發的情緒是和對方的存在有關,還是跟對方的所做所為有關
前者就是單純頻率不合,後者則是有要處理的課題
有時還會混雜在一起XD
這部分就要透過不斷和自己對話並感受回應,才能慢慢摸索出來
*。璱✧*。汝念即汝得
小拜 ✤ SAKA :
真的,每次的情況都不一樣,很難用單一的邏輯和概念去分辨。只能透過閱歷,減少判斷的時間。

遇到跟人相關的事情,就是難逃對話和感受啊~
不定時出沒漏噗見諒✩椿
對方:
我:
我有39XD好懂哦!
不時遇到在我面前情緒失控的人,而我完全不懂他們在氣什麼,我真的也沒講白目的話。以前還小會覺得都是我的錯,後來學會分辨之後,很多時候其實就我雖小,他們的情緒與我無關。被撒氣了還是會不舒服,但就比較好消化點~
みなみ涼☽Moonology

身為情緒空白人,我現在不太去管那是自己還是別人的情緒了,我知道留在我這邊的,我會處理,這樣就好了。

再者,就像是璱提到的39號閘門的除錯,還有6號閘門對於情緒的辨識能力,這些我都沒有,我情緒中心只開一個22號閘門。

所以,我不會強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時時刻刻都能夠做到「體察別人的情緒」,還不如做自己的事。

反而在我這樣表明了之後,諸於此類的困擾真的少很多,而我輕鬆下來之後事情越順利,我煩惱越少~

有這些閘門的人,如果願意分享看法,那是我的榮幸。沒有,我也不強求。更甚至,就算是再負面的情緒,那也是有功效的。

能藉由他人之眼獲得洞察的工具,能這樣思考,就會是一件好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彼此都願意的話,再來釐清即可。不願意,就看之後是否願意吧
*。璱✧*。汝念即汝得
不定時出沒漏噗見諒✩椿 :
真的跟自己沒啥關聯
同樣的話拿去和別人講就沒怎樣啊,如果是發言內容的問題,應該拿去其他地方也是被電。

大數據累積起來,分析後就知道跟自己其實無關~
*。璱✧*。汝念即汝得
みなみ涼☽Moonology :
其實真的不用管,空白情緒只要好好感受自己的狀態、多觀察自己的情緒,就已經很棒了。

別人的情緒通常跟你們無關,如果有關的話,對方也要練習講出來和表現底線。畢竟互動是雙方都要經營的,只靠其中一方通靈根本沒用zzz
全年無休的Kiara.
現在的我就是:跟我無關的人事物我一律不跟他們有關係有交流,這樣就能避免讓人有不開心的感覺
或是講一講然後看到人沒由來爆炸情緒我也是一臉:你就敏感關我屁事,給你意見又不爽又爆炸那是你問題跟我的話無關
*。璱✧*。汝念即汝得
全年無休的Kiara. :
真的沒差,反正像我們情緒權威顯示者和顯生,只要讓自己心情愉快,就有足夠電力可以達到獨立自主的生活了。

認真想想,其實沒對方也無所謂zzz

當下講再多都徒勞,直接用行動表示「即便不屈服於情緒暴力,我們也能活得很好」就行了。
蘇腿腿
情緒空白,也有39閘門,情緒中心只有22閘門。以前我真的很常會關注對方不開心是不是因為我做過甚麼,來進行自我批判,再修正自己,因為我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也許生長環境是大家庭,人際關係很多很複雜,加上從小被母親依賴、當作情緒出口,很需要做一個體察別人情緒當一個聆聽者,當作好小孩的榜樣(通靈技能點滿點爆就能被拍拍手)。

撇除我自己可能也有一種獲取注目的機制,但太過專注在不讓對方生氣/不開心當責任在做,也容易把別人可能因為別的事情生氣穿插成自己造成的──就不是自己的鍋還要去揹鍋起來,自我鞭策,時常提醒自己保持沉默(好難好想嘴)。

這一年開始劃分清楚這些不是我造成的,也不是我該做的功課,主要提醒自己要關注自己身上,就真的很忙,你們暗潮洶湧氣噗噗,我風平浪靜好漂亮
夢朵
你曾被一句話刺傷嗎?覺察這件事,讓你遠離言語暴力~《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璱大的分享讓我想到這一本書的內容分享,是從容易莫名暴怒的那一方來看的,之前看到覺得對我幫助滿大的,情緒有的時候真的是當事人自己的課題,察覺跟溝通真的很重要...。
蘇腿腿
這裡還想補充一點是,我自己是認知到:
「自己不可能讓大家皆大歡喜」
「已經盡力了,對方還是不喜歡/不開心,那我解釋再多也只會讓他更不開心,不如去處理自己的事情」
「都在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開心,自己的日子也沒有過得更開心,或迎來好甜頭。」

所以,學習切割好對方跟自己的界線後,就明白不用太過愧疚自己說錯話,而是對方不想改,那就不用太過緊張了,因為沉浸在別人丟包的情緒裡,到後來只有自己很在意,真的很懵XDD

會留下就會留下,不會的時間到了就會走,還省了一大筆時間留給自己探索如何讓自己開心,陪伴知己之人
*。璱✧*。汝念即汝得
蘇腿腿 :
我小時候的環境也類似這樣,以至於常覺得:自己好像有那個責任去照顧別人情緒。但隨著長大以後,發現透過配合他人而取得認同,其實是一種滿不健康的循環(等於稍微不配合,就很容易被遷怒) (rofl)

後來結論也和腿腿差不多,首先要畫好界線,界線以外都ok,但硬要跨過來就必須拒絕;其次是優先把時間和心力用在自己身上,這樣就不會一直向外求關注了。

久了就會回歸到獨立的正循環,不會跟小時候一樣,做什麼都只是想被肯定而已。
*。璱✧*。汝念即汝得
夢朵 :
喊阿璱就好 (rofl)
剛剛邊吃午餐邊聽,覺得這兩位主持人的口條滿好的!分享的很多內容,也很貼合亞洲人互動會發生的現象。

像那種,買禮物還被嫌浪費錢、在我手上壞掉的東西就是我的責任,這種真的遇過超多。以前因為這些原因被嘴,當下未必意識到更深遠的因素,都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

現在長大就覺得,很多時候對方暴怒,往往是因為他自己以前就被那樣講過,也沒人教他正確的作法。
みなみ涼☽Moonology
上面兩個影片都看過。

不管是童年情感忽視(或者是親職化兒童),又或者是代代相承的言語暴力,都很容易在潛意識裏面潛移默化,去影響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延伸到為人處世的方式。

上一代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處理,我來把自己的問題終結在我這一代就好,像這樣的想法,我認為比較務實
載入新的回覆